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1881之崛起-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列强都在纷纷揣摩德意志威廉一世皇帝和铁血首相奥托·冯·俾斯麦的真实意图的时候,德意志的官方解释终于姗姗来迟。
    这支由两艘萨克森改进型铁甲舰和三艘铁胁木壳舰护航的“小型”舰队的任务是护送一批货物前往东亚,而后这五艘战舰将转而驶向德属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以维护德意志在西太平洋的利益。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德国所作出的官方解释对于运送的具体是什么货物和具体维护德意志在西太平洋的什么利益只字未提。
    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从英国的伦敦港或法国的马赛港到印度的孟买港作一次航行,经苏伊士运河比绕好望角可分别缩短全航程的43%和56%。
    自1882年起,英国在苏伊士运河地区建立了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驻扎了将近10万军队。这条允许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的苏伊士运河,被英国彻底监控。
    在通过苏伊士运河之后,英国人善解人意的替德意志公开出了一份关于这支舰队更加详细的资料。
    当然,这个更加详细,仅仅是对于德国给出的官方说法而言。
第一百零一章 此战必胜
    四件“货物”之中有两件被英国人证实为是大清向德国定购完工的定远号和镇远号两艘中央装甲堡式铁甲舰。
    而另外两艘船,英军海军士兵只能肯定三点。一是这两艘定然是铁甲舰无疑,二就是这两艘铁甲舰非常的大,三是这两艘大型铁甲舰没有安装一门火炮。
    在这支舰队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之后,面对四艘吨位超过7000的庞然大物和其之上装备的305毫米克虏伯,面对德意志帝国黑白红三色旗,没有底气的法国远东舰队不敢妄动。舰队平安到达南台海修葺一新的海参军港。
    在海参军港,镇远号和定远号上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刘步蟾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把一面北洋水师的军旗升上了旗杆之上。
    这是一面明黄色的旗帜,上面绣了一幅蓝龙戏珠的图案,此旗最先是做成三角型,后为与西方一致改为长方型。军旗做成后,清政府觉得十分满意,索性把这面北洋水师的军旗同时也做为了大清国的国旗……。
    就这样,这面亦是北洋水师军旗亦是大清国国旗的龙旗悄然耸立在了世界的东方。
    1884年三月,两艘铁甲舰抵达大沽,李鸿章亲自登船验收。他致信醇亲王:“在前往旅顺口视察东西海岸炮台的途中,虽海涛汹涌,军舰仍十分平稳,所指各弊未尽确实。”
    不过令李鸿章没有料到的是,一位不惜扰乱历史一手促成镇远号和定远号提前回国的总督级大人物也随同定远舰踏上了天朝,踏上了这片熟悉的土地之上……。
    冬去春来,大地回暖,碧水蓝天。
    阳光倾洒在无边无际的海水之上,给浩渺广阔的水域渡上一层鳞次栉比的锦光。
    与海面之上的粼粼波光交相辉映的是定、镇二舰并不闪耀但更加震憾人类心灵的钢面铁甲。这是人类智慧和汗水的结晶,直述着人类的伟大。
    在装甲总重近一千五百吨的钢铁战舰之上,一个密闭船舱里,李鸿章上下打量着大清朝最年轻的总督兼一品大员——台海总督罗凯大人。
    “个已及肩,稚气未脱,但威仪棣棣,眼若星子,眉若漆刷,鼻如玄胆,人之上相者也。”
    李鸿章对罗凯的第一映象无疑是极好的。眼若星子那是表示智沉似海,眉若漆刷那是说明处事简洁干练,鼻如玄胆那是大富大贵之相。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更何况是三年。1884年,罗凯已经满十三岁了。
    身高刚刚和李鸿章的肩膀持平,但是两人间的距离足以抚平这点海拔上的差距,罗凯丝毫没有给周围之人以仰视李鸿章的感觉。
    坐镇北洋,遥执朝政。面对纵横捭阖大清政坛数十年的李鸿章,又有多少人能够安然平等视之。
    “中堂大人之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果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当得再造玄黄之人。”
