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郸位于平汉铁路沿线,他日可通过协商修建一条专线通往公司,’
邯郸,这是管明棠最后的选择了,如果说过去的一段时间,“躺”在医院和“家”中,他在干什么,就是在构思着公司的未来,在南方被排除之后,他选择了翼南,甚至现在,不过是刚刚实现战场停火,五十八路军依然在前线,未来命运尚不可知的时候,管明棠便选择了邯郸,选择了后世峰峰矿区的位置。
选择这个位置,需要承担什么样的风险,管明棠自然知道,可现在,他宁可去承担未来的危险,之所以敢于做出这个选择,原因再简单不过——我不会再去逃避或者躲避,如果为了安全,管明棠会躲的远远的,他会把工厂设在四川,设在云南,设在陕西,而现在,不愿意再去逃避自己的责任的他,选择了邯郸,在他选择这片土地的时候,就意味着将来必须要做出的选择——无路可退!
“钢铁?”
几乎是在董事长的话中提到钢铁的时候,作为汉阳钢铁公司总经理,现在正致力于汉阳铁厂完全恢复生产的邵寒眉头便是猛然一跳,这难道
“董事长,您的意思是,汉阳钢铁也要搬迁到这里吗?
固然,现在汉阳钢铁公司远离煤铁供应地,可仅只是从经济角度来看,搬迁工厂,对汉阳来说几乎不亚于致命性的打击。
“不”
摇着头,管明棠看着邵寒说道。
“中国这么大,仅仅只有一座钢铁厂是不行的,也无法满足未来中国工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准备在这里建立一座新的钢铁公司,以满足未来北方发展所需要的钢铁,形成一南一北两大钢铁企业,”
新建钢厂,若是说搬迁都让邵寒无法接受,那新建钢铁厂,几乎让邵寒整个人变得瞠目结舌起来,中国的市场才多大,董事长居然还要建一座新的钢铁厂!
“董事长”
没有任何犹豫,邵寒几乎立即出言反对,这反对并非仅仅只是为了汉阳钢铁公司,同样也是出于对于公司的忠诚,至少在邵寒看来,这是忠言。
“中国不可能再建一座钢铁厂!现在国内的钢铁市场不过只有几十万吨,若是再建一座钢铁厂的话”
不待他把话说完,管明棠却打断他的话说道,
“中国不仅还需要一座钢铁厂,而且在未来,还需要更多的钢铁厂!”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二章 事业的前提
第262章事业的前提
中国需要更多的钢铁厂!
面对邵寒的质疑,管明棠如此回答道,作为一个后来者,管明棠深知道,在历史上,中国可谓是吃尽了钢铁的苦头,在历史上,在8年抗战之中,中国的钢铁产量不过只有几万吨,而且大都是初级钢铁产品,极低的钢铁产量、低劣的钢种使得中国吃尽了钢铁不足的苦头,或许,现在在历史上受限于日债以及日人控制,倒致南京政府无法利用的汉阳铁厂,重归国人之手,重新点炉开工,而且采用大量“先进”技术,从而增加了高炉、平炉利用系数,使得钢铁产量大增,在全面复工之后的汉阳钢铁公司,甚至可能将会成为中国第一家年产百万吨的大型钢铁企业,但仅只有一个汉阳就够了吗?
不够!
