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季常又跪在了地上,继续呼吁道:“臣陈季常,叩请丞相,登临帝位,一统天下,治理万民,开创帝国万世之业!”
“臣等亦叩请丞相,登临帝位,一统天下,治理万民,开创帝国万世之业!”文武百官,再次相请。
军中将士,则是用手中的木枪杆振动地面,用他们的特有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想法。比之百官或多或少的作秀,上万将士却要诚挚许多。他们不管谁来做皇帝,可是却都知道,谁都不如顾同好。
百官的第二次请求,顾同自然也不能答应,他摇了摇头,死活也不答应。
陈季常心中暗笑着,可是脸上却不动丝毫,相反,还一脸焦虑的说道:“丞相要是不答应,臣今天就碰死在先帝的灵位之前,以告万民。”
顾同自然不可能让陈季常去碰石头,他连忙指挥将士们把陈季常架住,然后一脸惶恐的说道:“诸位心意,顾某心领了,可是皇帝之位非同小可,百官可深思熟虑之后再行定夺!”
说完,顾同就当先离去,这让许多不知道内情的官员摸不着头脑之际,却也让一些还对皇位心存幻想的人兴奋了起来。在这些赵家子孙看来,只要顾同不做皇帝,那么天下自然还是赵家的天下,还是大宋的天下,既然同为赵家子孙,那么他们就有希望登临帝位。
‘‘‘‘‘‘
宁宗陵墓之前的一幕,很快在百官回到长安城之后,就沸沸扬扬的传了起来。当然,作为这场舆论风波之中的主角顾同,却紧闭府门,拒绝一切人来访,说是自己无才无德,不堪帝位,要等群臣商量出新皇人选之后,再去参拜。
可是官场上的人谁都明白,要说顾同都是无才无德的话,那么天下还有谁有能力担负起帝王之位?
顾同不出面,这场戏自然也不能停下,以陈季常为首的文武百官们,就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一样,长跪在顾府门前,并且放出话,言说顾同一日不登基,他们就一日不起。
这一幕,让百姓们高兴之时,也让赵家的子孙们心灰意冷,都到了这个时候了,谁还看不出来,从赵扩下葬后的百官跪请到长安城中的继续请愿,这一幕幕完全都是顾同和陈季常等人为了堵住天下万民之口演出来的‘大戏’。
不过谁都不能说顾同虚伪,因为当年赵匡胤陈桥驿兵变的时候,就是这么演的,只不过现在风水轮流转,到了顾同身上罢了。
知道赵家人当皇帝没有戏了,一些聪明些的、识时务的赵家子孙们也都三三两两的跪在了顾府门前,表示要恭请圣帝继位,赵家子孙如此作为,也不过是想在顾同即位之后,能够手下留情,放过他们。
一个新王朝的建立,自然不会将前朝的血脉留下,但是逃又逃不走,赵家人只能用这样近乎于屈辱的方式,为自己的生命祈求一丝生机。
赵家子孙们的加入,让一些内心依旧忠于赵宋皇室的老人们十分愤懑,但是腿长在人家身上,谁都管不了,也阻止不了;不过赵家子孙们这样的作态,也让一些故老大臣们彻底的对赵宋失去了信念。
一个人最怕的就是失去希望,在赵家子孙的身上,人们已经看不到宋王朝延续下去的希望了。
前朝血脉的请愿,似乎也不能让顾同改变心意,顾家人每日将三餐奉上,并且不断规劝这些‘大人’们离去,可是就是没有一个人走,似乎满朝臣子就认定了要顾同做皇帝。
臣子们请愿,顾同不答应;赵家子孙们请愿,顾同依旧摇头,可是等到城中百姓们也都自发的加入到这场请愿中来的时候,顾同当即就不能‘演’下去了。
顾同可以让臣子们陪他来演登基前的这场大戏,可是不能让百姓们也来受这份苦,遭这份罪,况且他也从老百姓的脸上,真切的看到了百姓们的期盼和希望。
那是对于一个美好的将来的期盼,也是对一个新的帝国、新的生活的希望。
第523章 称帝
宋宁宗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二月初一,应文武百官之请,天下万民之愿,大宋丞相、秦王顾同于长安城大兴宫登帝位,改国号大元,年号建元,取代赵宋王朝,史称建元改制。
是年,即为大元帝国建元元年。
‘‘‘‘‘‘
“跪!”
随着礼部尚书张行简一声清喝,芸娘、师师等顾家家眷,朝中五品以上官员,陕西、山西等九大行省总督,各国使节、商人,以及长安城中德高望重的儒士、百姓,纷纷向龙椅之上一身黑色龙袍的顾同跪了下去。
不过几天的时间,朝中文武官员的官府颜色,也都变成了黑色;此举是因为大宋王朝乃是火德,水克火,承袭大宋的大元自然是水德,水德尚黑,故而大元帝国礼服旌旗皆为黑色。
“拜!”
