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振大明-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蚁偷母锨蠹獯嗡纳砩匣勾肆酵蛄降囊保馐撬肷偎鄄欢嗟牟撇瞬蝗ツ橇啥跋眨墙砑叶寄贸隼戳耍M芮蟮梦汗咛Ч笫帧T诟欧咳宋迨降囊焙螅诺靡越诓渭褐蚁汀�
  此时魏忠贤刚从宫里回到府上,在几名妙龄少女的服侍下正用着午饭,听报是高第要见自己,便让他进来相见了,他可不会将高第这样的人物放在心上,就连强极一时的东林党都被自己扳倒了,还有什么人是自己不能对付的。所以虽然见他进来了,也没有多作招呼,依然故我地享用着丰盛的午饭。
  “多谢公公如此看重下官,推举下官成为这兵部侍郎,公公对下官实在有天高地厚之恩。”高第在旁看着魏忠贤用好了饭后才上前跪下说道,“这里有一些下官对公公您的敬意,还请公公不要嫌弃。”说着他将自己袖子里所放的两万两银票取了出来,小心翼翼地递了过去。
  在接过银票看了一眼后,魏忠贤的眼睛就因为喜悦而眯了起来,他觉得自己提拔这个人果然没有错,他居然还懂得感恩,手一伸便老实不客气地将银票拿收了过去。但是他的口里却道:“这都是圣天子英明,咱家不过是进了些话而已,一切都有赖于你自己。不过这辽东可不比他处,还望你尽心办事,莫要辜负了圣上和咱家对你的一片心意才好。”
  在唯唯诺诺地应了两声之后,高第便将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只怕下官无能,不能胜任如此重任哪。公公,下官已年过六旬,实在经不起四处漂泊了,而那辽东更是苦寒之地,兵事不日不之,还请公公看在下官年老体衰的份上免去了这辽东经略之位吧?”
  “高大人,你这话便不对了,为朝廷效力是你我身为大明的臣子应尽之责,岂可随便推却呢?而且咱家看你身子还行嘛,看起来也很是硬朗。这辽东经略不过是让你看着那些将士,至于与那女真人的交战,其实根本不用你上心的。前任的辽东经略王化贞与孙承宗,不也是年近六十之后才去的辽东吗?你怎么就不敢去了呢?”魏忠贤用他就是让他去辽东的,怎么可能答应他的请求呢?
  “可是公公下官对军事知之甚少,就连真正的沙场也没有上过,去了那里只怕”
  “你可是曾经的兵部侍郎,这些事情会不明白吗?而且朝廷派你去辽东并不是要你去夺回失地,而是去守住门户,只要你谨慎行事,不让女真人入关来便是大功一件了。若不是看你这些年来勤勤恳恳,对咱家也很是恭敬,这位置还轮不到你身上呢。”看到对方还在推辞,魏忠贤也有些恼了,冷哼了一声说道。
  见魏公公的面色一寒,高第便知道了这次恐怕不可能让对方收回成命,但让他去守辽东他又没有这么大的本事,一时跪在地上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了。魏忠贤见他愣在了那里,又念在他会做人,送了自己两万两银子的面上,便宽慰道:“其实现在辽东还算不错,屯有十多万大军,而且还刚刚占据了锦州,又将来犯的敌人打退。全军士气高涨,只要你善加引导的话,想要守住辽东也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高第在知道了自己将担任辽东经略后就着意打听了辽东目前的情况,知道魏忠贤所说的都是实情,但他却漏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前任王化贞就是因为不堪重压才自尽身亡的,高第可不敢走他的老路啊。所以虽然听着魏忠贤的安慰,他的脸上却殊无半点释然之色。
