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血-第7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标仰光,此路通往东京!”
    瞧着铁路桥边宣传队书写的标语,郑洞国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脸上的得意漫漫的散去,虽说部队进攻迅速,沿途村落接连的陷落,日军的抵抗可以用土崩瓦解来形容,但是,一切不过只是刚刚开始。
    站立的山垭前后,在林木葱茏的山坡上散落着村落、竹楼和施工部队的营区,有炊烟袅袅升起,山下的公路上有长长的车队正在越过南渡河,在南渡河上,征发的缅甸人正在修建着浮桥,而在不远处的稻田间野战机场正在修建着,二式驱逐机或者性能优良,但是他的作战半径太短了,南渡河已经接近它的极限了。
    这样的话,部队的进攻会不会受限于野战机场的修建?
    眉头紧锁着,郑洞国的心里突然犯起了嘀咕,或许,他还没到华北军那种打仗首先考虑空中支援的地步,但是他所考虑的却是另一点在仰光,日军还有第7航空师团,而仰光却远在空军的掩护范围之外。
    “郑长官,最多再过三个小时,我荣一师即可全员通过南渡河!”
    突然,李弥的话打断郑洞国的思绪,这位荣一师的师长,对于副军长“督军”的方式倒不甚感冒,原本在他看来,出国第一仗的荣誉应该归于他,但是现在人们或许只能记住“飞将军”郑洞国了。但作为他的下级,他必须要服从,更何况协助进攻的还有战车第一团,那是第200师的部队。
    “不知郑长官还有何指示?”
    “李师长,”
    回头看着李弥,郑洞国展开军用地图说道。
    “现在曼德勒驻有日军一个师团,我们的任务是利用摩托化行军的优势,在战车一团的掩护下,直插曼德勒,切断日军退路,从而为全军歼灭的日第十五军打下基础,我还是那句话,打仗还是你来,我全力配合!”
    心知前线师长忌讳的郑洞国又一次表明了态度,他这么一说,倒是让李弥的脸色微微一红,他连忙说道。
    “请郑长官放心,我部一定大胆进攻,绝不顾忌侧翼,争取早日兵临曼德勒!”
    “好!炳仁,我就等着在曼德勒城下,看你如何率领我荣誉第一师,争取这青史第一功了!”
    青史第一功!
    对于每一个荣一师的官兵来说,这都是一个诱惑,他们现在开创了太多的“第一”,民国以来,第一支踏出国门于异国作战的中*队,抗战军兴后第一支向日军发起进攻的军队,或许,正是这诸多的第一,才使得荣一师的官兵不记代价的朝着他们的目标进攻。
    日军的机枪阵地呈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几条战壕交杂在一起,李靖远让排里的几个机枪手做好火力准备,自己带着士兵们沿着几个不同的方向往出击阵地匍匐前进,日本人立刻发现他们的动静,开火了,不停地有子弹从他们的头顶上飞过,三排的士兵们开始还击。被日军火力压制的李靖远便大声大喊道。
    “老班长,带几个人从右侧迂回,别他妈的和我堵在一起!”
    老班长一听,立即带着他的班朝右侧迂回,相较于过去,经过五年的整训,中*队的战斗力明显有了质的提高,侧翼跃进战术实施可以说极为规则,
    于此同时,在左翼叶洽榕楚几个士兵正沿着左侧几十米处的一大丛矮小的灌木猫着腰前进,奇怪的是,日本人并没有把这排灌木铲掉来扫清视界,一边指挥着机枪还击从正面牵制,一面用望远镜观察着两翼的李靖远顿时觉得有点不对,立刻叫道。
    “叶洽榕,注意地雷!”
    其实不用他提醒,叶洽榕这个百战余生的老兵也知道如何应对,他走的路线很巧妙,几乎是沿着灌木根慢慢往前摸去,因为日本人不可能把地雷埋在树根下面,同时人与人之间都保持着距离。
    从枪声听来,日本人至少有三挺92重机枪,李靖远带着十几个士兵从正面吸引着火力,在左右两翼实施跃起冲锋,他并没有“呆”在那,而是利用战术协同,指挥着机炮组一步步的向前慢慢运动,从而牵制住日本人的火力以及注意力。
    “排长,够近了,打发枪榴弹试试!”
