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叶冲我们笑了笑,告诉我们,这东西叫“苏鲁定”是成吉思汗远征时所向披靡的旗徽,又是太平无事时的吉祥物。蒙古铁骑大军当年就是拿着它打下了元朝的江山,建立了千秋伟业。这苏鲁定其实更像是汉人的军旗。战场上只要它不倒下,就意味着蒙古军没有失败!成为蒙古大军的骄傲。
现在,蒙古族在每年阴历三月十七日。都会隆重举行祭“苏鲁定”的仪式。祭祀时。祭桌上会摆放整羊,还有马奶酒、奶食品等供品。参加祭祀的蒙古族群众络绎不绝,虔诚地叩拜苏鲁定,借以表达对成吉思汗的敬仰,缅怀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
柳叶说的这些。不仅仅是孙大爷,就算我和大牙也是头一次听说。那老孙头听柳叶说完后,啧啧称赞,一个劲的夸柳叶,说是还是有学问的好,不像他,就跟睁眼瞎似的,看见了也不知道是啥东西。
我笑了笑,对老孙头说:“这每人擅长的都不一样,我们就是干这个的。您老不能这么说。对了。大爷,你说的那守陵人现在还知道下落吗?”
那老头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柳叶。摇了摇脑袋,说是这么多年了。上哪去找去,这事他可不太清楚,要问得问村里的老牛头。好多事也都是听老牛头说的,别看那老牛头八十多岁了,身子骨结实。一点也不糊涂,一辈子没儿没女,自己现在还能做饭呢!从小就在这儿片长大的,他要是不知道,那更没有人知道了。
比。, 石比
一听这话,我们三个相互对视了一眼。心中就是一动。
大牙一脸堆笑的往前凑了凑:“大爷,你说的那牛大爷和你是一个村的啊?哪个村啊,离这近吗?”
老孙头用手往北边一指,告许我们,他家就是潘家屯的,离着那公主陵也就是几百米,而老牛头家就紧挨着村头,出了门不远就是你们要找的那公主陵。
我一听这话,心就活了,赶紧冲柳叶使眼色,示意柳叶赶紧上前搭话。毕竟我们两个大老爷们拉不下脸儿来,不好意思说话,柳叶则不然。一个姑娘,年青漂亮,瞅着又顺眼。她要是吱声,事斗功倍。
柳叶冲我偷偷的皱了下鼻子。做了个鬼脸,但还是往前凑了凑。冲老孙头笑了笑:“大爷,我们有件事不知道您能不能帮个忙,我们想见见您说的牛大爷,您能帮忙带个路吗?”
老孙头先是看了看柳叶,又看了看我和大牙,也没犹豫,告诉我们。本来他也要回村。那就一起走吧。
我们一听老孙头答应了。顿时心花怒放,赶紧把老太爷请上副驾的位子,我和大牙则坐在了后座。这老孙头坐在车上不停的左摇右晃,晃了一阵后,回头看了看我们,长叹了一口气,说是这车啥都挺好,也凉快。就是坐着没有马车得劲儿,有一股子汽油味。我们几个相互看了看。也是无可奈何,只好让老孙头摇下窗户,吹吹自然风。
柳叶直接把车窗放了下来,这自动的家伙会让才老头挺新鲜,瞅了半天,才知道是柳叶那边控制的。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点了点头,回头冲我们笑了笑。闲着没事,和我们闲聊。说这公主陵都说是埋着什么公主,但也不知道真假,早些年子来了的时候。在这里还挖过一眸子。挖了几天说是所训愕都没有,就把土给填上了,估计这里根本没埋什么公主,全都是人们瞎
。
我们就着话头就和老孙头闲聊了起来,工夫不大,车子就进了村。
刚一进井子,老孙头就让我们把枣停下,然后打开车门,很灵巧的直接蹦了下去,稳稳当当的站在了地上,瞅那架势好像是下马车下习惯了。看的我们倒是心惊胆战。
老头网一落地,就听旁边那院子里有人说话:“唉,老孙头啊,你这是去哪考察工作集了,咋还坐上小车了呢?”
老孙头也没抬头,冲院里喊:“老牛啊,我给你带客来了,有人要集访你来了,你还不出来瞅瞅啊!”