  魏忠贤见自己说了这么多高第依旧跪在那不肯起来,心里就更为恼火了,言语也没有之前那么客气了:“高大人,这辽东经略之位可也不是咱家一人能说了算的,那可是圣旨下达封了你的,若你再推三阻四的话,便是抗旨不尊,这罪名你可吃罪不起啊。”
  听了这话,高第也打了个激灵,他这才想到自己面对的可是权倾天下的魏公公,他一句话就能将自己打进了诏狱里去。和去蹲诏狱比起来,自然还是去辽东好过些。所以在愣了半晌后,他才磕头道:“既然公公这么说了,下官再做推辞便是不识抬举了。只是下官有一事不明,还请公公您赐教。”
  魏忠贤见他终于答应了下来,脸色也缓和了下来,淡淡地道:“你且说来听听,咱家对那边事所知也很是有限,未必能解答了你的疑问。”
  “下官想请问公公,朝廷派了下官去辽东是为了守御国门呢,还是开疆拓土。若只是让下官守住边境,使女真人无法对京城造成威胁,下官还能尽力而为,但若想要将辽东的土地城池都夺了回来,只怕下官纵然有心报国也无力如此做了。”高第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改变了,于是就有了一个其他的打算。
  “这两者有何区别吗?”魏忠贤有些不解地问道。
  高第道:“当然有区别了,若只是守边,下官想将所有人马都集中在山海关一线以为御敌,这样纵然女真人再厉害也难奈我何。但如果朝廷志在辽东大片土地的话,只以如今驻扎在那的人马是不足以应付的。除非能从他处再调拨一些人马来为下官所用,所以下官斗胆问上一句。”
  魏忠贤倒也没将这辽东的土地放在心上,只想京城能够安全便好,便道:“如此大事咱家也做不得主,你且先回去,待到咱家请示了圣上,与朝臣商议之后再给你个答复吧。”
  高第见魏忠贤没有当场回了他,便知道此事大有可为,便答应了一声后退了出去。如今自己是去定了辽东了,那他就必须想个最为保险的办法用来既能保命,又不会如王化贞一般因战事而获罪,想来想去他就只有丢弃所有辽东的土地,紧守山海关一条路了。

  第140章    继任者高第(3)
  在等了两日之后,高第便得到了魏忠贤的指示,朝廷只求中原能够安定,至于辽东的城池能守住固然是好,如果真不能守的话便只要将敌人拦在山海关外便可。在吃了这颗定心丸后,高第才开始准备动身前往辽东,他打定了主意没事便罢,若一旦真的有金兵来攻的话,他便将人马撤出其他辽东的城池,只守在山海关。这样即便他对军事所知有限,以十多万边军的战力也足够抵挡住金兵的进攻了。
  九月中旬时,朝廷就将高第接任辽东经略的旨意传到了唐枫这里,但是直到九月二十六,高第才在几百名护卫亲兵的保护下姗姗而来。唐枫与众将领虽然心下对高第接任很是不以为然,但是在礼数上却不能有亏,所以在知道对方到来之时,许多人都在山海关外相迎。
  此时秋风再起,天地间一片肃杀之气,当看到那衣甲鲜明的人马来到时,唐枫只觉得心里一跳,似乎将会有一个严峻的考验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在知道接任者是高第后,唐枫便曾问过他人这个高第的身份,但是因为此人实在是太过寂寂无名了,所以辽东大多数的将领都并不知道这个人,只是有那关心朝廷人员更迭之人曾提过高第任职过兵部侍郎,并且在半年前还因年老退休回了乡。虽然已经听说了对方的来历,可当唐枫亲眼见到从马车里出来的人时,还是有些惊讶:“难道大明王朝时我国就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了吗?怎的几任辽东经略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啊?”
