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流探花帅承瀛-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历官大理寺少卿。《黄梅通志》:官陕西道监察御史。《词林辑略》:官至通政司副使。《寻阳志略》:作杭州府丞。按:承瀛癸酉拔贡,乙酉举人。《黄州府志》:乾隆三十二年,官平谷县教谕,至是中式始开缺。” 
  由这段文字看,本科并非无一甲进士,亦并非无状元,状元即赵文楷,在榜首已标名,并作为榜名公布开来,诏示天下。 
  如此说来,帅承瀛仍是二甲一名进士,这还是准确的了。至于其他人云亦云的传说,恐怕也是出于对帅承瀛的爱惜和对于乾隆的颂扬所致。其实,这也无关大局,反倒使其传奇更为生色了。 
  旧时科举考试获捷,取得鼎甲一名的状元,鼎甲二名的榜眼,鼎甲三名的探花,二甲一名的传胪,都被视为极荣耀事。在京城里,要临大街示众,称为“夸官”;在故里,除了“夸官”之外,还要在祖坟上和宅第前立旗杆、树碑碣,以光宗耀祖。至于立旗杆和树碑碣事,就是其他进士取中者,亦同样。 
  状元、榜眼、探花、传胪夸官时,往往是十字披红,头上加冠,骑高头大马或坐轿。夸官时,有许多人参加,队伍前头打着“肃静”、“回避”等旗牌,接着便是打出的金瓜、钺、斧、朝天镫等象征性的器什,再加上鼓乐的吹打,其荣耀程度,想象可知了。 
  帅承瀛获取传胪后,复授翰林院编修,同样是经过那些大街“夸官”、故里“祭祖”等荣耀热烈事情。 
  待他将这些事情办完,又照样地按着朝廷的规定,在家休养一年,翌年方可进京述职,赴翰林院编修任。这样做,以示清廷对于学子的关怀,亦示皇恩之浩荡。 
  帅承瀛在家休养时,许多亲朋故友、邻里旧耆来看望他,致使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一日,妾周月琴约帅承瀛同往黄州看望父母。 
  到这时,帅承瀛仍是两房女人,妻刘淑香长帅承瀛五岁,已有了四男二女;妾周月琴小帅承瀛两岁,未有生育,但与帅承瀛感情如笃。 
  这会儿,月琴有此约,帅承瀛是很愿意的。再说,这又是在科考高中、金榜题名之后,自是有些光宗耀祖的味道,四处走走,不仅给自己脸面上挂了辉,也为亲友族人争了光,贺了喜! 
  早饭后,早有家人备好了马车,打点些礼品,便出了府第,向黄州进发了。 
  这天天气极佳。秋阳高照,彩云万朵。远山近岭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田里农民正忙于收获。那熟了的庄稼倒也好看,红的是红,黄的是黄,绿的是绿。天空不时地有鸟儿飞来,伴着鸣叫的声音,实在是令人快活。 
  帅承瀛与周月琴夫妇二人端坐于车上,眼望着道两旁的景色,实在是心旷神怡。常言,人逢喜事精神爽,春风得意马蹄疾,这话也实在是有些道理,正和了他二人的心理了。 
  周月琴毕竟是有些文采,不同于一般农家女,自然是多情善感。这会儿,她在车上,眼望着丈夫帅承瀛,只见那徐徐秋风吹拂着他的头上的帽缨,是那样地英俊、奇伟,心中充满了无尽爱喜之情。蓦地,她想起了自己在雷池木鱼庵出家时,那日与帅承瀛相见,异地重逢的情景。当时,她曾用“和尚撑船”联来讥笑帅承瀛,那是何等的有趣。想到这里,她兴致大发,随即对帅承瀛说道: 
  “夫君,我给你出一联可好?” 
  “夫人,有联自管出来,倒也适时。” 
  原来,帅承瀛此时也想到了过去二人相恋的情景,心里也觉得甜甜热热。此时,他听了月琴的话,自是爽快答出。 
  “夫君,你看出个啥联好?” 
