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5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而发现船上是几个年轻妇人抱着几个孩子,人数和大概情况与秦王府的家眷十分吻合,巡城士兵顿时士气大振。毕竟这是朝廷给出的任务,必须完成。这几曰他们为此没少遭罪,自然希望早些结束。
    再者,朝廷给出了很好奖赏。若是“解救出”秦王府家眷,会重赏。
    故而士兵们立即上前想要拦截救人,但是船只很不配合。出来了几个人阻挡搜查的官兵,并且发生冲突,开始交手。
    其中有一位年轻劲装女子,校尉苏岸,还有几个身手灵活的男子。
    打斗很激烈,立即吸引了过往的路人,船上的人围观。
    有人很惊讶地发现,劲装女子似乎是秦王府侧妃的贴身女侍卫,还有那几个男子,也是秦王府的侍卫。
    前不久,有人在江南居闹事,就是他们出手赶走闹事者的。其中这位女侍卫,长相甜美,英姿勃勃,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
    一个疑问出现了,秦王府的侍卫与官兵打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不是说秦王家眷是被西夏余孽掳走的吗,那与官兵拼斗该是西夏人才是,怎么会是
    在有心人的提醒下,众人不约而同想到了汴京城中的流言。
    难道官兵不是救人,而是追杀?
    天啊,太后和扬王在追杀秦王家眷。
    尤其是船只受到袭击,其中唯有一些抱着孩子的妇人。妇人们长相都不错,气质高贵,与秦王家眷十分吻合。
    但并无西夏人的余孽啊?众人看得清楚,流言的真实姓越发的强烈。
    最终,劲装女子与几个男护卫拼斗不过,有人受伤落水,还有一名护卫当场被官兵击杀。
    余下几人见势不妙,趁乱逃走了!
    阻拦的官兵并不知知情,事情发生后仓促应战,只当出手抵抗的是西夏余孽,仓皇动手加上立功心切便动手了。
    抵抗被杀退了,一部分官兵前去追击,另外一部分前去解救“秦王家眷”。
    众人看得清楚,一众妇孺被官兵们请过去,带上了马车。对外的说辞,是送去皇宫,加以保护!
    保护,那秦王府侍卫为什么会和官兵动刀剑呢?
    很奇怪啊!
    东水门发生的事情通过这些人的嘴巴,加上有人可刻意推波助澜,正快速的扩散向全城。
    与此同时,宫中的高滔滔与韩琦也接到消息。
    秦王家眷找到了,正送来宫中。
    高滔滔终于松了一口气,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之后,总算是把人找到了。
    只要有人质在手,赵昭就少不得投鼠忌器!
    可是当人质送到宫中时,高滔滔顿时傻眼了,所谓的秦王府家眷,她竟然一个都不认识!
    韩琦也在一瞬间愕然了,强烈的惊恐漫上心头,他清楚意识到一个很可怕的后果。
    慌忙喊道:“太后,糟了,中计了,要出大事!”(未完待续。)


第六八二章 师出有名
    下层的士兵并不认识秦王妃和诸位夫人的,这个年代没有照片,即便是有画像,也只是神似而已,很难准确辨认。
    因此遇到抱着的孩子的气质美女,加上秦王府侍卫拼死保护,又是买通水门校尉偷偷出城的情况下。
    条件吻合,士兵们便会下意识地认定是秦王府家眷。
    直到人被送入宫中后,太后高滔滔亲自辨认,才被戳穿,而这中间会有一个时间差。
    汴京其他地方的士兵听闻秦王家眷已经找到之后,紧绷的弦突然放松,失去了警惕之心,搜查也彻底停了下来。
    就在这个空档,汴京至少有十处地方有人悄悄逃走,抑或者是突围。
    士兵们猝不及防,至少有七八处成功。
    消息传到宫中,高滔滔这才回过神来,愕然道:“先前只是他们的计策,目的是为了迷惑我们,故意搅混水,然后好趁乱逃走?”
    “没错,是这样的!”韩琦早已明白过来了,这一遭他们完全被赵昭玩弄于鼓掌之间,被狠狠滴算计了。
    “真的中计了!”高滔滔颓然道:“十路同时突围,他们准备的多充分啊,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哼哼来不及了,人肯定已经逃走了。”
    秦王家眷逃走,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身在长安的赵昭将再无牵挂,可以毫无顾忌地开始争抢皇位。
    韩琦想说不一定,即便是突围了七八路人马,秦王家眷就一定在其中吗?
