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纨绔公子-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帐外喊杀之声不绝,不时有惨叫声传来。
    半个时辰的功夫,外面杀声渐渐停息。由于皇帝身边侍卫高手众多,即便是刺客拥有三头六臂之本领,也敌不过对方的人海战术。大部分刺客皆被杀死,只有一少部分盗马数匹,负伤逃离现场。虽然皇帝没有任何损伤,但保护其身边的御林军却是伤亡惨重,死伤数百余人。能以几十人伤及数百人,可见刺客的武艺是何等高强。回到皇宫后,李世民不禁是大雷霆,下令务必要抓拿在逃反贼。
147。赏赐
    由于新年已近,关于抓拿刺客一事,李世民为了不影响百姓的过年心情,也没有大肆渲染,只是下诏各个地方官员严密行事,专门派遣一队羽林军负责此事。Www;
    长孙凛也是在与母亲拉家常之时偶尔听到的,事实上之前见到单爱莲之时,他或多或少已经猜出大概。从父亲这里了解到事情的全部经过后,他也意识到这件事情相当的棘手,难怪单爱莲会对他有这一类似于临终托付的请求。
    若是之前的朔西坡事件,至少还有突厥和高儒风来做挡箭牌。而且战争结束后,也不会再有人去追究这件事情,毕竟连颉利都能被赦罪。只是这事并非是两国交战胜为王败为寇之事,刺杀皇帝可是要被砍头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长孙凛现在要面对的的问题是,他该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在长孙凛的意识里面,他是完全没有所谓的忠君思想,也不认为你是皇帝就要被尊为高高在上威严不可侵犯。但识时务为俊杰他也是知道的,因此在见到李世民之时他也不免要做出跪拜之势。
    不过这也都不是真心诚意的,所以即使岳母单爱莲做出在别人看来是大逆不道之罪,在长孙凛看来也不过是一个执拗于复仇的可怜女子。没有赞赏但也没有贬义,他的立场非常中立,甚至对她有几分同情和敬佩,毕竟这种事情不是任何一个女子能够有勇气去做的。
    所以即便是面对这位自己诸多属下的女子,他也能心平气和的去与她谈话,甚至是答应她的请求。然而现在他能做的也只是静观其变,随机行事。好在之前大多数见过怜卿的士兵都以为高儒风那一刺将她给刺死了,即便是父母也只以为怜卿不过是怡情院的红牌。若是没有什么意外,他也能够不费力气去保住怜卿,只是单爱莲这个问题恐怕就难以解决。
    正当长孙凛胡思乱想之际,马车已经停在了太极宫城门前。由于进入宫内只得走路进去,长孙凛便跟在父亲身后走了进去。这时也有不少官员业已来到。大家都互相施礼贺年。
    自从裴寂和萧这两位老臣被李世民打压后,长孙无忌已升为百官之。因此围在他身边的官员则是更多一些,更何况他身后地长孙凛不仅是未来的嫡长公主的驸马爷,而且这一年来连连立大功。
    年头还在突厥沙场胁迫颉利,年末就到江南各地解除瘟疫之灾,这都是实打实的功劳。因此其他官员们望着长孙凛的时候,也不再是将他视为长孙阁老的三公子,而是把他视为长孙郎将或是将来的长孙阁老。长孙凛哪里懂得这些礼节,也就学着父亲那样做。一一拱手还礼。
    而皇宫里也是被太监宫女装饰一新,大红灯笼在宫殿各处高高悬挂。彩门棚山上是姹紫嫣红的五彩绢花,掩饰在青松翠柏之中。临风摇曳,争奇斗艳。
    平日里庄严肃穆的太极殿今日也多了些节庆地欢喜气氛。李世民身着大裘冕,正襟端坐在龙椅之上,文武百官山呼舞拜,“万岁”之声在大殿中久久萦绕。
    李世民高高在上的望着文武百官,他已登基多年,自是不会为这每年都有的仪式而兴奋。反倒是去年年末地两件事情让他心烦不已,一则就是刺客至今尚未抓拿归案;另一则就是西域高昌国屡次冒犯大唐。
    原来地处于今新疆哈密的伊吾王国先前臣服西突厥汗国,后来归附唐朝。高昌国王麴文泰便联合西突厥攻击伊吾。李世民行严厉责备麴文泰。征召其大臣阿史那矩来长安协商双边关系。麴文泰不让阿史那矩出使,另请长史麴雍前来谢罪。而高昌王国多次阻截西域各国向唐朝进贡。唐朝另辟一条南丝绸之路,途径焉耆王国,通向西域各国。麴文泰又跟西突厥联军进攻焉耆。东突厥汗国覆灭时,其境内地中原人多投奔高昌,李世民命麴文泰把他们送回来,麴文泰又藏匿不放。李世民既然被尊称为天可汗。自然对此事十分关注。他特意派遣魏征出使西域调查。了解虚实,摸准事情。然后采取对策。