  高第生得一副瘦小的身材,在一阵紧过一阵的秋风的吹拂下,似乎随时都有可能会诶吹倒。而他的脸上也布满了皱纹,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更为老迈,其实这也怪不得他,实在是他一直以来仕途都不如意,才使得他看为显老。见到众人都在前面恭迎自己,高第的脸上顿时显出了一片笑容,这就更加凸显出了他满脸如刀刻一般的皱纹了,他走上前来冲众人一拱手道:“本官高第,奉朝廷之命来(经略辽东,还请各位大人将军多多协助了。”说完这话,他就用目光扫过了在场的所有人,当他看到站在其中的唐枫时,微一顿。他可是记得在自己关注辽东时得到有关唐枫的消息的,这个年轻人之前甚得魏公公的赏识,而后在孙承宗麾下也很得器重,所以他并不敢小瞧了这个年纪不大的监军。
  众人见高第如此多礼,自然也不敢托大,纷纷都躬身还礼,连道不敢。然后在众人的引领之下,高第便进入了山海关里。在接风的宴席之上,高第显得很是平易近人,无论是对那些武将文官,还是对普通的军官,都是以礼相待,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感觉,这使原来想给他点颜色看看的将领们都不好再有什么过分的举动了。所以这次的接风宴便很是平静地过去了,只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种种心态却都落进了高第这双看上去昏花,实际上却精明无比的眼睛之中,对众人都有了个基本的把握。
  高第在来辽东的一路之上就已经有了打算,自己只是靠着朝廷的力量想将这些骄兵悍将都收服了恐怕很难,所以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来应对。而在众将领对自己依旧满怀戒心之时,他可不敢将自己胆小的一面显露出来,要知道他想放弃的可是数百里辽东将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所争夺和维护住的土地城池,若是一个不慎,便会惹来将士们的不满,甚至酿成兵变,那时自己可就难逃一死了。他定下这个主意是为了自保,可不是找麻烦的,所以虽然朝廷已经答应了让他随机应变,但在情况当真危急之前高第却也没有急着就将自己的心意透露出来,甚至连唐枫这个与自己站在同一阵营里的监军他也不敢提及此事。
  之后的一段日子里,高第只是在辽东的各城池间往来,尽到自己的本分,但是随着他不断地有意拉拢,一些原来对他心怀戒备的将领已经对其完全改观了。虽然这个老人看上去并不像孙大帅那样的可靠,但是他能如此对待自己这些粗鲁的武将,已经让他们觉得心满意足了。而看到自己已经得到了将士们的信任之后,高第便慢慢地开始尝试着结交一些能用到的人了,因为他知道只靠自己是无法让所有人听命的,只有拉拢更多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意图。
  此时的唐枫对此却是一无所知,虽然他在刚见面时觉得这个高第似乎并没有像眼睛所看到的那么简单,但是也不认为对方能有多少本事。之前的王化贞都被自己解决掉了,唐枫还不信这个比王化贞更老的官员能对辽东有什么害处。
  所以当有一日高第向唐枫要回本来就属于经略位置才应该掌握的收支粮饷和调派人马的大权时,唐枫也没有多作推脱就交了出去。当然这也不是唐枫完全对高第失去了戒备,而是因为他身为监军管着这些本来就是逾权了,何况唐枫也深信自己在军中的脚跟已经站稳,无须这些权力来巩固自己的权威了。
  但是高第却不同了,他一旦大权在手,便开始下了几道调令,将一些与自己交情不错的人往上调了一些,使他们能更进一步地靠向自己。这些调动不过是小动作,所以其他将士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第也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所以在稍作调整后,便又停了下来,开始着手处理后勤粮饷的事宜。但当他仔细察看了数年来的记录之后,却让他找出了一个疏漏之处,那便是如今登记在册的辽东守军不过六万许人,可在孙承宗向朝廷领取军饷时却报上了十数万大军的用量,这让他觉得一份天大的功劳来到了自己的面前。
  不过谨慎的他并没有急着就向朝廷,向魏公公禀报,而是将这些资料整理齐全之后,找了唐枫前来商量。在他想来,这是一个弹劾原先的辽东经略孙承宗的大好机会,作为和自己一样为魏公公办事的唐枫必会支持自己的做法,到时候两人便能立下大功了。而既然自己肯将大功劳送给唐枫,那么投桃报李之下,唐枫势必也会支持自己之后的一些决策,为自己将人马收束回山海关添加助力。
  打着如意算盘的高第将这些材料给唐枫看了之后,却发现他并没有像自己所想一般满心的欢喜,而是皱起了眉来。半晌后,唐枫才道:“高大人,我想此事一定有些什么误会。你我都在辽东各城池关隘里去看过,这里有多少人马是一目了然的,我辽东确有十三万多人马,孙大人并没有吃空饷。”
  “既然如你所说,那怎么登记在册的人马却只有一半,另外的六万人马是从何而来的?”高第问道,他也记得自己看到的人马当在十万以上,可是却不想放过这个唾手可得的大好机会。唐枫细想了半晌后才道:“我想这多出来的六七万人马是孙大人自己在辽东招募的吧。以辽人守辽土这是孙大人到了辽东后实施的策略,为了抗击建虏的入侵,大人他将最肯上阵杀敌的百姓都招募到了自己的麾下,此事到了之前我们还在照做。这六万多出来的人马应该就是这么来的,他们因为不是朝廷的编制,所以才没有登录在册,但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