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焚清-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周宪章,把她从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一往无前的勇士!金姝不考虑自杀,自杀是懦夫的行为!她要好好活着,因为,她相信,只有活着,才对得起那些为了她而死去的人!
  金姝一路前行,来到了金州。


 第110章 聂小芸

      在金州,她听到了一个让她欣喜若狂的好消息——周宪章没死,他守住了旅顺,逼迫辽东rì军放下了武器!
  周宪章成功了!他成了名震天下的大英雄,这本来也在金姝的意料之中,金姝相信周宪章,相信他能做到他想做到的一切!金姝由衷地为周宪章高兴,她甚至比周宪章自己还要高兴。
  然而,金姝改变了主意,她不打算再去找周宪章了。
  周宪章已经成了天下人皆知的英雄,朝廷给他封官加爵,用不着金姝去寻找,他很快就会回到赵巧儿身边。
  只要周宪章能和赵巧儿在一起,好好活着,金姝就感到无比满足!
  金姝折返向北,她打算回到朝鲜,回到虎飞岭的临津江边,妈妈死去的地方,这个世界上,这是她唯一的归宿。
  然而,还没走出金州,她遇到了聂士成。聂士成所部武毅军攻占金州,断了乃木希典的后路,成功地策应了旅顺的周宪章。
  当初在成欢的时候,聂士成为了让金姝风风光光地嫁给那晋的高徒周宪章,认金姝为义女,以达到门当户对的目的。后来,听说金姝投江自尽,聂士成唏嘘不已。
  如今见到金姝还活着,聂世成很是欣喜,可他听说金姝原本是要去旅顺寻找周宪章,聂士成顿时老泪纵横——这个丫头,太痴情了!
  聂世成知道,周宪章以为金姝死了,已经娶了赵巧儿。聂士成心头恼怒,金姝是他的义女,他不能让金姝受委屈。聂士成当即就要带着金姝去旅顺,找周宪章说理去。
  然而,金姝坚决拒绝了聂士成的要求,她要一个人回朝鲜,从此不见周宪章。
  金姝态度坚决,聂士成拗不过金姝,无奈,只得答应金姝,不再向周宪章提及金姝的事。不过,聂士成也不忍心放金姝一个人走,金姝已经成了一个孤儿,就是回到朝鲜,也是举目无亲,她才十七岁!
  聂士成劝金姝留在他的身边给他做女儿,聂士成戎马一生,生了几个儿子,却没有一个女儿,那金姝xìng情温柔,知书达理,又经历过战阵,可谓是刚柔相济,很和聂士成的脾气,如今,聂士成很是舍不得放金姝走。
  金姝见聂士成戎马一生,如今年纪大了,身边都是些粗人,衣食住行照顾不周,也愿意留下来照料聂士成。
  就这样,金姝留在聂士成身边,改名聂小芸,像亲生女儿一样,照料聂士成的生活。
  武毅军的官兵们都知道聂士成收了一个义女聂小芸,但他们都不知道,聂小芸就是金姝。只有革子营统领李国革知道聂小芸就是金姝,他曾经在松骨峰与金姝并肩战斗过。不过,金姝要求李国革守口如瓶,李国革不好违逆,心中暗暗为金姝叹息。
  后来,传来周宪章死于海难的消息,金姝万念俱灰,从此,一心一意给聂士成做女儿,再也不提周宪章。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金姝常常会从睡梦中惊醒,胸口钻心地疼痛。
  战争结束后,聂士成因为战功卓著,被朝廷擢升为直隶提督,率部驻守天津大沽,主持天津沿海防务。天津是běi jīng的门户,天津的海防,就等于是大清国心脏的最后一道防线。经过甲午战争之后,朝廷已经意识到,大清国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陆地,而是来自大海。朝廷把天津海防交给聂士成,这是对聂士成极大的信任,聂士成成为大清国朝廷少数几个受到皇帝和太后双重信任的将领。聂士成手握重兵,扼守大清国门户,在大清**界、政界的地位,已经是不容动摇。
  就在两天前,聂士成突然把金姝和李国革叫到了他的书房内,屏退所有下人,告诉了他们一个惊天的消息——周宪章还活着!