    魏征西域之行,展开穿梭外交,往返各国,劳累奔波,彻底弄明白了事实的真相,也掌握了西域各国的具体情况。这高昌在西域各国中的地理位置最为重要,是通向天山南路、北路的出口,即中西交通孔道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自西汉以来直至北朝,中原与西北民族都及笄经营这个军事和交通要地。
    唐朝通过焉耆另辟蹊径,高昌则损失了过境贸易所带来的好处。麴文泰自然又急又气,心焦火燎,于是跟西突厥的乙呲6可汗结盟,共同阻挡西域跟唐朝往来地商贸和旅行,拘留贡使,抢夺贡品,还侵扰唐地伊州和附属国焉耆,扣押从西域东逃返唐的汉人,罚做苦工。
    李世民还想麴文泰能够悔过,征召他前来朝见。然而麴文泰却仗着自己山高皇帝远,以为自己本地险恶的地理环境自是能够稳守后方,加上西突厥的军事力量,他也不怕大唐敢派兵来此。因此数次声称有病,不肯启程。李世民再也抑制不住,怒火升上了顶门。再加上有碰上了刺客事件,他这个新年倒是过得挺郁闷的。
    这时文武百官已经参拜结束,正在等待皇上话,大殿内是一片鸦雀无声。然而李世民却是想事情想入迷了,没有意识到该轮到自己话了。底下的官员刚开始还以为皇上是有何种安排,大家都傻跪在地上不敢动弹。只是左等右等却也没见皇帝说个话,便纷纷开始交头接耳。
    站在皇帝身边伺候的李公公,这回也在注意到皇帝地注意力根本就不在下面,猜出他可能思绪想到别地地方,便小心翼翼地提醒他道:
    “陛下陛下”
    李世民确实是在思考该如何处理西域问题,甚至想到了该派谁去攻打西域。听到耳边传来太监的叫唤,他地心神这才回转过来。再见到文武百官皆跪在底下,便朗声令道:“众位爱卿平身!”
    接下来还是按照往年仪式一样,命令宫中太监给殿内群臣赏赐各种吉祥之物,就如同一些公司过年老板给下属红包一样。按理来说接下来该进行盛大御筵,皇帝百官一起观看管弦歌舞。然而李世民不知是想到了什么,他突然问了一声:“长孙凛长孙爱卿何在?”连续叫了两声,却是无人应答。
    参朝百官是按照品阶依次而排,长孙凛这个最低的五品官员自是排在最末。他刚刚也是无聊之极,心绪也是飞到了九天云霄处,连皇帝的传令也没听到。直到旁边有人捅了他一下,他这才听到上面的叫唤,便赶紧走出队伍来,在中间处拱手答道:“臣在。”
    李世民神色古怪的看了未来女婿一眼,然后说道:“长孙爱卿奉命前往江南,一举消灭肆虐江南的疫情,挽救了无数大唐子民。朕近日以来事务繁多,尚未对卿作出嘉奖,今日恰好百官到朝,朕倒想问问爱卿想要什么赏赐?”
    长孙凛听了不禁愣了一下,因为平日里皇帝对有功勋的臣子都是自行做出赏赐,似乎很少做出此类空头支票。今日难道是新年喜庆,皇帝心情大好才问出此番话来。
    虽然是空头支票,长孙凛也不敢在上面多填几个零,毕竟以他这个年龄得到太多必然会找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更何况这大殿内已经有几双不友好的眼睛正在注视着他,其中就有李承乾和李泰。
    “陛下,臣此次奉命出使江南,并非为了自己的功名福利,而是为了使黎民百姓免于瘟疫之苦。更何况这次起到重要作用的并非是微臣,而是臣在之前奏折上写到的药王孙思邈和诸位大夫士兵。若是皇上要行赏赐,那么就将其赏赐给这些主要功臣罢。”长孙凛先是做出一番推辞,在儒家思想统治的封建社会,这种谦虚是很有必要的。赏罚分明乃是为君之道。其他人朕自然会另行赏赐,今日也是新年伊始,朕倒也想给你赏个吉利。说吧,凡是布帛功勋,朕都可以做出嘉奖。”李世民自是以为长孙凛只是客气而已,接着承诺道。
    “陛下既然执意要赏个吉利,那么微臣也不推辞。这江南百姓乃是大唐子民,既然此次消灭了疫情,自然也就就下了百姓的性命,臣想陛下能赏赐我百姓的性命”
148。金书铁券
    长孙无忌听到儿子之言颇为无奈,他就不明白这三儿子难道就不能稍微低调一些,说话正常一点,每次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好在这大唐的皇上是他的姑父,不然这孩子就算有九条命也不够。WWw;
    李世民却觉得这个特立独行的外侄倒没有令他失望,每次当他厌烦了陈词滥调之时,总能从长孙凛这里找到一些新鲜感。只是这次长孙凛的要求却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便不解地问道:“爱卿,你这话的意思是?”