  “夫人,随便。” 
  “好。那就别怪我讥弄你了,我想就拿你来作上联。” 
  “可以。如要那样,我就用下联回击你,不然也算不恭了。” 
  “你听着。” 
  “请讲。” 
  于是,周月琴将方才已经想好的上联,便顺口吐了出来。 
  说道:“风吹罗汉赛(帅)和尚。” 
  帅承瀛一听,知道是夫人用和尚来比仿他,联中的 
  “赛”字谐音“帅”字。偏巧,车子来到一条河边,那河里有个渔家姑娘在摇桨摆船。他看了后,向月琴斜了一眼,随即说道:“桨打女尼沉(陈)观音。” 
  陈月琴一听,心里更是明白,这是丈夫在揭她当年在雷池当女尼的老底,联中的“沉”字即指“陈”字,又是谐音,自是妙绝。同时,上联的“罗汉”与“和尚”为同义词,下联的“女尼”与“观音”也为同义词,且上下对仗可谓妙趣天成了。 
  正好,车行至前面,又见一座古庙。庙前有一方寺田,稼穑也已成熟。这个庙为二寺相关,左为和尚居住,右为女尼居住。此时,女尼与和尚正在田里忙于收割,几个女尼肩挑禾捆往寺院里送。 
  周月琴本是出家人出身。她见到此番景致,自然是生情。随即,又想到女尼与和尚的生活常常让普通人想入非非的情形,不觉兴致大发,随即说道:“尼姑田里挑禾上(和尚)。” 
  帅承瀛一看,见周月琴的脸膛被那秋阳一照,只是红朴朴,鲜嫩嫩,美盈盈,实在可爱,竟然幻化出当年她的容貌了。于是,他向月琴一笑,答道:“佳人堂前抱绣裁(秀才)。”上联的“禾上”谐“和尚”,下联的“绣裁”谐“秀才”,同时两船中又皆有男女作合,实在巧妙生趣。 
  二人由于这样一挑逗,兴趣更是高涨起来。 
  周月琴用脚勾了一下帅承瀛的胯下,随即说道:“和尚还是和尚,腰间一把钥匙径入。” 
  帅承瀛一听,用脚尖点了一下周月琴的大腿根,当即答道:“尼姑不似尼姑,胯下两扇洞门分开。” 
  车子正在行走间,忽见迎面又来二车。 
  帅承瀛和周月琴举目一望,只见迎面来的二车上坐着知县和知府大人。知府车在前,知县车在后,显然,这是知县在陪同着知府出巡。 
  帅承瀛看着,词又来了,便脱口说道: 
  迎面走来两位爷, 
  知县知府都坐车。 
  头上脚下一个样, 
  只是腰间略差些。 
  周月琴一听,明白。丈夫所说的“只是腰间略差些”,是指所扎的象征官职品级的玉带和衣服上所绣的补子不同罢了。 
  她想到这里,很想再找个话题,也好凑上两句,以助丈夫的兴趣。正思索间,忽见迎面走来一个布衣监生和一个红袍秀才。于是,她的诗题便来了,脱口咏道: 
  迎面走来两位客, 
  监生秀才身边过。 
  头上脚下都一样, 
  只是肚里略差些。 
  她的这句“只是肚里略差些”,系指肚子里的文采不同。帅承瀛哪里不晓!他很想再琢磨出一个诗题来,最好带点刺激性的。正在他这样琢磨时,忽见前面不远处有一株老柳。在老柳的旁边,有一老一小两个男人。看样子,很像是爷爷与孙子。这祖孙二人,此刻正在柳树旁作小解。帅承瀛看了,诗题也就来了。只见他用手一点,让周月琴看看,然后接着说道: 
  迎面走来爷两个, 
  爷爷孙子在小解。 
  头上脚下都一样, 
  只是那个略差些。 
  周月琴一听,脸现挑花色,微红起来。像她这样的女儿家,岂能不知“那个”是指那个!心想,好个帅承瀛,你真是能挖空心思,待我再凑上一题,也算作是回敬了。可是,她一时也想不出个题目来,不由得四下观望。正这时,远处走来两个人,中间距离拉得挺远,前面的是个尼姑,后面的是个和尚。见了这个场面,她心中暗想,今天这是怎么的了,咋净见些僧尼呢。哎,也罢,管它作甚,还是凑句为对,不然丈夫岂肯饶恕!于是她眼皮一撩,略加思索,说道: 
  迎面走来两位佛, 
  尼姑和尚手不携。 
  头上脚下都一样, 
  只是胯间略差些。 
  帅承瀛听了,呵呵大笑起来,说道:“好你个红了夫人,果然厉害,比我的招还要高,竟然地又将僧尼引进诗中来了。” 
  那位赶车的,本是个家里佣人,不识字,也未有细听他们夫妇俩的逗趣。这会儿,他听夫人讲起和尚和女尼来,便也产生了些兴趣。只见他扬了扬鞭子,把马哄上正路,随后说道:“和尚也好,女尼也好,好就好在花开季节。” 
  周月琴一听车夫这话,觉得虽为粗浅些,倒也有些韵味,随即搭话道:“你这是上联,下联呢?” 