或许,按照过去的心态,一个汉阳,足以满足中国的需求,但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从长山塔开始,管明棠发现自己的心态在不断的变化着,他希望自己能够为这个国家做更多的事情,不再像先前一种被那种良心上的不安所困扰着。
中国需要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汉阳铁厂,不仅仅只是一个大型机械厂,这一切不过只是一个开始罢了,正像管明棠计划中的北方工业园区一样,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全新的,属于未来的开始。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每每想到自己浪费了长达一年的时间,管明棠的内心便会被无尽的懊恼所困扰,现在,那怕就是一天、一个小时、甚至于一分钟,他也不愿意耽搁了,这次公司内部的会议,与其说是协调会,到不如说是一个传达意志的会议。
“可是,董事长,依照现在的规划,最晚到明年年初,汉阳钢铁就会全面复工,到那时别说是新建钢铁公司,即便只是汉阳一家的产量,市场就已经严重饱和了,而且”
尽管汉阳钢铁公司是北方公司的下设子公司,但是作为汉阳钢铁公司的经理,邵寒必须要去维护钢铁公司的利益,维护整个依托钢铁公司生存的十余家卫星工厂的利益。
“而且,新建一家集煤矿、铁矿、运输、炼焦、炼铁、炼钢以及钢材加工的大型钢铁企业联合体耗资巨大,即便是把大冶炼铁厂的两座高炉北迁至新区,也不过只节约数百万元的经费罢了,建设这么一家企业至少需要数千万元,这资金问题”
虽说出言反对,并不意味着邵寒没有去看公司新区的说明,实际上仅只是从钢铁厂的三座高炉炉容的数据,邵寒便敏感的意识到,新区新厂的高炉恐怕是用大冶铁厂和石景山两座炼铁高炉改造而成,或许公司暂时邵寒没有大冶复工的计划,但在邵寒的概念中,大冶铁厂也是汉阳钢铁公司的一部分,用大冶去培养一个“竞争对手”,即便是同属一家总公司,邵寒也没有那么大方。
市场、资金,可以说,在邵寒反驳中,他已经摆出了所有的问题,当然还不包括相对匮乏的技术支持,现在汉阳虽说聚集着全中国几乎所有的钢铁专家,但在实际生产中,依然面临着这样,那样的技术问题,尤其是对董事提供的钢铁冶炼新技术的吸引,依然在学习吸收之中,若是兴建新厂,汉阳成了什么?设备的提供方、技术的提供方,而他所扶持的,又是一个比汉阳更庞大的竞争对手。
这如何能让邵寒接受,又如何能甘心?
“资金没问题,这个我来想办法,至于技术,可以考虑从国外引进一些技术人员,毕竟欧美现在正值大萧条,许多钢铁企业倒闭,大量的技术人员失业,两家公司不仅可以趁机吸引一批技术人员,而且还可以购进一些二手炼铁、炼钢设备,无论是新厂,还是汉阳,都是北方公司的孩子,公司不可能厚此薄彼,这一点邵经理大可放心!”
心知邵寒为何反对的管明棠,在出言安慰的同时,又顺势敲打道。
“现在北方公司一共有三家下设子公司,若是算上开宏的话,也就是四家子公司,未来,北方公司的名下,还将会拥有一家家新设企业、新设公司,也许到明年,当我们再一次召开会议的时候,会有数十家,甚至上百家公司,这些公司无一例外的都将是中国各行业的领导者,对于外界来说,汉阳是汉阳,新厂是新厂,可对于公司来说,他们都是公司
的资产,所以,我希望诸位都必须要抱着一个心思家
人的心思,同时要抱着全公司一盘棋的态度,站在大局上去考虑问题”
环视着众人,管明棠的话峰随之一厉,又继续敲打道。
“大家都知道,日本在国外说他们出兵东北的原因是中国政令不统一,中**阀混乱,影响各国利益,所以,国家欲抵御外辱,必须统一政令,建立统一而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换作公司亦是一样,子公司或许为**核算单位,但是却无法改变他是总公司资产的根本,无论是现在或是未来,在北方公司内,都不得存在,你的、我的思想,什么你的,我的,归根到底,都是北方公司的,企业是,市场是,资金、技术同样也是。”
下面的话,管明棠并没有继续敲打下去,而是盯视着吴子川,沉默着,此时,他的这个态度同样也是提醒所有人,最后,在无奈的点头表示全力支持公司新区建设的之后,管明棠又将视线转向。
“福临,现在德县厂是公司规模最大的机械厂,新厂将在石景山分厂的基础上兴建,不过,德县厂必须要在未来半年内,负担起培训五千名工人的任务,在新厂完工后,另行抽调五百名技术一流的工人前往新厂,这一点,福临,有问题吗?”
有问题?
敢说有问题吗?有了先前的那一番敲打,吴子川自然不敢再违背董事长的意愿,只不过是一场会议,所有人都意识到,曾经那个好商量、好脾气的董事长,似乎消失了,现在,在北方公司的会议上只有一个声音,也同样只剩下了一个。
“我有一个问题!”
