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医无二-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这一次王旭带着赵凯前去云城,一方面是有让赵凯可能的情况下作证对付陈少云,另一方面也是看好赵凯。

这一次带着赵凯和专家组过去,让赵凯知道,为非作歹,总有东窗事发的一天,也算是给赵凯敲个警钟,赵凯的底子不错,王旭已经有了真正传授他医术的想法。

当然,这事并不是一厢情愿的,还要看赵凯自己的态度和以后的表现,毕竟跟着他学医,即便是医术有成,以后的医师执业考核也是个问题。

这也是现今社会中医人成长不起来的原因之一。现在全国的医师职称考核规定很严格,王旭也是走后门,才考到的主治医师执业资格,真要按照规矩,他再过五年,能不能考到主治医师的行医资格都是两说呢。

医师的职称分化严格,依次有见习医师,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等,每一个执业跨越,都是要用时间来熬得,而且还必须在正规的医院熬资历,像王旭的福生堂,赵凯熬上十年,也是没可能成为主治医师的。

中医人的授徒模式,以前就是医馆模式,一个郎中想要成长,首先要从学徒做起,先是抓药,熬药,磨药,之后才有资格开始看病,出师了才能坐堂。

然而眼下,这种严格的医师职称,和苛刻的规矩,就限制了中医人收徒,没人愿意跟着一个中医大夫在诊所混资历。

医院里面虽然也有中医,不过毕竟稀少,而且中医的医师职称考核比起西医更加严格,这就导致更多的人学习西医,即便是一些真正喜欢中医的,都是先混一个西医的医师职称,之后学习中医。

看看现在的各大医院,中医科室看病,动不动什么化验单,医疗器械,甚至把脉都是看着秒钟做样子,离了这些东西,现在医院的大多数中医大夫绝对会双眼一抹黑,不会看病了。

当然,这倒不是说这些东西一无是处,而是中医本身就依仗的自身的底子,这些外力和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中医医生自身医术的提升。

全国西医大夫上百万人,中医人不过寥寥数万,撒在偌大的人群中,不亚于大海中的一滴水,高学民那样的中医国手正是寥寥数人。

当时王旭也曾听高学民说起过,解放之前,全国医术精湛的老中医倒是不少,当时有潘高谢林周,程田赵王齐的说法。

潘指的是当时有名的国手潘安民,医术甚至在高学民之上,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杏林界第一人,却死在了当时的浩劫中。

当时的中医,被评判为牛鬼蛇神,封建迷信,老一辈的中医人几乎都经历了磨难,能够熬过来的寥寥无几。

当时潘安民,高学民,谢国强,林元千,周易乾,程普生等数位中医圣手,眼下剩下的就是高学民和谢国强以及周易乾齐允良等四五个人了。

事实上,潘安民和林元千去世的时候年龄并不大,不过四十多岁,要是活在现在也就高学民这些年纪。

中医人大都懂得养生,自己的身子骨很硬朗,王贺年去世的时候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高学民眼下也七十多岁,不过脸色红润,看上去不过六十出头,那些中医圣手要是活到现在,对眼下的中医界来说,无疑是一大幸事,可惜。

清朝末年,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当时全国的青年文豪,都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励志改革,虽说革命胜利了,对中国文化的打压却很重。

解放之前,鲁迅等大文豪甚至都将中医视为封建迷信,更别说他人了,中医能够在那种年代走过来,不得说也算是一种万幸。

“王医生回来了。”王旭走进诊所,赵凯急忙起身打招呼。

“看什么呢?”王旭点了点头,见到赵凯正坐在坐诊桌前,翻看着什么东西,笑问道。

“翻看您记载的医案,受益匪浅,不过有些东西还是看不懂。”赵凯笑呵呵的说道。

这次跟着王旭的云城之行,赵凯算是彻底涨了脸了,以前的同事见了他都是满眼的羡慕,甚至以前不怎么搭理他的女护士都问了他的电话号码,这些更加坚定了赵凯跟着王旭的决心。

“嗯,不要看得太晚,有什么不懂的,记下来,有时间我给你解释。”王旭笑着点了点头,走进了自己的小隔间。

看着王旭的背影,赵凯欣喜若狂,他并不是第一次看王旭记载的医案了,不过王旭开口让他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次。

