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命运的抉择 作者:黑色柳丁-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予的条件诱惑也不小,但黄得功更有自知之明。他手底下的师团大多是孙露的嫡系人马。而旅顺、营口、威海等众多港口也均为海军所控制。这次南京事情闹得如此之大,作为孙露嫡系的第二舰队却始终只在渤海湾游荡。这种种迹象都在提醒着黄得功,他没有这个本钱去参加这次疯狂的赌博。所以在隆武帝驾崩之后,他便打定了主意。无论这次南京发生什么样的变故,自己都不去趟混水。他所要做的就是收复山海关,整理辽东军务,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对一个军人来说或许是这种状态下最明智的选择了。
  想到这儿的黄得功努了努嘴便将话题扯开道:“首相大人英明神武,相信南京的事很快就会解决。我等受朝廷的重托,收复眼前的山海关才是最重要的事。阎参谋长,现在什么时辰了?怎么山海关那里还没有动静?”
  “回军长,现在还未到巳时。满达海答应我们巳时三刻一到,他会亲自带人马来我军大营投降。现在时间还早,请军长还是先回大帐歇息一下吧。”阎应元看了看一旁的自鸣钟回应道。
  “不,这鞑子向来狡猾得很,咱们可不能就此大意了。”黄得功一摆手拒绝了阎应元建议。却见他又回头向身后的李耀斗问道:“李师长,你们那边布置得怎样了?”
  “军长放心。属下已按您的指示在周围预先布置了炮台。老龙头那里也有三艘战舰从东面海域配合我军一同包围山海城。军长不必担心,他满达海就算是长了翅膀也难逃咱们如来佛的手掌心。今日鞑子乖乖降了也罢。若是他们敢同咱们玩花样的话。到时候有他们好受的!”李耀斗跃跃欲试地回复道。
  “李师长,军长说得对,小心使得万年船。这里毕竟是辽东,鞑子比我们要熟悉得多。”一直没发话的总监军梁权可语重心长的说道。
  “不错。其实辽东的情势现在依旧复杂。李定国师长他们虽深入黑龙江流域收拢了不少部落。但辽东仍有不少部族对我们持观望态度甚至敌视的态度。虽说辽东诸部落人口稀少,分布零散。可咱们汉人在辽东人口更少。且只集中在锦州、营口等近、沿海城市。”一提起汉人目前在辽东的处境阎应元也不由皱起了眉头。
  “恩,是啊。不仅是辽东内陆如此,辽东的边境也不消停。军长,咱们不能光将目光投在黑龙江。也该多注意注意鸭绿江才是。”梁权可点头附和道。
  “鸭绿江?朝鲜不是咱们的盟友吗。有什么好担心的。”听梁权可这么一提醒,一旁的李耀斗倒是先一头雾水起来了。
  “李师长,你有所不知。根据探子来报就是这帮友军现在正打着为咱们做侧应的旗号,偷偷进驻鸭绿江的东岸呢!”
  “什么!这高丽棒子竟敢在咱们背后玩阴的!哼,等老子收拾完对面的鞑子,回头再去收拾棒子去!”一听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李耀斗顿时就攥紧了拳头。
  不过黄得功目前的情况却显得十分自信。却见他摆了摆手从容的说道:“两位太过多心了。高丽棒子就这点胆子,翻不起大浪来的。只要咱们的大军到鸭绿江边一巡视,他们还不得乖乖地夹着尾巴滚回朝鲜去。再说咱们汉人历来在辽东就人丁兴旺。若不是当年满人入关时,强行驱赶辽东的汉人百姓入关。现在还保不定谁制谁呢。只要朝廷一道政令下来,以前辽东的汉人百姓一定会拍手称快,举家回迁的。”
  “军长说得也是。等到辽东太平了,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汉人百姓来此定居。其实看看锦州、营口等海港就知道了。咱们前脚才收拾完战场,那些商人们后脚便急不可耐地跟着一同上岸了。瞧,这不又跟来了一批惟利是图的家伙吗。”梁权可说罢便打趣着指了指远处山坳中的几处帐篷。惹得众人一阵轰笑。