突然,一句话从孙平逸的口中吐出,说话的是孙平逸,他是公司的副经理,不过一直常驻南京,负责协调与南京各界的关系。
“董事长,这建立公司新区可以说,是公司发展的必须,同样也是公司的发展的必然,选择在邯郸,固然是出于矿产资源上的考虑,既然董事长决定了,那我也没什么可说的,可是”
抬头看着董事长,作为在董事长生硬表态后,唯一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孙平逸的语气显得很是平淡,似乎先前的敲打并不存在似的。
“现在,公司一上来,就要建两厂两矿,再加上新区的“三通一平”建设,还有这一系列的研究所,嗯,我数了一下,在新区一共要建十三家研究所,当然这是好事,技术是公司获得发展的必需,可这些都需要钱,按初步估算,仅到年末,就需要投资五千万元,到明年六月,需要投资一万万三千万元之多,敢问董事长,这笔钱从那里周转,在邯郸投资建立新区,恐怕与中央国防设计委员会的规划有违,所以很难获得政府层次的支持,这意味着,公司很有可能无法获得来自南方银界的支持,仅凭公司”
迎着董事长的视线,孙平逸似有些无奈的说道。
“根本就不可能拿出这笔巨款,现在公司,即便是砸锅卖铁,也凑不齐这笔钱,纵使华北银团同意提供贷款,恐怕贷款数,亦难超千万,因此,希望董事长三思”
三思
听着孙平逸的劝说,管明棠只是苦笑道。
“就是因为我太过于三思,所以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对于公司内的反对声,管明棠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所以才会有先前的那一番敲打,现在,既然他们一再的提到资金,那就让他们有点心理准备吧!
“钱,我说过,钱不是问题”
将视线转向孙平逸,管明棠平静的问道。
“现在公司能拿出多少钱?”
“包括北四行以及中行向我们提供的贷款,公司在未来一个月内,可以拿出一千三百六十二万元”
若是再挤一挤的话,能拿出来一千四百万,当然,孙平逸并没有这么说,即便是在他看来,董事长的计划,实在太过冒险,摊子铺的太大了,虽说董事长的性格上偏好冒险,
“往往有一块钱就要做十块钱的事”,但摊子铺的太大,却很有可能把刚刚步入正轨的公司拖垮。
“一千三百万,这些钱就足够了,大家给我两个月的时间,如果两个月内,我无法解决资金问题,也就是提供两千万元的建设资金,到时候,大家再出言反对吧!至于现在
站起身环视着众人,管明棠用不容质疑的声音说道。
“我希望大家全力以赴的支持我,支持公司新区的建设!”
终于,在众人一番表态后,管明棠整个人却像是虚脱似的坐在会议室内,久久未能离开,而一直未曾离开的廖成克,瞧着董事长的模样,尽管先前他是第一个站起来表示支持,但这会背过人,他却有些不太确定的问道。
“董事长,您,你真能拿出那笔钱来?”
似乎有些疲惫的管明棠看一眼廖明堂,懒懒的靠上椅背,然后仰望着天花板。
“这笔钱,要看那笔生意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三章 大洋彼岸
第263章大洋彼岸
1933年4月27日,星期四,晴
洛杉矶港,白色的海鸥伴随着驶入海湾的邮轮在飞翔着,那海鸟不时穿行到白浪之间,对于许多人来说,这里是漫长海上旅程的终点,对于“威尔逊总统号”上的乘客来说,在太平洋上颠簸了二十五个昼夜之后,邮轮终于驶入了这座美国西部最大的城市,驶入了旅程的终点,在码头上,迎接家人的人们按响了汽车的喇叭,依如这个时代的惯例,港内的商船鸣响汽笛,在这个时代,只有大型邮轮可以享受这种待遇,毕竟,海上的旅程是艰难的,是充满风险的,搭载着上千名乘客的邮轮,每一趟航行的结束,都足以让他们享受到这种礼遇。
“十五年了!”
站在舷边,马德勋只感觉自己的视线似乎有些模糊,十五年了!十五年前,他正是从这座码头出发,离开了美国,而现在,他终于又一次回到了这里。
当年那个离开美国时,钱包中只有十五美元的年青人,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已经从一个穷光蛋成为了富人!
人生,真的非常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