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苍天有眼 作者:方华-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所知?是公证员的疏忽,还是李冰造假所致?7个公证孰真孰假?李琴英是不是刘庆连之妻?李安国是不是刘庆连养子?这几个问题一直在两位老科长的耳边回荡。 

        5月中旬,素有火炉之称的武汉,已是烈日炎炎。两位老科长顶烈日,冒酷暑,在市内农家走访工厂、医院、居委会等29个单位,调查知情人,查阅李冰家人及有关家属的档案材料;5月23日,该房现居住人曹凤英的女婿吴吉福在调查中告诉他们,曹的代理律师曾于1993年11月5日从鄂州汽渡管理处查清李安国原始档案材料,并交给了审判员徐斌,档案材料没有任何反映刘庆连系李安国养父的记载;5月底,两位科长赴鄂州查阅李安国档案,令人奇怪的是,居然查不到;6月9日,两位科长又赶赴红安县农村调查刘庆连的后代基本情况;6月23日,曹的代理律师向他们出具了李安国档案材料无关于李安国系刘庆连养子记载的证明。此时,面对收集到的四百余份千余页的证据材料,老林和老吴仔细分析、判断,断定李冰与刘庆连根本不是一家。 

        李冰,女,1963年生,某音乐学院教师,曾当过工人、服务员、演员,其母李燕侣已退休在家,其父李安国祖籍汉阳县,解放前在国民党海军服役,解放后转入人民海军,1965年,转业至鄂州汽渡管理处任股长,1977年因公牺牲。李安国之父李显清系汉阳县农民,1927年病故,其母李琴英于李显清死后将李安国放在农村读书,自己到汉口当佣人,1937年在武汉与潘汉卿结婚,解放后在武汉东湖疗养院当卫生员,1962年退休,1980年去世。李安国之继父潘汉卿,红安人,解放后在汉口芒麻加工厂当工人,1979年病故。李冰之兄李定邦、李康的档案也记载的是:父亲李安国,继祖父潘汉卿,祖父李显清,祖母李琴英。显然,刘庆连与李琴英无姻亲关系,刘庆连与李安国也不存在收养关系。 

        刘庆连,1887年生,生前一直住球场街长兴后街32号,1968年病故,其妻刘志德1970年去世,二刘同葬红安县八里镇上大刘湾,二人的生养死葬全由刘有明、徐凤鸣夫妇负担。二刘无生育能力,抱养同家族侄孙刘有明为养子。刘有明生前系武汉抗菌素厂工人,1962年下放回红安,1991年病死。在红安,刘有明之妻徐凤鸣一再向办案人员强调:“我公婆是刘庆连、刘志德,我丈夫刘有明是二老惟一的养子,公公刘庆连一生只有一个妻子刘志德。”刘有明、徐凤鸣之子刘贵生也证实:“父亲刘有明是爷爷刘庆连、奶奶刘志德惟一的养子,没听说过有其他养子。更不知道爷爷还有别的妻子,只有一个奶奶叫刘志德。”红安方面的证据进一步说明:刘李两家确实不同根。 

        另从红安获悉:本案讼争房屋原系二刘夫妇解放前自建的二层木板楼房,1956年刘庆连将其中3/4租给曹凤英家居住;1968年,二刘养子刘有明将剩余部分典押给朱维新,典押期3年,押金200元,1980年朱因单位分配了住房,遂将房屋转押给曹凤英,押金130元;房子因年久失修,曹家1991年自费维修,改建为砖木结构。刘有明自文革后期落实房屋政策始,数次到武汉办理房产证,因种种原因未办成,后几年房租也未收到。1993年,李冰三下红安,要求二刘的继承人承认二刘生前收养了两个养子,一个是刘有明,另一个是李冰之父李安国,并以1。6万元钱为补偿,让他们“自愿”放弃继承。徐凤鸣、刘贵生收到1。6万元钱后,在李冰准备好的“材料”上签名按了手印。 

        刘李两家不同根的事实很清楚,难道审判员徐斌不知道?没去红安、鄂州调查?两位科长凭着多年从事反贪工作的侦查经验,马上意识到判决不公后面定有文章,决定先查阅李安国档案材料,再调阅审判卷宗。 