  那车夫又是一扬鞭子,说道:“女尼也孬,和尚也孬,孬原孬于叶落时分。” 
  车夫的这一句话飘来,只使周月琴心中生出一些悲凉和愁苦来。偏好,又有一丝秋风掠过,更是凄惋之感。 
  为何如此?原来,这年帅承瀛44岁,她42岁。她想到自己伴帅承瀛这些年,竟未有给帅承瀛生下一男半女;而今自己又是红衰绿尽,风姿全然不似当初了;而帅承瀛尚在壮年,尽管他未有表露出不悦之神色,但是作为一个女人,心中是不能不有所感觉的。况且,大夫人刘氏淑香,长帅承瀛五岁,已是49岁的人了。常言,“女大五,赛老母”,再加生育子女又多,胎次又频繁,显得非常苍老。这样一个家庭,虽有两房女人,却都是半老徐娘了,岂不是难苦了帅承瀛。再说,像帅承瀛这样的年纪与身份,放在他人身上,早已选娶了小妾。她想到这里,不觉地有些对不起帅承瀛了。 
  帅承瀛坐在她的旁边,并未有看出她的心中所想。这会儿,他见她老半天没有出声,以为是肚子里词尽语穷了。于是,便笑道: 
  “夫人,何故眼神发涩?” 
  周月琴听了,怕帅承瀛看出,急忙露笑,说道: 
  “吾是看秋声雁影,树老鸦昏啊。” 
  帅承瀛听了,随即无意答道: 
  “汝当念春风燕语,花心露重哟。” 
  哪想,这一番话,只使得周月琴激出两眼泪花来。待她用手帕轻轻一沾时,迷蒙中,只见娘家到了。 


 
   第20章衣锦还乡(长篇连载詹玮著) '本章字数:14782 最新更新时间:2008…09…16 08:09:46。0'
 
 第20章衣锦还乡(长篇连载詹玮著)


  帅承瀛的岳父家,原是寻阳大户,后迁至黄州。其先祖周春意,与戴亨、长海,并称为“鄂东三老”,并有著迹遗世。如今虽然家境有些衰落,但仍不失为名门府第。今又蒙新科进士、传胪公帅承瀛佳婿登门,更是光耀门第。帅承瀛岳父周春意,向来喜欢炫耀自己。他见佳婿登门,便请来了当地一些名士作陪。那些名士,听得是寻阳才子帅承瀛荣归,更是愿意攀高结贵,前来周府。是日,便有好多人聚集来。前来周府的名士: 
  有寻阳“鄂东草中药铺”掌柜纳兰性政。为纳兰性德的族孙,康熙初大学士明珠的曾孙。有帅承瀛的妻兄刘树立,乃鄂东诗家与书家刘廷玑之孙。有罗东,其祖父罗景,字星瞻,蕲州(今北镇)人,翰林院编修出身,曾任山东任县知县、河南南阳知府。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他在南阳为官,曾主持重修诸葛庐,题书武候像赞,颇受时人称道。同时,他以羲之、献之二王书体,为唐人百家诗书之;集刊《古梅花诗》。有张廷弼的孙子张山岳。张廷弼,字秉衡,锦州人,隶汉军旗人,康熙末年知江南吴县,有《竹园诗集》传世。张廷弼弟张廷枚,字卜臣,累官福建布政使,有《春晖堂诗钞》传世。有佟世思的孙子佟光庵。佟世思,字俨若,汉军旗人,著有《梅堂遗集》12卷,附《耳书》、《?话》各一卷,皆记见闻、荒诞、怪异事,时学者范承勋评介云:“俨若天资颖异,才名噪于京师。”该集,由其弟佟世集镌刻。佟世集,字益庵,亦是名士。其另弟佟世南,亦嗜诗文,著有《佟白堂词》传世。佟世思另一弟,佟景庵,著有《西清载笔录》、《退思斋诗》、《野园诗集》、《鄂东纪行草》、《采江小草》诸集传世。佟氏一族,可谓鄂东名门大家。有曹寅的族孙、帅上钰夫人曹彩凤的族兄曹霆。有吴麟的后人吴甲。吴麟,字子瑞,号晚亭,满洲镶黄旗,康熙四十九年(1701年)举人,授内阁中书,举博学鸿词科,参与《明史》修纂,善诗文,工画,尤重山水,著有《黍谷山房集》传世。有鲍?的后人鲍贞。鲍?,字冠亭,系书秘院大学士鲍承先之后,官至嘉兴海防同知,著有《道腴堂全集》。有甘运源的后裔甘长山。甘运源,字道渊,号啸岩,又号十三山外史,隶汉军旗人。其弟甘运瀚,愿以科第承续前业,但不得志,屡试不中,隐于诗酒。二甘曾祖甘文?,即发科于诗文。甘氏诗作,皆被选入《熙朝雅颂集》。有纳兰峻德,曾任盛京将军,时闲职家居。有刘广涛,海城人,乾隆年拔贡,其学以六经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