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萧志杰的喊声,众人看见那只鱼鳍受了伤的鲨鱼正从小麒麟的后面咬过来,而且,小麒麟更近的还有两三只鲨鱼也纷纷靠近小麒麟。小麒麟想使劲但是使不出来,眼看鲨鱼就要咬到小麒麟了,忽然,那两三只鲨鱼猛地咬住那只受了伤的鲨鱼,而且是群起攻之,鲨鱼群没有共相小麒麟,瞬间将受伤的鲨鱼撕咬成碎片。然后,鲨鱼群们开始在海里争夺鱼肉片,乘此功夫,小麒麟顺利的被大家伙拉到了小船上。
惊魂未定的小麒麟坐在船上想哭,侍女们跪拜在小麒麟的脚下,说道:“好在公主吉人自有天相,连鲨鱼都不敢吃,反而救了公主,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萧志杰正摇着船,听了后在旁边笑出了声。小麒麟问道:“你为何笑啊 ?”
萧志杰说道:“你想知道刚才那些鲨鱼为什么不咬你,而去咬那只受了伤的鲨鱼吗?”
小麒麟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萧志杰说道:“因为那只受伤的鲨鱼流了很多的血,而鲨鱼在水里是遇到流血的动物就会上前咬,正是这样,受伤的鲨鱼帮你躲过了其他的鲨鱼的攻击。你要知道,在海里,千万不能受伤流血,鲨鱼的鼻子可是很灵敏的。”
小麒麟明白的点了点头,道:“原来是这样。”
“难道你是知道这一点,才故意刺杀那只鲨鱼的吗?”小麒麟问道。
萧志杰倒是没有想那么远,只是想赶跑那只尾随他的鲨鱼,但是既然公主这样认为了,那么萧志杰就迁就道:“是啊,照这样说来,公主,我算不算是救了你一命啊?”
小麒麟细眉一横,说道:“你可别和我这样说,我们也是为了救你才将船往回划的,要不然我们早就到岸了,哪还顾得上你。”
萧志杰说的道:“奥,原来是这样。”
许久,小船就要靠近岸边了,小麒麟忽然对萧志杰说道:“谢谢你,这次多亏有你来,要不然我可能被日本人抓在岛上。”
萧志杰笑道:“诶呀,这点小事算什么,小麒麟,奥不,公主你就别放在心上了,拔刀相助一向是我萧志杰的座右铭。”
小麒麟说道:“你以后别叫我公主,公主的了,我们也算是朋友了吧,你就叫我小麒麟就行。”
萧志杰将公主扶下了船,叹了口气道:“小麒麟你总算还有些女人味儿 啊。”
侍女们听不懂汉语,所以一直不知道他们在谈论什么,小麒麟听了后,抑制住内心的怒火,笑道:“那我以前都不像女人吗?”
萧志杰解释道:“你以前就是个母老虎啊。”
小麒麟大怒,喝道:“你滚啊,混蛋。”
萧志杰疑惑道:“刚才还感谢我,现在又让我滚?”
“哼,别忘了,我们可是约定好谁先到釜山才算赢的 啊。”小麒麟眼睛瞪着萧志杰说道。
萧志杰说道:“啊,你还记得那个约定啊。”
“当然,我朝鲜国公主说的话又岂能是空话呢?”说着,小麒麟骑着在岸边准备好的马匹,众侍女也跟随着公主,萧志杰也挑了一匹马,然骑了上去,见公主等人已骑马跑走,萧志杰大声喊道:“诶呀,各位姑娘们,我不认识路啊,你们得先告诉我这是哪儿呀。”
正文 明代历史特别篇
更新时间:2013…07…12 23:37:03 本章字数:3216
写这篇长篇小说总算写到了66篇,喜欢的读者朋友们,谢谢你们的支持。为此,我要将自己最为得意的一篇描写古代明朝故事的论文放在这儿,以此表示对读者朋友们的感谢。
纵古今,横万里。寻梦于文明之巅,叹人事之沧桑,感秘史之迷离。逝去的明朝隐逸着多少传奇,犹存的故宫又经历过多少巨变?作为今人 ,当翻阅这二百余载的岁月时,历史的厚重感,喷薄而出。
明朝(1368年-1644年)由明**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国祚276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闲暇时,每每翻阅《明史》,未尝不叹息于建文帝(又谥惠帝)(1399年——1402年)的坎坷传奇遭遇。生于秦淮河畔的他,却只晓江风恻恻,而未闻流水汤汤。“天资仁厚,亲贤好学,四载宽政,纾解严霜,靖难失位,千古之憾,君德用彰,懿哉建文”。寥寥数语,应足以概其一生。
