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必不会出现差池。”
易货贸易!
东汉末年,经济崩坏。
特别是在董卓放了无文小钱之后,令整个社会的货币体系彻底崩坏。
许多商家交易时,或以真金白银来作为交易货币,或者就是以货易货,而不愿使用市面上流通的钱币。
也难怪,自桓帝起出现桓帝五铢钱之后,东汉的货币体系历经剪轮五铢、挺环五株、四出五铢,再到董卓的无文小钱,五铢钱虽然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但信用已经跌至谷底。甚至到了三国时期,五铢钱也一度混乱不堪,使得当时的经济展,受到难以估量的巨大破坏。
刘闯没有再去询问,麋涉说这些,已经给足他面子。
于是便答应下来,和裴绍三人自顾自返回小帐歇息这一路颠簸,也着实有些辛苦。
就这样,一夜无事。
第二天一早,麋涉带着一些人来到营地,把营地中的货物拉走。
而后,他就宣布大家可以自由活动,除了一些麋家护卫留守营地之外,似刘闯裴绍等人,还有一些僮客管事,都离开营地,步入淮阴县城之中。
淮阴始于秦,历经四百年光阴,已初具规模,成为淮河下游一座大城。
不过这个‘大’,也是相对而言。若与朐县相比,淮阴无疑是一座大城。可若是与雒阳、长安甚至下邳相比,也不过一座小城而已。四百年光阴,淮阴县城依旧保留着极为明显的楚地风韵。刘闯是第一次来淮阴,对淮阴县城一无所知。但看裴绍轻车熟路的模样,却不是第一次前来。
“前面,便是千金浦。
相传当年韩信落魄时,得瓢母一饭之恩,方得活命。
后来功成名就后,便回乡寻找瓢母,却苦寻不得最后不得不将千金置于河中,顺河而下,算是偿还瓢母一饭之恩。似韩信这等有情义的人物,方为真英雄,令人为之唏嘘感叹。”
裴绍站在这名为千金浦的河边,感叹不已。
刘闯却嗤之以鼻,轻声道:“有什么好唏嘘,说穿了,也不过是沽名钓誉之徒。”
裴绍露出不快之色,“你怎可这般说淮阴侯?”
“本来就是个沽名钓誉,识人不清,不知天时的狂妄之辈。
想当初他韩信用兵数十万,坐拥齐鲁之地大可以左右逢源,取渔人之利,谋取天下。偏为了一个劳什子一字并肩王,帮助高祖成事;后来更不知天时,看不清楚局势。连留侯都要退隐,偏他还要争那劳什子虚名。到头来,被吕雉所害你说他是英雄末路,依我看,是咎由自取。”
“你”
裴绍大怒,却拙于口舌。
刘闯冷笑道:“想当初他明明有机会逐鹿天下,偏为那虚情假意而协助高祖。
人言楚霸王有妇人之仁,他韩信便是个果断之人吗?该得的却要让走,到头来倒霉的便是自己。
我是觉得,大丈夫生于世上,便要勇于争先。是我的,谁也得不走,不是我的,也要争他一回,免得到了最后,空悲切不说,还要落个被女人所杀,尸骨无存的结果,岂不是一桩憾事?”
裴绍,不由得沉默了!
历史上韩信曾有许多次机会逐鹿天下,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
可不管是什么原因,天下最终是刘邦获取。成王败寇,当初他韩信也是一方诸侯,刘邦又怎可能容他活着?哪怕是吕雉不杀他,恐怕刘邦也会寻由头,早晚取他人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韩信在后世曾被许多人称赞,可是在刘闯看来,始终都是一个失败者。
我才不要做韩信!
他日若有金鳞化龙之时,我怎地也要争他一回,哪怕最后落得个粉身碎骨,也绝不会轻言放弃。
看着潺潺流淌的河水,刘闯在心中,暗自起誓。
“这位兄台好见解!”
