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寻找迷失的天堂--游戏撰稿人解析-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我开始一个人用几个不同的角色和风格在报纸上说话,讨论。当时的读者都被骗了,哈哈哈 》:)
不过这个秘密可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说哦~~

祝:能说出去吗?

黄:这个无所谓。
都这么多年的事了。我都不认为有多少那时候的读者还能记得这件事/看到这篇采访。

祝:现在有不少人都怀念当时那个周记。

黄:嗯。有时候一个朋友突然对我说出以前周记里的话,我都不记得了,就觉得挺吃惊也挺惭愧。

祝:当时怎么写出那么精彩的东西的?

黄:嗯,说实话,我现在都想找以前的东西来看看,因为不太记得都写了些什么了。不过周记的形成,还是有一个过程的。最初的时候,自己也有些茫然,只是想随便的,象和朋友聊天似的和大家聊聊。这个聊法应该和通常性质的卷首语有些差异,因为我本身是个比较不喜欢陈旧、老套东西的人,千篇一律/言之无物的空洞文字,我自己看了都烦。无论是周记,还是后来我写的其他东西(事实上,那时候游戏天地里很多东西都是我用各种化名写的,呵呵——又是一个秘密哦),我都希望它能尽量“好看”。写完了一遍,自己会再看上几遍,如果觉得不好看就不要了。
那时候的游戏刊物,语言还远未自成风格,大多受了大陆传统媒体的影响,都比较严肃……你也可以称之为呆板。我通过报社的渠道找了很多台湾的杂志,仔细分析了他们的语言风格……他们的语言风格、栏目编排等,这些都对后来游戏天地的内容有很大影响。
我开始试着用一种比较活泼/幽默(其实我很不愿意用这个词)的口气在周记里和大家聊天。有一点要感谢CBI领导层的,当他们发现游戏版带给报社的远超过预想的时候,他们就完全地放手给我——从10月份开始,就是我们了,那是后光头来了;11月,MAVERICK也被我拉了进来——足够的自主权。这样的语言,通常是不会在那时

祝:是不是感觉挺骄傲的?当成就远远超过预想的时候。

黄:开始的时候,反响是相当令人激动的。你就算说我有些得意,也不能算错。事实上,在开始的很长时间里,周记里体现出来的创造性是我自己也颇为满意的。我也开始试着把BBS里的一些用语拿到报纸上,不过这么做倒是褒贬不一。我还记得一次我写到:……哇,谁扔的烂番茄、臭鸡蛋?!……,看到的人们都笑了起来。那是我们平时聊天时创造的说法。等到后来类似的文字在中国随处可见时,我便立即停止这么写了,就象刚才说的,我不喜欢重复和雷同。大家都用同样的语言,就很索然无味了。
另一个对周记影响很大的是心境。开始的时候,我相信周记是充满活力、创造甚至狂热的。在RED ALERT发布的第二天,我们彻夜未免,我在震耳欲聋的军靴和摇滚乐中浑身颤栗,写下了狂热的周记。全文不记得了,只记得其中一句:“……全世界的游戏者们,站起来吧!今天是你们的节日。……”我相信那篇周记让很多读者陷入了RA的深渊,呵呵。虽然今天让我评价RA,觉得会是很低的分数,但当时的感觉确实是充满激情的。
然而,后来的周记里逐渐地失去了从前的光辉。每周一次的频率,超速地消耗着我的灵感。我的能力无法做到每周都能有让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语言。因此在众多的周记中夹杂的良莠不齐,是我很无奈,却又无法避免的事。
我的文字越来越平淡、冷静,通篇没有一个感叹号。有时本想刻意地做一些幽默的东西搞活一下气氛,但自己看着都觉得厌恶,立刻就删掉了。年龄的增长到是次要的,主要是生活中人、事的变化,使心情逐渐灰暗起来。
这样的风格一直持续到现在,我越来越喜欢平淡的文字。现在大概年龄是更主要的原因了吧。

祝:当年大家都认为CBI的文化气氛特别浓,你觉得这是不是你们几个编辑的个性?

