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世器有薛侯匜、薛侯鼎、薛仲铜簠。
2.邿国…亦作诗、寺。鲁之附庸国,其境在今济宁市南50里处。鲁襄公13年(公元前560年)发生内乱,分裂为三,被鲁国趁机攻取。传世器有邿伯鼎、邿遣簋、寺季鼎、寺季簋。
3.铸(一说祁姓;亦作祝)国…封公爵。武王灭商后受封建国。 地在今肥城县南大汶河北岸。或疑后来为齐所灭。
4.过(一说猗姓)国…夏代部落国家。地在今掖县(莱州)西北近海处。后为夏帝杼所灭。
三、姜姓国。姜姓相传是炎帝之后。山东地区的姜姓国,一部分是周初分封的,一部分则是夏、商时代就以立国的。有齐国、纪国、州国、莱国、鄣(zhang)国、向国、巽(xun)国、逢国。
1.齐国…春秋战国时期强国。排“战国七雄”之首。开国君主为姜尚(即《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封侯爵。在今山东北部,建都营丘(后称临淄),即今淄博市临淄区。春秋初期,继齐僖公小霸以后,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国富民强,九合诸侯,称霸天下。齐灵公15年(公元前567年)灭莱,国土扩张到今胶东半岛。其疆域东到渤海之滨,西至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滨州市无棣北(今河北盐山县南)。春秋末期,君权渐被陈氏(即田氏)所夺。战国初期,田和列为诸侯,迁齐康公于海上,姜齐遂亡。
2.纪(亦作己)国…侯爵。西周初年受封立国,其地在今寿光县南纪台村。与齐为世仇,一直受其威胁。齐襄公8年(公元前690年),终被齐灭掉。传世器有己侯钟、己侯簋、己侯貉子簋。
3.州国…或称淳于。公爵。建都淳于(今安丘东北)。春秋初年为杞吞并,成为杞都。
4.莱国…亦作啵А⑨崱7庾泳簟R笊淌奔匆汛婀=窳谑卸嫌欣匙映牵垂爬彻R凰翟诮癫叵囟稀@秤肫氡攘冢S忻芎统逋弧@彻补保ü�567年),被齐灵公攻灭。
5.鄣国…纪附庸国。或说为纪邑。今东平县东60里旧有鄣城集。齐桓公22年(公元前664年),鄣被迫降于齐国。
6.向国…今莒县南70里旧有向城,即此。公元前721年为莒国所灭。
7.巽(亦作其)国…存在于殷商至春秋时代。地在今沂水县东70里。传世器有巽公作叔姜匜等。
8.逢国…商代诸侯。周灭商,地入齐国。
四、风姓国。风姓相传为太皞之后。太暤相传是东夷首领,其活动中心本在陈(今河南淮阳县),后向北发展,逐渐控制了济水流域。有宿国、任国、须句国、颛臾国。
1.宿国…封男爵。地在今东平县东南20里。公元前684年,宋国派兵迁其民而取其地。后入齐为邑。
2.任国…在今济宁市。战国时仍存。或说任即夏代的仍。
3.须句国…亦作须朐。封子爵。在今东平县西北,或说东南。鲁僖宗21年(公元前639年)为邾所灭,次年鲁以须句乃婚姻之国伐邾,送须句君回国复位,后又灭于邾。鲁文公7年(前620年),鲁再伐邾,取须句,二国终为鲁地。
4.颛臾国…鲁之附庸国。今费县西南80里旧有颛臾城。地在鲁国封疆内,其君为鲁国社稷之臣,曾受鲁命主蒙山之祭祀。
五、己姓国。己姓相传是东夷族首领少皞的后代,被华夏族视为蛮夷(或东夷)。有莒国、郯(tan)国。
1.莒(或说曹姓)国…子爵,开国君主为兹舆期。旧都介根(亦作计斤,在今胶州市西南),春秋初年迁于莒(今莒县)。有今安丘、诸城、沂水、莒县、日照等市县地。其君无谥,多以地名为生号。春秋时,屡遭齐国攻伐。公元前431年为楚所灭。
2.郯(或说嬴姓)国…子爵,在今郯城县北。史不传其世系名号。其君曾朝鲁。战国初年(公元前414年)为越所灭。或疑后又复国。
