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主宰江山-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87章 贤才毕至,吐哺归心〔上)
    人间三月天,所谓诸事纷杂,就在安悦儿等人从关中前往大同府的时候,另外一队人,也在积极准备,沿着太原城到大同府的官道,蜿蜒行进。
    慢吞吞的牛车,似乎感受不到主人家焦急的心思一样,晃晃悠悠,快上一分,也不愿意。
    郝天挺看着故友脸上微微急色,不由笑道:“王中立要送你一副马车,你却不要,非要和我这个老头子来挤牛车,怎么?现在后悔了吧?”
    “呸,王中立不过仰仗祖上威名,才在太原城中作威作福,哪里有半分读书人的气概?我若是接受了他的馈赠,日后岂不要被他小看?不坐不坐,你这牛车,我看正好,只是天气热,过一会儿,寻一家茶铺,喝几口茶再来赶路!”
    被郝天挺挤兑之人,提及王中立送车架之事,霎时间就表现出一副超然出来,仿佛王中立所送的不是车架而是其他龌龊东西一样。
    “周臣,你也是年近五十之人,怎么还这样不通事理?朝廷之上,吃了亏,现在被贬官,还不吸取一些教训?”
    曾经和郝天挺一道做客河东北路都总管府的翰林修撰王修指着一脸愤然的老友,半是规劝,半是慰藉,生怕他这脾气,日后再吃大亏!
    “吸取教训?我赵秉文一生作事,没有丝毫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我又何须吸取教训?圣天子愚昧,被权臣左右,宫闱之内,又只知道唯妇人言听之任之,那里还有当初登基时候的英明?朝廷上鱼龙混杂,沆瀣一气,这官,不做也罢!”
    如果顾同此时在场,一定会为这个正在大发雷霆之怒的老人惊讶不已。
    赵秉文,金朝一代文宗,可以抗衡南宋程氏兄弟乃至朱熹朱老夫子的文坛霸主,这个时候,却像是街头泼妇一样,肆无忌弹的评述朝政,慢不要说顾同,就算是其他人,看见赵老夫子如此模样,只怕也会震惊不已。
    “周臣,还有小辈在此,莫要一时口快,误导了后进!”
    郝天挺也知道,此次赵秉文上书直言,针砭时弊,言朝中权相当道,宫闱妇人执事,此皆是事实,可正应了那句话,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做了好几年的生平天子,金章宗完颜璟自然不愿意听这些话,再加上赵秉文所言的权相仆散揆此时真是一时无两的炙热人物,所以三下五除二,就让御史给这位直言上谏的赵老夫子寻了一处毛病,朝堂上发难,正合了章宗皇帝心思,所以才遭了贬谪。
    被无端贬官,心中有怨愤,这都正常,可是看着自己的乖徒儿元好问正赶着马车,还要聆听这位老夫子的牢骚话,生怕赵秉文的话影响到自己的徒弟,郝天挺故而连忙提醒。
    元好问无奈的翻了下白眼,意思是你们几个老家伙说你们的就是,又何必把我牵扯进去?
    不过一想到马上就可以见到那位有过一面之缘的‘顾世叔’,元好问心头就是一热,不仅是因为这位好叔叔写得一手好词,做得一手好曲,更是因为这位世叔在西京路披荆斩棘,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就平定西京路官场,对待草原诸部,先是阔亦田之战杀得各部落胆战心寒,又借着雪灾的事情,笼络人心。
    因为顾同一直在和元好问的父亲元格保持着书信往来,所以对于顾同近几个月来的手段,是清楚得很,这一次,借着赵秉文老夫子贬官的机会,又有前次在范承吉府上顾同的竭力相邀,故而郝天挺带着他还有清闲在家的赵秉文、王修还有一干士子,尽皆北上,想要看看,文治武功,被朝廷传颂一时的顾大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英雄俊杰。
    想到这里,元好问不由得问道:“先生,此番北上,若是那顾大人真的像民间所传的那样,你老会不会考虑留在西京为他出谋划策呢?”
    “哈哈,晋卿,我倒是才发现,你这个小徒弟,是一个十足的官迷哦!”听到元好问所语,先前还一副郁郁难平之状的赵秉文立刻大笑,回首又对元好问说道:“朝廷之中,有人说那位顾大人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去年减丁,杀得蒙古各部胆破心寒,入主西京之后,又似霹雳火一般,烧的此间官员个个臣服,我看,他倒是个厉害角色,这番北上,赵某人也要看一看他,瞧瞧他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厉害!”
