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借天改明-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识字的怕不行吧?”温体仁发言了。
    钟进卫转向温体仁,说道:“温大人,我以为只要其有忠君报国之心,能说会道,善于沟通,则学习算术,记账都不是难题。”
    人心是最难测的,谁都可以口头说忠君报国,但实际上又有谁能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大家其实都知道这点,但明面还必须得提。
    “另外,由于目前的士卒基本上是不识字的,所以编写一些通俗易懂的歌曲,让军需官教给士卒传唱,会有非常好的效果。歌曲么,反映忠君爱国,保家卫国为主。或者再把军纪也编写进去。”
    “戚大帅当年有编过曲子,不错,钟先生见识广博。”孙承宗听到这里赞扬道。
    呵,那是,我比你们多四百多年的见识呢。钟进卫在心底暗暗的说道。
    说到士卒,钟进卫想起了点什么,接着说道:“陛下,其实,不但军需官,将领需要识字,连士卒最好也识字。”
    这话一说,几个人都面面相觑。士卒都识字,那朝那代都没有过的事情啊。
    崇祯皇帝透着好奇,问道:“钟先生,此言何解?”
    “读书,识字,明事理啊。如果士卒都明事理了,就不会盲从。心怀叵测之人,就是有鼓动煽动,最底层的士卒也会分辨其心好坏。”
    钟进卫见几个人好像并不是非常赞同的样子,就继续说道:“比如现在当兵吃粮,有nǎi便是娘,暂时没有粮草就要闹事。这就是不识字,大老粗的表现。如果明事理了,则会多考虑闹事的后果,也更知道忠君爱国的道理。”
    钟进卫话不停歇:“还有,侦察兵,哦,现在是夜不收,侦察敌情的时候,如果读书过的,更容易计算分析敌情,然后将有效情报,更准确的传达回来吧。”
    崇祯皇帝,孙承宗和温体仁都陷入了沉思,钟进卫不管他们,自己说着:“士卒识字,就会多读书,就能多长见识,遇到紧急情况,比如战场混乱,无法接受到上级指令,也不大会慌乱,多一份胜算。”
    最后,钟进卫做了总结:“就是士卒如果能读书识字,则那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什么情况下该怎么选择,都能比不识字的士卒更容易正确的做出选择。”
    崇祯皇帝想着钟进卫所说的话,脑海中想着:如果真的连士卒都识字的话,连唐宗宋祖都会惊的目瞪口呆吧。
    “这太耸人听闻了,读书乃读书人之特权,如让士卒都读书的话,怕读书人不会同意。”温体仁提醒道。
    “温大人,这没什么耸人听闻的,这个只会是趋势,自古以来,读书人也是从不读书过来的,士卒也是人,凭什么不能读书了。”钟进卫反问道。
    孙承宗倒不管这些,虽然他是文臣,但他更多的是待在军伍中。他问道:“士卒如此之多,如何让其读书识字?”
    钟进卫又转头看向孙承宗:“可让军需官在训练打仗之余教士卒读书识字,不要求士卒能吟诗作对,只需识字就成。”
    崇祯皇帝倒是不反对士卒识字,都是朕的子民,现在的这些读书人都读成孔方兄了,利yù熏心,朕迟早要治治他们,但如果让士卒读书识字,那额外需要多少纸笔,多少钱啊。于是说道:“朕暂时没有余钱给士卒买笔买纸让其读书识字啊!”
    钟进卫笑着对崇祯皇帝道:“陛下不用担心,费不了多少钱的。当年岳飞岳武穆传说中也是家境贫寒,是在沙盘上用树枝练习写字的。”
    停了停,然后又得意的问崇祯皇帝道:“陛下,可记得我以前搞出来的那块黑板么?”
