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纂位吧 番外 一箭双雕-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哼哼!若是寻常小孩只怕早就吓得招认了,可我是玄尚之,玄家最机警过人的小少爷,别说皇后,就算皇上亲审也吓不住我!哼哼哼!
果然,皇后娘娘温柔慈爱的声音响起:「金儿,尚之初入宫闱,对宫规尚不熟知,偶尔犯错在所难免。本宫相信他确是无心之失,你毕竟看不真切,只怕是误会他了。」
娘娘的声音真是天籁之音啊~~
玄尚之在心中暗叫。
「娘娘!金儿的眼神好着呢!」金儿不甘地叫道。
「那你的意思是,本宫错了?」
皇后娘娘的声音一沉,金儿慌忙垂首:「金儿不敢。」
「好了,此事就此作罢。下次再遇到这种事,若无实证便不用来禀了。本宫统领后宫,但求以和为贵,本宫不想看到、听到一些没根由的事情,你明白吗?」
「是……」金儿顿时好似蔫了一般,连说话都有气无力。
活该!
玄尚之暗暗叫好。
「尚之,你起来吧。你父亲和兄长都是朝中重臣,一直为皇上分忧,以后誉儿还要烦劳你多加照顾,本宫就当你是自家人,你也不必太过拘礼。」
「谢娘娘!」
玄尚之美滋滋地起了身,决定看在皇后娘娘的情面上,稍稍原谅太子颠覆他幸福人生的罪过。
玄尚之嚣张跋扈地看了看金儿,金儿小脸涨得通红,气呼呼地瞪着他,令玄尚之心中一阵暗爽。
这时殿外太监通报,翰林学士玄尚德、云骑尉乔无羁求见。
玄尚德是玄尚之的亲生哥哥,兄弟二人感情很好;乔无羁是玄尚德的好友,看着玄尚之长大,关系自然也很亲密。他二人入朝为官,一向事务繁忙,玄尚之已有多日未见,此刻听到他俩求见,不由心中欣喜。
很快,两名相貌俊朗的男子双双而入。
长相清秀俊俏的人便是玄尚之的兄长——玄尚德。他以十二岁之龄高中状元,其涵养、学识都深受先帝仁渊帝李擎渲的喜爱,后追随当今圣上李惊鸿,为助他登基鞠躬尽瘁,深受皇上信任。
但朝官提及玄尚德时,却往往不提他的贡献,反而津津乐道於他总挂在脸上的温柔微笑。那份善意的笑容总令旁人感觉到一丝发自内心的暖意,却模糊了他的危险与心机,成为了玄尚德最突出的特点。
至於乔无羁,乃当朝大元帅乔庆山之子,完全继承了父亲的刚强健硕,生得孔武有力、虎虎生威。再加上天之骄子的生长环境,造就了他毫不做作、大咧咧的性情。那爽朗的大笑清晰地传达着他的憨实与豁达,虽年纪不大,却在武官之中有着极高的人缘和评价。
玄尚德、乔无羁被誉为朝廷新秀中最突出的二人,也一直被皇上当作未来辅佐太子的栋梁而深受恩宠,所以,皇后娘娘也视他二人有如家人,十分宠信。
「臣玄尚德、乔无羁叩见皇后娘娘。」玄尚德与乔无羁向娘娘跪拜请安。
「免了,本宫说过,一人东宫就当是回自己的家,不必拘谨。」
「谢娘娘。」
玄、乔二人与皇后娘娘寒暄了一番,宫女奉茶、端上精美的糕点,一屋子人便再无拘谨,开始闲话家常。
乔无羁一见玄尚之,便乐呵呵地上前热情地抱了抱,还捏着他的小脸哈哈大笑:「这么久没见又长胖了!老实说,是不是在家没练功,整天吃喝玩乐?」
「痛!轻点啦!乔大哥,五天前咱们不是才见过吗?说得好像五年没见……哎哟,你轻点!」被乔无羁「热情」得两颊滚烫,玄尚之无奈地提醒着。
可是乔无羁却开始饶有兴趣地挤兑起他的脸,把玄尚之那张清秀的小脸挤出千奇百怪的模样,逗得金儿咯咯直笑。
「乔、乔大哥——!」
眼见屡次抗议无效,天敌金儿笑得幸灾乐祸,脸上又痛得泪水直打转,直把玄尚之急得拼命挣扎。
可是乔无羁练家子出身,哪是玄尚之这样的三脚猫能对付的?几来几回反而让脸更疼了。
玄尚之总算明白,乔大哥不可能是多日未见才这么亲热的打招呼,当初数月未见也没见他招呼得这样死去活来过。
「哥……」玄尚之泪眼婆娑地向玄尚德投去一个求救的目光。
玄尚德目露不忍,小声地向皇后娘娘说道:「娘娘,尚之年纪尚小,让他知道错就行了,不如……」
皇后放下茶碗,面露惊异,语带困惑:「玄爱卿这话从何说起?尚之犯了什么错?本宫何时说过要罚他?想必乔爱卿是多日未见尚之,一时情难自禁才会如此,玄爱卿过虑了。」
「是啊,好久没见尚之,发现他越长越俊,瞧他生得虎目龙眉、熠熠生威,要不是因为他是小辈,只怕我都要心生仰慕了!」
耶?