人世无常,千古帝王将宰,道不尽哀怨离愁,诉不清红尘往事。人言繁华易逝,江山易改,谁怜浩淼孤帆一片影,苍穹孤鸿万里鸣。那一声声长叹、无奈、悲愤、凄婉。愁思萦绕心头,惟有倚楼咽苦楚,抚琴抒郁心。
战火已烧近金陵,皇城虽依旧,群臣皆四散,昔日繁华的宫廷,今日显得分外寂静。他无力地坐在亭中,轻倚栏杆。月华如练,一轮独悬眼前之景,似浓墨倾洒。见得树影婆娑,身旁侍从王钺轻声劝道:“陛下,还是走吧。”看着眼前的景色,他想起自己少时随方孝孺、黄子澄等独专儒学,礼仪仁义,贤德载物,君子之道。如今兵戎四起,所学却无以致用。
放眼十里,叔父朱棣正率军攻城。战鼓的轰隆声,战士的厮杀声,刀剑的铿锵声,演奏了一曲无比冷酷的乐章!虽是叔侄,不见其半点怜悯。骨肉相残,刀剑亦挥去自如。
兵刃寒光,生命如芦草。
亲情,在战场上只是负担。
的确,朱允炆失败是在于仁慈,而朱棣成功是在于狠毒。
“靖难之变”之初,长史葛诚曾密报朱棣将举兵谋反,建文帝却言:“朕以棣于亲最近,未忍治其事。”已经两军交战了,又下诏:“勿使负杀叔父名。”对于一个要夺自己皇位的人,仍能念及亲情,其仁沥沥可见。
反观朱棣,《明实录——成祖实录》载:朱棣生于正二十年(1360),正值**与陈友谅激战,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朱棣整日身处军营,时常得到名将徐达、李文忠的指点。耳濡目染之下,他晓畅军事,骁勇善战,谋略过人。在对待自己的敌人方面,朱棣与**行事方式亦如出一辙。登基之后,他诛杀建文旧臣,牵连甚广,其中以方孝孺的诛族和景清的“瓜蔓抄”最为惨烈,死者数万。
世事翻覆,鹿鼎频争,看着那千疮百孔的断垣,箭矢纷飞过后,谁人能晓,那一阵风卷起的黄尘中夹杂着战马的嘶鸣,那一块城砖上留有传奇故事的痕迹。苍茫中野,一切的一切,无不显露其厚实凝重的分量。
历史的长河因帝王的传奇而雄浑宽博,俯身掬一捧水,积淀着偶然。但这些偶然,往往是由一些细小客观的沙石所堆砌。建文帝失败的主观因素莫过于仁,但一些客观因素同样不可小觑。正因为它们,才使得河水浑浊,失去往日的欢歌。
“削藩政策”是“靖难之变”的导火索。时燕王朱棣拥兵数万,且皆为北方精锐之师。随着周王、代王、齐王、湘王、岷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杀。这让朱棣最终下定了起兵谋反的决心。
**时期,因胡惟庸案及蓝玉案所致,开国功臣几被杀绝,良将贤臣殆尽。无奈,建文帝任用李景隆。但此人实为一庸将,致使数十万精兵折戟,一扫其父李文忠之威名。最后竟然叛变,尤为可恨。史载:“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
战争中往往会有一些不能预料的自然因素。在白沟河之战中,《明史—本纪第五》载:“会旋风起,折景隆旗,王乘风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后在夹河之战中,朱棣兵力即将消耗殆尽之时,“东北风忽起,尘埃蔽天,燕兵大呼,乘风纵击,庸大败”。这两次的自然现象十分蹊跷,鉴于朱棣确有篡改史实的前科劣迹,我倒宁愿相信这是朱棣为让世人信服自己才是真命天子,刻意添加上的一层神秘朦胧的色调。
建文帝在财政改革上曾做出过这样的规定:限制佛、道二教寺观所能拥有的免税土地的数量。这项政策损害了佛、道僧侣们的利益。因此,佛、道界人士都支持燕王反叛,例如朱棣的谋士姚广孝即是道衍和尚。在明朝,佛教的影响甚大,因为**年少时曾有过出家的经历,因此对僧道们施加很大的恩惠。朱棣正是利用僧道们四处传播谣言,让别人相信他才是真命天子。故其平都城后,国内鲜有讨伐者。
遥望金陵古城,衰老的黄树低垂着枝叶,孤独地立于废墟中。为罪、为恶的反叛者得以高高在上,而为善、为仁者却落得非死即隐。多么不愿意信服但却客观的史实!于是很多时候不禁仰天呐喊:
若我为建文,必不会没有分寸地一直以一颗仁义之心对待誓把坏事做绝的敌人。必在燕王尚未谋反之时,先密令御史执于京师。若此举不成,吾当亲率三军,诏令天下,会各地勤王之师围而攻之,消除隐患于萌芽。
若我为建文,必先依**旧历,等削平藩王,四邻和睦之后,再实施约束僧道富甲财产之策。
