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小地主-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谢谢大家帮忙。这些本来就是准备让大家都尝尝的。”见他们那么积极的帮忙,徐凌远也有些过意不去,阿贵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于是便趁机说道。

    “不用不用,反正我们也没有什么事可做。”众人一听,连忙拒绝道。

    “就你这么小心眼,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谁要占你便宜了?”阿贵一脸鄙夷地说。

    “小秀才,干嘛把好好的肉砸成这样啊?吃到嘴里还不变成面糊了?”正在举石杵的阿喜不解地问道。

    “这个先不告诉你们,等做好以后请你们尝尝,你们就知道了,我敢保证,会比面糊好吃很多的。”大概是阿喜道出了众人的心声,因此,阿喜话音刚落,他们就都将目光转到了他的身上,而见着他们一脸的好奇,他反而卖起关子来。

    “阿启,快说,你知不知道?”众人一见他故意吊着他们,于是就又将视线转向和他越发亲近的阿启身上。

    “你们别费心思了,他是不会说的。你们那天骗我带锅,他不也没有告诉我吗?”阿启是知道的,只是见他有意隐瞒,他也很是配合,只是笑了笑却没有说话。

    “嘁,谁稀罕!”又等了一会,见他们的确是不打算说了,阿贵带头表示不屑道。

    虽然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积极性,本来是相当沉重、枯燥的事情,在他们的哄闹声中,反而像是一场极为有趣的游戏一般。

    被束缚了一段时间后,他们似乎更加体会到了自由的可贵,只要不读书,做什么都是一副劲头十足的样子。再加上现在天气还很炎热,就是在有电风扇和空调的现代,也是要放暑假的,因此,在正式开堂授课以前,除了在空闲的时候教些东西之外,基本上就放他们自由了。

    而自从赵子安将做虾和螃蟹的菜谱带回去以后,便让他们着实热闹了几天。原因是那些菜谱之中,有些材料如螃蟹、虾、等,正是这里都有的,于是徐凌远便提议他们去抓一些,然后由他帮忙卖到酒楼里去,没想到还真的帮他们赚了一些钱。

    而面对这笔意外之财,村里人在感激的同时,又觉得十分过意不去,只是徐凌远早就说好不准再送鸡鸭什么的过去,于是他们就变了个方法,到湖里和河里逮了一些鱼给他,在表明这些东西不花钱之后,硬是让他收下了。

    虽然每家送的并不多,但是送的人多了,到了最后,就有些让人头疼了。这么热的天,养也没有地方养,浪费了又可惜,于是正在想菜谱的徐凌远便决定尝试一下,打算将它们做成鱼丸。在现代的时候,各种鱼丸可是很流行的,对于它们的材料,他当时还好奇的上网随意搜了下,虽然并没有找到确切答案,但是却无意中看到了一些制作鱼丸的方法,于是便决定试一下。

    只是真的做起来,才知道有多么的麻烦。按照他所了解的,有些方法是要将鱼剖开放在砧板上,用刀一点一点的刮起鱼蓉,可是看着那么多鱼,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先不说人受不受的了,恐怕还没刮完,鱼就已经变质了。于是他便决定采取做肉丸的方法,将鱼肉仔细地去骨、去刺之后,用东西将它们砸成肉末。

    就在他为怎么砸费神时,阿启告诉他村里有一个大石臼,是村里人过年时用来砸年糕的,于是,在阿姆母女将鱼刺鱼骨去除后,徐凌远就和他带着这些鱼肉,到村子里来找石臼了,并很快引来了众人的围观。

    徐凌远在听阿启说的时候,并没有想到石臼会这么笨重。到了之后他才发现,石臼和石杵都是用整块的石头凿成的,石臼的内部上宽下窄,若一个□□岁的孩子蹲在里面的话,从旁边是完全看不出来的。而石杵是两头椭圆,中间呈长方形的石块,很是厚重,将它直立在石臼中,还要露出一只手那么多。

    虽然笨重,但是用来制作肉泥,无疑是很合适的,只是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忙,单靠他和阿启,就不知道要砸到什么时候去了。说起这个,他现在似乎越来越习惯阿启在他身边了,就像这次,在阿启说了这个提议之后,连问都没有问一声,就直接把人拉了过来,完全没有要客气的意思,偶尔有些过意不去,也都在反正都是自己人了,自然用不着客气的想法中释然了。

