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锁儿爷的鬼故事-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倪员外咋尸 第5章、龙家兄弟窝里斗,夏禹
    啃书阁 更新时间:2010…7…26 19:07:51 本章字数:2452

    趁倪家爷儿俩看“阳世宝鉴”之机,我们说说前一回没说完的茬口,夏河龙王为什么要救倪有富?这事儿得从头说起,知道西大洋吗?当地人叫西戴唉洋,用当地的发音法:西是一拍,戴和唉是一拍,洋是一拍半,而且还是下滑音,80年我们几人驱车去西大洋钓鱼,用北京话问路,人家不是说“知不道”,要不人家根本就不理我们,最后我用本地话才问清了路。
    锁儿爷说有水就有龙,话说远古时代,太行山脚下,方圆百里的西大洋也有两条真龙,生性嬉耍好斗,有时明明是平静的水面,刹时就狂风大作,波涛翻滚,汹涌澎湃,他们有时幻化成两个少年,在西大洋的波涛中嬉打追逐,人们看到不禁问:“这是谁家的孩子?好大的水性啊”。
    有时幻化成两个仙风道骨的白胡子老头,各骑一只大龟在平静的洋面对酌,但他们周围却波涛汹涌,人们见了都说是神仙下凡,在岸边焚香磕头不已。
    一次他们在水下戏耍,撞翻了一只打渔的小船,打渔的祖孙二人同时落水,龙家兄弟心地颇为善良,立即停止戏耍,各自背负一人游向东岸,东岸密林深处,有一所红墙绿瓦豪宅,那是龙氏兄弟的陆上行宫,这行宫由虾兵打更,蟹将守门,龟承相管家,鲶鱼精司厨,蚌姑娘充当使女,当然它们都幻化成人形,周围百姓都以为是哪个大官或王公的住所。
    经过龙氏兄弟救治,这祖孙二人都苏醒过来,得知老人家叫溪存会,八十有三,孙女,溪莲姑年方九岁,儿子、儿媳去年死于瘟疫,家住西大洋南岸的溪尚村,靠打渔为生,人称溪三网的便是此翁。
    为何叫溪三网呢?他出洋打渔甭管鱼多鱼少,就是三网,就是鱼再多也不多打,卖鱼的钱够一二天用度就行,遇上谁有急难主动帮衬,用他的话说,钱财乃身外物,再多也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溪老翁不贪不攒、乐善好施,在村里很得人缘。
    通过攀谈,龙氏兄弟对溪氏祖孙颇有好感,既有同情之心,又有愧疚之意,好感在于溪老翁未对水族部下网网打绝,不是贪得无厌之人,同情老翁死了儿子儿媳,若大年纪还为生计劳作,愧疚在于无意撞翻人家渔船,使人家双双溺水。
    因此,恳意留二人在行宫将养,两天后溪氏祖孙已完全康复,告别龙氏兄弟,乘着龙家的马车回到溪尚村,还没进村,龙氏兄弟已迎着他们走来,溪氏祖孙诧异无比:“刚在龙家别过,怎地他们却先到了这里”?龙氏兄弟拱手说:“老伯,我们给你送船来啦”,说着一指村头水湾栓在大柳树上的渔船,正是溪家的小船儿。
    渔船经过修理,粉饰一新,有人问:溪老头的渔船不是在西大洋翻到水底了吗?翻到水底倒是不假,龙氏兄弟不是水中之王吗,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自此,龙氏兄弟和溪家祖孙常有往来,弹指已过七载,频繁的交往,龙氏兄弟都喜欢上了溪莲姑,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莲姑也确实喜爱龙氏兄弟,却又无法选择,选择龙兄怕伤害龙弟,选择龙弟怕龙兄受不了打击,连溪老翁也拿不定主意,恨不得有一双孙女将龙氏兄弟都招为东床。
    那龙氏兄弟打小儿一起长大,心有所思,对方自知,都想娶莲姑为妻,怎么办?比武定输赢,谁赢谁娶莲姑,心意相通,不言而喻,于是在水下龙宫的演武场较量起来,十八般武艺样样相较,七十二种兵刃件件相对,半个月下来,结果是半斤八两不相上下。
    他们由龙宫的演武场打到场外洋底,由深水打到洋面,由幻化的人形打得显现了龙态真身,刹时西大洋闪电雷鸣、风雨交加、波浪涛天、汹涌澎湃的涌向岸边,一房多高的大浪吞食了周围的村庄、田野就连溪氏祖孙也未幸免于难。
    话说禹王接掌天下时,正值洪荒泛滥,民不聊生,禹王以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赢得天下子民拥戴,洪荒初定尚不敢怠懈,经常以八虎力士抬、拉轿辇,携掘山铲和定海神针巡视天下。
    这日行至西大洋,见涛天之浪将周围村落房舍冲毁,立即投下定海神针,说也奇怪,涛天骇浪立即止住,雷鸣电闪无踪,两个斗疯了的龙氏兄弟也筋酸骨软地瘫躺在洋面上。
    诸位知道这定海神针吗?那就后来孙悟空大闹天宫的金箍如意棒啊,禹王疏通河道、平定洪荒后,但东海龙王甚是不服,只要禹王不在近前,就兴风作浪吞食沿海村庄,禹王索兴将定海神针作为镇海宝物置于东海,这才有孙悟空龙宫借宝的故事发生。
    话说禹王爷的定海神针投入西大洋后,立即风平浪静,那龙氏兄弟也被震得骨软筋酸,瘫躺在洋面之上,禹王的四名神虎力士立即扑向洋面,用缚龙索将龙氏兄弟擒住,押至禹王辇下。
    禹王乃仁慈之君,问明情由说:“汝等触犯天条,为争民女好勇斗狠,酿成水患,央及数万生灵,如上达天庭,按律当上剐龙台,念及初犯,给予你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尔等可愿意”?