    气宇轩昂,傲然耸立,罗凯威仪棣棣若山河,其势不逊李鸿章分毫。
    门面功夫虽然到位,不过内心深处,罗凯的激动难以言表,李鸿章是罗凯所见到的第一位历史中的大人物。面对这位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老人,罗凯不敢有丝毫大意。
    “使不得呀,使不得,太后戏言,勿要当真,勿要当真。”
    即使是在这间仅有两人的船舱之中,多年官场习惯,李鸿章依然露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大叫使不得。
    再造玄黄就是重塑天地,重新建立次序的意思。罗凯用得是慈禧太后对李鸿章的一句夸赞、一句戏言。
    当然,这句话由太后道来对于李鸿章来说那是荣幸之至,李鸿章会一边谦虚几句一边在心中受用下来。
    而这句话由罗凯说出,李鸿章是发自内心的不敢应承。大清官场鱼龙混杂,留下一句口舌都有可能被政敌抓住把柄告到老佛爷那里。换句话讲,这罗凯其心何安,目的何在,面对未知李鸿章如何敢心安理得的收下罗凯的赞美之词。
    “罗大人日理万机,不知今天刮得是什么风,把罗大人吹到了我大沽口。”
    和罗凯早有书信往来,李鸿章对于罗凯的人小鬼大深有体会。心中暗道小狐狸的话厉害,上来就先声夺人,搞得自己势气全无。老奸巨猾的李鸿章开始琢磨着怎样找回场子。
    “当然是西洋风咯。中堂大人,西南的局势好像不太妙哟。”
    罗凯一脸狡黠说到了李鸿章的心尖处,可不是吗,为了西南的事情李鸿章是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香。1883年12月的大清于西洋法国的山西之战使得整个大清都笼罩在一片战争阴云之中,。
    吞并了整个越南之后,得寸进尺的法国开始把矛头转向大清王朝。法国军事行动第一个目标确定为山西。
    山西的防军主要是黑旗军,同时也有七个营正规的桂军和滇军。法军于14日发起攻击,中国驻军被迫实行了军事抵抗。法军依靠优势的装备,16日占领山西。
    1884年2月,米乐继孤拔为法军统帅,兵力增至一万六千人,图谋侵犯北宁,筹划给中国军队更大的打击,从而迫使清统治者完全屈服。时清政府在北宁一带驻军约四十营,但由于将帅昏庸、怯懦,互不协调,军纪废弛,兵无斗志。
    法军来攻,北宁失守,七天之后,太原失陷,法军进驻兴化。法国利用军事胜利的形势,对越南和中国都展开了进一步的政治胁迫。法国政府与越南订立最后的保护条约。
    这里就有疑问了,山西远在北方,紧挨着河北省,要是中法战争发生在山西,那中国岂不成了法国的殖民地了?
    其实上面所说的山西不是山西省,而是越南当地某一座山的西面,当时清兵在那里有驻军。而太原也不是山西的太原,而是一个与太原重名的小地方。这样的巧合只能说明越南还是很仰慕中国的文化的,取个地名都几乎一样。
    清廷得悉前线军事挫败的消息后,以撤换大批疆吏廷臣掩饰败绩。全面改组军机处,恭亲王奕䜣等被黜退,以礼亲王世铎代之。贝勒(后为庆亲王)奕劻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而实际大权操在醇亲王奕譞即光绪帝生父的手中。授权李鸿章与法国代表举行和谈。
    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又称《李福协定》。主要内容是:中国同意法国与越南之间“所有已定与未定各条约”一概不加过问,亦即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
    法国约明“应保全助护”中国与越南毗连的边界,中国约明“将所驻北圻各防营即行调回边界”;中国同意中越边界开放通商,并约明将来与法国议定有关的商约税则时,应使之“于法国商务极为有利”;本约签订后三个月内双方派代表会议详细条款。
    福禄诺交给李鸿章一份节略,通告法国已派巴德诺为全权公使来华会议详细条款,并单方面规定在越南北部全境向中国军队原驻地分期“接防”的日期。李鸿章没有肯定同意这个规定,又没有明确反对,亦未上报清朝中央政府。
    随着西南局势的逐步恶化,法国人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刚刚在天津签完又一分丧权辱国的合约的李鸿章甚至在心中疑虑清法之间的战争会不会演变成另一个鸦片战争。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为一品总督,智谋又不在自己之下,既然罗凯提到了西南的局势,那是不是就代表罗凯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呢?