    “陛下,我带去的三千名士兵中,在此次行动中因公殉职的是两百名,相对于县七成的死亡率来说,这是一个很低的比例。这是因为我们做足了一切的防范措施,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这些防范措施管用。所以当我们去到每一个疫情泛滥的州府,士兵们面对的也同样是死亡的威胁。
    很显然我的士兵们没有退却,即使他们当中有人出勤不出力,肯定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心中都曾有过怯懦,但是事实证明,我们成功地阻止了疫情的生。不可否认孙道长的医术和药物是医疗鼠疫的药方,然而真正阻止疫情传播的是士兵们。
    这是一场比战争还恐怖的战役,因为我们要面对的不是知己知彼的敌人,而是不曾了解过的瘟神。而那里虽然不是仅仅断胳膊折腿死人的战场,而是充满恐怖和恶心的地狱。注意,我刚刚所说的仅仅,没错,战场已经是够血腥的地方,然而上战场的士兵即便是死亡,也只是瞬间的功夫,没有太多的痛苦。
    而我的士兵们见到的病人,从头部开始地,眼睛充血、面部肿胀。继而是咽喉不适,再然后,这些人就永远地从人群中消失了。有些人的内脏流了出来;有些人身患腹股沟腺炎,脓水四溢,并且高烧,这些人会在两三天内死去。有的瘟疫感染尚能苟延残喘几天,而有的病人则在病后几分钟内死去。
    我们所处理的尸体,并非是战场上那些只是血流遍地、缺胳膊少腿、但是体内还有余温的尸体,我们处理的每一具。都是开裂恶心、腐烂不堪,甚至会给自己带来死亡的尸体。”
    长孙凛环顾了四周,现有些文臣已经眉头已经皱了起来。而上面坐着的皇帝倒还是不动声色,认真听下去。他不禁洒然一笑。继续说道:
    “绝大多数士兵们都没有退缩,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处理了这些尸体,才能换来更多人活下来,即使他们明明知道他们有可能变成下一个类似地例子。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都会衡量自己这样做值不值得。
    然而大家都知道这样做是值得的,即使是县只剩下几百个人,这样做也是值得的。要知道在战场上不救助自己受伤地战友的队伍必将招到失败,大家都缺乏一种信任和凝聚力。同样一个国家若是不救助自己受难地百姓。那么这个国家也必然招到祸难。
    所以。看在士兵们现在依然在江南各府救助每一个大唐子民的份上,臣希望皇上以后若是要降罪一个人之时,想想每一条人命活下来之不易。”
    长孙凛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段话,其实有三个目的:第一,告诉李世民江南所生的状况以及每个参与抗疫士兵的功劳;第二,提醒这些在长安高枕无忧的官员,在江南还有一群士兵们因此没法回家过年;第三。给皇帝打下一注心理针。告诉他每一条命来得都不容易,不要随便滥杀人。
    李世民听了长孙凛一番言论之后。也是沉思了一段时间。他或许想到了曾经被太祖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刘文静,又或许想到了自己龙颜大怒之下杀害地几个官员,但是绝对不会想到自己即将会杀害地人。
    诸位大臣面面相觑,他们虽然觉得长孙凛说的有道理,但大过年的怎能说这等话题呢?老夫子孔颖达走出来开始为皇上歌功颂德:“陛下自然是爱惜百姓,自古难得的明君。若非犯有大罪,陛下怎会草菅人命?”
    “古人曾云:勿以一眚掩大德。望陛下三思,勿以一怒伤人命。”长孙凛没有回答他的设问,而是做了一番总结。
    “勿以一怒伤人命!”李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