黄:嗯。那时候软体动物的文章,是大陆为数不多的我推崇的内容之一。我想你所说的这个文化氛围,或许是指当时我们经常谈一些游戏以外的东西,而不执着于游戏本身吧。

祝:当时的作者群似乎也很厉害?

黄:当时龙翔一族的李青是最主要的支持力量。另外“星矢”、“石子”是同一个人,令人意外的是,他是四川大学的一位老师。不过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他的风格。另一个是叫“子凡”的家伙,虽然给我实际写的东西其实很少,但其人对游戏、媒体的见地是我所佩服的。不知道这小子现在在干吗了……早期别的作者给我留下印象的不多,只能说声抱歉了。另外,我想在外面看来的“作者”,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用化名写的东西罢了……
我记得那时最早用的名字有“黑河”、“无言”

祝:你觉得游戏天地最辉煌的一段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黄:97年中间的一段时间吧
也许那时候发行的量不是最高,但那时我们的心情最开朗,报纸也是最有创造性的时候。

祝:那时候的编辑都有谁?

黄:那时候大约是蚂蚁刚来的时候。开始的大半年的时间都是光头、MAVERICK、星矢(他在MAVER之后很快也进了编辑部)和我四个人。随后加上蚂蚁的五人组合又稳定了很长时间。

祝:蚂蚁也算是CBI的一面旗帜啊。

黄:嗯……最早的时候,是她寄来的稿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小丫头细腻的笔触在男性统治的世界里显得格外突出。而当我们在报纸上登出想找一位女性同事的时候,她也是最积极的应征者之一。在电话、通信来回几次后,我们心理上已经把她当作当然的一员了。然后是我们去找报社的头儿们说这件事,定工资什么的。然后就去车站接她了。
不过说起来,蚂蚁真是个颇与众不同的丫头。

祝:后来CBI就到了北京?

黄:那是98年初的事了。在此之前,我已经萌生退意……
现在的回忆开始痛苦起来了。除此之外,还涉及到各人的私事……
我看这样吧:我避开所有的涉及个人的东西。只说自己和工作的事吧。
首先,我对这个产业逐渐地灰心了。自己身在其中,耳闻目睹着各路英雄的出没起伏,但几乎无一例外地倒下……最好的情况也半死不活。游戏公司的窘境,使游戏媒体最主要的支柱之一(另一支柱自然是读者)摇摇欲坠。各类媒体上,对国产游戏、对中国游戏业的讨论层出不穷,但我对讨论本身也逐渐失去兴趣。一个原因是讨论本身大多局限在低层次上,讨论者对游戏“产业”并无足够了解——他了解的只是自己所看到的最终版本的游戏。二来,我也深深地感到这样的讨论完全于事无补。
其次的失望是对自己本身的能力。我之所以不再参与“中国游戏业前途”一类的讨论,就是因为虽然自己不认同别人的观点,但自己也无法提出哪怕让自己满意的说法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曾经自己其实无法改变任何事情。我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只能维持着现状一天天过下去。这本身于我个性不合。我要的生活,不是这样的啊。
同时,我也对CBI的领导层感到失望。我们曾经对游戏天地的发展有着壮丽的蓝图。但我们的提议无法获得通过。当然我们并不能证明如果按照我们的提议,游戏天地就一定能比现在好很多;但根本就没有尝试的机会,却是让人非常沮丧的感觉。3年后的今天,我又经历了很多;回头想象当年的报社,或许站在领导的角度,从报社整个的发展看,他们并没做错:如果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做下去,他们将逐渐失去对我们的控制权。
最后,我们的生活也开始混乱起来。这里不再详述。从一开始,我们只有三个人的时候,就离开家里,自己租了一套房间,既是办公室,又是寝室。游戏天地不受报社的一切规章制度约束。我们只需要保证报纸的质量。在为数不多的我还记得的周记里,我曾写到:“……朋友、电脑、游戏、足球和酒,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那曾经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祝:于是最后,你就离开了?

黄:从有了这个念头,到真正的离开,是很长的时间。毕竟是自己生的孩子,不是说不要就不要的啊。等到报社决定把游戏天地搬到北京来的时候,我想到:是决定的时候了。

祝:搬到北京之后,不是应该比较自由了吗?

