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尔干地区那些参与北约对南联盟围剿的小国,原来指望得到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回报,以补偿环境遭受的破坏,甚至期望借此机会经济能够得以腾飞。可是欧盟和美国并不是慈善家,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他们才达成了一个所谓的“新马歇尔计划”。可是不久西方世界在2002年爆发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一次经济危机,那些发达国家都忙于应付自己的事务,那里还肯认真地搞什么“援助”。自然引起了那些小国的极大不满。又过了3年,美欧经济恢复景气后,才重新开始“讨论”调整援助计划。那些附带各种条件的“援助”,总算把抱怨的声浪压下去了一点。好景不长,去年岁末再次爆发的经济危机自然又中断了这些援助,而且更要命的是,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在危机期间还不降反升。这些国家遭受了双重的打击。当然受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
遭受打击最大的是保加利亚,该国的农业占了国民经济的较大的比重,虽然加入了欧盟,但是欧盟眼看有一批国家要入盟,于2002年7月初宣布,新成员国的农业将不能获得与老欧盟国家一样多的补贴,但必须同样遵守限产的规定。保国的农产品自然打不进西欧的市场,法国和荷兰等欧盟国家自己还与美国在农产品问题上经常发生摩擦呢。现在又要以硬通货去购买越来越贵的石油、天然气。经济自然一蹶不振,民众怨声载道。美国媒体本世纪初曾以“保加利亚无法忍受饥饿”报道称:保加利亚人均月工资120美元,有将近1/5的人失业,是希望加入欧盟的最穷的国家。环境部关闭了贝利察镇的铀矿,人们更是陷入困境。13岁的特齐娃说:“学校没有教科书,村里的孩子买不起书。窗户破了,冬天很冷,学校只有烧木头的炉子。”
真令人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东欧的一个玫瑰花的王国。反对党领袖社会民主党主席季维尔诺夫大声疾呼:“我们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去帮助北约对南联盟狂轰烂炸,究竟为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
政府无言以对,这绝对只有一个否定的答案。
波诺马廖夫看准了时机,秘密派遣了人员进入保加利亚,策动各反对党向政府和执政党发难,促成了提前进行大选。在去年月底的大选中,社会民主党联合农民阵线取得了大胜,由社会民主党主席季维尔诺夫出任总统,他就职后,作为执政联盟的社会民主党和农民阵线立即向议会提出了“退出北约”的动议。
俄罗斯以优惠价稳定地向保加利亚提供石油和天然气,而保加利亚则向俄罗斯提供了大量的质优价廉的农产品,采用年终结算的易货贸易方式,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得以体现。保加利亚朝野当然也不愿意一边倒向俄国,他们在经济上仍与欧盟保持联系。另一方面则积极与我国加强经贸往来和政治交往。季维尔诺夫在竞选总统前就率领庞大的社会民主党代表团来我国访问,与王刚总书记就一系列问题达成了一致的看法。并答应于3月初率团参加国际共运的北京大会。
保加利亚加入北约后,得到了不少西方的先进武器,可是价格既贵,又与原来掌握的俄制武器系统格格不入,军队难以掌握。这一次,干脆全部卖给了俄国和中国,换回了坚固耐用,又比较“趁手”的俄制武器,以及中国的轻型电动坦克和强劲的电动军车。这一切都令保加利亚邻国的军方羡慕不已,当然也令北约感到震惊,而又无奈。
美国和北约自然不甘心在保加利亚的失败,他们不但指责俄国在搞阴谋,而且又准备采取措施防止“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前东欧国家纷纷退出北约。不过他们需要应付的事情可真不少。
南斯拉夫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2月9日
