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乡小农民-第4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遇春一看,大喜啊!立刻叫来胡大海和手下的士兵径直就冲向了城门。守城的敌军一看,就想关城门放下万斤闸。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常遇春冲到万斤闸下面,用自己的肩膀顶住了下落的万斤闸。大批的起义军士兵顺利的冲入城门,去和城墙上以及城里的敌军奋勇厮杀。
  一批又一批的起义军冲入城里,常遇春顶着万斤闸,太费劲儿了,时间一长,就感觉肚子饿的厉害。
  恰好这个时候,军营里送来了包子和菜汤等伙食,一个亲兵赶紧拿了几个包子喂给常遇春。另一个则是给他喂汤。可常遇春饿的厉害,赶紧就大声的嚷嚷着催促:“汤,包子,汤,包子。”
  身边的一个亲兵一看自己的将军肩扛万斤巨闸,汗流浃背,这么一口包子一口汤太费事了,灵机一动之下心生一计。
  他让人先将菜汤灌倒包子里,再把包子喂到将军嘴里。常遇春吃着吃着,就觉得喉咙也湿润了,肚子也不饿了,力量倍增,一直坚持到士兵们攻占了城墙把万斤闸给提了上去为止。
  后来,常遇春还特意问亲兵:“你那天给我吃的是什么好吃的,好吃的很啊!”
  亲兵笑着说:“就是你说的汤包子啊!”
  常遇春也笑着说:“要是没有你的汤包,恐怕我早就被万斤闸给压趴下了。”
  据说之后,这种吃法就迅速在军中传播开了。之后更是很快就传到了民间,经过一代代的大厨不断改进,就有了如今我们见到的灌汤包。
  当然了,这只是个传说,因为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在北宋时期,灌汤包的雏形就已经出现了,并且在当时都城汴梁城十分的流行。
  其实,灌汤包就和传说中的一样,无非就是汤和馅料一起包进面皮里而已。这里面的门道就是一道窗户纸,一捅就破了。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怎么着才能把热汤灌进包子里,还不流出来啊?其实很简单,就是王勇之前从冰箱里拿出来解冻的皮冻。
  把皮冻或者其它肉冻加入到馅料里,包好之后放到笼屉里上火一蒸,肉冻化开了,被面皮包裹着不漏,这就是灌汤包的秘密所在。
  不过想要做出美味好吃的灌汤包,可不是这么简单的。灌汤包最讲究汤不能漏,包子又不能粘笼屉,这里面的门道那可都是大师傅的不传之秘呢。
  王勇准备做的是蟹黄灌汤包,为了准备蟹肉蟹黄,他特意从小世界的海洋里摸了三只每个都有半斤多的膏肥体满的大海蟹,手脚利落的剔出蟹肉和蟹黄。
  切了一段上好的五花肉,把肉剁成肉茸,蟹肉同样剁碎备用。猪肉,蟹肉和蟹黄因为是生的,所以要先炒制一下。
  锅里加入适量的荤油(也就是猪油),放入蟹肉,蟹黄,键入一点姜末去腥,等煸出来蟹油之后,盛出加入猪肉,皮冻、酱油、料酒等拌成馅料。
  把馅料包入面皮之中,很快王勇就包了三十多个灌汤包。因为没有那种小笼屉,王勇直接把包好的灌汤包放到了大铁锅配套的那个直径差不多一米的大笼屉上。
  一笼屉放满,王勇这才腾出手来往大锅里加适量的水,然后点火烧水。之所以之前没烧水,是因为现在时间离午饭还早,早早的做出来,等到午饭的时候,恐怕都凉了,凉了的灌汤包的滋味那可差的不时一筹。
  半锅水,少了大概半个小时,等水开之后,放入笼屉,十分钟后,晶莹剔透,香气扑鼻的灌汤包就可以新鲜出锅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吉祥牛牛的打赏,感谢death丶荒凉录和♀可可乐♀的月票打赏,谢谢诸位的支持和厚爱!


第五百二十七章来自大山的呼唤

  王勇呕心沥血,千辛万苦制作的灌汤包刚刚新鲜出炉,还没等他尝一口呢,就被回家的大壮和张梅夫妻俩,加上自己媳妇儿媛媛给挤出厨房。
  然后王勇只能无比气愤又很无奈的站在厨房门口大喊一声:“给我留点,别都吃光了啊!”
  “什么给你留点啊?你小子又弄了什么好吃的?”