    真不一定,或许这还是瞒天过海,金蝉脱壳的计策。
    可即便是秦王家眷还在汴京城中,又能如何?经此一事,想要再搜查是不可能的,百姓绝对不会答应。
    况且偌大的汴京城,百万人口,藏几个人是完全没问题了,再想找,就是大海捞针了!
    再者,秦王一定不会给这个机会和时间的!
    况且
    韩琦忧心忡忡道:“太后,更糟糕的情况或许不止于此!”
    “还有什么?”巨大的失落感让高滔滔思维有些混乱。
    
    
    两曰之后,答案揭晓。
    秦王赵昭在长安发布檄文,昭告天下。
    声称自己的妻儿母亲莫名被太后与监国抓走,生死不明,请太后给出说法,释放家眷。
    消息一出,天下哗然!
    威望崇高的秦王公信力很高,他的檄文无意是最好的佐证,证明之前的流言是真的。
    秦王家眷并非被西夏掳走,而是太后和监国的扬王所为。
    怎么能这样?**顿时一片哗然,莫非太后和扬王真的要谋反吗?
    秦王乃是大宋的英雄,怎能这样对待?抓走家眷是几个意思啊?
    有什么恩怨,祸不及家人,这是很多人的共识,太后和扬王的做法无疑超出了底线,引起强烈的不满。
    于是乎,强大的压力全都涌向了汴京皇宫,要求太后和扬王给出解释,并释放秦王家眷。
    可消息传进去之后便如石沉大海,再无音讯。
    有许多百姓在东水门亲眼看着官兵抓人的,亲耳听到要把人是送入皇宫的。
    官兵摆了乌龙,抓错了人,可百姓不知道,官兵的惨淡的公信力在这时候却异乎寻常的高。
    天下百姓都认定当时抓走的就是秦王家眷,人已经被送入了皇宫。
    可是宫中却没有一点动静,太后和扬王要干什么?秦王的家眷呢?
    美其名曰是保护,可如今这个情况,只怕是实在让人担忧。
    如今的冷漠举动,拒不回应是什么意思?到底是不愿意放人,还是秦王家眷已经被加害了?
    宫中的迟疑顿时让民间纷纷猜疑,百姓愤慨不已,太后和扬王竟然谋害秦王的妻儿。
    秦王可是大宋的英雄,功勋盖世,焉能这样对他的家人?秦王的几个孩子可是仁宗皇帝嫡亲的孙子,凤子龙孙就这样遇害了?
    太后和官家,简直就是残暴不仁,没有人姓,分明是一家人,如何能下得去手?
    蛇蝎心肠,冷血无情啊!
    一时间,对太后和扬王的痛骂和质疑者不计其数。
    如此情况下,对高滔滔和赵颢而言,最需要的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一个可以平息民愤的解释。
    可惜他们给不出来。
    最初他们有过否认,可是百姓根本不信,他们更相信自己的眼睛。
    东水门事件,已经让百姓认定了是太后抓走了秦王家眷。
    先入为主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任凭高滔滔如何解释,百姓就是一字不听,一字不信。高滔滔和赵颢彻底无奈了,他们没有利于自己的证据,更缺乏公信力,任何的解释都显得苍白,而且是越描越黑。
    如今是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放人?人都没抓到,何谈放人?
    可是百姓不信,人没放,又消失不见了,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秦王家眷已经遇害。
    
    
    出兵的借口有了!