  传递这个消息的,是李鸿章的东床快婿张培伦。
  张培伦的消息,来自李鸿章,而李鸿章的消息来源,则是志锐——珍妃的哥哥。
  珍妃见到周宪章的怀表后,立即把召见了志锐,把周宪章的消息告诉了志锐,珍妃担心,太后老佛爷要是提前一步找到了周宪章,必然要对周宪章痛下杀手。珍妃要求志锐,抢先一步,找到周宪章,把他保护起来。
  志锐只是一个文官,在朝廷上也不算是地位显赫,如此重大的机密事件,他一个人根本无法做到。珍妃给了志锐一个建议——找李鸿章帮忙。
  珍妃了解李鸿章。李鸿章貌似是后党,但是,他是一个在官场中纵横捭阖了几十年的老官僚,他有着自己的dú lì政治思考,同时,李鸿章的思想毫不保守,他是大清国朝廷上少数几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相反,不管是洋务运动还是现在的维新变法,李鸿章都是持积极主动的态度。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背负着千夫所指,尤其是大清国与rì本搭成割让台湾的协议,这个协议被国人视为卖国求荣的协议,李鸿章替朝廷背了骂名,而慈禧太后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把这个协议的责任,一股脑推得一干二净,不仅自己躲得远远的,还把李鸿章的直隶总督给撤了,弄到贤良寺里党闲差,做出一副惩处李鸿章的姿态,李鸿章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珍妃断定,此时的李鸿章,需要周宪章!
  果然,志锐把周宪章的消息告诉了李鸿章之后,正在贤良寺里闭门谢客、悠然见南山的李鸿章,突然变得不那么悠然了。
  李鸿章送走了志锐,随即招来了住在天津的张培伦。
  两人一番密谈后,张培伦回到天津,来到大沽口,见到了聂士成,同时,他带来了前章军参谋长,如今在朝廷里当顾问的德国人汉纳根。
  李鸿章知道,在大清国,有两个人对周宪章有恩,一个是他的恩师那晋,一个就是聂士成。这两个人的话,周宪章无有不尊。不过,李鸿章不敢把这事告诉那晋,这个迂腐的老头子沉不住气,听说周宪章还活着,必然会到处吵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李鸿章希望聂士成出手,救助周宪章。但他更希望的是,聂士成能够说服周宪章,完成他心中一个机密的计划!这才是他最终的目的!


 第111章 台湾

  西历1895年6月1日,养心殿。
  光绪皇帝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地斜视着大殿下的群臣。
  台湾巡抚唐景崧面向光绪帝,跪在大殿中央,群臣俯首站立在大殿两侧,他们谁也不敢仰视龙椅之上的光绪帝,也不敢正视跪在地上的唐景崧,只好埋着头,盯着自己的脚尖。
  唐景崧四十多岁,正当壮年,然而,此时的唐景崧,却如同是古稀之年,脸色枯槁,须发花白,颤颤巍巍,跪在地上,大有难以为继之势。
  大殿里,回响着唐景崧沙哑的声音。
  刺眼的阳光从敞开的殿门中投射进来,刺得光绪帝睁不开眼睛。乙未年的夏天来的很快,五月过后,气温骤升,初夏的天气如同蒸笼一般。
  而大殿中的气温,仿佛因为唐景崧的到来,又升高了许多。大殿里的官员个个官服齐整,不少人的额头上早已是汗水淋漓,就连光绪皇帝的脖子里,也浸出一层细细的汗珠。
  然而,唐景崧还在喋喋不休。群臣们心里极不耐烦,可谁也不敢出口打断唐景崧的话,就连光绪皇帝,心头如同火燎一般,却也不得不耐着性子听下去。
  一个太监小心翼翼地把一张湿毛巾递到皇帝面前,光绪皇帝一把把湿毛巾打落在地,太监吓得扑通跪倒在地:“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跪在地上喋喋不休的唐景崧终于住口了,望着一脸怒气的光绪帝。
  光绪皇帝自知失态,指着太监喝道:“去给唐大人端一张椅子!”
  太监如蒙大赦,急急爬起来,从后殿抬出一张圆凳,送到唐景崧面前:“唐大人请坐。”
  唐景崧跪在地上,却没动身:“皇上,臣有罪,不敢就坐!”
  “唐大人何罪之有?”光绪帝尽量放缓语气。
  “臣身为台湾巡抚,请皇上治臣丢失台湾之罪!”
  光绪皇帝再也忍耐不住,一把抓起几案上的茶杯,砸在唐景崧面前,碎片连同茶叶溅在了唐景崧的官服上。
  “唐景崧,你太过分!”
  唐景崧的语气却是愈发深沉:“台湾是圣祖皇帝的功业,如今葬送在臣的手里,臣罪无可恕,请皇帝治罪!”