    崇祯皇帝想起钟进卫以前把一块木板涂成黑sè用来写字的情形,于是,点了点头。
    温体仁在一旁反倒恍然大悟了,知道这个东西可以用上。
    “有了这个黑板,就不需要纸了,上面可以写字,然后擦掉再写,反复利用。士卒练字,可以在地上反复写字擦掉,节约了纸张。而且有了这个黑板,一个军需官可以同时教很多的士卒一起读书识字,都没有问题。”
    崇祯皇帝听钟进卫这么一说,才发现原来那块黑板有那么大的用处,能省不少钱啊,不由连连点头,好东西啊。
    “而且,大块黑板如果难以携带,可以让士卒自己背一块小黑板,方方正正的一块。平时如果没有遇到沙地泥地比较松软的地方,就可以在小黑板上写写画画。休整扎营时候一起读书识字的时候,又可以把小黑板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大黑板,让军需官来教。”
    几个人又都点头,钟进卫忽然想起士卒背小黑板上战场的情景,好像还有一个功效,不由开着玩笑道:“小黑板临敌之际,还能当个小盾牌用,挡挡箭呢。”
    这话说的在场的几个人都笑了,这也太夸张了。
    既然是这种学习方法,那些既得利益的读书人怕也是无处反对了,还是可以的。
    说了这么久,孙承宗忽然想起钟进卫还是没有说到军需官如何晋身,以何晋身,一军之中,如有两首,如何号令全军的解决方法,只是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而已。于是,孙承宗把话题拉了回来,问这个的解决方法。
    钟进卫这时才想起,怎么一下扯那么多了,好,那就说这个问题吧。
    
    周末多赶了章,下午下班后再更新一章。这里感谢下默默投红票的书友,谢谢!

第四十一章 不成熟
        钟进卫说道:“陛下,两位大人,我以为军需官也应以军功晋身,效仿秦朝军功封爵制度。”
    孙承宗听了不由得摇摇头,说道:“这个本朝都有,公侯伯三等,非军功不能封。”
    说到这里,看看崇祯皇帝,又道:“当然,外戚也能封爵。”其实还有例外,一些强力宦官的子弟也有封公侯的,比如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曾被封为宁国公。
    “这就是,没有一个制度化的东西。”钟进卫马上接过话题说道:“而且,公侯伯三等爵位,应该只限于高级将领吧,秦朝的军功封爵分二十等,从士卒到将军,都有份。这样,才能激励将士上下用命。”
    温体仁在一边提醒道:“秦用此等军功封爵,士卒疯狂,战力飙升是没错,可刚过易折,故二世而亡,后世因此而都不采用之。”
    崇祯皇帝在上首就看着底下几个臣子的辩论,不以人身攻击,而是就事论事,为解决事情而辩,这种做事态度很是满意。不过好像又偏题了吧,不是说军需官以何晋身,如何晋身么,怎么讲到将领士卒上去了,难道后面还有一个转折来讲军需官之事?想到这里,也不发言,就静静的看着。
    钟进卫回答温体仁道:“温大人说的好,因此,我们可以取其长,避其短。使我大明军队的战力飙升,却又不疯狂。如此一来,岂不两全。”
    “如何两全?”大嗓门在钟进卫的耳边响起。
    “第一,实行军功封爵;爵位和待遇挂钩,刺激士卒将领立功;第二,不以首级为唯一实现军功条件,不以首级作为士卒个人军功条件。”
    怎么算军功,历来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各朝各代的统治者都很头疼这个事情。听钟进卫说到重点,都认真听着。
    “第一点就不用说了吧,我们重点说第二点,就秦朝的二十等军功来说,是士卒按照首级来分的,军功算到具体士卒头上。如此一来,会造成首级假冒,就是杀良冒功,士卒拼抢首级,或不顾军纪,或不顾同袍之情。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如果战场上只有你一个人,你能割对方的首级么?没有同袍的掩护,拼命,你能割对方的首级么?没有将领优秀的指挥,你能割到对方的首级么?”钟进卫一连问了三个反问语句。
    孙承宗、温体仁和崇祯皇dì dū点点头,表示不可能。
    “所以,战场其实是讲究团体作战的,戚大帅有一点其实就做的很好,他的兵是按照一个小团队进行的,其中有一个人专门负责割首级,然后整个小团队共分首级功劳。”
    钟进卫忽然意识到自己好像偏题了,更关键的是,这个话题继续不下去了,没想好!!!
    挠了挠头,脸sè微红:“不好意思,我又偏题了。我还是说回军需官的事吧。”
    士卒将领军功确认之事,对于长于军伍的孙承宗来说,也是极为关心的事情,所以也不在乎钟进卫所说的偏题之事,没等崇祯皇帝发言,就先开大嗓门了:“无妨,你且说来。”
    “对不起,我还没想好!”