    郝天挺没有想那么多,顾同厉害也罢,不厉害也罢,他只当这次北上,是赏山赏水赏春光,顺便拜访拜访顾同,至于是否留在西京,却也要看机缘如何。
    “裕之,切记,为人应坦荡自然,名利之心,不可太过,那位顾大人文治武功再如何厉害,老夫也不会觉得怎样,但是,他若真是一个为民着想、肯做实事的好官,那么老夫答应他先前的请求又能怎样?”
    老师有所教导,元好问做俯首聆听状,句句发省之言,一个字也不敢落下。
    “先生所言,学生谨记在心。”
    “好了好了,这里又不是学堂,你们师徒两个,就不要一个板着脸教,一个谦谦恭恭的学了,春光无限好,可不要辜负了这大好时光哦!”旁边的王修,笑吟吟的插话道:“来来来,我这里有从王中立那个老家伙手中夺来的陈年佳酿,正儿八经的杏花村,你们哪个陪老夫饮上几杯?”
    王修是无酒不欢的性格,这也和他一生闲散,郁郁不得志有关,别看他此时喝酒喝得畅快淋漓,说话说的英雄豪迈,可是骨子里,却也是明珠蒙尘,壮士无用武之地的落寞。
    王修的遭遇,不是个例,在场的几人,郝天挺、赵秉文何尝又不是如此?
    女真贵族当道,北地儒士,除了做个闲散官,能够位列三公者,又有几何?
    王修的提议,立时就获得了郝天挺和赵秉文的赞同,一行人寻了处幽静明媚之地,停下牛车,摆开酒具,仿效兰亭故事,流觞曲水,相以为戏。
    喝到畅怀处,不免纷纷临山水、抒情怀,不过片余时间,几首佳作就悄然问世。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郝天挺、王修、赵秉文,这些沦陷在女真人铁蹄之下的汉族知识分子,在郁郁不得志时,唯有通过这种寄情山水的方法,来排遣心中的忧愁。
    虽然没有李太白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气,却也是寒冬腊梅,遇苦寒而不凋零,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坚守着骨子里的传承,以及这个民族的记忆。
    “但愿,我辈得志之时,家国能够一统,黎民百姓,也就不用再遭受战火的纷扰。”
    酒终曲罢,众人情致抒尽,赵秉文负手西望,对着一轮夕阳以及漫天的云霞,喃喃自语,言语之中,莫不透露着像他一样的广大读书人的情怀和抱负。
    
   

第188章 贤才毕至,吐哺归心(中)
    因为草原诸部的崛起,所以由太原府同往年西京大同的官道修得极为平坦,郝天挺、赵秉文、王修、元好问一行人,闲散之中,边是赏山,边是玩水,也不过数日的时间,就来到了大同府。
    不过在城门之外,看着一大群难民似的人物,正在围着守门的官吏不知道在说着什么,见此情形,生性刚烈的赵秉文自然而然的联想到,这是上官压榨,下民故而聚集起来,讨要说法,却又不被守门官吏准许进城。
    倒也怪不得赵秉文,只是自打女真人统治北地中国以来,此情此景,比比皆是。
    “哼,晋卿,这就是你所言说的哪位文治武功,样样了得的顾同顾大人的治下吗?百姓想要申诉冤屈,连城门都进不去,我看,这也是一个骄恣妄纵之辈,不能为民做主从,混账!”
    赵秉文说到气头上,不由得怒火中烧。不理会王修的不断示意,赵秉文黑着脸就往人群中靠近,打算问明究竟,然后等进城之后,见到顾同,再当面质问质问他,看看他怎么狡辩!
    赵秉文才迈开步子,忽然看到,城门之中,跃出四五骑。
    中间有一人,骑在枣红大马之上,一身寻常绅士之服,容貌刚毅,神态肃然,目光炯炯有神,宛若山野猛兽一样,霎时间就从城门闪出。
    “是顾世叔!”