        不巧,四下鄂州未能从汽渡管理处查到李安国档案,更引起老林和老吴的警觉,这其中定有蹊跷。6月底,第五次下鄂州,在鄂州市纪委、交通局、公路总段领导的亲自过问下,严肃追查当时保管档案的政工科长吕国安、副处长宋义清等,才查到档案。一审查,发现李安国与刘庆连无任何关系,李安国根本不是刘庆连的养子;还查出鄂州汽渡管理处1992年给江岸区公证处的复函(证明李安国之母李琴英系刘庆连妻子)的假证据问题。宋义清、吕国安在调查中证实,李冰曾于1993年7月从管理处借出其父档案带回武汉近一个月,并篡改履历表、伪造“自传”,复印后连同档案一并退回鄂州;同年8月5日,李冰又专门派车同承办此案的审判员徐斌等人到管理处“取回”所谓“证据”(即李冰伪造的假材料及复印件和宋、吕二人接李冰要求出具的假证言)。 

        同时,老林和老吴在卷宗中还获取了几份重要证据:①徐斌审理曹凤英诉李冰房屋产权纠纷案中,于1993年7月1日去红安县八里镇上大刘湾调查了刘述松、刘介炎,两证人均证明刘庆连养子叫刘有明,刘庆连妻子姓刘,没有听说过李安国这个人;②1993年7月6日,徐斌在球场街法庭调查徐凤鸣、刘贵生,徐凤鸣陈述公婆叫刘庆连、刘志德,丈夫刘有明是刘庆连的养子,没有个叫李安国的儿子;③1993年8月30日,曹凤英在庭上陈述刘庆连妻子叫刘志德,养子叫刘有明,不认识李安国;④曹凤英代理律师1993年11月5日在鄂州汽渡管理处查阅并复印的李安国原始档案材料,其中记载的是继父潘汉卿、母亲李琴英。 

        至此,可以得出结论,刘庆连既非李琴英丈夫,也非李安国养父,李冰不是该栋房屋的继承人,七个公证都是假的,以公证书为据而颁发的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也是假的。为什么徐斌在审理1994年李冰诉曹凤英腾退房屋纠纷案中,对这些事实不予认定,反而将产权判归李冰而令曹凤英腾退呢? 

        审判员徐斌涉嫌徇私舞弊罪,立即引起了江岸区人民检察院曹祖惠检察长和宋晓阳副检察长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将有关情况及时向区委领导汇报并得到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从法纪科抽调精兵强将,配合民行科,组成专案组,对徐斌徇私舞弊罪案继续展开外围调查。 

        1996年7月8日,趁徐斌离汉出差之际,专案组依法传唤了李冰,但李冰对提问避重就轻,不理不睬,一会儿笑,一会儿唱,一会儿哭,还不时吹口哨。当天,江岸区人民检察院决定以伪证罪对李冰刑事拘留,压住了李冰的嚣张气焰。 

        7月9日预审,李冰开头就说:“我昨天态度不好,没想到会被关起来。我现在把问题都讲清楚,希望你们能放我出去。”7月10日、15日,李冰彻底交待了企图非法占有本案讼争房屋的全部过程。 

        外围证据过硬,收网时机已到。1996年7月18日,徐斌出差刚回,脚未立稳,专案组下午便依法传唤了徐斌,但他始终闭口不谈与李冰相互勾结徇私舞弊之事。专案组及时调整部署,更换询问地点,并请武汉市人民检察院业务处领导亲自指导,宋晓阳副检察长坐镇指挥。在铁的证据面前,在强大的心理攻势之下,徐斌才交待了枉法裁判经过。当检察官问徐斌:“你身为法官,是一个执法者,你这是什么性质的行为”时,这个1983年毕业于武汉市司法学校、1986年取得法律大专文凭的徐斌毫无迟疑地说出四个字:“徇私舞弊。” 

        徐斌的行为已构成徇私舞弊罪,7月19日江岸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其刑事拘留,同月26日又决定依法对其逮捕。 
        8月27日,江岸区人民检察院认定本案诉争房屋的四判决认定事实确有错误,判决不公,且审判员徐斌在审理该案中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85条第1款第1项和第4项之规定,建议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9月16日,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提请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9月24日,湖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向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1997年3月13日,湖北省高院将此案交由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7年7月和8月分别做出(1997年)武民再字第22号、第24号民事判决,撤销4个判决——江岸区人民法院(1994)球民初字第323号、(1995)岸法球民初字第385号民事判决及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1995)武民一终字第332号、(1996)武民终字第53号民事判决,驳回李冰的诉讼请求,“屋”归原主。 

