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求的新发明虽然大都是在赵与莒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完成的,但在这个过程中,萧伯朗、欧八马、敖萨洋各自形成了各自的长处。萧伯朗擅长地是机械、蒸汽机等格物方面的东西,他到目前为止的发明,也都与这些有关。欧八马的长处在机器地工业化应用,对于蒸汽机和其余机器的改进、实用化上,他做得比萧伯朗更好。而敖萨洋则擅长炼化、武器制造,他改良地火药配方,如今已经取代了旧的黑火药,运用在火炮和新式火药武器之上。
赵与莒在这晚宴上并未呆多久,群臣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放松放松,他却不成,在众人开宴不久,他便命宫中的声乐舞女为众臣献艺,自己却退到偏殿去查看公文。
“陛下,这是红雷辽阳发来的消息,已经译出来了。”
李云睿将一张纸呈到他的面前,赵与莒一边看一边皱眉道:“目前还无法与红雷直接联系上么?”
“我们派出的其余细作远远见到过他,但为了谨慎,并未派人去与他联系。”李云睿低声道:“他传来的消息,臣觉得有些不对”
“朕看到了。”赵与莒看着那译出来的消息中“蒙胡与金人之间先后有数次使者往来,据说是金人遣使劝降严实”之句后,便皱起了眉头。
若金人遣使劝降严实,如何会做得如此不小心,被“红雷”所得知,而且既是数次往来,显然其劝降并未成功,严实为何不杀了来使向蒙胡表示忠心?
“我们在金国的细作如何说的?”赵与莒放下纸问道。
“确实有遣使劝降严实之事,只是我们在金国地细作说,是严实主动遣人来协商地。”李云睿道。
“这其中必定有问题莫非蒙胡与金国暗中结盟了?”赵与莒思忖了好一会儿,然后冷笑了一声:“有意思,金国的完颜守绪想来是吃多了亏,心有不甘了。”
“这是连接数次收到地有关蒙胡大元国的情报,大多是红雷提供的,少部分来自其余细作。”见赵与莒看完之后,李云睿又呈上一本小册子:“蒙胡伪元国的情形,记得甚为细致,不过都不是什么核心消息。”
赵与莒翻开那小册子,一边看一边点头道:“已是难为他了,这般去冒了极大的风险,能得到这些消息,朕已经觉得他立了大功。”
李云睿知道赵与莒所说的“他”,就是指潜伏入蒙胡内部代号为“红雷”的细作,因为在铁木真死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赵与莒接不到来自蒙胡内部的直接消息,无法分析蒙胡下一步会采取什么策略,只能从金国处间接得到一些情报,故此甚为恼火,乃派出“红雷”。这位“红雷”也不负厚望,果然传回了不少蒙胡的情报,包括蒙胡分裂为四个汗国、拖雷汗国自立为大元、伪元在辽阳大肆屯田准备开科取士等等,甚至还包括了蒙胡辽阳屯田一年收获的多少。红雷得到这些消息之后,用密码写在纸上,埋到预定的地方,然后这边细作便去取来,再传回临安,虽然比较耗时耗力,却总算让赵与莒对于蒙胡的情形不再是一抹黑了。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五七、盘点盈亏运筹忙
更新时间:2009…6…13 19:41:13 本章字数:4984
高丽国王满脸都是笑容,见着谁都施大礼,有修养好的便还个十足的礼,也有修养不是那么好的,拱拱手,甚至只是轻蔑的哼一声。无论别人待他何种态度,他都能面不改色。