黄:有得也有失。但得失对我都无所谓。那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结束的时机而已。

祝:于是……就在搬到北京之后,你离开了?

黄:对,就是这样。搬到北京的时候,刚好是春节前夕。没多久就是CBI的年会,然后放假。就在年会之前,我递了报告。那之后我去了深圳,在我舅舅办的一家高科技公司做技术员,给海关维护自动通车系统。那本不是我喜欢的工作。但离开CBI的时候,真的是心乱如麻,所以想先离开一下,找个地方让心里静一静。

祝:不知道你还有这么一段经历……

黄:我的经历其实很简单:技术——编辑——技术——编辑——技术……哈哈哈。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再干回去,但我自己是不希望再做编辑了。

祝:离开之后还看CBI吗?

黄:不看了。或者是有些逃避的意思吧。
在深圳的半年时间里,没有太多可在这里说的东西。唯一可提的是,星际争霸推出了。在QUAKE系列之外,我开始发现了一个新的天地。然后没多久,光头的电话来了,说他已经离开CBI,要做一本游戏杂志,希望我能帮他。我想了想,说行啊。《新浪潮》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就是一个电话,我就辞了工作,到北京来了。

祝:就是后来的《新浪潮》。

黄:唉,新浪潮真是痛苦的回忆。不堪回首。……都不知道怎么说。真正自己来做游戏杂志,接触到了以前并不熟悉的各个方面:出版、印刷、广告、财务……我扮演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角色。我都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撑下来的。想了想,大概只能这么说了吧。你知道,现在《新浪潮》还在办那,虽然已经不是游戏杂志了……

祝:为什么不用阿猪的笔名了呢?

黄:呃……为什么要用呢?

祝:觉得应该是习惯了……

黄:嗯……其实不是的。除了周记以外,我从来没用过这个名字,即使在CBI的时候。一来,如果不是当初那个意外,让我自己起个笔名,是绝对不会叫这个名字的;二来,我总觉得阿猪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离开了游戏天地,这个人就不再存在了。
我后来给自己起名字STONEMAN,也是为了纪念当时在游戏天地的日子,那时我们住的地方叫做“石人小区”。

祝:到了那时候,开始写战报了吧?

黄:嗯……大约到了99年中,大约5、6月份,那时候我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感到茫然。对杂志编辑几乎完全失去热情的我,忽然想做一个网站。与此同时,一件偶然的事情,让我对游戏重新燃起久已熄灭的热情。一天,我在国外的网站上乱逛,一面脑袋想着《新浪潮》的网站到底该做些什么东西。虽然还没有成形的想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绝对不想做一个综合游戏网站。一来,那样毫无特色,会很快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众多综合游戏网站中;二来,我自认为以自己一人之力,要想在内容/更新上同其他的综合游戏站相比,未免也太高估自己了。
一面毫无头绪地想着,我来到了一个叫做gamesx 的网站。里面的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篇专访,是gamesx对一个游戏玩家的专访。他们把那个19岁的小孩叫做“Gaming God ”。那个人叫Thresh。
……我于是知道了,有一个人,因为玩电脑游戏得了一辆Ferrari跑车。他没有任何工作,却能每年有数十万美金的进帐。他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玩游戏。“这就是职业玩家……”我感到嘴里有些发干,“嘿……”。
那篇文章附了一个连接,是Thresh一场FFA的录象。我费了很大工夫才弄清楚Quake2里怎么放录象。接下来的15分钟里,我目瞪口呆地看着屏幕上的画面,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我从来无法想象,有人能把Quake2玩成这个样子。
……“原来游戏是这么玩的……”这是我当时唯一想到的话。
Thresh把我带进了职业游戏的大门。我埋首其中,拼命地吸收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第三天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想在网站上做什么了。这么好的东西,如果不能与大家分享,将是我最大的遗憾。《新浪潮》的网站,事实上就只有两个专区:Quake2和Starcraft。

祝:职业游戏?

黄:刚才你说的战报,应该是指星际的战报吧。其实最早的时候,写QUAKE的文章比星际的要多一些。
对,职业游戏。或者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