    孙承宗和温体仁面面相觑,啥,没想好。。。。。。。这,这是御前啊,你没想好就说了,这是君前失仪,要降罪的。
    没想这个时候,上头的崇祯皇帝呵呵笑了,然后说道:“钟先生,幸好现在不是大朝议,否则鸿胪寺的人想为难你,参你个御前失仪,朕都不好说话。”
    孙承宗和温体仁都不是迂腐之人,看钟进卫如此年轻,又有如此才干,如果因为这点小事而遭罪,显然不是爱护人才之意。现在看崇祯皇帝明显回护钟进卫之意,就当刚才没听到钟进卫说话了。
    “钟先生,你继续说军需官之事。”崇祯皇帝继续说道。
    钟进卫感激的看了崇祯皇帝一眼,然后开始说军需官的事儿:“对于军需官,我认为应该要有爵位对应,不一定要是公侯伯,可以再设一些低级的爵位。理由是:军需官都是忠君爱国的先行者和教导着,如果只是发银子之类的物质奖励,我觉得不够,而且也利益化了。给了大明的爵位,给他们荣誉,这样,他们会更加的忠于大明,忠于陛下。”
    这个靠谱,崇祯皇帝点点头。
    “第二,军需官的功劳认定,我认为可以根据他的职责来评。首先,是所负责的士卒的识字率。可以给一个识字率的标准,低于标准的要处罚,等于标准的算一般,不处罚,也不奖励,高于标准的就奖励,记功;其次,所负责的士卒违纪违规情况,也和识字考核一样,给定次数标准,低于则处罚,高于则奖励;最后,所负责的士卒立功情况,立功越多,分润给军需官的功劳也就越多。可以分一定的等级来评论。”
    “还有么?”温体仁比较细心,提醒钟进卫道。
    “嗯,还有,比如士卒也可以给军需官打分,有否克扣军饷,是否有偏袒之类的,进行不记名打分,给巡查的官员。如果军需官做的够好,就不用担心打分会低,当然,如果做的不好,就要小心这个打分了。低着扣功劳,高则加功劳,如此。”
    钟进卫在温体仁的提醒下,又补充了一点。
    这个,好像有点超出崇祯皇帝和孙承宗、温体仁的认识了,民告官也允许?不过都没有对此进行发言。
    孙承宗皱着眉头问另外一事:“此等军需官如此重要,又不归统兵将领管辖,则一军之中,以谁为主?”
    哦,还是漏了一个问题,好记xìng不如烂笔头啊,钟进卫赶紧回答道:“军队是打仗的,当然是以统兵将领为主了,但统兵将领只管打仗,而其他辅助类的事情以军需官为主,不过军需官不得干涉军事,和统兵将领要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崇祯皇帝看到钟进卫不再说话了,知道他已讲完,就问孙承宗和温体仁:“孙师傅和温卿以为如何?”
    孙承宗站起来回答崇祯皇帝道:“陛下,臣以为此法加上之前所说的军制革新和军需官之培养,非常之妙!”
    “臣附议!”温体仁也站起来回答道。
    钟进卫一听他们都赞同自己提出来的想法,心里美滋滋的。
    孙承宗提高了声音:“然则,建虏还在关内,当前各勤王军正在整顿,臣以为短时不可实施推广。”
    崇祯皇帝点点头,表示知道这点。
    温体仁也开口道:“而且推行此法,不禁军队中树立军需官之威信需钱粮支持,培养军需官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崇祯皇帝一听这个,心里就发愁,都是问题啊!然后看向钟进卫道:“钟先生,你回去整理下,写个完整的策略方案给朕,以便后续在合适时间加以革新推广。”
    “好,不过,我只会写大白话啊。”钟进卫有点不好意思。
    “没关系,朕认可之后会让人重新写一份的。”崇祯皇帝笑着安慰道。
    “对了,先生身体已然大好,朕想让先生出来帮朕,不知可好?”因为钟进卫之前表示过不想当官,只在台后帮自己。但这样没有身份不是很方便。所以崇祯皇帝咨询钟进卫的意见。
    “我现在就是在出主意啊!”
    “不是这个意思,朕是想赐先生同进士出身,受翰林院士,列席朝堂,共商国事。”
    这待遇不可谓不高了,一介布衣,一跃成为朝廷重臣,而且多少人一辈子努力一辈子,都没有进士的身份,他一下就有了。孙承宗和温体仁都看向钟进卫,想听听他怎么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