    因为鱼确实比较多,而他们本来也不是很大,力气和耐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基本上轮了一圈之后,除了阿启,其余的人大多都没有什么兴趣了,有些饿了或是渴了的,索性已经先跑回去了,只是鱼肉却还剩下有一小半。他看了看虽然仍在坚持,但是已经有些吃力的阿启,便决定上去将他换下来。

    连劝带推的将阿启换下去之后,他却只砸了二十来下,便渐渐的连石杵都有些抓不牢了。就在他为剩下的鱼肉犯难时,族长却过来了,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几个人,原来是上午已经过去一大半了,他们刚从地里回来,就听说一群孩子在这里砸肉泥,便颇有兴致地过来看看。

    “哈哈哈,这样好,吃的时候连嚼都不用嚼了,徐少爷,这是城里人的吃法吗?”族长他们先是看了看一边砸好的肉泥,好奇地问道,然后见徐凌远还在试图举起石杵,便上前接了过来,“要是连你们都能使好这物件,我们就真的没什么用喽。”说完示意徐凌远站到一边,便接着砸了起来。

    “也不算是,我只是在书上看来的,觉得新奇便想试试。”徐凌远到了谢之后随口说道。

    徐凌远看了他的动作,才明白他刚才的话是什么意思。他们刚才砸的时候,最多是将石杵举至胸前,然后任由它顺势落入石臼中,这种做法对他们来说虽然省力,但是容易震麻手不说,效果也并不是很好,容易将石臼里的鱼肉打的到处都是,甚至飞散出来,因此,他们每次都不敢多放,费的时间也就更多了。

    而族长却可以将石杵轻易地举过头顶,然后再使着巧劲落下,不仅每次都砸在鱼肉上,而且鱼肉不易散开,似乎也没有那么震手,结果效率自然也就高了很多。

    “徐少爷,照你这么说,书里竟是什么都有了?我原先还以为书上只教人怎么做官呢,没想到连吃饭的事也管。”跟着族长来的人里有一个接着问道。

    “书也分很多种的,有教为官之道的,自然也有教柴米油盐的,读书人也不一定都要去做官嘛。”徐凌远笑着解释道。

    “那也有教种田的么?”又有一个跟着问道,似乎是觉得很新奇。

    “嗯,有的。”徐凌远点了点头说。

    “这个我知道,徐少爷说书上写着旱地也能育秧苗,你们倒是信还是不信呢?”族长突然插话道,过了这么长的时间,似乎仍然觉得很好笑,说完就又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徐少爷,书也是可以随便乱编的吗?”几个人迟疑了一下,然后也跟着笑了起来,完全没有给徐凌远什么希望。

    “他说只要有一种很结实,既可以遮风挡雨又可以透光的东西就可以。”阿启认真地对他们解释道,似乎在为他辩解。

    “可这种东西到哪里去找呢?编出这些瞎话的人也只能哄哄城里人罢了。”族长很是自信地说。

    阿启闻言皱眉看了看他,他只是安抚性的笑了笑,然后问族长到:“您听说过红薯吗?”

    “红鼠?长着红毛的老鼠么?这倒稀奇。”族长不明所以地道。

    “那是一种结在地下的瓜,也叫地瓜。”徐凌远耐心解释道。

    “这倒没听说过,在地下结果?想来和花生差不多吧?”接过族长手中的石杵的人试探着问道。

    “我已经托一个见过的朋友带了,等天再凉些就能送过来了,到时候送给你们尝尝。”徐凌远也没有就红薯作过多的解释,然后又说道:“书的确不可尽信,但是也不能因为没有见过,就全然不信呀。”

    “徐少爷你说的倒也不错,只是我们这些乡野人家,一年出也不得几趟门,哪有能有那些个见识,也只能听个稀奇罢了。”族长叹了口气说。

    “那也未必,若是真的有见到的那一天,您可别闭上眼睛不相信啊。”徐凌远不以为意的笑着说道。

    “那好,我就等着,到时候绝对要看个仔细!”族长也不与他计较,很是爽朗地说。

    有了大人的帮助就是不一样,不多时就全部打完了。徐凌远道过谢之后,就在阿启的帮助下,把肉泥都搬回去了。最后在阿姆母女的一番忙碌之下,终于变成了滑嫩可口、弹性十足的鱼丸,得到了村里人的一致认可,也算是劳有所值了。

