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4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兄弟你是常与土人交战的,那些俘虏不妨交给小弟。”郑崇元笑道:“利益均沾,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单连田正要拒绝,只听郑崇元又道:“你别忙着回绝我,芳树,你是领兵之人,别的营伍都在做,上上下下都得到了分润,你不做,手下的兄弟怎么服你?咱们是一个屋里躺尸的情谊,不怕说得透些:这事是永王开的头,谁不做就是打殿下的脸。你能不做么?”
    单连田心中纷乱如麻。他从未想过大明到了澳洲之后对土人有什么伤害,只觉得天下重器归于有德者居之。澳洲这么大好的土地,当然应该由大明来施行王化。往日听人说土人和牲口一样,他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新兵营中的教官不也将新兵蛋子当牲口么?
    听了郑崇元说的这些话,却让他由衷生出一份厌恶。
    ps:
    求推荐票,求月票~~!

六五六 峥嵘巨浪高比山(7)
    紫禁城钟粹宫过了子时还亮着灯。
    朱慈烺自从收复北京之后,就已经很少通宵达旦地工作了,今天却毫无睡意。如今国家正蹒跚前行,只要假以时日,国力必然有一个突飞猛进的跨跃。然而变革带来的影响却让人头痛,譬如宫中宦官紧缺。
    在原历史时空,某位“圣祖”说明宫中养了十万宦官,每天都有人饿死。这种谎言要让人相信并不容易,事实上明朝宦官加上宫女、女官,总数也不过两到三万人。国变之后,宫中服役宦官更是锐减,在光复神京之后一直处于一万上下。
    朱慈烺登基之后,这一万的数目都难以维持了。太上皇崇祯建议朱慈烺广募火者,但朱慈烺觉得这样做对原本就很有压力的大明人口是雪上加霜。没有四、五亿人口,根本无法保证大明全部国土的有效控制。
    拖了又拖,现在终于到了拖不下去的地步。
    “今日母后把我叫去,就是说的宫殿无人清扫的事。竟然有几处屋舍的屋顶都漏了,久久没人发现。”段氏小心抱怨着。
    “没人住的殿宇也太多了点,实在不行就推掉改成园子。”朱慈烺道。
    “都是祖宗定下的制式,哪有说推就推的?再说,没人住也没空着,里面堆着好些东西呢。”段氏道。
    “现在如何打整的?”朱慈烺问道。
    “没人住的地方只有从宫外招人进来打扫,每回都弄得如临大敌似的。”段氏今天在宫中走了大半天,轻轻捶着自己肿胀的腿,道:“请辞的宫人越来越多,这势头看上去止不住似的,怕是我家给的工钱少了?”
    皇家当然不可能给的少,甚至比其他勋戚人家给的还多些呢。但是在皇宫里做活的压力也大,规矩又多,稍有不慎轻则挨打。重则发配流放,如果外面有更好的活计,员工流失也是很正常的事。
    现在大明有限地开放了路禁,百姓迁徙比过去三百年都要多。一方面保证了沿途经济发展。一方面也有效地疏导了人口分布。带来的新问题就是穷则思变,百姓的心思越发活泛,不安于现状了。
    “民间的无名白还能招到么?”段氏问道。
    朱慈烺摇了摇头,道:“王承恩那边回报,说现在寺庙里的澡堂子都关了不少。无名白都跑山陕打工去了,没什么人肯入宫。”
    段氏叹了口气,道:“别说这些人不肯入宫,入了宫的还要往外跑呢。”
    “不用宦官如何?”朱慈烺道:“三代时候肯定没有宦官,就是先秦也未见全是宦官。”
    “这等离经叛道事臣妾实在说不出口。”段氏道。
    “这样,宫中再清点一下。平日不常用的就送去图书馆、博物馆放着。空出来的屋舍院落可以从外面招人按时进来扫除,宦官就负责监督吧。”朱慈烺道:“再有恐怕就只能让宫女、女官成亲之后继续服役了。”
    “人家也得照顾家里吧。”段氏道。
    “那就只有多给银子了。”朱慈烺道:“男人雇不到就只有雇佣健妇了。”
    段氏点了点头,道:“只有如此了。”
    朱慈烺觉得在家政劳动上,男女的体能差异并不大,又不是行军打仗。女人天生吃亏。就算有些沉重的东西要抬,宫中也不是找不到人。然而宦官经过两千年的滋生,在时人眼中却是必不可少的,似乎没了他们整个大明就要垮了一般。
    所以当永王要送来五百黑厮的消息传到京师,立刻获得了朝臣的众**赞。其实他们也希望因此能够过上鲜婢、黑厮伺候的新鲜日子。