    龙氏兄弟自知行事孟浪触犯了天条,不上剐龙台已是禹王给的天大的恩惠,怎能还不愿意?敢忙跪在禹王辇前说:“愿意,愿意,小神兄弟愿听候禹王发落”,“那好,想那莲姑女子已死,尔等也不会再为此进行争斗,但一山难容二虎发威,一水更难容双龙争雄,龙老大你就留在西大洋吧,你要恩泽乡里以赎前嫌,龙老二你就随本王走吧,或许有用你之处”说着从西大洋水中提起定海神针,一摆手,八虎抬起轿辇向东行去。
    由于禹王高大,禹王的轿辇也别有创意,有人问禹王有多高?这么说吧,过去说古人有丈二金钢,禹王生就丈五身材,虎背熊腰,别人乘轿四杆足以,但禹王的轿,须有八杆方能抬起。
    轿有八杆,辇有双毂,禹王将其合二为一,制成轿辇,崎岖山路由八虎抬行,平坦大路由八虎拉行,平时说老虎拉车…谁赶(敢)呐,天下只有禹王能让老虎拉车,而且还是八只老虎拉车。
    龙行云虎生风,禹王有龙虎相伴巡视天下,岂不壮观,这日迤逦东行,逾走逾热,赤日炎炎,八虎汗流夹背气喘吁吁,龙老二更是不堪煎熬,禹王命它蛰伏于轿底,偶有上坡时龙老二才帮助八虎拉一拉套,行至苏泉村东南,苏泉干枯,地里禾苗枯黄,地裂盈寸,按禹王地里图所标,南行二里便是唐河,此处应得唐河滋润,不应干涸如此厉害,一声“停下轿辇”,禹王要在此查探旱情。





    倪员外咋尸 第6章、龙王安家解旱情,托梦
    啃书阁 更新时间:2010…7…26 19:07:52 本章字数:2426

    话说禹王下令停下轿辇,着八虎分别去查探周围旱情,不时各自回报:周围十数里皆干旱如此;南面唐河干涸滴水皆无;百姓穿井三丈无水;千倾禾苗萎顿已有枯死;周围十里已有百姓渴毙;临近已有数家开始迁移逃荒。
    “龙老二,你先弄些雨来以解燃眉”禹王发话了,“尊命”就见那龙老二微一弓身,纵入空中,现出真身,张牙舞爪,晃身摆尾,开始行云,刹时浓云密布,然后将头探向西大洋方向,龙吸水,只见西大洋上出现了一个下大上小的水柱直上九霄,这时龙老大也纵向空中,兄弟联手喷云吐雾,紧跟着闪电雷鸣,一阵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久旱萎顿的禾苗终见雨水滋润,久渴的百姓在倾盆大雨中仰面张口接雨润喉,成群结队的人们围绕在禹王周围雀跃欢呼几至疯狂,他们跪拜在雨中,不停的给禹王磕头,悼告:“大王从此地经过是苍天有眼啊,苍天,保佑大王洪福齐天啊”。
    燃眉之急是解了,以后怎么办?“让龙老二在此安家”,禹王想着就说了出来:“龙老二你可愿意”?“全凭禹王做主”,龙老二自然愿意,故土难离嘛,但住哪呀?禹王自有安排。
    于是,禹王把自己的轿辇安照八杆的方位幻化成一座四通八达的大石桥,轮毂幻化成二十一个拱形桥洞,每个桥口都有一对石老虎侧卧,呈似看桥之状,主桥之下便是龙老二的住处,也就是后来百姓所说的老龙窝。
    龙老二也没闲着,他在桥下直遁地底,去了西大洋,引来西大洋之水,招来西大洋的旧部,什么虾兵、蟹将、鲶鱼精,黄鳝、白鲢、蚌姑娘,立即将桥周围形成一个五里方圆的洼地水泽,百龙泉应运而生,禹王又奋起神力用掘山铲,从洼地水泽向东方开了一溜沟,形成一条五丈宽的河道,河道的下游并入了唐河。
    从此,河道两岸的苏泉村、东、西板村、大、小西丈、东丈、新庄等数十个村庄都靠这条河道的水灌溉那千倾良田,即便是大旱之年,唐河滴水皆无,而这条河却水源充赢,老龙窝的泉水还是咕咚咕咚的往外冒,人们为纪念禹王将此河称为夏河,并集资在老龙窝,“八虎抬轿”的石桥旁,修建了龙王行宫,也就是后来所说的龙王庙。