    “罗大人,对于接下来的形式不知你有何高见。”
    李鸿章眉头皱成一个川字,疑问道。
    “面对饥饿的豺狼,要么打痛他令其知难而退,要么就是被其吃掉,除此之外别无它选。中堂大人,山西之战后,你我心中应该明白,清法之战已经到了不得不战的地步。法国侵略者这只饿狼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主,只有打痛了他才能令其乖乖的夹起尾巴撤出大清领土。”
    罗凯首先点明事实,清法之战不可避免。
    “罗大人,话虽如此,但法国已经在越南屯兵万余,磨刀霍霍,且法军船坚炮利,轻启战端只怕对我大清不利。”
    对于罗凯的观点不置可否,年龄是罗凯数倍的李鸿章如何不明白中法战争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不过李鸿章乃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越是对洋人了解,就越是知道洋人的厉害,也就越发对于战争毫无底气。清末时期,李鸿章一直是慈禧太后“息事宁人”态度的代言人。
    相比于发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战争,李鸿章更偏向于在谈判桌上或通过第三国的调停达成妥协。
    “中堂大人,您太过悲观了,论陆战我大清边境有数十万骁勇善战的热血战士,在数量上完全压倒了法军。论海战我大清有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定、镇二舰之雄壮威武更非法舰相比,此次战则必胜。”
    罗凯的声音铿锵有力,此战必胜!
第一百零二章 动身
    “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保我大清不保中国”。“宁赠友邦,不予家奴”。“量中华物之力,结与国之欢心”。“朕以外国之君,主中国之事”。
    这些话是真实有考证的还是后人杜撰的,罗凯不得而知。不过在和李鸿章相谈一段时间之后,罗凯算是明白清廷之腐朽已经到了医无可医不可救药的地步。
    自己一番准备好的说辞简直是在对牛弹琴。作为慈禧太后的心腹重臣,李鸿章可以发起洋务运动,可以办厂置舰,唯独不可以忤逆慈禧太后的旨意。细节方面可以进步,但总体上已经落后。
    冒险离岛,罗凯不求保住已经腐朽的大清,只求腐朽的大清少割地赔款,但是罗凯忽然发现,就是这点自己也很难做到。
    至于商议如何协同大清水师保卫台海岛合力抗击法国远东舰队的事情,罗凯压根就不想提。太清都怂成这样了,自身难保,不提也罢。
    只守不攻,息事宁人,大清已经被西方列强打怕了,这样的合作伙伴不拖后腿就烧高香了。大清只能利用,自己只能单干。
    “竖子不相为谋。”心中怒也,憾也,悲也,要是古人肯定是站起身来甩袖负气离席。
    不过罗凯作为接受过现代教育的文明人还是懂得一点礼貌的,是以没有当场形于色。又聊了几句没有营养的话,罗凯起身告辞。
    一个人,应当有雄心壮志、应当博学多才、应当随机应变。
    李鸿章的雄心壮志已经被大清官场打磨殆尽,往后将是年轻人的舞台。
    “促成定远和镇远两艘中央装甲堡式铁甲舰在中法战争时提前回归,就当是我作为中国人的一点心意吧,至于清廷是怎样使用这两艘远东第一舰的,就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心中长叹,别了李鸿章,断了来前的臆想,罗凯开始考虑自己的下一目的地。
    此次前来大陆除了想找李鸿章商讨已经流产的协同抗法的事宜,罗凯还想去大清朝三大水师的基地看看。
    大沽口中的旅顺要塞已经看毕,接下来罗凯决定去南洋水师所在的上海和福建水师所在的马尾参观一番。
    南洋水师是1875年新升任的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沈葆祯受命开始筹办的,主要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事务。
    南洋水师的军舰主要来自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军舰,和借调福建船政局的军舰,后来又从外国购买了几艘军舰。1884年,由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荃奏请清廷,委任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统领南洋军舰,南洋水师初具规模,驻地在上海吴淞。
    1866年,清政府命沈葆桢总理福州船政事务,统管造船厂和前后学堂、水师营。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用以制造和修理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