        与此同时,徐斌因涉嫌徇私舞弊罪,(石乔)口区人民检察院于1996年12月23日依法对其向(石乔)口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1997年9月9日,(石乔)口区人民法院认定,徐斌身为人民法院审判员,在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枉法裁判,使不该胜诉方胜诉,其行为已构成徇私舞弊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四、法院女院长死于滥用职权 

          法院女院长家长专制,强拆一对恋人,滥用职权造冤案,将一男青年 
        送进监狱。8年刑满,蒙冤青年又被退休女院长刁难,积怨爆发,男青年手 
        刃女院长。 

        1998年5月21日凌晨,在湖北省长江南岸的一座中等城市,发生了一桩震惊长江两岸的谋杀案。死者林青秀,现年58岁,退休前是原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死者是在家中被凶手用利斧砍死的,身首异处。作案手段如此凶残,凶手与死者之间究竟有何深仇大恨呢? 

        林青秀1940年出生在湖北省罗田县城一个高干家庭。从小优越的家庭环境,使林青秀养成了说一不二的极强个性。1963年,她大学毕业后分到长江南岸的这座古城,不久与大她10岁的当时最年轻的县委秘书长结为伉俪。 

        1975年,林青秀35岁时才生下一个女儿。大龄得女,使得林青秀对女儿宝贝得不得了。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在挑剔地辞去了几个保姆后,她将罗田乡下的侄女林英丽接到了家中照顾女儿。林英丽是个手脚勤快、做事麻利的姑娘,她十分喜爱这个小妹妹,把她照顾得白白胖胖,活泼健康,深得林青秀的喜欢。林青秀没有亏待林英丽,1983年,女儿上学后,林青秀就将林英丽弄到市财政局当了一名打字员。并在一年时间内,将林英丽的户口从农村转到市里。那时林英丽刚刚20出头,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幻想、花一般的女孩。 

        不久,林英丽认识了单位旁边的服装个体户熊大发。熊大发从农村来,曾在高考中以3分之差名落孙山。熊大发落榜不矢志,很快找乡里人借钱进城打点了这爿服装店,成为这座古城的首批个体户。他在生意之余仍坚持自修,立志考上大学,继续深造。 

        熊大发的顽强拼搏精神让一直做着大学梦的林英丽颇为欣赏。她有空就到熊大发的店里坐坐,聊聊天。在熊大发的鼓励下,她也拿起了课本,重又续上了大学梦。在长期的接触中,共同的理想使两颗年轻的心碰出了火花,他们如痴如醉地相爱了。 

        林英丽一直不敢告诉姑姑她爱上了一个农村青年。她知道姑姑是不会同意她嫁给熊大发的。可林青秀还是知道了林英丽在与一个农村进城的个体户谈恋爱。她百般阻拦,先是好言相劝:“英丽,你好不容易从农村出来,难道还要再回农村吗?希望你们的关系就此了结。”林英丽深知姑姑的为人,可她又放不下她真诚爱着的熊大发,她在矛盾中极为痛苦。林青秀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限你三天之内与熊大发分手,否则就将你送回老家,户口也一并退回去!”林英丽知道姑姑说得出,做得到。她想,回了老家将意味着与心上人彻底分离,不如先留在城里,兴许还有缓和之机。万般无奈之下,她决定向熊大发提出分手。 

        1987年9月,一个夜色蒙蒙的晚上,林英丽邀熊大发出来,将熊大发带到了湖堤边一个无人的地方。她依偎在熊大发怀里,一边诉说对熊大发的无限痴迷,一边投入了他的怀抱。在一阵温存之后,熊大发再也控制不住炽烈的欲望,深吻着自己心爱的姑娘,终于完完全全地拥有了她事后,林英丽含泪果断地对熊大发说:“大发,你以后别再找我了。”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熊大发傻愣愣地站在那里,目送林英丽的背影消失在五光十色的都市夜色之中。等他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已经不见林英丽的人影。两颗相爱的心就这样备受着煎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