来到福生堂这么长时间,赵凯也算了解了王旭为什么在中江风生水起的原因。治好了中江市长罗通全父亲的病,更是给乔斌凯的孩子诊治过,连云城的老常务副省长华朝阳都敢拒绝。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王旭靠着自己的本事,靠着自己的医术挣来的,这短短的一个月,他就亲眼见到中江市不少的老总和官员来福生堂找王旭看病,但是并不是每一个都能如愿的,福生堂上面挂的“三不治”的牌匾绝对不是摆设。

说起年龄,王旭还比他小一岁,可是说起本事,他是拍马也赶不上,王旭能靠着医术,在中江让众多人敬畏,赵凯相信,只要他认真跟着王旭学医,迟早也有那么一天。

王旭自然不知道赵凯那么多想法,回到小隔间,换了衣服,然后冲了个澡,就躺在床上睡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诊所刚刚开门,杨涵就来了,给王旭和赵凯带着早点,在附近买的油条和包子,还有豆浆。

看着杨涵买来的早点,王旭的心中顿时一阵甜蜜,这种生活他幻想了一年了,如今总算成了现实。

“不知道你们喜欢吃什么,随便买了点,讲究一下。”杨涵将早点放在桌上,笑道。

“只要是你买的,王医生都喜欢吃。”赵凯笑呵呵的说道:“昨晚上王医生做梦都在笑呢。”

“好了,吃饭吧,包子也堵不住你的嘴。”王旭老脸一红,拿起一个包子,塞进赵凯的嘴里。

有了杨涵,王旭的笑声确实是多了不少,以前他虽然没有整天板着脸,但是一个人的时候,总是沉默寡言。

赵凯和王旭吃着早点,杨涵给二人泡了茶水,坐在边上看着,人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昨天杨涵说王旭看病时有魅力,此时看着王旭吃饭,她也是眼睛一眨不眨,看上去王旭吃饭也有魅力。

吃过饭没多久,诊所就来人了,依然是昨天的冬秦和高娟,进来的时候,高娟虽然是被冬秦搀扶的,不过明显好了很多。

“王医生,您的药确实神了,昨天回去喝了一剂,你高大姐可是睡了个好觉,今天早上量了体温,也不过三十八度,前两天可是一直四十度高烧。”冬秦笑呵呵的感谢道。

“有效果就好,康复的不错。”王旭点了点头,看了一下高娟的气色笑着问道:“高大姐,感觉怎么样了?”

“全身轻松了不少,也不出汗了,还是有点微微的恶心。”高娟说道。

“嗯,已经好了很多了。”王旭给把了脉将药物换成了调和营卫之气的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加味叮嘱道:“回去连服三剂,到时候过来复诊。”

“王医生,这药效果这么好,高大姐看上去恢复的很好啊。”等到冬秦夫妇出了门,赵凯才笑着感叹道。

“病分温寒,伤寒和温病原本就是门户之见,其实温寒本为一家,无论是伤寒派还是温病派,都是一体的,事实上温病是对伤寒的补充。”

王旭笑着解释道:“高热症状,按说应该归为伤寒派,应该用伤寒之法,这是错误的,事实上伤寒和温寒有时候夹杂在一起,诊病的时候必须辩证清楚,才能用药入神。”

王旭说着,走回椅子上坐下接着道:“就拿这次的病症来说,这个病为营卫失和,少阳正邪纷争,邪气虽胜,然而正气尚有能力对抗,用药的时候需要护正驱邪,防止其内陷。”认可了赵凯,王旭倒是难得的开口给他解释。

“说得好,正邪营卫,原本就是人体本身的调理机能,对抗疾病的根本,中医的宗旨就是以身体为根本,用自身的正气,抵抗一切邪恶。”王旭的话音刚落,一个笑呵呵的声音从外面传了进来。

“云老,您怎么来了,快请进。”王旭闻言急忙站起身迎了过去,将云冲之请进了诊所。

“我这次过来,可是给你带来一个好消息,保证你笑的合不拢嘴。”云冲之笑呵呵的说道。

第一百一十六章原则

“什么好事?”王旭笑着追问道:“难道是您邀请到了什么有名的药剂专家?”