六、曹姓国。曹姓本自颛顼,相传其玄孙陆终生六子,第五子名安,为曹姓始祖。有邾国、小邾国。
1.邾国…亦称邾娄、邹。子爵。开国君主是挟。据有今费、 邹、滕、金乡等县和济宁市区。建都于邾(今曲阜东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把都城迁往绎(今邹县东南纪王城)。 邾虽被华夏诸侯视为蛮夷小国,但其国力之强和文化之盛,在山东地区仅次于齐、鲁两国,曾多次参与列国会盟和战争,出兵侵伐邻近国家。战国时为楚所灭。
2.小邾国…亦称小邾娄、唷W泳簟1境鲇谯ァV苄跏保ゾ母秆眨ㄐ奈迨浪铮┓庾佑眩ㄒ嘧鞣剩┯卩(或作倪、儿,今滕县东南),为附庸国。友的后代曾跟从齐桓公尊扶王室,周天子命之为小邾子。与鲁国关系密切。战国时为楚国所灭。
七、妘姓国。妘姓相传为帝高辛氏火正祝融的后代。有偪阳国、鄅国、夷国、寒国。
1.偪阳国…亦作傅阳。子爵。在今枣庄市南。与邾、小邾相邻。故城遗址周围九里,基身宏阔。鲁襄公10年(公元前563年)被晋悼公会合宋、鲁等国攻灭,土地并入宋国,其族嗣远徙晋国霍人邑(今山西繁峙县东郊)。
2.鄅国…子爵。在今临沂市北。鲁昭公18年(公元前524年)邾人袭入鄅,鄅国君民被掠往邾。次年,宋以婚姻之国伐邾,使邾尽归鄅俘,鄅复存。后土地入于鲁。
3.夷(后或称子)国…伯爵。在今即墨市西60里壮武故城。古彝器有夷伯簋。
4.寒国…夏代部落国家。在今潍坊市寒亭区。寒浞即出于此。
八、妫姓国。妫姓相传为虞舜之后。有遂国、齐国。
1.遂国…亦作隧国,地在今费城市南。公元前681年为齐所灭。
2.齐国…即战国时田氏齐国。公元前386年齐国大臣田和被周王室列为诸侯,彻底取代了姜姓政权,但仍以“齐”为国号,都临淄。齐为战国七雄之一,曾败魏灭宋,长期与秦东西对峙,多次左右战国局势。齐缗王17年(公元前284年),燕、秦、晋联合攻齐,燕将乐毅率先破临淄,从此以后国势渐衰。齐王建45年(前221年),终被秦始皇所灭。
九、姚姓国。姚姓亦传为虞舜之后裔。缗国…即有婚。夏代部落国家。在今金乡县东北25公里处,旧名婚城阜。《左传·昭公四年》:“夏桀为仍之会,有婚之。”又《昭公十一年》:“桀克有婚,以亡其国。”
十、姒姓国。姒姓传为夏虞之后。有杞国、鄫国、斟灌国、斟寻国。
1.杞国…伯爵。商汤时就已受封立国。周武王克商后,寻夏禹后裔,封东楼公于杞,是为重封,故亦称夏。初都雍丘(今河南杞县)。后受淮夷威胁,西周末期开始北迁,或以为今新泰市曾为杞都所在。杞成公(公元前654…637年在位)得齐桓公之助,迁都缘陵(今昌乐县东南)。杞文公(前549…536年在位)时又迁于淳于。杞简公元年(前445年)为楚惠王所灭。传世器有杞伯鼎、杞伯豆等。
2.鄫(亦作缯、曾)国…子爵。故城在今枣庄市东,苍山县稍北。曾一度为鲁国附庸。鲁襄公6年(公元前567年),被莒灭掉, 昭公4年(前538年)鲁取其地。后又属齐国。
3.斟灌国…夏代部落国家。在今寿光县东北。夏帝相曾居此。后为寒浞之子浇攻灭。
4.斟寻国…夏代部落国家。在今潍坊市东南。夏太康曾居此。后亦被寒浇攻灭。
十一、子姓国。子姓相传为商祖契之后。谭国…亦作鄣。子爵。今章丘县西旧有谭城,抗战前曾发掘出遗址。地当齐国东西通道,公元前684年被齐国借故灭掉。
十二、偃姓国。偃姓相传为皋陶之后。有鬲国…夏代部落国家,在今德州市北。太康失国,夏贵族大臣靡逃奔至此,收集残余势力,援助少康恢复夏朝统治。
十三、嬴姓国。嬴姓相传是伯益的后裔。奄国…亦作盖。在今曲阜旧城东,伯益曾居于此。后成为殷商盟国。周成王时随商纣王之子武庚叛乱,反抗周朝,后为周公所灭,其地入鲁国。
十四、漆姓国。漆姓相传为防风氏之后。鄋瞒国…长荻的一支。西周至春秋时代活动于今济南市以北的山东境内,大约处在部落向国家的过渡阶段。