话音刚一落。院子的大门就从里面被推开了,出来个矮胖胖的老头。手里摇着把蒲扇,穿着件大背心。从头到脚打量个不停。
我们见出来人了,赶紧走了过去,先是自我介绍。
农村人都朴实,听我们一说。也没有什么戒备,直接把我们让进了院。而老孙头有事也没进院直接就回走了。
这家小院倒是很有情调,进了大门后,是一条红砖路,正对着房门。三间大瓦房,绿门蓝窗,红砖白瓦,色彩鲜艳,看着很是气派。红砖甫路的两侧就是自家的菜园子。种了些黄瓜、柿子和茄子什么的。
这条莆路六七米长,头顶上用铁丝和竹蔑搭的圆顶,两侧种的葡萄早就爬满了架,在头顶上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绿色遮阳蓬。下面网好有几只小板凳。我们见这里倒是挺凉快。也就没有进屋。索性直接就坐在葡萄架底下聊了起来。
老牛头真看不出来有八十多岁了。一看就是心态不错,像是个弥勒佛一样。和蔼可亲。知道我们的来意之后,还很激动。指着他家门口东面的方向告诉我们,那里过去长着很多青干柳,每年到了这时候,山上绿树成荫,鲜花遍野,鸟雀欢鸣,山下不远的小河流水如同奏琴,都说那里是“九凤朝阳”之地,埋着个公主。
我故意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问老牛头:“牛大爷,您刚才说的“九凤朝阳。是怎么回事,从哪里听说的啊?”
比。, 万比北
老牛头笑了笑,摇起蒲扇,不紧不慢的说道:“你们是不知道,在我小时候,那边有间院子,倒是挺周正的。里面往着位老头,姓孙,叫孙焕彰,他们家是世代的守陵人,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六代了。我那时经常去给他送些园子里的小菜什么的,一来二去的也就走动的熟了一些。据他说。这里的土岭共有九座山峰,而中峰是最高的。左右各峰呈阶梯状,如众星捧月,说是这里就是“九凤朝阳。之地,埋着个公主。别的也就不知道了。”
听老牛头这么一说,我倒是多了几分好奇,不知道这要的“九凤朝阳”到底够不够得上“朝阳”之势。要知道这种格局可是风水中的贵格吉地。可遇而不可求,群山相连独起一峰,并为一峰束气独用,来龙平正,过峡束气,左右开伸枝脚,是难得的贵格,也有称为“堂等连芳。局的。倒是真想马上就过去看看。
我们和老牛头聊了好一阵。老牛头知道的还真不少,不过大多都是他小时听那守陵人讲的,说是最早以前陵墓的四周是青砖围墙,中间是门楼,在日俄战争时给扒掉了。当时的建筑老气派了,进了门楼后,就是一条砖铺的通道,直通食殿。食殿是三间青砖瓦房,坐北朝南。象个庙堂。殿堂中间有墓道通入陵墓,但是这些东西也都是口口相传。他也没有见过。
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地上有建筑群,地下有地宫。过去的人相信人死之后。在阴间仍然过着类似阳间的生活,对待死者应该“事死如事生”。因而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随葬生活用品均仿照世间。既然这里地上有还有建筑群,那就应该不是葬的蒙古的公主,也就是说应该不是响铃公主的陵墓。以蒙古当时的葬制标准。是不可能有这样的规格的,看来果然是固伦和敬公主的衣冠冢,这才会按照明清的葬制修建陵墓。
我看了看大牙和柳叶,然后冲老牛头一呲牙:“牛大爷,不知道您老方不方便,能带我们去看看吗?我们想到现场去实勘调研一下。
老牛头手里摇着蒲扇,哈哈一笑:“那地方现在有啥看的,就是片荒地了,你们要是想去,我就领你们去瞅瞅。”
第一卷二 叶赫古墟 第三十八章 风水宝地
么门击紧表示感谢,起身跟着去牛头出了大 …”
老牛头直接把门带上后。也没上锁,顺手指了指东边,告诉我们,走不了多远就走了。
一边走着,一边东拉西扯的闲唠着嘻。说着说着,就到了村东头的玉米地,老牛头很熟络的带我们找到了一条沟沟坎坎的小毛道,让我们都小心点,别磕着绊着,跟在他后面就行了。
这条小毛道只有一个身子宽,两边都是齐人高的玉米,绿油油的像是一堵没有止境的围墙。
说是条小路,其实不过就是在两棵玉米之间的空隙穿行,横穿地垄,星移斗转,事过境迁,我们还真没想到堂堂的公主陵遗直竟然会变成了这个样子,估计现场肯定也好不了哪儿去,许是早就改天换地。时异事殊了。