这一段时间,云冲之一直在跑着制药研究院人员的事情,关于王旭构建中药材制药厂的事情,人员一直是最大的问题,至于说资金方面,虽然为难,却也不是最发愁的。

曰本的汉药市场,之所以能够充斥全球,甚至返销中国这个中医古国,就是因为曰本在汉药方面投入的资本很大,特别是人员方面,更是让人侧目。

在曰本,没有“中药”这一概念,只有“汉方药”和“中国汉方药”,事实上所谓的汉药,就是中药。

曰本的汉药非常的发达,整个汉药在曰本非常流行和重视,根据统计,曰本一家大概二百平方左右的汉药局,四五个药剂师,一年的收入就有一个多亿曰元,近乎七百多万人民币。

中医药在曰本的发展是“以教带药”,就是说以中医药的教育培训来带动中药产品销售。通过成立中医药研究会,大量培训研究会会员店中的药剂师,由大批药剂师向公众讲授和传播中医药文化和理念,促进中药在曰本市场销售。

所以说,在曰本,药剂师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王旭想要开中医药制药厂,需要的就是这种对中医药有很深的研究的专业人才。

他们王家算是清代的御医之后,虽然经过战乱,但是保存完好的中医药方却不在少数,王旭从王贺年手中就继承了数百种中医大众药方。

这种药方和普通的经方不同,是可以治疗大众姓疾病的,比如说皮肤病,头痛,失眠等等,同时也包含一些疗效很好的外伤药方,其效果要比市面上流行的所谓创可贴之类的东西效果好得多。

同时,王旭本身就是精通中医药的,这些年在王贺年的教导下,也研究出一些自己的配方,说起中药配方的数量,他或许比不过整个曰本,但是却也不容小觑。

但是有配方不代表就能将这些配方制作成市面上流行的药剂,王旭可以抓药治病,却不能大批量制作药物,这其中牵扯到很多工艺,绝对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

正是因为拥有这些配方,王旭才有信心,和曰本的汉药争夺市场,站立一席之地。所以听到云冲之的好消息,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云冲之找到了这方面的人员。

“是也不是。”云冲之笑呵呵的打着哈哈,故意吊王旭的胃口。

“云老,什么好消息,快说吧,我可等不及了。”王旭再次催促道。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走访,药剂方面的人员我倒是联系到了一些,不过这却不是最好的消息,这次的好消息是我发现了一件事情。”云冲之笑道。

“什么事情?”王旭诧异了:“是不是和药剂人员有关?”

“不错。”云冲之点了点头:“事实上我们国内也是有一些中医药制药厂的,不过基本上都成不了规模,这几年又在曰本汉药的冲击下苟延残喘,不过有不少都有自己的中医药研究院。”

“您是说?”王旭闻言眼睛一亮,很快就想到了其中的关键。

“不错,一些比较大规模的制药厂都有自己的研究机构,现在基本上状态都不是很好,不过其中的研究人员却不缺乏,唯一缺乏的就是配方来源,我们要是能够收购这样的一家研究院,基本上就可以立马动工了。”云冲之点了点头道。

“哈,太好了。”王旭闻言抚掌大笑:“要是这样的话,确实能省很多事情,而且这些药剂师工作多年,分工明确,不用重新磨合,甚至可以事半功倍。”

“我也是这样想的。”云冲之点了点头:“所以知晓这个情况之后,我还特意的了解了一下,眼下在中江就有这么一家制药厂,而且规模不错。”

“在中江就有。”王旭闻言更是大喜,刚才他听云冲之说起这个情况,已经很意外了,心中已经有了打算,即便是外地的,他也要收购下来,实在不行他把福生堂搬过去,或者将哪些人员拉过来,也就是重新建个研究院的事情,没想到中江就有现成的。

“这家制药厂的情况怎么样?他们是不是愿意出售?”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杨涵开口问道。

“这位是?”云冲之这时才注意到杨涵,看着王旭笑问道。

“这位是我的女朋友,杨涵。”王旭急忙介绍道,刚才他只顾着追问云冲之什么好消息了,竟然忘记了介绍杨涵。虽说那天晚上在白云路派出所,云冲之见过杨涵一面,不过这么长时间过去,而且哪天前去的女孩子不少,估计云冲之没认出来。

“你小子都有女朋友了,我还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