若我为建文啊,亦必在军事方面加强对禁军的训练,征调精锐边兵驻守京师,不拘一格提拔优秀将领。重用铁铉,高巍等忠良死节之臣,而远离以无耻作为生活方式的草包李景隆之流。
历史是很公正的,岁月的洗礼可以涤荡乌有之事,却抚平不了真相。即使一个朝代的人都曲解了他,但历史终究不会改变,事实终究会水落石出,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客观性是作为事实的一项多么宝贵的属性!虽然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被暂时扭曲、篡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客观性的展示注定是一种必然!尤为可贵的是,在展示客观性的同时,当初据以扭曲的外力亦将被揭露无遗!
永乐年间,朝廷史官为给朱棣开脱,不惜抹杀事实,曲圆其说。对建文帝则极尽批判,把建文帝形容为不孝、奸恶和邪淫的人,指责他违反《祖训录》,犯大不敬之罪。但这仅局限于明朝。后张廷玉等人编写的《明史》中赞曰:“惠帝天资仁厚,践祚之初,亲贤好学,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锐意复古。”可见,是一位贤君才是历史对于朱允炆的客观评价!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如果历史可以改变,如果朱棣篡位失败,那么明王朝又将何去何从?怀有如此美好遐想的一定不会仅仅局限于我,但却注定只能收获短暂而朦胧的陶醉感了。历史就是历史,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接受其冷峻的一面:
永乐十八年,明成祖建立东厂,成就了诸如刘瑾、马永成、魏彬、魏忠贤等臭名昭著、祸国殃民的宦官。**朱元璋曾鉴于历朝而废除了宦官制,但由于朱棣反叛后,不信朝臣,重用宦官,使明朝深受其害。其次,若朱棣不反叛,明朝也不会迁都于北京。迁都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也让将领在保卫京师与迎战敌人之间难以抉择。相反,若明朝都城在南京,且北方有精兵把手,就避免了崇祯帝腹背受敌的尴尬局面。朱棣对于战场情有独钟,在其位期间,五次亲征鞑靼,终于在最后一次病逝于榆木川。生于战场,死于征途,完成了作为一名战士的宿命,堪比孟德。边境年年战火不休,战争极大地摧垮了大明帝国的国力,这也为后来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埋下了伏笔。一个偶然的历史变故,导致一个王朝的悲剧。一位帝王的陨落,导致一个时代的变迁。历史就是这样,不时激起惊涛骇浪,那一段段宫廷旧史,其间又有多少君王嗟叹。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难道不正是最好的写照!?
自此,岁月的长河里又多了一位君王惆怅的身影。
很多时候,世事总是那么令人牵肠挂肚,建文帝一生坎坷,这似乎在当年答**朱元璋 “风吹马尾千条线”之联时已有所预示,建文帝对曰:“雨打羊毛一片膻。”朱棣则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
红尘往事,如烟如昨。失去王位后的建文帝下落,成了千古疑案,众说纷坛。其中的一种版本传其失踪后曾作诗一首,一度广为流传:
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薇有相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
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
轻风吹拂着平静的心,遥望远处苍翠的山水。数百年以后,明朝早已不再,而河水仍旧流淌着,一切皇权富贵,一切功名利禄,也只是过眼云烟罢了。这段沉浮的历史,也随着淮水渐渐远去……
正文 竹林中
更新时间: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