    方家鸿很快意识到自己暴殄天物,守着台湾竟然没想到为皇帝家解忧。不过台湾土人已经有了文化的萌芽,不如澳洲土人那般好摆布。于是方家鸿用了另一个方法。将土人幼童净身后豢养在营中,从一开始就教育他们服从和服务的美德。
    至于朝鲜婢女的问题,早在英宗时候就有过禁令:严禁走私贩卖朝鲜人到大明为奴。
    朝鲜国王也曾多次上书恳请大明禁止这种不人道的人口买卖。
    然而现在在英明神武的隆景帝治下,鲜婢之风再次盛行起来。而且为了规避崇祯二十年的“奴自复良”诏令,许多人家都是以“纳妾”为掩护收纳朝鲜婢女。
    从周朝开始,华夏就是一夫一妻制度。对于妾没有任何限制。理论上,只要你吃得消、养得起,纳个三五百房都没问题。
    朱慈烺是见识过后世“二奶”、“小三”猖獗的人,相比之下“妾室制度”反倒要光明有序得多。这种完全出于市场需要的社会行为,朱慈烺实在没有能力去改变。所以只能放任。
    至于被贩卖到大明的朝鲜女子,朱慈烺也只能责令大理寺和都察院进行甄别。只有非自愿的朝鲜女子,才会被遣送回国。
    事实上这种不愿留在大明的女子才是真正的非主流。
    首先不说大明的生活水平远超朝鲜,即便小康之家隔三岔五也能吃顿肉打打牙祭。其次是这些女子大多出身低微,在朝鲜属于下等人。而朝鲜的从母制度决定她们的儿女也都是下等人——即便生父是贵族都不能改变。
    大明却是只看父系。这些朝鲜下女成为权贵富有之家的“侍妾”之后,如果育有子女,子女的社会地位是随其父亲的。这样非但子女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自己也能母凭子贵,何乐而不为?
    至于一些穷得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只要有个糊口的营生,花点小钱就可以娶个品貌端正的鲜女为妻。
    当然,这种嫁给明人做正妻的鲜女,还要给人牙、媒婆一笔孝敬。
    许多朝鲜商人也乐于招这样的明人当女婿,享受大明的国人待遇。起码借用女婿的明人户口,就可以在海西、河套等地大肆购买土地了。
    隆景二年,整个大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地多人少的问题显现,越来越多的大明百姓开始往西、北迁徙,或是往南出海,改变自己的生活境况。法制和教育的普及让囚徒数量下降。使得大量朝鲜人、蒙古人成为了基础建设的主力军。
    工部担心这些人做工不精细,检查日繁,标准更严苛。大明匠人们因为地位提升,成了监工。对各种瑕疵更加不肯放过,无意间也推动了工程质量的提升。
    即便如此,大明本土各州县,仍旧受困于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新兴的蒸汽机还不足以大规模取代人力。于是,驻守在辽宁的近卫第二军萧东楼部,于隆景二年六月进入全军动员,向北面的蒙古部落发起进攻。
    这次进攻的目的不在于一城一寨,也不是单纯地呼应漠南作战,主要是为了东部蒙古的人力资源。用以支持整个辽宁,乃至海西的土地、矿产开发。
    “这些蒙古人除了劳力,也没什么对大明有用的地方了。”萧东楼摸着眼罩:“大军驱捕为主,不要乱杀人!”
    第二军上下都是在辽东有土地的,非田地则矿场。谁都知道人手不够用。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就算上头不下令,他们也不舍得乱杀人。
    曹宁对此却是兴趣缺缺,道:“随你,我只想捞些功劳退役回乡。”
    “你怎么了?”萧东楼好奇问道。
    “一把年纪了,也该回去赡养老娘,传宗接代了。”曹宁叹了口气。
    萧东楼知道曹宁有个老母亲。跟他弟弟一起住,不过说起传宗接代大约是自己前几日新得了个儿子刺激到了这位老搭档。
    “辽东就没个生儿子的女人?你现在孤身一人回去,婶婶得多不舒心?不如这里先纳一房不,蒙古、朝鲜女人各纳一房,抱着大胖小子回去得多让老大人高兴?”萧东楼劝道。
    曹宁总觉得这样的儿子到底是庶出,不是嫡亲长子。日后家产给谁呢?他看看萧东楼,老婆死后再没续弦,倒是小妾从来没少过,嫡子一个没有,庶子倒是一帮。
    唉。也没见他烦心,可见读书少时烦恼少啊!