十五、东夷国。东夷是远古时代就活动于山东地区的古老民族, 后渐于华夏族融合。有介国、根牟国。
1.介国…或说在今胶州市西南。其君葛卢曾朝见鲁僖公,并率师远袭宋邑。
2.根牟国…鲁附庸国,其地在今沂水县南。鲁宣公9年(公元前600年),被鲁国攻取。
十六、未详祖姓的国家。
1.郭国…伯爵,地在今聊城市东北。存在于西周至春秋初期。 约在齐桓公以前灭亡。有器物传世。
2.於余丘国…或作余丘。在今临沂市境,一说在章丘县。鲁庄公二年(公元前692年)曾遭鲁国攻伐。
3.牟国…封子爵。其故城在今莱芜市东二十里处。鲁之附庸国,与鲁通婚。其君曾朝见鲁桓公。
4.鄟国…鲁附庸国。在今郯城县东北30余里。鲁成公6年(公元前585年)为鲁所灭。
5.莘国…亦作有莘。夏、商时期的部落国家,在今曹县北。与商汤通婚。伊尹即出于此。
6.蒲姑国…亦作亳姑、薄姑。在今滨州市博兴县东南。周成王即位时,因参与武庚和东夷叛乱,被周公灭掉,地入齐地。
──摘自老窑《山东境内的古国》
002 笔记与西沙考古名单
在鬼船上发现的笔记有待继续研究,三叔有做笔记的习惯,而且做事情也很认真,但是笔记的内容看到后来,我发现严谨得过分,这些笔记很可能是三叔在文锦的监督下记下的。'npfans注:台版同处内容为“文锦显然有做笔记的习惯,在鬼船上发现的她留下的笔记,还有待继续研究。”'
笔记内容重抄:
海底考古区域分布图:
一共为七个区域,瓷器散布在大概3000平方米的区域内,沉船位于中心的礁石左侧30米处。
日期一
在这样的海底条件下,传统的田野考古的办法完全不可用,我们只有使用自己创作的方法,不过海洋和大地虽然环境截然不同,但是使用的办法还是殊途同归,现在不确定海底埋的东西的具体形状和大小,第一步应该是使用洛阳铲,先把大概的勘探区域确定下来。
海底不比陆地,具体使用的效果还不清楚,不过我感觉问题应该不是很大。
前期打捞上来的瓷器,确定时期为永乐,这是个鼓舞人心的消息,这一批瓷器,按照沉般的位置,我们估计来自于景德镇的官窑,样式以青花带金彩为主,部分埋在海沙深处,保存完好。这批瓷器的样式,应该是运往马尼拉,最终到达当时的墨西哥。如果判断正确,那么这艘沉船上运输的最大宗的货物应该是丝绸。可惜,在海水中我们基本没有希望能够看到保存至今的丝织品痕迹。
日期二
洛阳铲的使用遇到了一些问题,在水下作业需要更大的力气,原来配备的木锤无法使用,我们只得使用水下的岩石,牡蛎很锋利,很多人的手都受了伤。
在水下使用洛阳铲,在水深不是特别深的地方,建议在船上作业,船上两人水下一人,这样效率更高,在水深的地方,建议采用机械作业,因为水下的关系,洛阳铲主要的作用在于判断海底海沙之下的地质成份,定出“问题区域”的边界可以使得考察工作更有效的进行,所以其实完全可以使用改装的地质钻头。
我们只需要确定钻头带回的样本的大概成分就可以。海底下如果有沉船,就会有钙化或者珊瑚化的木头成份,和陆地不同,我们不需要根据木头的情况来判断沉船的年代。现在阶段,国内还没有人力物力可以整体保护或者开掘沉船遗迹。
另外,很让人意外,勘探出来的形状完全不是船形,而是土字形,海底理了一个土字形的坚硬物体,大小惊人,在这远离近海的地方在海底应该不会发现地基,那么,这些海沙下面埋的庞然大物是什么呢?暂时我们都不敢下定论,不过我有一种预感,如果真如我所料,事情就好玩了。
日期三
考古队配备的区域条带在海水环境下基本不能发挥作用。布条太宽在海水的涌动下会把固定在海底的标志杆从海沙中扯出,最后还是使用了鱼船上的锚绳。以后的海洋考察,应该配备专业的用于水下作业的标志带。锚绳因为吸水,在水下重量很大,不易被水波带动,可以使用锚绳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