    随着距离的拉近,在掷弹手的哟喝下,李靖远喊了一声。
    “打两发试试!”
    长官的话声一落,一直用步枪瞄准射击的掷弹手,立即将掷弹筒卡在枪管处,然后在掷弹筒内装上一枚30毫米榴弹,枪榴弹的威力不大,但是对于无防护的机枪阵地却是极具杀伤力,凭着精验瞄准后,三个掷弹手连续几发精准的炮弹轰在了日本人的战壕和工事中,日军的火力暂时减弱了。
    几乎是在日军火力减弱的同时,立即有一个轻机枪小组提着捷克式机枪朝着二十米外的弹坑实施跃进,在他们跃进时,其它人手中的步枪、冲锋枪不停歇地射击起来,其余的士兵们也都奋力开火。
    正面的强攻果然吸引了守桥日军的注意力,当日军将他们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在正面强攻之敌时,已经接近数十米的老班长一跃而起,一手提着冲锋枪,一手握着手榴弹,在他的身后是几名战士用低姿态往那里飞快地跑去,这时左侧的叶洽榕几个人开始从日军左翼射击,左翼日军的机枪阵地出现了一阵小小的慌乱,他们疯狂地向叶洽榕和正面强攻的华军开火,就在日军指挥官咆哮着试图调整机枪火力时,老班长率领的几个人已经将手榴弹扔进了日军的工事战壕内。
    几乎是在手榴弹爆炸的同时,老班长率领的战士们冲了过去,当他用冲锋枪扫射着被炸晕头的日本兵,身后的战士已经跳进了战壕,用刺刀刺向最近的敌人,而左翼原本被压制的二班也跟着冲了过来,
    一场夺桥战完全如战术教科书上一般,在不过十几分钟内便随着日军的全数阵亡而结束了,当战斗结束之后,在战士们执行警戒时,李靖远瞧着打扫战场的战士们,他的心底这会反倒是显得有些轻松,不再像过去一样,因为战争而紧张,他瞧着排里那六张有些陌生的脸庞,打了两天,才挂了四个兄弟,还有两个兄弟重伤
    “老儿子的,这仗打的顺手!”
    倒是老班长,一手提着刚缴获的日本刀,黝黑的脸上这会全是亢奋的黑红,他喘着粗气一屁坐在日军的尸体上,取出烟袋点着后深吸一口。
    “娘的,这辈子,就没打这么顺手过,小李子,你说说,咱现在打的这么顺手,这下了,南京该和小日本宣战了吧!”

第1039章 何为正义
    沸腾!
    从民31年10月21日,“密支那事变”爆发当天,中国就陷入一片沸腾之中,在过去的五年间,被抑制的抗敌的热情再一次澎湃起来,几乎是在从广播中收听到有关“密支那事变”的新闻后,在最初的震惊之余,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了“918事变”、“77事变”的记忆,惨痛的教训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比·奇·中·文·网·首·发
    宁可战死,绝不屈膝!
    相比于六年前“77事变”爆发时,国内的情势一分为二。澎湃的抗日热潮与平淡的市民反应奇特地混合在一起不同,当这一次事变爆发之后,无论是南方亦或是北方,数以千百万计的市民一面游行要求政府对日宣战,一面数以百万的青年纷纷前往各军管区征兵办公室,要求从军抗敌。
    青年人不再像上一次战争中那样,将爱国的热情停留在“唇间”,而是将爱国的热情化为了实际的行动,他们不再是“慷慨”的抨击时政,而是难得的团结在政府的周围,对于中国而言,这或许就是历行五年国家建设的成果。
    “华北四省三市计购买“爱国公债”74。8576万万元截止今日,于四省三市征兵办公室主动完成征兵登记之适龄青年达1345万人”
    看着报纸上一个个简单的数字,胡适的神情中闪动着说不尽的情绪,从民26年至今,他目睹着这个国家的变化。
    “适之,你在想什么?”
    注意到胡适神情的变化,傅斯年笑着问道。
    相比于民26年事变爆发时的紧张,现在他和许多人一样,神情中反倒带着一丝轻松,甚至还有些许解脱。
    “我想民26年时,当时,我是反对开战的!”