法国政府今天宣布撤回在科索沃的维和部队,由于此前法国提出撤军的要求后没有西方国家愿意接手法国的维和区,北约只得同意把法国的维和区交给愿意接手的俄国。科索沃冲突结束将近十年后,俄国终于在科索沃有了单独的维和区了。此事自然又在国际上引起轰动。其背景是深刻的。
其实季维尔诺夫的问题是每个参与北约轰炸南联盟行动的巴尔干国家的朝野都在问的一个问题。难道是为了帮助科索沃的阿族人吗?可是在北约的占领下,科索沃已经变成了人间地狱。所谓的“阿族解放军”根本就是一群不从事生产的武装匪徒,其内部又派系林立,最大的二派就是“本地派”和“外来派”。后者实际上是阿尔巴尼亚极端贫困化所“多余”出来的人,趁此混乱之际跑到科索沃来抢劫的。他们在北约所谓的“维和”部队的纵容下,对塞尔维亚人大肆烧杀抢掠,迫使大批塞族人逃亡沦为难民。几年下来,整个科索沃只剩下3万多塞族人了,这些人自然也是最强悍的,大都住在比较险峻之处,过着仅够温饱的生活,依靠隐藏的武器与阿族匪徒进行决死的抗争。整个科索沃在这种无政府状态下又能进行什么建设呢。阿族的老百姓同样生活在苦难中,不过也有更多的人铤而走险投入了各派武装。
到了今年科索沃的局势发生了重大转折。早在前几年阿族匪帮就发现,剩下来的塞族人地区的油水不大,攻打起来损失大而收获又小。而北约维和部队的物资既丰富,管理还比较松,于是转移目标到他们的身上。先是偷窃,继而是武装抢劫。后来“本地派”匪徒又发展出一些“游击战术”,以妇女儿童去纠缠维和部队,匪徒们则从背后偷袭仓库,居然频频得手。就这样,各帮“阿族解放军”不断与维和部队发生冲突。在冲突中,虽然阿族匪徒的伤亡要大得多,但是维和部队官兵伤亡也不少,而且死伤官兵运送回国时影响极大,美、英、法、德、意国内的舆论纷纷抨击这种耗资巨大又毫无成效的维和行动。
法、意二国更是主张,如果不能彻底解除“阿族解放军”的武装,那么就撤走维和部队。可是北约已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经过8、9年的“扩军”阿族匪徒的总数已达16万之巨,科索沃的经济根本无法安置这帮“解放军”;撤军的话,那么就是承认当初干涉政策的失败,将严重影响北约的“威信”。
2月份发生了二件爆炸性的事件。2日,一支200多人的“外来派”匪徒竟然越境进入南联盟境内进行抢劫。边境一带的塞族村庄的武装民兵组织是很严密的,所以双方一下子就爆发了激烈的战斗。开始是匪徒们占优势,但迅即赶过来的南联盟突击队以雷霆手段,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死伤狼藉。被击毙的匪徒就有100多人,余部狼狈地逃回了科索沃的英国维和区。被杀害的塞族妇女儿童,以及战斗中牺牲的民兵也有20多人。虽然西方的主流媒体对此事件作了“冷冻处理”,但是俄、中、南联盟、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国,以及广大第三世界的媒体进行了深入的报道,通过卫星电视和网络等多种渠道传播到全世界。网络上刊登了死难妇女和儿童的大幅照片和名单,以及匪徒们留下的罪证,他们逃回英国维和区的录象资料。西方的正直的人士也对英国维和区的治安管理进行了抨击。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6日另一帮“外来派”匪徒也有近200人,混过英国维和区伏击一支俄罗斯维和部队的一支运输车队。他们突袭了最后的一辆军车,打死打伤驾驶员和押运人员共5人,然后一部分人阻击前面的俄军,另一部分人上车抢物资。此时的俄罗斯维和部队经过了二年多的军队体制的改革,又可以通过保加利亚直接得到国内的支持,战斗力大幅度提高。指挥部从数据链上获悉出事地点、匪帮的人数和装备等信息后,立即按照予案发出了作战指令。3架卡-52II武装直升机饿虎扑羊似地扑向这帮匪徒,机炮和火箭弹如冰雹似的倾泻到他们头上,匪徒们那里见过这般阵势,一下子就垮了。这时搭载米-26直升机前来的突击队又向他们发动猛攻,匪徒们丢下100多具尸体,狼狈地逃回了英国维和区。