  毫无疑问那些帐篷就是梁权可口中惟利是图的家伙们搭造的。正如其所言明帝国的商人们就象跟屁虫一般牢牢地跟在明军的后头。明军每攻陷一个城池,这些商人必定在第一时间“占领”该地区的市场。就算是分飞的战火、恶劣的天气、凶悍的敌匪亦不能阻止他们顽强前进的步伐。这些人自然不是为了“保卫祖国”、“开拓边疆”、“促进民族团结”等等高尚的口号,来以身犯险的。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钱!机遇总是与风险成正比的。残垣断壁的焦土下往往隐藏着成桶成桶的“金子”。从粮食布匹到金银古董,从锅碗瓢盆到刀枪棍棒,在战争状态下仿佛任何东西都成了赚钱的好营生。不需要资本,也不需要背景,要的只是一点点胆识而已。当然跟在军队的屁股后面,则意味着更安全,更便捷。至少有明军驻扎的地方,土匪马贼是绝不敢来附近活动的。
  其实梁权可等明军将帅们并不讨厌这些发“国难财”的家伙。相反军队已经越来越适应这帮跟屁虫了。因为这些商人不但让久经战火的城市迅速恢复繁荣。更为军队分担了大量的后勤补给与运输,大大降低了明军这次北伐的后勤成本。不可否认这些商人在大发国难之财的同时,亦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军队的“血管”,成为了整个战车上的一个重要零件。于是在经历了这次的北伐之战后,明帝国的军方与商人对战争的认识似乎又上了一个台阶。一方面军方希望商人能在日后的战争中继续帮助军队解决后勤补给。另一方面商人们也希望能有强而有力的军事力量做他们的后盾。为他们开拓新市场夺取新资源保驾护航。就这样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便从这时起在军方与商人之间逐渐形成了。而这种默契不但成了日后大殖民时代的润滑剂,更从本质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战略思想。
  当然黄得功等人根本不会意识到眼前这群惟利是图的家伙,在日后的数百年间,会成为军队最为亲密牢固的盟友。现在的他们连正眼都不会瞧一眼山下的那伙人。众将领此刻的心思完全放在了对面的山海关上。而满达海这一次也确实没让明军众将失望。仅过了一刻钟,黄得功便通过望远镜瞧见了倾巢出动的满达海部。见此情形他颔首收起了手中的望远镜,回头果断的向阎应元等人嘱咐道:“诸位回大帐吧。咱们的客人来了。”
  与此同时,带着残兵败将前去明军大营投降的满达海,却又是另一番心思了。这一路下来他的心却始终是悬着的。他不知道明军是否真的会对自己既往不咎。不知道自己同手下的这些弟兄最终会被如何安排。是被捻出关外?还是象北京的八旗部众那般被圈进关内?那自己滞留在北京的家眷此刻又怎样了呢?还有关于汉人在南京内讧的传闻究竟是不是真的?自己投降后会不会再生变故呢?
  总之带着种种揣测与不安这位满清的多罗亲王带着自己的一干人马来到了明军大营的辕门外。按照事先同明军达成的约定,满达海手下的部众将在这里集合、缴械、接受明军的整编。而他本人则被要求单身一人前往大帐向明军统帅进献印信。眼看着周围明军一副锦衣怒马,整装待发的模样。满达海自附事到如今已无回头路可走,心中就此反而坦然了下来。却见他带头翻身下马,只身上前将自己的配刀交于了前来迎接的明军军官。紧接着他便随着一个明军军官和一个满语翻译一起大步向大帐走去。而他身后的部将见主帅都如此干脆,便也不再拖拉,按照各自的番号开始陆续向明军投降起来。
  从辕门到营帐,陈设的仪仗虽是简单,但两行侍卫却是戒备森严。偌大个营寨中更是肃然无声。久经戎事的满达海,对此戒备,倒也不在乎。他本以为明军方面会借此机会羞辱自己一番。或是直接要求自己当众绞去辫子以表诚意。毕竟以前满清就是如此要求投降的明将的。但出乎他意料的是黄得功这次却直接带着众明将出帐相迎。于是这两个曾经在辽东沃土上拼死较量过的宿将便在营帐外的方寸之地第一次以军礼相见了。
  “罪将满达海见过黄将军。此乃末将印信特献于天朝上国。”满达海边说,边单膝跪着双手奉上了自己的印信。一旁的军官则即刻接过那颗大印,恭敬地转交给了黄得功。在仔细验证了一番印信后,黄得功便极有风度的跨步向前,扶起了满达海道:“将军请起。战争已经结束,就不必称罪了。”
  “不敢。小的乃是无国无家之人,不敢在黄将军面前造次。”满达海唯唯诺诺地说道。
  “将军此言差矣。辽东本就是我大明的国土。而首相大人也早已在北京时就宣布投降的八旗部众依旧是大明子民。将军自然也是我大明的人。怎么能说是无国无家之人呢?”黄得功故意提高了嗓门反问道。
  意识到自己说错话的满达海连忙跟着纠正道:“是,是。将军所言甚是。我等都是大明的子民。当初实在不该背叛朝廷,滋扰中原。”