    之所以反对开战,是因为他担心开战对尚未完成战争准备的中国不利。
    “那现在呢?”
    “我依然反对开战!”
    看着傅斯年,胡适苦笑了下。
    “这是为何?”
    “因为现在开战,实际上是为英美火中取粟,以我羸弱之国力,滔列强角之沙场,实非不智之举!”
    “那为何你还要支持开战呢?”
    傅斯年看着面前的好友,现在,他似乎越来越难懂他了。
    “因为,忍耐五年之后,大家都要开战!”
    对于战争,胡适有着他自己的看法,或许,他并不赞同中国以羸弱之国力,滔列强角之沙场,但是当举国皆言战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战争中尽自己的全力,支持这个国家赢得最终的胜利,尽管他能做出的极为有限。
    “适之,你是否记得日本的福泽谕吉?”
    望着神色复杂的好友,傅斯年反问道。
    胡适当然知道福泽谕吉,他不仅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启蒙导师”,同样还是日本对外扩张、入侵中国的积极倡导者,对于此人,他又岂会不知。
    “福泽谕吉曾说过,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人心的改变。而日本,正是按照这一路线,实施了明治维新,由此才有了近代日本之崛起”
    在内心感叹着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傅斯年又接着说道。
    “人心之改变,自鸦片战争国门洞开,我国历经数次奇耻,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一直在富强之路摸索着,但何为富强之道?似乎所有的答案都在革命上,辛亥革命时,人们选择了民族革命,以为推翻了满清,中国就一定会富强,而后又选择国民革命,当然在这条道路上是存在分歧的,可是他们却都忘记了一点,人心,是国家崛起中最关键的环节,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教育界人士,试图通过教育国民以实现国家富强,但是,如何扭转人心呢?”
    在傅斯年的感叹中,胡适默默的点了点头,然后轻语道。
    “最终,还是在民20年,日本人用了6年的步步进逼,“帮助”我们完成了人心的准备,激起了我们的民族情绪,由此,才有了举国上下的人心之变!”
    “确实如此,”
    傅斯年肯定道。
    “民27年,当蒋管两君不记代价亦要停战时,有许多人反对,甚至直至今天,依然有许多人反对,但在另一方面,在人心大变之时,战争,对于中国实际上并不重要了,对于中国而言,是应该在抓住时机,利用人心大变之机,谋求政治制度上的突破,同时寻求器物与经济上的改变,则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在过去的五年间,我国在政治制度、工业经济上都取得关键性的突破,六年前,中国除了华北以及武汉,几乎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工业,而现在,除去华北之外,武汉工业圈、株洲工业带、京沪工业带,五年前,中央甚至尚不能制造重炮,而现在却可以制造军舰、战车以及飞机,且中央之统治较六年前更为稳固,人心、政治、器物和经济上的变化,已经”
    顺着傅斯年的话慢慢分析的胡适话声,突然一顿,抬头看着傅斯年时他似乎明白了。
    “中国已经完成了战争的准备,所以,现在与其说是为列强滔火,倒不如说是在完成战争准备后的必然之举,而之所以有为列强滔火之嫌,实际上却是,想卖个好价钱!”
    卖个好价值,虽说傅斯年的话说的有些粗俗,但是胡适却知道他所言非虚,在“密支那事变”爆发的第二天,美国总统罗斯福便宣布向中国提供第三次租借法案援助,总额超过二十亿美元。源源不断的美援对中国最大的帮助,就是中国不需要负担过多的军费,即可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击败日本。
    “但是,我现在唯一担心的是”
    “没有宣战的战争,可能随时会终止”
    话声稍稍一顿,管明棠看着会客厅内坐着的几十位来自华北学界的知名学者,在过去的几年间,他倒是经常与这些知名学者们联络,在过去的五年间,他系统地找了一批顶尖的学者给自己讲座,他曾像冯友兰学习了新儒学,以加强自身对传统文化承继,亦曾和胡适在一起讨论过教育,在自身学识提高的同时,他亦与这些人结下了较深的友谊。
    而之所以会召集这些知名学者召开这场“座谈会”,实际上是应南京的要求,游说这些学者支持中央,尽管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