    这龙王庙修的气派,三重大殿,两厢都有配殿,包括山门共五十多间房,山门前面是一个极大的广场,这里香火极盛,每年春播、夏插、秋收都有隆重的庆典、祭祀活动,什么舞狮、耍龙、走高跷,说书、唱戏、扭秧歌,买卖商贾也来赶行市凑热闹,什么卖粮的、卖布的,卖柴的、卖果木的、卖家什的、卖农具的,等等无所不有,传统习俗,像每年的庙会一样,热闹非凡,年年如此。
    弹指间到了民国初年,这里又发生了灵异事件,有人问“又出了什么邪祸事儿”?锁儿爷说龙王爷给村正托了一个梦,说他的行宫经千年风雨,已经破败不堪,快要塌了,必须重新翻盖,一连三天都是这个梦。
    当时的村正知道是谁吗?就是倪员外倪老太爷,用现在的话说相当于现在的乡长、镇长。于是,倪老太爷招集乡绅和各村的理事商议集资翻盖龙王庙事宜,他的长子倪有财第一个反对说:“翻盖龙王庙要花几万银圆,筹措起来怕是不容易,何况龙王庙也没塌,少筹点,修缮粉饰一下,见见新就行啦”。
    其他的乡绅、理事一看村正的长子都这样,反正大家少出钱,那有不响应的,七嘴八舌赞同倪有财的提议,倪老太爷也没办法,只好按大家的意见,决定先筹措一千大洋粉饰龙王庙,按地亩人丁折算到各村各户,由各村理事征集。
    倪老太爷的本是迷信之人,三天都是一个梦,那就是神的意思,本想招集乡绅富户,让有钱人多出些,剩的零头再按地亩人丁摊到各村各户,岂不是让大家共行善事儿,没想到自己的长子第一个跳出来唱了反调,心里老大的不舒坦,但也没办法,先按大家说的办吧。
    修缮、粉饰龙王庙请的大工匠是前年修缮祁州药王庙的张老头,张老头人称张灵珑,那画工可与其先祖张僧繇(you)毗美,木工细作的技艺又称赛鲁班。
    知道画龙点晴的故事吗?张灵珑的先祖张僧繇奉梁武帝之命为金陵安乐寺画龙,他在安乐寺的照壁上画了四条栩栩如生的白龙,但未画眼睛,梁武帝看了之后说:“嗯,不错,像要活了一样,为何不画眼睛”?答:“不可画,画了便飞上天了”,梁武帝和随行大臣以及寺里的僧人都不信,“如画上眼睛龙没飞,你可是欺君之罪呀”,没办法张僧繇提笔在右边的龙头上点了两点,画上了眼睛。须臾,天空浓云密布,紧跟着闪电雷鸣,风雨齐至,右边的白龙“卟楞”一声,从照壁上滚了出来,乘风雨雷电而去,梁武帝君臣和众僧都吓得目瞪口呆,从此画龙点睛传为成语隹话。
    张灵珑继承了祖宗的画技,又精研了雕法,到他这一代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祁州药王庙门前的盘龙柱上有两条他雕刻的盘龙,在它的尾巴上有一枚龙鳞钉,眼睛上有一枚龙眼钉,如果你赶上闪电雷鸣、风雨交加之时,可以看见这两条盘龙在挣扎扭动,欲挣脱龙钉乘风而去的情景。
    龙王庙开工,选在二月二,二月二惊蜇龙台头,是黄道吉日,那天辰时开工,是吉上加吉。但是,从开工那天起,天就一直阴沉不晴,一个多月就没开过天儿,粉饰工作已完成了大半儿,这天夜里,刚过亥时,突然闪电雷鸣,大雨倾盆,天像要塌了一样,大地颤抖起来,屋里的桌椅、板凳也叮咣乱响,刹时鸡飞狗跳猪窜圈,人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儿,孩子哭、大人叫的都从屋里逃到院里淋雨,大地抖动一直到卯时才平定下来,雨也渐渐停了。
    天亮了,人们才胆战心惊的回到房里,天晴了,日上三杆,粉饰龙王庙的工头慌慌张张找到倪老太爷说:“村正,快看看去吧,龙王庙塌了,住在庙里的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