    曹宁想到这里,心中略略盘点了一下自己的家产。除了辽东这边论年增加的土地,他还将自己的军饷拿出来买了南洋公司的股票,又寄了五百两给弟弟,让他去河套买块地租给别人种。
    曹家本就是地方大族,否则他也考不上秀才,所以又安排族中子弟在辽宁经商,收益归入族中。如今他可算是全族人的福星,逢年过节族长、耆老都要正式去家中拜会母亲,然后才能安排族中大事。
    这也算风光无限了,若是没个嫡子得多遗憾!
    “对了,听说王翊那小子娶了个女官,丈人还是个封疆大吏,要不你也琢磨一个?”萧东楼突然兴奋道:“那个、那个、那个一直跟在陛下身边的那个,虽然年纪大些,看那腰身屁股,有宜男之相啊!”
    “放屁!”曹宁啐道:“这女人的主意也是能打的!你是越发胆大妄为了。”
    “这有什么不能够的?你没听说么?陛下是肯定不收她的,她自己私下里都这么说。”萧东楼道:“你好歹也是从龙功臣,两人正是匹配啊!”
    曹宁将信将疑,心中暗暗打转:若真能娶了那个女人,倒也不错啊。说不定日后儿子从小就能跟皇家子弟一起玩了。


六五七 峥嵘巨浪高比山(8)
    陆素瑶身穿公服,手中拿着近卫二军在辽北取得的战绩。按照天启崇祯年间的赏格,一个东虏或者鞑靼的人头价值五两银子,而如今别说赏银子,就是圣谕嘉奖都很少见。
    物以稀为贵啊。
    现在打败鞑虏根本上不了新闻,只有被鞑虏打败才能上头条。不过这个头条的代价太高,没有一个大明将领敢拿自己的仕途生命开玩笑。
    陆素瑶等在文华殿外,过了一会才看到礼部、吏部和户部三位尚书出来。每位尚书路过陆素瑶身边时都微微颌首,恰如其分地表示同僚之间的尊重。
    惟独户部尚书姚桃,非但颌首,还送上了一个带着疲惫的微笑。
    陆素瑶在宫中并未见过姚桃,直到进了潜邸才第一次见到这个与自己亦敌亦友的女官。似乎从认识她开始,她就从未轻松过,永远都是一副疲惫的神色。在山东时还听说她累得尿血,却从来不肯休息,是个比今上还要固执顽强的工作狂。
    陆素瑶回了一个微笑给姚桃,连带着欠了欠身。现在两人的地位已经有了高下,虽然陆素瑶名为“小九卿”,实则是舍人科的“印君”,并不能与姚桃这样的尚书平起平坐。
    想起当年自己与姚桃都存了选为太子嫔的念头,还暗中钩心斗角,陆素瑶不由莞尔。自己十四岁入宫,学的都是伺候人的活,当初被派往潜邸也是为了教育皇太子人事。而姚桃从入宫就被选在尚宫名下,学的就是宫中内斗、会计管事,起点比自己高了不知多少层楼。
    如今已经有了国本,皇次子也在健康成长,以今上的性格而言是不可能再节外生枝册立妃嫔的了。陆素瑶和姚桃都知道自己断了念想,唯一能够聊以安慰的就只有每日间都能见到圣天子。
    陆素瑶整理了一下衣摆。正要进去奏事,身后追来一个女官。
    “陆姑姑,”那女官低声道,“姚尚书请姑姑今日午间一聚。”
    陆素瑶侧耳听了。点了点头。并没有停留地迈了进去。
    奏对过程很简单,以陆素瑶和朱慈烺的关系。已经可以省略绝大部分礼仪了。朱慈烺对辽宁方面的进展表示认同,同时又联想到了海西。如今东虏自去尊号,奉大明为主,但小核心还在。不能掉以轻心。
    记录了海西的命令之后,朱慈烺又道:“漠南地区的民政也要跟上,就算没有条件筑城,起码要将寨子立起来,与归顺的牧民互市,让他们形成对大明的依赖。”
    陆素瑶点头记住,在确定没有了新的命令之后。退出了文华殿。
    再整理了几份文件,审阅各地重要新闻汇编之后,终于到了午饭时间。陆素瑶在职房里独自吃了四菜一汤并一小口米饭,喝了杯茶清口。旋即起身往女官休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