刘闯等人正要离去时,却忽听有人在身后说道:“在下方才听闻兄台言语,倒是颇有收获。”
停下脚步,刘闯回身看去。
只见一个青年书生,站在不远处,正朝他拱手一揖。
这青年的年纪,大约在二十五六的模样。
看他相貌,颇有几分姿容,只是面黄肌瘦,把那几分姿容也抹消的干干净净。
“你是”
青年见刘闯搭腔,忙上前几步,面带笑容道:“在下淮阴步骘,是本地人。
方才见几位兄台相貌不俗,故而忍不住生出亲近之意。看几位兄台似乎是第一次来淮阴,不知是否需要向导?在下不才,对淮阴了若指掌,各处风景和典故,也了然于胸。若几位兄台不弃,在下可为几位做些指引。我淮阴美食,天下闻名,不过若不熟悉,却难吃到正宗。”
裴绍闻听,眉头一皱。
“确是个牙人。”
他沉声道:“这厮好没有眼力价,我虽不是淮阴人,但是对淮阴也不陌生。
大熊你若是想要找那美食,我便带你去就是,不必找个牙人领路,平白花费钱两,岂不可惜?”
青年白净的脸上,闪过一抹羞红。
他眼中流露出黯然之色,轻声道:“既然如此,却是在下冒昧了,打搅之处,还望三位海涵。”
说完,他转过身,步履蹒跚便要离去。
裴绍带着裴炜和常胜也准备走,哪知道刘闯脸上却露出古怪笑容,冲着那青年道:“若求先生指引,需几多钱?”
“啊?”
青年一怔,愕然回身。
裴绍则一脸不快之色道:“大熊,我说过我对这里非常熟悉,不用人来向导。”
刘闯笑道:“裴老大,你所知者,估计不外是一些酒肆妓馆。
我听人说,淮阴风光秀丽,许多地方都有典故流传。若只是吃酒,倒不需要人来指引,但若是走访名胜,还是找个本地人向导为好。这位兄弟,却不知要你向导一日,需几多钱呢?”
青年顿时露出惊喜之色,连忙道:“所需不多,一日五十钱足以。”
裴绍还想开口,却被刘闯拦住。
只见他从怀中拿出钱袋,取出一百钱递给那青年,“既然如此,便烦劳先生两日,还请先生费心。”
。6mao
第十一章 淮阴步子山(上)
淮阴美食,历史悠久。
后世称淮阴为淮安,便有淮安茶馓名扬天下。
这茶馓,又称馓子。屈原在楚辞中曾提到粔籹,便是最早的馓子用蜂蜜和米面,搓成细条,组之成束,而后用热油煎熟,便是人们所说的馓子。馓子,还有寒具、膏环的说法。
当然了,淮阴美食不知淮安茶馓。
西汉时期,曾有辞赋大家枚乘作《七》,里面就有一段盛赞淮阴美食为天下之至美的描述。
“雏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
楚苗之食,安胡之饭。抟之不解,一啜而散”
也许是得了佣金,青年步骘显得非常兴奋,一路走,一路与刘闯解说,手舞足蹈,颇为欢喜。
刘闯则带着憨厚笑容,不时点头附和。
裴绍带着裴炜和常胜二人跟在身后,忍不住啐了口唾沫,“确是个败家玩意儿,自己还没赚到钱,便大手大脚。此等人物,如何做的大事?渠帅把希望放在他身上,确是瞎了眼睛。”
说罢,他猛然回头道:“这次回去后,我便要与渠帅告辞。
我听人说,汝南那边有昔日黄巾力士起事,便成不得事,总好过在这穷乡僻壤等死。想当初,渠帅何等英雄?被徐和那厮坑害一回之后,就好像变了个人一样,而今又守着这小子,实不知是何主意。
奴心,常胜,你们如何选择,是与我走,还是留在此地?”
裴炜和常胜相视一眼,沉默片刻后,常胜突然道:“裴帅不要生气,其实依我看,刘闯这么做,恐怕是别有深意。”
“哦?”
常胜道:“这一路上,裴帅可曾见刘闯大手大脚?
我觉着他这个人颇有心计,而且不是你我外表看去那么简单。此前,他在淮水畔赋诗一,虽说我听不得好坏,但是能引来颍川三君之后相和,足以见不是等闲。可在此之前,谁听过他赋诗来着?还有,从前这刘闯胆小如鼠,依我看也是隐藏,其心机之深沉,非你我能测。
这次突然间如此作为,也不一定是大手大脚。
我觉着,那个步骘说不定有特别之处,所以才使得刘闯突然改变行事作风。现在言他未来,为时尚早。以我之见,倒不如再观察一段时间,观其作为,裴帅再做决定,也不算迟啊。”
裴绍沉默了!
