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资源帝国-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来,想了一下,就觉得非常妙。
这种李鬼遇到李逵的事情,无论是谁碰到,都相当的尴尬。更何况刘东这是抢了南巡首长的台词,那就更不妙了。但现在话都说出来了,又不能再吞下去。
于是刘东赶忙把话题给叉开:“其实把这些科研人员弄到我们国内来,对于我们国内产业的升级,也是非常有好处的。首长您也知道,由于我国的很多产品,技术力量不行,形不成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交易当中,并没有多少竞争力。但如果引进了这些人以后,依照他们的先进技术,就可以使我国多个领域的科技水平,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从而形成自己的市场竞争力。那样,由高科技带来的高附加值产业,就足够让我们的回本。不但能回本,还能形成我们国内自己的生产力。”
“照你这意思,是要把这些人运用到工业科技的实用领域里面去,而不是让他们单纯的搞研究?让他们自己能够养活自己?”对于刘东这个提法,南巡首长若有所思的问到。
“对,就是这样。我把这个方法叫做产学研一体。其实这样的做法,在国外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但我们国内,这样做就比较少。很多东西都是研究出来的,但却没有把他们用到实际领域当中去,如果我们国内同样用这样的方法,那么研究的成本就会大大的降低。”说到这,刘东一下就把嘴巴闭上了。
因为他再说下去,说不定又要说出什么可持续发展的话题出来。那样,南巡首长可就不会是惊奇他的思路,而是会考虑刘东是否是妖孽的问题。而且,要他把这些东西都说完了,以后的领导该怎么办?人不能把什么好事儿都让自己给占了,那样是绝对愚蠢的行为。
产学研这个说法,好歹是有国外先做出来了。他现在说一下,不过是会让首长们认为他见多识广,要再多说个可持续发展,那就要命了。
只不过这个时候,南巡首长也忽略了刘东那意犹未尽的话语,因为他已经被刘东这个产学研一体的思路给提醒了。要真像刘东说的那样,对于国内现在某些领域来说,完全就是一根救命稻草,就犹如现在的老工业区。
老工业区为什么会没落下去,不就是因为科技实力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么?要是刘东这条思路真的有用,那对于解决老工业区的问题,绝对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不光南巡首长能想到,其他两个首长也能想到。想着那样的前景,这三位领导都不由的眼冒金光。
好一会儿,南巡首长才抬头对着刘东说到:“这个事情,大有可为啊。小伙子,你这个脑袋瓜子,还真的够用。这样的事情都能想到,这样的提醒实在是来的太及时了。我们虽然缺资金,也缺设备。但最关键的就是缺技术和人才。只要把这两个条件满足了,其他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按照你这个意思,只要我们对症下药,让这些苏联专家进入到这些领域,然后做为一个种子,在我们华夏生根发芽,以后相关的产业,我们就可以大踏步的向前发展,只要有发展,那就肯定能产生劳动价值,这样补贴一下,说不定很多产业,都可以活过来。你这个提法好,非常好。”越说到后面,南巡首长也越是激动。
做为现在实际上的改革推动者,南巡首长虽然看到了改革的成效,但也看到了改革当中的一些不足点。尤其是国企的自身造血能力,是非常困难的,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面临着困境。
这样的困境,和苏联方面并不相同,他们是因为资源紧缺问题,而导致这些人才无用武之地。但华夏缺乏的,却是技术。市场并没有任何问题。背靠着十亿人的广大市场,这点绝对是有保证。
之所以面对困境,虽然也有着资金的问题,但最重要的问题却在于技术,东西做出来,没有技术含量,自然会被富裕起来的人民给淘汰掉,市场经济,自有市场的规律。
就拿刘东那个钢铁厂来说,现在全国的钢铁厂,能赚钱的不多,大多数都是在做亏本的买卖,可刘东的新厂一出现,就开始在收回投资了。要说是国内没有市场,那纯粹是扯淡,因为现在国内市场不但没有饱和,还很饥渴,市场前景无比广阔。
但为什么那些钢铁厂会亏本,那就是因为其他的钢铁厂没有技术实力,就算想要吃肉,也没那个能耐。相反,刘东的钢铁厂虽然是新建的,但他们的技术实力雄厚,买卖自己都要找上门去。这么一个明显的例子在这,南巡首长又怎么会看不见?