  王勇都不用回头就知道是大伯来了,而且还有另一个人的脚步声。
  “呵呵,我闻着这味道好像是螃蟹,还有肉香和面香。”
  “哇,干妈,你这鼻子都赶上狗鼻子了!”
  王勇转过身子,一脸惊奇地看着干妈,还有手里拿着一张报纸的大伯。不过他这话刚说完,就惹来大伯的一顿臭骂。
  “你个混小子,多大人了你,怎么连句人话都不会说啊!”
  “啊,怪我,怪我,嘴皮子秃噜了,说顺口了!”
  王勇也明白过来,刚才自己那句话确实说错话了。抬眼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干妈,待看到她一脸笑呵呵的慈祥模样,这心才放到肚里。
  “我说你这也太惯着他了吧?你看看都多大岁数了,整天不干正事,也不嫌丢人。你是不知道,今天上午我们过来的时候,这小子还傻睡呢!要不是跟着来了那么多人,我非得帮他长长记性不可。”
  说完,大伯目光中带着严重的不满瞪了一眼王勇。看那意思,跃跃欲试的,似乎还真打算上来对自己施展惨无人道“降龙十八掌”。
  今天早上那一招亢龙有悔可是让王勇记忆犹新,一想起来就两股颤颤,浑身发毛。大伯太狠了,一点都没留手,那大巴掌拍的,不行了。屁股又疼了。
  “干妈,赶紧来吃灌汤包,太好吃了。”
  张玫和媳妇儿的身影出现在厨房门口,一人端着一个盘子,盘子里放着一个被破开口的灌汤包,一股一股的浓浓的香味不停地冲击着人们鼻子,惹得大伯两只手一会儿攥紧一会儿又放开的。
  好吗,原来大伯不是想对自己动刑啊,而是被这自己做出来的灌汤包给勾引的受不了了!想到这里,王勇使劲儿抑制着心里那股想要跑回屋子翻出摄像机给他录下来的冲动。
  没想到大伯还有这么可爱的样子。就跟个馋嘴的孩子的一样,想吃又抹不开脸,就等着人家开口让他呢!
  “大伯也在啊!大伯快来,这灌汤包可好吃了,这一会儿,大壮哥都吃了三个了。也不知道他那嘴是怎么长得,一点不怕烫。”
  媛媛看见大伯也在,赶紧邀请大伯。同时张玫已经回身进了厨房,没一会儿功夫就端了两个放了灌汤包和筷子的盘子出来。
  “干妈。大伯,你们赶紧尝尝,也不知道这小子是怎么做出来的,这味道比我们在天海吃的所谓正宗小笼那都要好吃多了。”
  这个时候。大伯还硬撑着嘴硬呢。
  “是吗,就这小子?干什么都是两天半的热性,你说他有这个天分,就好好跟你张叔学。人家那可是大师级,平常人有这个机遇那还不得去庙里烧香磕头感谢佛主啊?可这小子呢?”
  说归说,大伯的手可也没闲着。伸手就要接过张玫手里的盘子。手刚伸出去,看到手里的报纸,才想起自己过来可是有正事找王勇的。
  “报纸,你的!好好看看!别总不知道惜福,你看看人家山里的孩子过的是什么日子?”
  说完,看王勇还傻愣的站在那里不开口,也没伸手接报纸,大伯眼睛一瞪,猛地上前几步,把报纸塞进王勇怀里。
  “大伯,你说的是市团委组织的那个事吧?我和我姐也正想和王勇说这事呢。”
  媛媛十分不舍的放下筷子,一脸严肃认真地和大伯说道。这让王勇就有点好奇了,自己这媳妇这幅样子平时可少见的很啊!
  自己媳妇儿这人心宽,又是个慢性子,甭管啥时候都是一股笑呵呵的模样,这幅模样可是少见的很。
  想到这里,王勇这才高抬贵手抓起被大伯硬塞进怀里的报纸,一边暗自吐槽,一边十分好奇看看这里面到底写了些什么东西,让媳妇儿这么重视。
  “这年头谁还看报纸啊?这破玩意里面的东西都假的不能再假了,哪有网络上看的来的真实啊?”
  “你小子嘀咕啥呢?”
  也不知道是王勇嘀咕的声音大了一点,还是最近大伯神功修炼有成,返老还童,听力大涨,竟然让他给听到了。
  “没,没说啥,您老赶紧吃吧,这灌汤包得趁热吃才最好,凉了味道可就差了一层了。”
  看到大伯没冲自己发火,低下头开始跟那个灌汤包较劲儿,王勇心虚地擦了一把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水,惹来媳妇儿和张玫两人“咯咯”的轻笑声。
  王勇瞪了这两个幸灾乐祸的家伙儿一眼,打开了报纸,并且一边看,一边还念了出来。
  “居委会公章成了万能章!”