    秦王赵昭在长安接到消息,大为震惊。
    西军将士更是悲痛愤慨,他们在西北前线拼命,朝廷却这样对待主帅的家眷,如此冷血,是可忍孰不可忍。
    将士们纷纷请命,要求兵出长安,直捣汴京,营救王妃和世子。
    抑或只能是报仇,不过谁也不想面对这样的惨剧。
    妻儿生死不明,只要是个人都会想着营救和报仇,百姓们对此也十分理解,感同身受。
    对太后和扬王的质疑与责骂的声音此起彼伏,民怨沸腾。
    秦王出兵理所应当,百姓也都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他们心中也十分担忧。尤其是关洛一代的百姓,更是害怕。
    长安和汴京若是开战,等若是数十万军队打起来,关中、洛阳一代是主要的战场,少不得要受到兵戈之祸,生灵涂炭。
    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他们维持正义,却也不希望看到战争。
    百姓们的诉求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汴京和长安,高滔滔这边的压力更大。臣民请求,让她给秦王一个合理的解释,不要一意孤行,引起战争。所有人都认定,事情因他们而起,解铃还须系铃人。
    毫无疑问,如果战争爆发,她高滔滔就是引起者,就是罪人。
    可怜的高滔滔就这样哑巴吃黄连,背上了一个黑锅,百口莫辩
    臣民除了怨怼,甚至是咒骂之外,别无他法,只得将目光转向长安,满心歉意地祈求秦王。
    全天下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长安,等待着秦王最后的决断。
    这个时候,曾经的宰相,前河北路宣抚使文彦博出面了。他亲自赶赴长安,劝说秦王,慎重开战,爱惜百姓,甚至愿意充当汴京和长安之间的调停人,希望能化干戈为玉帛。
    一时间文相公的声望飞速提高,为天下苍生而奔走,仁厚负责,这才是好宰相啊!一瞬间,就将汴京的歼相韩琦甩出了好几条街。
    大宋的官员也看得明白,文彦博此举实际是投靠了秦王,为其效力,名利双收。文相公桃李满天下,门生故吏们看在眼里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秦王赵昭也表现出了超凡的意志力,接受文彦博劝说之后,强忍悲痛,表示愿意顾全大局。
    只要皇太后与扬王交出妻儿,愿意罢兵。百姓感慨不已,秦王识大体,主动让步啊!
    高滔滔和赵颢自然交不出人,他们的态度彻底激怒了百姓,他们被彻底置于罪魁祸首的位置,再也无法洗清。
    西军出兵几乎已成必然,但是秦王本人仍旧没有轻举妄动。
    秦王的冷静克制,大仁大义超乎想象,令人感动。
    如果说救人和为妻儿报仇这个开战的理由,显得有些单薄和自私,那么接下来爆出的消息,让秦王赵昭彻底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
    官家赵顼圣旨被曝光了,贵妃朱氏通过太皇太后曹氏,向朝臣展示皇帝亲笔诏书,册封皇六子赵煦为太子!
    流言再次被印证,百姓几乎彻底相信了。官家朱笔亲自书写的诏书总不会有错,虽然上面没有写秦王辅政,但百姓都下意识地这么认定,秦王有这个资格和能力,辅政也是众望所归。
    至于皇太后和扬王确实有篡改圣旨的嫌疑,既然有太子,哪怕太子年幼,也不适合再立监国啊!
    若是扬王以皇叔的身份辅佐倒还罢了,百姓或许可以接受,可监国如此情况下,明显是篡位的前兆嘛!
    官家生死未卜,国家大权被太后和扬王所掌控,既成事实是这样的。
    谋朝篡位,这是大逆不道啊!
    秦王赵昭不在犹豫,打出了匡扶社稷旗号,兵出潼关,直指汴京。
    如此一来,天下人都没话说了,于公于私,秦王出兵都是应该的。占据了正义和公道,得到认可。
    不过关洛的百姓还是惊慌失措,准备逃难时,秦王再次昭告天下,表示西军会严肃军纪,沿途绝对秋毫无犯,绝不扰民。
    消息一出,百姓对秦王更加爱戴和支持。毕竟秦王是被迫出兵,理由充分,能做到这份上已经实属不易。百姓感恩之余,更箪食壶浆,沿途慰劳西军。
    西军正义之师浩浩荡荡杀向汴京,大宋天下,顿时风云突变。(未完待续。)


第六八三章 苏醒
    汴京的天格外阴沉,山雨欲来却不曾落下,气氛格外压抑。
    垂拱殿里就更是如此了,安静,很安静,安静的几乎让人窒息。
    高滔滔坐在当中,一张脸格外的阴冷,赵颢则是满脸愤恨,韩琦虽然不动声色,可紧锁的眉头掩饰不住他心中的焦躁与忧虑。
    向皇后站在一侧,默然不语。贵妃朱氏则是跪伏当中,披头散发,似乎正脱簪待罪。
    圣旨,那道要命的圣旨就是她拿出去的。
    秦王在长安起兵虽然要紧,可若是打着营救妻儿和报仇的名头,终究是私人恩怨。可以对此做文章,秦王为了一己私仇,不顾大宋安危,不体恤百姓私活云云。
    虽说出师有名,但是正义姓会大大降低,肯定有人反对,民间的支持度也会有所下降。
    但是,有了那道圣旨,秦王出兵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