玄尚之瞠圆了眼睛,目瞪口呆地看着乔无羁。
「乔爱卿,你也真是的,轻着点,别吓到尚之了。」皇后柔声道。
「是,娘娘。」
乔无羁嘴上答应着,手上却更加用力了。
「乔大哥……」玄尚之已经带起哭腔。
乔无羁压低嗓门说道:「别恨我,你应该知道错在哪里了。」
这边的金儿见势头正好,立刻火上浇油:「娘娘,他还咬我来着!」
说着捋起衣袖,眼中迅速涌起水雾,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
「她骗……哎哟!痛!」
呜呼,莫非我今日要命丧於此?
皇后面无表情,声音却冷了几分:「金儿,本宫千挑万选,选了你伺候太子,正是因为你机智过人,聪明伶俐,比其他同辈优秀许多。不知是本宫看错了你,还是你小看了本宫?难道本宫会看不出七岁女童的牙印与十岁男童截然不同?」
就是嘛!玄尚之忍痛点头,无声表达着对皇后的支持。
「这么拙劣的栽赃手法,实在令本宫失望。若真想栽赃他人,怕痛、怕苦、不肯牺牲又怎能让人信服?若连自己都骗不过,又怎能骗倒他人?记得下次巧妙些。」
金儿想了想:「那奴婢以掌心用力擦过碎石,就说是他推倒的,这样行吗?」
「跌倒之时多为掌底、手腕擦伤,倘若位置不对,自然不能信服於人。若能忍痛施出苦肉计,见红渗血,自会更加可信些。切记不要低估你要蒙骗的人,既要陷害,势必要面面俱到,绝不能让对方有翻身解释的机会。」
「谢娘娘教诲,金儿记住了!」
这算什么教诲!?
玄尚之立刻哭得好不凄凉。
玄尚德见弟弟示弱痛哭,不由更加不忍:「娘娘……」
「玄爱卿啊,昨个儿皇上赐给本宫一些上等的远安鹿苑茶,本宫知道你嗜爱品茗,专门给你留着呢。」皇后打断玄尚德的话,笑得人畜无害。
玄尚德闻言顿时两眼一亮,欣喜若狂:「谢娘娘恩典!」
「金儿,带着玄爱卿去取鹿苑茶吧。」
「是。」
看到玄尚德乐呵呵地跟着金儿离开,玄尚之在心中悲嚎:「哥,几两茶叶就把你弟弟给卖了!天理何在!?」
皇后优雅地夹起一块白玉糖糕,眼角含笑,看着可怜兮号以目光向她求饶的玄尚之,若无其事地吃了起来,置若罔闻。
娘娘……
………………
……………………
…………………………
两刻钟后,皇后终於开恩让众人退下了,言外之意,也是让乔无羁放了玄尚之。
乔无羁甩甩早已酸痛的手,怜悯地看着已经说不出话来的玄尚之,依然是那句话:「不要恨我啊……」
而玄尚德若获至宝般小心翼翼地捧着茶罐,说了一句「以后别惹娘娘不高兴了」,便迫不及待地回府泡茶去了。
金儿定定地看着玄尚之,笑得诡异骇人,温柔地说:「以后就要同殿共事了,要好好相处哦~」
身心倍受摧残的玄尚之落寞地独自一人躲到御花园深处,望着湖中的倒影,看着好似两颊挂着肉包子的脸庞,突然悲从中来,哇一声大哭起来。
皇宫,太可怕了啊!


第二章
玄尚之不是一个认命的人,越身处逆境,便越是心中不忿。众人越是因为紧张宝贝太子殿下而责罚他,他便越是迁怒太子。可惜,总是会有十倍的惩罚返回他身上,如此循环几番,太子活蹦乱跳、越长越圆润,玄尚之却心力交瘁、越活越倒退。
怎么惩罚太子最好呢?当然是让他失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之尊!
但是皇上只有李守誉这一根独苗,废了这个太子实在是后继无人。而且,就算用「秽乱宫廷」、「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的罪名来嫁祸给他,但对於一个不满周岁的皇子来说又似乎太没说服力了……
怎么办呢?