  唐景崧搬出圣祖康熙皇帝来,光绪皇帝气的浑身发抖,瞪着一双眼睛,却是发作不出来!
  唐景崧,同治四年(1865)进士,接吏部候补主事。光绪八年(1882)法国侵略越南北圻。上折言越事,自请赴越南联络黑旗军抗法。奔走于顺化、保胜、山西、北宁间,为黑旗军刘永福策谋,团结各方抗法,参与河内、山西两战。中法战争后调福建台湾道,升台湾布政使。
  去年,台湾巡抚邵友廉眼见日本人觊觎台湾,朝廷萌生了割让台湾给日本人,换取和平的想法。邵友廉自觉无力回天,害怕担负丢失台湾的恶名,疏通关节,调任湖南巡抚。台湾巡抚一职,由唐景崧署理。
  唐景崧署理巡抚没多久,清日战争爆发,清军节节败退,日军步步紧逼。
  1895年1月,日军发起山东、辽东战役,战役初期,日军势如破竹,在辽东、山东频频得手。在这种情况下,留在国内的近卫师团坐不住了。
  近卫师团是日军最为精锐的部队,这支部队的装备比其他任何一个师团都要高出一个等级,能够入选近卫师团的官兵,都是千里挑一优秀军人,日本陆军大学的高材生,绝大部分都进入了近卫师团。近卫师团是日本军人的骄傲,代表着日本军队的最高水平。在平时,近卫师团官兵的晋升机会,远远大于其他部队的官兵。事实上,日本军界形成了一个默契——近卫师团是将星的摇篮。
  然而,清日战争打破了这个默契。
  日军常备军总共有7个师团,除近卫师团外,其他6个师团全部参战,他们在朝鲜、辽东、山东功勋卓著,面对腐朽不堪的清军,创造了一个有一个作战奇迹。无数官兵因功晋升,晋升速度之快,令人咂舌。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神尾光臣,战前,他仅仅是一名少佐,战争结束的时候,居然成为了一名少将!
  而隔岸观火的近卫师团,却无尺寸之功。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建功立业加官进爵。
  于是,当日军踏上辽东攻陷旅顺的时候,近卫师团加紧了台湾作战的备战。他们通过军部向内阁施压,要求以军事行动解决台湾。
  而此时,以伊藤博文的内阁坚持台湾政治解决的方针,即通过山东战役迫使清廷签署城下之盟,割让台湾给日本,从而达到兵不血刃夺取台湾的目的。
  伊藤博文的主张,得到了明治天皇的支持。在大本营,尽管主战派甚嚣尘上,但碍于天皇,却也无可奈何。
  然而,战争后期,周宪章率领章军攻克旅顺,打乱了日本的作战部署,战局逐渐朝着对日军不利的方向发展,日军很有可能在中国战场上一无所获。大本营内部,以武力夺取台湾的呼声再次响起。
  在这种背景下,大本营终于决定,组建南方作战集群,从近卫师团中抽调三个大队,一个山炮中队,以及辅助兵种,组成一个独立混成旅团,以比志岛义辉为司令官,辅以数艘巡洋舰和运兵船,向澎湖列岛发起攻击。
  澎湖清军势单力薄,装备低劣,士气不振。而日军独立混成旅团则是武装到了牙齿,这支部队的火力装备,甚至超过了德国陆军的同建制部队,而且,独立混成旅团早就憋足了劲,士气高昂。他们在里正角西海岸强行登陆,仅仅以1人阵亡、10人受伤的代价,就取得了登陆成功,4天后,日军攻陷澎湖重镇妈宫城,宣布占领澎湖。
  历来攻取台湾,必先取澎湖,澎湖丢失,台湾门户洞开。
  比志岛旅团一战得手,气焰大盛,澎湖清军的迅速崩溃,使得独立混成旅团的官兵们相信,夺取台湾是一场赢取功名的美差,他们甚至不用担心伤亡,官兵们求战心切。
  清日停战协议达成后,清廷决定放弃台湾,派出李经芳与前往福建,准备与日本方面完成台湾的和平交渡。然而,求战心切的独立混成旅团,竟然以路途遥远,没有得到停战的命令为由,迅速展开了对台湾基隆的登陆作战!日本战舰逼近基隆港,随时准备发起登陆作战。他们担心,一旦台湾完成和平交渡,他们就失去了这个赢取战功的机会。
  台湾情势危急,唐景崧决定一面加强北部沿海防线,一面向朝廷求救,希望朝廷派出援军,共同抵抗日军的进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