一看英军又向他们扑来,赶紧丢下武器四散逃窜。英军只是象征性地拘留了5人,其余的都放跑了。而且当俄罗斯维和部队司令部派员前往交涉要求英军交出肇事匪徒时,竟然遭到了拒绝。事件的详情公布后,举世震惊。俄、南二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进一步高涨,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阿族匪徒的罪恶行进,也对英国维和部队的包庇和纵容发出抗议。英国维和区成了强盗窝的代名词。此时西方的主流媒体也对美英和西方国家纵容“阿族解放军”的政策表示不满,认为经过9年多的时间,科索沃竟然成了匪徒横行的人间地狱,应该承认维和行动是失败的。
法国维和部队在与阿族匪徒的冲突中虽然只是死伤了60多人,但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同时法国政府也感到外界已无力改变科索沃的现状,才宣布撤回全部维和部队的。留下的维和区竟然成了“烫手的山芋”,美、英不愿接手,德国迫于舆论压力也不能接手,意大利自己都想撤回维和部队,自然不会去接手。不得已的情况下,北约才把这块维和区划给俄国的。
俄军方以扫荡维和区内的阿族匪徒,作为突击队和特种部队的实战练兵场,消灭了大批的阿族匪徒,俄国的维和区一时成了治安最好的维和区。
※※※
阿尔巴尼亚地拉那2月2日
这个欧洲最穷的国家今天换了总统,由社会民主党主席罗维拉·特平出任总统。尽管科索沃战争让这个小国出了点名,美军还出动工兵整修遍地泥泞的地拉那机场,以便美军战机的起降,但现在欧洲的媒体对该国早已失去了兴趣,只有当阿国的偷渡船民被意大利巡逻艇截获或出事沉没,才会让人知道这个国家的存在。
不过美国的中情局还是将此事作为“比较重要”的事件,于2月6日向布赫曼总统递交了一份报告称:…罗维拉·特平是霍查时代末期提升的劳动党组织部长,当时属少壮派,现年56岁。劳动党垮台后,他组建了社会民主党,仍坚持共产主义的信念。近些年来多次率团出访中国,与中共高层保持了密切的联系。这次由于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已经崩溃,欧盟又不愿意背这个包袱,特平才得以在竞选中获胜。他许诺将学习中国的发展模式,全面加强与中国的关系,争取中国的大规模援助以重建国家的经济。他的政府班子中有不少前劳动党的骨干,他还得到了弱小的国防军的不少高级将领的支持…云云。
对老一辈的中国人来说,这个小国是个很重要的国家。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是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少数支持我党的共产党,比罗马尼亚共产党还坚决。后来阿尔巴尼亚还为此与苏联断绝了外交关系。中国则将其封为“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山鹰之国”,提供的无私援助可以说是“包吃保用”,成了糟蹋和浪费的典型。其总理竟然无耻地对我国的大使说:“我们不向你们要,去向谁要啊。”
据当年“援阿”人员回来说,该国的百货店里的商品几乎都是中国货。他们竟然用我国援助的优质钢材做路灯杆,用珍贵的钢筋水泥建造了30-40万个碉堡,足够每家分一个的了。一旦中国的高层觉醒过来,减少了不必要的援助,阿国的经济就垮了。劳动党的高层竟然还对我国改善中美关系的战略举措横加指责,直至最后中断了关系。我国民众就很少能得到“明灯”那里传来的消息了。
当苏、东事变发生,铁腕人物霍查一死,根本没有基础的阿国经济一下子垮了。人民以为西方是乐园,纷纷逃往意大利,阿尔巴尼亚与意大利仅隔一条狭窄的奥特朗托海峡,相距1百公里都不到。于是掀起了“船民”的偷渡潮,意大利哪里受得了,赶紧采取一切措施堵截难民。
科索沃战争让阿尔巴尼亚再次闻名于世,阿国的领导人着实兴头了一阵。霍查时代修筑的几十万个碉堡并未起作用,美国兵施施然地被请进了地拉那机场。美国大兵都震惊那里的贫穷与落后,不相信那里是欧洲。阿国的头目自然也得到了一些美援。只要想一想,当年中国如此庞大的无私援助都未能改变阿国的面貌,那一点恩赐的美元又能顶什么用呢?
科索沃战争闹了一阵,事后西方的调研报告指出,北约出兵南联盟的理由――塞族人对阿族人的大屠杀根本是子虚乌有的事,在科索沃种族冲突中死的阿族人还不及在北约的78天大轰炸中炸死的阿族人多。南联盟是遭到了惨重的损失,却不等于阿尔巴尼亚得到了什么。科索沃的“阿族解放军”干下的杀人放火的罪行,彻底败坏了阿族的名声。
然而从这么激烈的动荡中也让罗维拉·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