所以,南巡首长在听到刘东说的那个产学研一体的事情后,才会高兴的说大有可为。


 第二百三十章 联众超市(上)

自从和南巡首长谈了之后,刘东发现,自家老爷子看自己的眼神怪怪的,还时不时的唉声叹气。说什么刘东是个怪物,懂得那么多政治上出成绩的东西,却偏偏对政治敏感的程度非常低,这简直不可理喻。要是他的政治敏感性稍微高那么一些,以后刘家又会出现一个顶梁柱。
对于老爷子的吐槽,刘东就当没听到。那些理论知识,也不是他原创的,最多不过是拿来主义。要真说他理论知识有多丰富,那也不见得。他之所以知道这么多,不过是把后世经典的东西给搬到现在来,站在高个子的肩膀上,看得自然是远很多。
要他自己来搞一套自己真正的理论出来,那还不如杀了他痛快一些。只不过,这些东西外人不知道而已就连南巡首长,在那天也不止一次的提出,让刘东去机关锻炼锻炼的话来。
要换一个对官场热衷的人,能够得到南巡首长亲自点将的机会,那绝对要回去烧几柱高香,并且乐于接受任何艰巨的挑战。可刘东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要让他真正踏入官场,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少笑话出来。所以,就算他有再高的起点,也不敢应承下这样的话来。那样,不是去当官,而是去给他们老刘家找不自在。
但不论怎么说,刘东给南巡首长留下的印象是非常好的。虽然直到谈话结束以后,南巡首长依旧没有作出任何的决定。包括让企业自主去苏联签订合同的问题,南巡首长也没有露出任何口风。
但刘东知道,南巡首长对于这个提议,应该是非常心动。要不然,南巡首长也不会和刘东交谈那么久,就连其他两位首长,也是频频发问。如果真的对这件事情不感兴趣,他们这样日理万机的人物,又怎么可能反复的问起这个问题?
其实要说起这个计划真正要花费多大代价,也不见得。有付出自然会有收获,如果这些高级人才没有一点用处,不会创造任何价值,华夏政府方面,也不会这么眼馋。只不过最开始的支出的确非常吓人,尤其是对华夏这样还在发展中的国家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
但这帐也不能就这么简单的算,从另外一种角度上来看,请这些苏联的高级人才,比培养自己的人才还要花费更少的资金。一亿美金,平摊到一千个高级人才身上,每个人的价格仅仅只有十万美元,再把这每个人十万美元,分到八年之内,苏联一年能在这些人的身上获得的回报,仅仅只有一点二五万美元。
这个价钱,在美国,也就仅仅能买个一般的车,比起他们的实际价值来,那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并且,最重要的是,这一笔钱,还是做为物资来送到苏联去的。
在国内采购物资,不但肉烂在自家锅里面,不至于资金外流,而且还能让这一笔资金,加速国内相关企业的高速发展。基本上就相当于自己拿钱自己搞建设,成本上面,更加具有优势。这样算来,真要付出的代价,其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多。
之所以签合同的时候,看到数目那么大,一是因为挖掘的人才基数大,二一个是因为这笔本来应该是八年付清的钱,一下子集中在一年之内弄好。八年的合计,看起来当然数目庞大。
正是有着这么多的优势,刘东的这份计划在国内,应该具有非常大的活力。可这些事情,已经和刘东没多大的关系了。该做的他已经做完了,剩下的事情,就该华夏政府自己解决。最多以后牵线搭桥,他需要动用一下人脉,其他的,就该别人做了。要是他把一切的事情都做完,别人又怎么靠这个计划,为自己攒下一份不菲的政绩?