    只是原本被震得发麻的手,等到鱼丸被煮好端上来之后,抖得连勺子都拿不稳,更别说是吃到嘴了,这倒还不算什么,只是在看到阿启仍然能稳稳地夹住滑滑的鱼丸后,他就有些悲愤了,虽然自己的体质不如他好,可是他砸了那么多下,居然像没事人一样,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明明主意是自己想到的,可是现在却只有他看得到吃不着。

    就在他百般的心里不平衡的时候,一直在观察他的阿启,已经很快地解决掉了他的那份,在拒绝阿姆帮他添加后,默默地端起徐凌远面前的碗,用勺子舀了一个,发觉已经不太烫了之后,有些迟疑的送到了他的嘴边。

    只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或许是有了上次喂虾的事做铺垫,或许是他现在实在是有心无力,甚至是悲愤,总之,他这次是很自然地接受了这份好意,别说是不好意思了,就连阿姆她们的调笑都完全的被他无视了。

    “你觉得好吃吗?”他一边嚼着鱼丸一边问。

    “嗯。”阿启边看着他吃边回答。

    “以后我会想出更多好东西的。”他十分满意地说,然后在阿启又送过来一个鱼丸的时候,又加了一句:“想到后第一个就告诉你。”

    “嗯。”对方笑了笑表示接受了。

    “旱地育秧不是骗人的,只是那件东西的确是不好找。”不知道为什么,徐凌远突然又对着他认真地说道。

    “嗯。”对方毫不迟疑地点了点头。

    要是能想办法实现就好了?看对方那么相信自己,对一些想法一直有些犹疑的他,突然有了去尝试的决心。

 第55章 五十五谣言

    在鱼丸制作成功之后,徐凌远又紧接着做出了肉丸,进而是各种衍生品,如带肉馅的鱼丸,掺有蔬菜的肉丸等等,不仅完全得到了村里人的认可,在赵家的酒楼里也是大受欢迎,于是他的报酬就也跟着丰厚了不少。

    只是对于他来说,这件事所带来的成就感,却远远不及它所带来的苦恼多。

    出于阿启对他的信任和好意,他是很想在这里实现旱地育秧的,尤其是在得知了族长前段时间生病的原因之后,这种想法变得越发的强烈了。

    原来族长之所以卧床了那么长时间,就是秧苗惹的祸。徐凌远回城里过端午时,乡下正是插秧的时节,只是由于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每年的秧苗供应却并不稳定,有时会短缺很多,有时又会有剩,而今年则恰好遇到了第一种情况。

    由于秧地里育出来的秧苗出苗率不高,再加上插秧时天干少雨,成活率也不理想,因此,为了补苗,族长和村里的一些人只能拉着车,徒步挨着村子去找,但凡有多余的,无论多少都会拉回来,甚至最远的一次走了七八天才回来,而回来之后,就又马不停蹄的赶着插秧,结果,本来就过度劳累的他,终于在一天夜里出去看秧田灌水时,不慎滑倒,这才摔伤了腰。

    徐凌远刚听阿启说的时候,还有一些疑惑,虽然秧田已经灌水平整好了,但是既然天干,那么将水再排出来,种花生和玉米不是也可以吗?为什么一定要去种水稻呢?

    原来在这里,农户向朝廷和地主所交纳的,只能是小麦和水稻,而且是只收实物,用钱折算也是行不通的,因此水稻的收成也就变得格外重要了,而玉米和花生,只是因为一些旱地无法种植水稻而已。

    了解到这些之后,他顾不上去纠结这种重农抑商的规定,而是苦恼于无法找到实现旱地育秧的关键材料。由于这种育秧方式需要能够保温保湿的环境,因此在他的家乡,人们都是通过用塑料薄膜搭建的简易温室大棚来进行的,虽然不够环保,但是经济实用,而且搭建和拆卸都很方便。

    可就是这种在现代随处可见的东西,到了这里却是花再大的价钱也买不到的,更加令人无奈的是,还根本就找不到替代品。玻璃吗?他是没有听说过这里有这种东西的,而他能想的到的,这里又有的,就只有玉了,因为他送给阿启的那块玉佩,几乎就是完全透明的,可是用玉来建造一个育秧的大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