    元好问对于自己的这个世叔,可是相当的信服,他才不会相信顾同会像那些贪官污吏一样,压榨百姓,弃置民意不管,方才赵秉文说出那席话的时候,他就有意为顾同辩白,只不过看到赵秉文是长辈,所以才没有辩驳,此刻看到顾同跃身而出,元好问带着几分欢跃,恰似挑衅似的提醒众人,也是在告诉赵秉文,顾同决计不会是他口中的贪官污吏、骄恣妄纵之辈。
    元好问一句话,倒是提醒了众人,与顾同有过一面之缘的王修、郝天挺纷纷注目看去,就连怒冲冲要找顾同理论理论的赵秉文,这个时候,也不免停下了步子,想要看看顾同究竟所欲何为?
    顾同不知道城门口还有这样的一队人在密切的关注着自己,就算是知道,估计他也没有太多时间理喻,此时此刻,顾同急切的先要解决城门口涌来的大批流民。
    所谓流民,是指那些没有耕地,生活没有着落,大致与乞丐无疑的老百姓。
    古代官员,最怕流民,无他故,皆是因为流民之事,一旦处置不好,就有可能引起民变。古往今来,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这些流民聚集在一起,为了生计,而揭竿而起。
    可是今天,大同城外的这股子流民却是不同,他们,不是自己想要来大同城,毕竟作为普通百姓,还是相当惧怕这类大城池的守卫的,他们,之所以会聚集在大同城门之外,却是因为前不久顾同顾大人的几檄旨令。
    “劝民归耕令”、“劝民治牧令”、“劝流民归矿开矿令”、“西京路兵勇征召令”。
    西京之地,大抵位于晋北和漠南,其中统辖,耕地少且所种收获甚微,所以老百姓一年到头,辛勤耕作,可能还难以养活的了家人,再加上女真豪强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久而久之,部分老百姓,所幸就携家带口,背井离乡,四处讨要,已成流民。
    这种情况固然是天灾**所致,可是却导致了西京路部分州县,土地荒置,而且民风向来剽悍的晋地,也因为流民四处移动,变得更加难以治理。
    好多流民,也在生计难以维持的情况下,铤而走险,走上打家劫舍、居山为王的土匪道路,有些匪寨,甚至敢下山劫掠官府的府库和粮草。
    这些问题看似寻常普遍,可是顾同知道,往往有些事情,在最初始的时候如果就不能下药医治,那么到最后,就会形成顽疾,进而让自身受损。这个道理套用在国家上,就是流民如果不加以治理,那么最终,就会像**一样,将这个朝代推翻。
    顾同自然不会好心到帮着女真人的江山和统治想办法,只不过,已经下定决心要把西京路作为自己的根基所在,那么他就必须保证自己的辖区之内,不再有这些事情发生。
    所以连着下的四份檄令的根本用意就是在于清除隐患,同时也为军政、经济之改革聚集人手。
    “人多力量大。”
    这句话放在后世,或许人被人耻笑,但是在古代,人口就是力量,这句话一点都不会错,有了人口,你才会有粮食保证、有兵力保证,开矿有人、种地有人、养马有人、修路有人,当兵有人,这才是根本。
    所以,在别的官员的眼中视若蝗虫一般的流民,在顾大人的眼中,就是宝贝一样的存在。
    西京路有多少流民,这个没有人统计过,可是去年冬天的雪灾,造成的饥民甚多,虽然顾同已经接连下令各地官府奋力赈济,可使难不保还有来百姓会饿肚子,进而成为流民。
    翻身下马,顾同在左右护卫的保护下,进到人群最中的一处高台,放眼看着这些浑身脏兮兮,食不裹腹,衣服破破烂烂,有的甚至光着腚的穷苦百姓,心头不由得一酸。
    这才是这个时代的本来面貌。
    见惯了繁华,往来皆是达官贵人,可是谁又曾将目光注视在他们的身上?
    “各位父老乡亲,大家静一静,静一静!我是西京路留守,大同府尹顾同,把大家召集在这里,是有几句话对大家说!”
    掩饰住自己的情绪,顾同使出最大的力气,对着闹哄哄的人群竭力的喊道,希望,能把自己的声音传递到每一个老百姓身上。
    赵秉文、郝天挺、王修也都听到了顾同的呼喊,也都屏气凝神,想要听一听,顾同到底想要说些什么。
    至于元好问,这个时候更是满脸崇拜的看向顾同,他方才已经找人打听了这些流民聚集于此的原因,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叔叔,是一个大好人。
    “乡亲们,说实话,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很沉重,分外的沉重!”顾同强调似的说道:“在我来这里之前,我已经竭力的想象你们生活之悲惨,可是,我的想象力还是不够!”
    “我为我治下,还有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