原本刘东打算,把这个计划告诉高层,完成自己的任务以后,就带着自己的团队去香港,因为过不了多久,发生在八七年的美国股灾,又将会是他捞钱的机会。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时常能够发生的,遇到了不去理会,那简直是和自己的钱过不去。他还想靠着这次的股灾,尽量的套取更多的现金,和买入更多潜力股的股票。错过了这次的机会,以后再想有这么好的机会,那实在是太难等待了。
可还没等他实行自己的计划,就被突然上门的胡力给打断了。
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面,不光刘东在国外忙。狐狸这些刘东的盟友,在国内也很忙。年前的时候,刘东为了给大家找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把超市的计划给抛了出来。
虽然资金的问题是由刘东来解决的,但剩下的其他事情,也不少。超市这玩意,并不是说有资金就能上,还需要其他的东西,就像他们之前计划的那样,不论是地皮,还是关系,抑或者是招收人员,这些事情,都得解决。
刘东是清闲了,除了提供资金和告诉陈志豪在香港招收一批管理层的骨干之外,什么事儿都不用他做。拍拍屁股,甚是清闲。但其他人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一堆麻烦事儿都得他们来解决,不但琐碎,还很考验能力。
之前说得轻巧,但那些家伙真正上手以后,才知道看上去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是非常麻烦。就好像地皮这个问题,由于刘东他们心气大,一开始就要搞二十块地皮出来,并且同时开业。这样的问题,就比较麻烦了。
他们这些人,再是太子党,再是红三代,某些规矩,该讲还是得讲,该做的事情,也少不了。最多比起那些没有关系背景的人,难度低一些。
就好像打游戏一样,同样是游戏,他们这些人一开始就可以选强大的隐藏英雄,而一般人就只能用平常的英雄,先天上的强势,让他们这些人在游戏当中会轻松许多。但你想要得到装备,该做的任务还得做,该推倒的BOSS也不能不推,只不过是难易度不同而已。
要说刘东交往的这些家伙,个个人的能力都不低,要不然,也不会入到刘东的法眼。但是,即便是能力再高,他们现在在外人的眼里,不过是一群靠着祖辈荫蔽的小家伙,自己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想要求人办事,说话当然没有以后那么硬气,被人拖拖拉拉也很正常。
既然拖拉,办事情的效率当然不会高到哪里去。而且这事儿也不能完全打自家的牌子,毕竟合作的人那么多。要个个都打着自家的大招牌,那太引人注目了。赚钱嘛,还得悄悄的,尤其是有志于在官场上做为的那些人,就更加要注意影响了。
所以,刘东在国外忙,这些人在国内也没有闲着。好几个月过去了,超市的基本工作也算是弄得差不多了。恰好刘东也在国内,于是,做为积极份子的胡力,就堵到了刘东的家门口。
看到几个月没见的胡力越发的成熟了,刘东笑眯眯的说到:“胡力哥,这开超市很锻炼人啊,瞧您这样子,收获不小嘛。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刘东这样子,让胡力气得牙根痒痒。那笑容,越看越觉得闹心,弄得胡力真想一拳打过去。还有刘东那貌似恭喜的话,就更让胡力上火了。
于是,胡力斜着脑袋,没好气的对着刘东说到:“我说小东,你这可不仗义啊。看着哥哥我累死累活的在干事儿,却说这样阴阳怪气的话,在国外过得太舒坦,就回来打击你胡力哥了?”
看到胡力这样子,刘东连忙作出一副无辜的样子,说到:“天地良心,胡力哥,我可没那意思。我那恭喜,完全是肺腑之言,哪里敢打击您老人家。再说了,我在国外也过得不舒坦,工作不比你们轻松,而且苏联那边,到现在都还冻着呢,白茫茫的一片,能舒坦才怪,冻都把人给冻死了。”
胡力看着刘东这样子,也不愿再和刘东唧唧歪歪。这几个月做事情,还真是冷暖自知。以前靠着家里的牌子,弄些小东西就觉得自己很不错了。但当做起这个超市的事情后,他才知道,自己原本引以为傲的本事,还真不是那么上眼。
刘东那锻炼的说法,还真贴切。要不是亲自的做这些事情,他胡力还真不知道,做生意也并不是那么简单。像入股王府会所那样的好事儿,正经做生意的时候,根本就不可能。也正是有了这样的锻炼,才让胡力开始变得稳重了许多。以后要下到地方去从政,也有了许多应对的经验。
所以,就算胡力对刘东跑到国外去,没和他们这些人同甘共苦表示不爽,但对于刘东能给他这么一个锻炼的机会,也是暗中感激。这可不比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