玄尚之还在寻思妥善的办法时,宫廷的局势却在瞬息间变化着。
圣上李惊鸿继位以来,迅速肃清迂腐保守、根深蒂固的旧势力,遣散三朝元老,开设科举吸纳新秀,赋予了朝廷蓬勃的生机。可惜天妒英才,廉德帝李惊鸿在位仅四年便与世长辞,令原本欣欣向荣的朝廷再次蒙受寒霜。
但他这四年的政绩对后世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在水利、农田、贸易、教育、军事方面颠覆了千年传统,大胆启用全新的规章制度,为宗元最为鼎盛的「三德盛世」浩浩荡荡拉开了帷幕。
李惊鸿手段辛辣,铁面无私,旧派势力被打击得体无完肤。为人官者,身在官场很难独善其身,难免收受些小恩小惠,虽不致祸国殃民,但总归失德,如今时局一变,自然成了把柄。一时间树倒猢繇散,高官重臣纷纷落马,连皇亲国戚也诸多牵连,一下于遏止了朝中的不良风气。
但李惊鸿的驾崩,却使得好不容易稳定的局势再起波澜。
当时年仅三岁的李守誉被情势所逼不得不登基为帝,由诸多大臣代理朝政。
李惊鸿的高压政策得以舒缓,心怀不轨之徒又开始蠢蠢欲动。太后萧敏为了安全守到皇上亲政而忍气吞声,明面上对群臣百依百顺,但暗地里却不动声色地离间朝中势力,暗中助长或扼制,直至形成三方势力互相制约。
太后身心疲惫之时,也曾私下戏言,若早知今日这般辛苦,当初便不向先帝进谏「水至清则无鱼」而使朝中留下一些不足为患的官员,结果现今时势助长了他们的气焰,反而苦了自己。
而欧阳宇轩,正是怕水至清则无鱼而留下来的泥巴效应之一。
欧阳宇轩的大伯是三朝元老欧阳晏,早年征战沙场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得到当时互古帝李思灼的赏识,赐予了御前带剑行走的特权。尔后他恃宠而骄,行事跋扈,侍奉三代皇帝之后更是倚老卖老,自成一派。李惊鸿继位后,欧阳晏一党在李惊鸿的肃清计划之中首当其冲。
膝下无子的欧阳晏将一生的心血都花费在了欧阳宇轩身上,朝中变革之时更是倾尽所有保住了欧阳宇轩的地位,最后欧阳晏被迫告老还乡,侄儿欧阳宇轩却没有受到丝毫波及。
欧阳晏这么做,本是为免老来无依的举措,哪儿想到李惊鸿最后会有水至清则无鱼的顾忌,原本就没打算对欧阳宇轩下手?
真是白白浪费了欧阳家的财力。
欧阳宇轩联合了幸存下来的欧阳晏旧属,在太后有心分割朝中势力之时表面顺从,实则暗中保留实力。待三分势力形成后,欧阳宇轩已在暗中联络到另两方,虽未能联手,却也免去了冲突,慢慢坐大势力。
其实欧阳宇轩等人不论智慧、心机、手段都远远不及欧阳晏这些被驱逐的老臣,虽然时势对太后和皇上这对孤儿寡妇大大不利,欧阳宇轩又野心勃勃,但他欠缺洞察先机的敏锐,而其他人又欠缺谋朝篡位的胆量,注定难成大事,最多逆逆圣旨、藐视圣上,过过把持朝政的瘾。
若欧阳晏等人在朝,以当今局势只怕早起风云,太后和皇上也不可能有惊无险、安然无恙。李惊鸿除去了大鲨鱼,倒令欧阳宇轩这样的虾兵蟹将出了头,真应了一句话: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只能说,天意如此。
不过当局者迷,欧阳宇轩可不觉得自己缺乏天运,反而觉得时势造人。如今圣上年幼无知,朝中势力尽在掌握,欧阳一党如日中天,欧阳宇轩不免有些傲慢跋扈,甚至连皇上的登基大典也胆敢拒不参加。
如此大不韪的行为,太后却只派了太医过府,然后赐了不少珍贵补品便不了了之。言外之意,是欧阳宇轩因病不能参加,没有追究半分。
不论后世如何评价欧阳宇轩本人和当时的宫廷局势,但此时此刻,太后和皇上确实拿他没有办法,只能纵容隐忍。这时的欧阳宇轩,绝对称得上唯我独尊。
欧阳宇轩拒不参加登基大典之时,欧阳晏一日三封劝戒信,训他锋芒太露,但他并没有放在心头,依然故我。
皇上登基已有半月,欧阳宇轩一直在家中观鱼赏花,乐不思蜀,倒把千里外的欧阳晏气出了一身病。大骂这个侄儿暴殄天物,眼看着大好时机白白流走,只怕再过几百年也不会出现这样改朝换代的绝佳机会了。
不过,欧阳宇轩与欧阳晏相比虽略显不济,但并非一无是处。能在利益冲突激烈的朝廷之中保障自己的权益,还能与另两派和平共处,这便是他的本事。
就像现在,他拒不上朝,表面上看是藐视圣上,实则是在展现他的地位,给新登基的小皇帝一记下马威,提醒太后不要因为皇上登基而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