半晌后,他狠狠一顿足,“也罢,就听小常之言,再观察一下。”
++++++++++++++++++++++++++++++++++++++++++++++++++++++++++++++++
裴绍三人的心思,刘闯自然不知道。
而且就算他知道了,也不会太放在心上此时,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身边这个名叫步骘的青年身上。表面上,他聆听着步骘的解说,可脑子却飞转到,回忆着步骘这个人的情况。
步骘,字子山。
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官拜丞相。
三国演义里,步骘也曾登场,但戏份同样不多,而且是以一个反派角色出现。
赤壁之战的时候,诸葛亮游说江东,舌战群儒。步骘,便是那群儒之一,曾力主投降曹操。
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步骘却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他曾协助孙权镇守交州,平息叛乱,斩杀交州太守吴巨;后镇守西陵二十载,使得荆南稳定。6逊死后,步骘接替他为东吴丞相,虽只短短一年,却为东吴稳定了6逊去世后的混乱局面。
这个人,在三国志里的评价非常高。
至于三国演义当中那个无胆小人,是罗贯中为突出诸葛亮光辉形象而设计,与事实并无干系。
没想到,会在这里与步骘相逢。
看步骘的状况,好像混的并不是太好,甚至是非常落魄。
每一个喜欢三国的人,都有收集名人的癖好。刘闯也不例外只是他很清楚他而今的情况,莫说关张赵云吕布这样的一流名人,就算是一些小人物,也未必能听从他的召唤。
人家跟随你求什么?
或是为建功立业,或是为前程远大。
实在不成,至少能赚个盆满钵满,也不算委屈了人家。
可是刘闯呢?
他而今还靠着叔父刘勇养活,虽然这次能赚五千钱,但是在这个时代,五千钱又算得什么?
出身?
更不可能
刘闯的出身,甚至还比不得步骘。
依稀记得,步骘好像也是个淮阴大族步氏子弟,而步氏的祖先,曾官拜淮阴侯,刘闯又怎能相比?好吧,要身份没身份,要地位没地位,要钱没钱你就算说的天花乱坠,人家又凭什么跟随你?
刘闯很清楚自己的状况,所以并没有想过要收服步骘。
但是,似这样一个牛人平白错过,似乎有些浪费。我无法收服你,但是我可以和你拉近关系。天晓得步骘什么时候就飞黄腾达,给自己寻一条后路,结一个善缘,似乎也没有错误。
午饭时,刘闯在步骘的带领下,走进一家路边小店,点了几个当地美食,饱食了一顿。
裴绍倒是没有再反对什么,而是在旁边冷眼旁观。
他倒是想要弄清楚这个步骘有什么好,可说实话,怎么看都看不出步骘的出奇之处。
这厮如同一个饿死鬼,单是牛肉粥,就喝了两碗,还吃了三把粔籹,吃的比裴绍还多。可是刘闯却没有责怪,反而温言与步骘交谈,还不时为步骘夹菜。不过裴绍注意到,刘闯会在不经意间,旁敲侧击询问步骘的情况。三言两语之后,这步骘的来历,便被刘闯打探清楚。
东汉年间,曾有一个步姓人家为淮阴侯,也就是步骘的祖先。
只是到后来,这位淮阴侯家道中落,已不复当年兴盛局面。步骘是淮阴步氏家族的旁支,过的就更加凄惨。他早年父母双亡,靠着一个婶婶抚养,才算是长大成人。但因为他恶了主家,以至于倍受压迫,甚至想要在淮阴找个差事都很困难。为此,步骘曾多次想要离开淮阴,可是婶婶年迈,让他不忍远离。加之还有个堂妹年纪尚小,于是便咬着牙留在淮阴。
这厮,倒是个大户人家,还有些故事。
裴绍听了步骘的情况后,对步骘多了几分同情,态度上也就改变不少。
加之步骘确有几分本事,一路介绍下来,头头是道。哪怕裴绍不止一次来淮阴,可很多典故,还是从步骘口中知晓,心中更不由得多了几分认同。这一百钱,花的倒也不算是冤枉。
下午,众人登高家堰观赏景致。
这高家堰,就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