  “好了,以前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只要将军日后能时刻记着自己是大明的人就行。我朝向来注重信用,答应过的事就决不会食言。朝廷这次对主动投降的北京八旗部众就宽大处理了。所以将军不必多想什么了。”黄得功傲然地说道。不过此刻的他并不知晓远在山海关另一头的北京城远没有他说得这般消停。


第九章 第二十二节 燕京骚乱
  1650年对于北京城来说似乎注定是个不消停的年份。随着满清的覆灭这座古都也就此失去往日作为首都的地位。当然对于北京城的百姓来说,在不在天子脚下生活,这一点现在已经不重要了。在经历了一系列战乱与动荡之后,充足的食物和日用品的供应成了人们最为迫切的需求。好在这些需求在明军进驻北京城后都陆续得到了满足。而从南方源源不断涌入的商贾们更为给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血液与生机。一时间先前死气沉沉的北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勃勃生气。
  然而就在北京城上下百废待兴的同时,南京的变故、满人的悸动,等等一系列的阴影却始终象幽灵一般笼罩着整个城池。而这些不稳定因素也在焦躁情绪的催化下,互相作用,愈演愈烈。至于城中的满州贵族们更象是那冬眠的蛇一般嗅到了春天的气息,开始蠢蠢欲动起来。于是几乎就在孙露等人炮轰南京城的同时。北京城内的朝阳门亦在三月末的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突然冒起了冲天的火光。异常汹涌的火势不但趁着夜风迅速向周遍蔓延开来。更让朝阳门瞬间就变成了一个硕大的烽火台,并将某种信号在夜色中传遍了北京城的每一个角落。于是乎,还未等人们反应过来。北京城东南西北四个角落间便此起彼伏着窜起了同样的火焰来。一时间纵火,打砸抢的事件充斥了整个城市。人们仿佛又回到了二月初九的那次大骚乱之中。
  但这一次的骚乱远比二月初九的那次短暂得多。身为城防守备的李虎,在得到朝阳门着火的消息后,便敏感地意识到这次朝阳门大火决不是什么突发事件。认识到自己可能在面对一场阴谋的他在第一时间便集结起了城中所有的驻军。一方面派人严防死守各个城门,紧密监视城中满州贵族的一举一动。另一方面则亲自坐镇九门提督府,指挥部队镇压骚乱,逮捕骚乱分子。而排查的重点依旧还是放在了满人身上。李虎的布置很快就收到了成效。仅过了一个时辰城中的骚乱便得到了遏止。而那熊熊地烈火也在清晨的太阳升起之前,被完全埋葬在了深夜之中。惟有冒着缭绕在城头上空的糊焦味,以及被烧得面目全非的朝阳门,向人们提醒着北京城刚度过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毫无疑问,李虎这一次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经事后核查这一被后世称为“朝阳门之变”的武装骚动,完全是由伪清郑亲王富尔敦为首的满州贵族密谋策划的。他们先是在朝阳门纵火向散居京城各处的满州贵族发出信号。再按计划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纵火制造骚乱以求能趁机脱逃出城。当然他们的这一点儿小小的计量根本没有骗过李虎的双眼。这位年轻的将领以其准确的判断和雷厉风行的手腕漂亮地解决了这次的事件。
  然而事情却远没有就此结束。李虎也并没有满足于平息北京城的骚乱。很快他便以城防守备的身份发布了通令宣布全城戒严。并以搜捕可疑分子的名义将城中12岁以上的八旗男子悉数逮捕。一时间北京城天牢之中便挤满了八旗的遗老遗少们。城中的百姓们亦警觉地感受到了这种山雨欲来的气息。纷纷在私低下揣测起即将到来的杀戮起来。于是肃杀的气氛也再一次笼罩在了北京城的上空。
  但此刻掌握着数千人生杀大权的李虎本人却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兴奋,那么嗜血。其实对他来说北京所发生的一切只是一个小小的闹剧罢了。真正让李虎以及他手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