这不是到大宋才练出的本领,崔氏父子执掌高丽大权数十年,他能够在这二位权臣手中王位稳固,靠的便是这份隐忍的功夫。而且对于他来说,临安比起高丽至少有一点要好,那便是这些大宋官员再对他不尊重,也不会要取他性命,他不必担心哪天夜里突然闯进一队士兵来逼他退位。
而且,若论物质享受,在大宋临安当一个闲散藩王,要远胜过缩在江华岛上吃苦。
但他心中还是有些不足,他希望能回到高丽去,只不过不再是那个傀儡国王,而是名副其实的高丽之主。到了大宋后,他多次听人说起当今大宋天子是如何除去权臣史弥远之事,在他看来,赵与莒想到的计策并不高深,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赵与莒有流求的支持。他幻想有一日,自己也能靠外力支持,恢复高丽王室的权势。
大宋天子祝酒之后,他原本想快步出来拜谢的,只是赵与莒没有给他这个机会,立刻退席去了偏殿。接下来便是宴乐,礼部的几个不大不小的官员在他身旁作陪,虽然言语很是殷勤,不过高丽国王明白,这种殷勤只是大国对小国的恩赐,而绝非尊重他这个高丽国王的身份。
这让他心中有些烦躁不安,到大宋都已两月了,虽然结交了一批朝臣,对他的计划却没有任何帮助。现在的大宋,天子威权之重前所未有,朝臣们只是天子决策的顾问与执行者,而所有大小事务的最终裁定权,牢牢掌握在那个年纪轻轻比他的女儿也大不了多少数岁的宋国皇帝手中。
想到这位年轻的英主以比自己女儿大不了多少地岁数,竟然力挽狂澜。使得大宋一改颓势,展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来,他便既羡且妒。
“女儿”
突然之间,灵光闪过他的脑海,他浑身一颤,觉得眼前霍然开朗。
宋国如今讲究的是功利。流行的是“智学”,让宋国没有任何好处地扶他复位,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是被宋人“救”来地,身无长物,便是有也没有什么可以打动富有四海的大宋皇帝的,唯一的值得奉献给大宋天子以换取宋国支持的珍宝,就是他的女儿了。
宋国皇帝后宫中才有四人,自己的女儿献上,皇后是做不了的。但得个妃子什么的应当不成问题。再许诺宋国天子,愿以汉江以北国土为女儿嫁妆,何愁不能打动宋国皇帝?
此事须得好生安排。不可过于急切。引起宋国皇帝反感。
一念及此。高丽国王不由得握紧拳头。身体也因为兴奋而微微发抖。
这次参加宴会地除了他之外。还有几位藩国使臣或者代表。他们都坐在一处。大家都是能说宋话地。偶尔也会低声交谈几句。高丽国王在微微发抖。恰好被大理国遣来地贺春使者见着了。那大理国使者便问了一句:“大王身体不适么?”
“啊无妨。无妨。只是在高丽不曾见过这等声乐。感慨上国中华气象。不免激动失仪了。”高丽王惊觉过来。笑着答道。
大理国使者看了看周围。见宋国礼部吏员不曾注意他们。便凑过来低声道:“大宋当真是天朝气象。贵国岂无忧乎?”
高丽国王狠狠瞪了他一眼。只觉得这位大理国地使臣既鲁莽又无知。懒得与他说话。摇了摇头。将目光投向声乐。这次是真正欣赏了。
大理国使者之所以会如此,倒不是鲁莽,而是真正感觉到压力了。
有关宋国与高丽的新盟约,因为临安城中各种报纸的缘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其中关于要“恢复新罗百济”的内容。凡是知道高丽史者,皆知只是借口新罗百济都在汉江以南。可是大宋却要在汉江以北恢复新罗百济。这让大理国前来庆贺新春的使臣非常担忧,若宋国一意恢复天朝上国疆土,除去中原之外,他们这西南的藩国,严格来说也是大宋附属,会不会被大宋寻机吞并?