烈日似火,玉米地里就像是蒸笼一样,闷得使人喘不过气来,迎面的暖风似热浪扑来。
好不容易从玉米地里钻了出来,身上的汗早就湿透了,这才踏上了一块荒土包子上。这里的地势比周围的耕地明显要高上一些,放眼望去,玉米的天花随风轻摆,泛起一道道绿浪,向天际蔓延。而空气中则混合着一种特殊的清香,闻起来清新怡人,心情顿时豁然开朗,刚才的疲惫也早就斗3而光了。
老牛头指了指脚下杂草丛生的土包子,告诉我们,这里就走了。
我们三个相互看了一眼,都不住的咧嘴,原来这就到了地方了,不过这里哪还有一点陵墓的样子,就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荒草甸子,茅丰草长,地面四凸不平,到处都是碗口大小的蹄子印,估计不了不牲口在这儿放牧。这个季节,杂草已经深过脚踝,二亩大小的荒地上竟然连棵像样的古树都看不到了。荒地四周都是成片成片的玉米地,就是这片荒地上。有的地方也被开过荒,甚至还留有先前种过庄稼的痕迹。
,知, 万
但是既然来了,总不能看看就走,我们仍然很仔细的四下里走了走,想看看还能不能找到当年陵园食殿和围墙的位置,但是绕着走了好几圈,除了看到几块青砖断瓦之外,别的什么也看不出来。
老头牛看我们走了半天了,这才走了过来,给我们指了指当年那食殿还有围墙的大概位置,我按老牛头说的方位来回走了几遍,依据当时的建筑布局特点。差不多也弄清楚了门楼入口的位置。走到那里看了看,地面上破坏的很严重,当年的建筑痕迹一点儿都寻不到了。
老牛头指着后面的山岭告诉我们,那就是“九凤朝阳”的山岭,不过最早以前这山岭子上的树可老多了,后来村子里家家盖房子。也都砍的差不多了,差不多成了秃山了,现在上面的树也都是这几年才种的。
连绵起伏的这道道山岭连成了一片,倒还真像是一条灵龙,盘在那里。龙口向南,龙身蜿蜓。我
让大牙和柳叶陪着老牛头在底下等等我,我则一个人连跑带巅的爬到了山岭上,其实也就是二百多米高,半个多小时的工夫,我就登到了山顶。翘起脚尖四下看了看。心里禁不住的连连赞叹,还真是一处宝水宝地。
向南望,平川似毯,尽收眼底。朝北看,重峦如涌,万绿无际。日照阔野,紫霄缥缈。不远处一泓碧水。波光粼粼,缓缓流淌,形似一个完美无缺的金盂。
一边看着,我一边忍不住的赞叹,这里果然王气葱郁,气度非凡,“九凤朝阳”之势虽已有些弱了,但是山形地势仍在,东辽河,兴隆河二水环绕弯曲相映,负阴抱阳,确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下了山后,我也没有多说别的,让柳叶拍了几张照片后,我则把这里的整体地形简单的画了一下,眼见这里也没有什么别的看头了,相片也拍的差不多了,就张罗着打道回府。
顺着原路往回走的途中,我闲着没事就问老牛头知不知道最后的护陵人现在住哪儿呢。
老牛头愣了愣,回头看了我一眼,摇了摇头,告诉我们,最早以前就在马架屯住来着,后来好像是搬走了,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了,现在也没地方找去了。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告诉我们,这里其实啥都没有了,也没有啥值得保护的了,让我们别在这儿瞎折腾了,白耽误工夫。
我们笑了笑,矫情掩饰,说是也是受上级的委派,例行来这里调研,至于下一步,也得回去报告后再听指示。卉花泛回村口,我们便直接和老牛头挥年道别”再三的后。我们直接上了车,离开了这个村子。
在车里,大牙迫不及待的问我刚才看了半天,看没看出有啥门道,这里是不是我们这次要来找的地方。
我看着我刚才自己画的地形图,又取出用珠子拼出的地图对照了一下,告诉大牙,从图上来看,应该就是这里,只不过具体的位置还不能确定,但是大方向是不会错的,山形与河流的走势,大体一至,应该在这里不远,但是我总觉的这里有点不对。这陵墓倒是有点让人生疑。
柳叶一直开着车,听我俩说话,也没怎么搭言,听我这么一说,有些好奇的回头看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