  “不是这版!”
  “不是这个!”
  “这个不对!”
  大伯,张玫,加上媳妇儿媛媛三个人异口同声的喊了起来。同时都目光不善的看着王勇,那意思就是你丫的要是再耍宝,可别怪我们要对你进行联合打击啊?
  “哦,我哪知道你们要我看什么啊?我还以为你们要和我讨论一下居委会公章的合法性的问题呢?”
  看到三个人都同时住嘴,并且有向己方阵地这边移动的迹象,王勇一边委屈的嘟囔着一边赶紧一翻报纸,同时来不及走脑子的就把上面一行黑子标题给读了出来。
  “来自大山深处的呼唤!”
  这回,根本不用谁提醒,王勇也知道他们想让自己看的就是这篇文章了。
  因为报纸上主标题下面的一张图片在看到的刹那间就紧紧地把王勇的目光给抓住了。
  那是一个孩子坐在破旧的不像话的课桌,姑且这么称呼它吧,因为王勇实在是无法想象,如今怎么还有这样的课桌存在或者说那都不应该叫课桌。
  那张课桌和王勇小时候用的课桌样式是一样的,都是那种老式的木质双人课桌,就是小时候经常被大家划出来一道“三八线”的那种老式课桌。
  只是。哪怕是王勇在将近二十年前使用的课桌也要比照片的那张要好得多。至少他使用过的桌子不会担心随时都有可能会散架,不会连课桌底部连底板都没有这么破烂。
  桌面上根本找不到一点平整的地方,以至于使用它的小朋友不得不用一本厚厚的课本垫在下面,然后把作业本放在课本上才能顺利的书写。
  课桌的四条腿明显有两条是断过的,上面被人用两块和另两条腿很不协调的两根连皮都没剥的成人手腕粗细的木棍代替了。
  照片中的孩子坐着的凳子,让王勇看了之后瞬间眼中就开始发酸。不说如今半山学校里已经全部使用带有靠背可调节高度的椅子,不再让孩子坐凳子了。就是还用凳子,也没有那座学校使用这种粗制滥造的凳子啊?
  四条粗细不一的木棍,最粗的有成人手腕粗,最细的比大拇指能粗一点。一块不知道从哪找来的三合板作为凳子面,那手工做的恐怕就算是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看不过眼。
  照片中的那个孩子,虽然头发凌乱,那张小脸就跟几天没好好洗过一样,身上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但是,挺得直直的小腰板还有脸上认真的表情,以及手里那截勉强抓在手里的铅笔一下子触动了王勇,让他迫不及待认真的看完了整片文章。
  这是来自港城最北方的那个满*族自治县大山深处的一所山区小学里样子。在如今港城市其它地方连小学都已经普及了电脑教育的情况下,这里的孩子却是连电脑是什么样子也只能通过电视或者报纸照片才能看一眼,甚至很多孩子都是只能自己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它的样子。
  这个位于大山包围内的面积达到三千多平方公里的县,总人口却只有五十多万。分布在十一个镇和十四个乡。
  这里属燕山山脉东端,地势成马鞍形,境内有港城市最高峰的都山主峰,海拔高度一千八百四十六米。
  境内有多条河流。水量还算充沛。同时有一座港城市最大水库,桃林口水库,也是整个市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地。
  县内森林资源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因为交通不便得不到有效的开发,使得很多住在山区的乡亲们生活仍然十分的贫困。
  报纸上报道的这所小学就是如此,虽然在国家下拨的危房改造款和县里的支持下,学校翻盖了五间砖瓦房作为教学使用,可是其它配套设施极度缺乏。
  没有足够的桌椅板凳,只好拿那些使用了五六十年的老课桌来凑数,而且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统一规格的。六年级学生用着憋屈,一年级的学生则是脚不沾地上面够不到桌面。
  这里几乎没有任何的体育,音乐教学器材,也缺乏足够的老师。就连几台录音机也是县里其它学校淘汰下来的旧货,时不时的就会闹一回罢工。
  学校新建的时候倒是留了一间房作为孩子的音乐教室,里面也有一些破鼓烂锣,好点的乐器只有前不久好心人捐赠的一台电子琴还有足够一个班的学生人手一只的竖笛。
  体育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