而且,大理国使臣来大宋虽是以庆贺新春为名,实际上还肩负另一使命,就是探试大宋对大理国的态度。他来之前,已经知道大宋流求近卫军水师在哥罗筑城,命名为通洋大宋的心思,随着这个城的建立而表露无疑了。
连遥远地高丽、哥罗都感受到大宋咄咄逼人的威势,那么大宋卧榻之侧的大理,感觉到的更是畏惧。虽然目前为止,宋国还没有对大理表露出野心,但比起此前历代宋帝,大理国无论是国君段氏还是相国高氏,都感觉到了疏远。
特别是将高丽国王弄到大宋之事,让大理国掌握实权的权相高阿育更是心惊胆战,大宋天子本身就是在与权臣的争斗中获胜的,他似乎本能地厌恶权臣,从他们得到的宋国报纸来看,对于权臣凌主的倭国、高丽,当今宋国天子都很不客气。
不过想到安南李朝地使者被逐出临安,大理使者又有些幸灾乐祸,至少比起那位倒楣的安南使者,他还是受到了礼遇。
不知不觉中,对于周边国家而言,大宋成了一个让他们不得不仰望的巨大身影。随着礼部与周边诸国签订新的盟约,这些国家的市场都向大宋打开,那些为了逐利而奔波的各国商贾们,将来自大宋的传统的和新近的物产运到这些国家中去。原先便让各国爱不释手地丝绸、瓷器、茶叶、工具、铁器甚到铜钱,随着贸易额地激增,在大宋与各国边贸中的比例在不停下降。新地产品例如棉布、糖果、香皂、火柴、灯具、玻璃制品、马车、钟表等等,成为贸易中的大件。
在新春赐宴一个月后,魏了翁于大朝会上公布了大宋炎黄二年全年财政收入,这是户部上下百余名官吏花了二十多天采用新式计算方法统计出地。
“全年户部收入共是一亿五千二百七十二万零九百四十八贯。”
当魏了翁骄傲地把这个前所未有的数据公布出来时,满朝文武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巨大的收入中,海外诸路上交的二千二百万贯左右,比起上一年度增长并不算多。只有百分之十,真正增长多的是徐州、临安两地。这两地在过去一年中工业发展极迅速,炎黄元年开始的大规模工厂投资,在炎黄二年都开始见效,徐州主要是棉纺织业、冶铁业和矿山,临安主要是丝绸、榨油、食品工业、日常用品工业和物流航运业。传统地丝绸与制茶业也占有相当比重。华亭府刚开始起步,江南制造局这一年来造了大大小小一千二百余条船,其中不乏蒸汽船。因此,华亭府缴纳的税额也甚为可观,虽然与徐州、临安相比微不足道,但魏了翁如今对数字甚为敏感,他可以肯定,照这样发展下去,华亭府将成为大宋另一个财税重要来源。
还有已经开工建设的建康府。三五年后给户部带来的收入不会亚于徐州。
因为采用新式出纳会计方法的原故,同时也因为炎黄二年比起炎黄元年要平静,既没有大规模战事。也没有重大自然灾害,故此去年一年的财政支出比起前年反倒少了三百余万贯,全年理论上竟然有高达四千万贯的财政盈余。
所有的大臣都眼巴巴地看着赵与莒,四千万贯的财政盈余,按着当今天子地大方劲儿,今年恩赏只会比去年多,不会比去年少了。
“魏卿给朕与众卿带来了大好消息,去年一年咱们总算有了些余财。”在魏了翁报告完之后,赵与莒也忍不住眉开眼笑:“朕亲政三载有余。当初国是诏书中说永不加赋,诸卿现在觉得是否能实现?”
众大臣都是会心一笑,当初赵与莒颁布明定国是诏时,大半官吏都持观望态度,觉得天子“永不加赋”有些儿戏,如今看来,丁赋在大宋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虽说还不是微不足道,却已经没有以往的重要了。
“朕鼓励工商之初,有谏官说朕这是唯利是图。是与民争利,是祸国殃民。”赵与莒开始清算旧帐,他目光扫过台阁谏臣,那些谏臣都面露尴尬,原本大宋谏臣是监督天子地,只是后来为了防止丞相权势过大,变得监督宰辅,赵与莒初亲政时,这些谏官颇想恢复古制。对赵与莒的内外政策多有抨击。如今看来,说他们鼠目寸光都是轻的了。
“如今天下大势众卿都很清楚。欲使国强民富,非工商不可,农耕为国之本,工商为国之干,无本干不能独活,无干本不能独完。”赵与莒笑道:“诸卿对此,应不再有异议吧?”
三年时间,虽然不能让最顽固之人完全改变他们的想法,但足以让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立场是不是真的那么正确了。
环视群臣,赵与莒又道:“虽然国库充足,不过朕以为,朝廷还得过一过紧日子,朕已经决定,三年之内不在禁宫之中加盖大殿楼宇,宫中采买,一律从俭。”
听得天子如此说,众臣中有心急的不免暗自嘀咕,国库如此宽裕,天子还是如此,未免也太过小气了些。
“自然,朕自己可以省些,诸卿的恩赏却不能省,去年是以一百万贯为恩赏,今年便以二百万贯吧。”赵与莒看了魏了翁一眼,魏了翁立刻拿笔将之记录下来,不过他的面色明显变得阴沉,显然对赵与莒这种花钱方式并不赞成。
“另拨三百万贯,为天下军民百姓之赏。”赵与莒又道。
“除此之外,朕即位之初便为天下贫儿募师学医,如今已过三载,每每询问此事,觉得最大问题便是缺钱,故此,朕有意拨一千五百万贯,专为此项所用,诸卿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