一声拜之下,大兴宫前,所有人行叩拜之礼,一连三次,等到张行简说了一声:“起。”之后,百官众人这才站起身。
但是这才是一叩三拜,距离最为隆重的三叩九拜之礼还差许多,是以众人又在张行简的号令声中,恭恭敬敬的向御座之上的顾同行完礼。
“山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眼见着礼节终于结束,御座之上,顾同也是长长的出了口气,他一面平举上手示意百官起身,一面在心中回想着礼部制定的典礼仪式,一时之间,顿感头大不已。
“没有想到啊,当个皇帝竟然还要这么麻烦。”
顾同自嘲的笑了笑,实在不明白历史上那些挣破了头脑也要坐上帝位的人到底是为了什么。当然,张行简不会给他时间去思考这个大命题,等到百官起身,张行简就又说道:“恭请圣上祭告社稷祖宗,宣示天下。”
顾同收起心思,就像是一个提线木偶一样,又将之前就准备好的一封言辞华丽的祭文宣读了一遍。祭文的大概意思就是,我现在秉承上天的意志,统治天下万民,希望祖宗、神灵庇佑大元兴盛昌隆,等等如何如何,反正就是要向所有的人宣示顾同这个皇帝的神圣性、正统性。
读完祭文,一些登基的典礼就算是告一段落了,但是文武百官的目光却都不由自主的望向顾同身后的贴身太监怀中抱着的几道圣旨,无疑,那是顾同将要封赏功臣的圣旨,也是将来大元帝国的权力架构。
百官的心思,顾同不用去看也都清楚。相反,他心中感慨的是自己毕竟还是不能改变一些事情,就像是延续了上千年的太监制度‘‘‘‘对于这种毫无人性的制度,顾同是打心眼里反感的,不过他不能改变世俗和习惯,是以只能将宋朝的一些宫中小太监留了下来,但是他也没有答应一些大臣请求招录新太监的请求,对于这些落后的东西,顾同只能慢慢改变。
邓秉元就是从宋朝皇宫之中留下来并被选为顾同的贴身太监人选,作为一个自小入宫的小太监,邓秉元不到二十岁就能成为皇帝的贴身太监,不能不说是一种荣幸。
眼见着顾同的目光扫向了自己,邓秉元连忙将怀中的第一道圣旨递了上去,看到一脸惶恐的小邓子,顾同笑了笑就直接接过圣旨,对百官说道:“朕起于微末,得百官、众将辅佐,才得以成大业,今日朕登基为帝,焉能忘却旧情?”
“宣,柳氏芸娘,为大元皇后;西夏祁连公主李氏嵬儿,为皇贵妃;柳氏师师,为贤妃;安氏悦儿,为惠妃;沈氏默娘,为淑妃;楼氏念慈为庄妃;晴儿为荣华夫人;乌兰为婉容夫人;皇后、贵妃、众妃嫔、两位夫人,于朕起兵之时,为朕抚育儿女,安抚后方百姓,功劳甚高‘‘‘‘‘”
“朕之长子,顾长生,是年七岁,修习经史,秉性聪慧,能持孝悌之道,可为储君‘‘‘‘次子文聘,为惠妃生养,当为晋王‘‘‘‘‘长女文婷,与晋王一母同胞,朕十分怜爱,当为长安大长公主‘‘‘‘‘‘朕之子嗣,当孝悌友爱,相互扶持,以延续大元社稷!”
顾同宣读完后宫妃嫔以及储君亲王公主的诏书之后,百官又向芸娘、嵬儿、师师等后妃一一行拜见后妃之礼,向顾长生行拜见储君之礼,向顾文聘、顾文婷分别行拜见亲王、大长公主之礼。
看着芸娘、嵬儿、师师、悦儿、默娘、念慈、晴儿、乌兰一个个感动的留下了泪水,顾同的内心也为之感慨了起来,不过他同时也在内心不断的告诫自己,绝对不能向宋宁宗赵扩一样,昏晕**,以致连累妻儿。
等到大臣们向后妃、储君、亲王、公主一一行完大礼之后,顾同又展开一封诏书说道:“朝中百官,与朕同甘共苦,南征北战,讨伐女真,抗衡蒙古,灭宵小奸佞,朕今日为帝,焉能不记得昔日之情?”
“宣,枢密使陈季常,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为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封秦国公,年禄五千石,世袭罔替,与国朝同荣共朽;兵部尚书罗通,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擢升为枢密院枢密使,封魏国公,同知军国事,食禄三千石,世袭罔替,与国朝同荣共朽;东北军统使符虎,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擢升为兵部尚书,封卫国公,参与军国要事,年禄三千石,世袭罔替,与国朝同荣共朽;西北军统使陈平,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加兵部尚书衔,封夏国公,参与军国要事,年禄三千石,世袭罔替,与国朝同荣共朽;东南军统使萧成,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加兵部尚书衔,封宁国公,参与军国要事,年禄三千石,世袭罔替,与国朝同荣共朽;中原军统使贺胡子,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加兵部侍郎衔,封韩国公‘‘‘‘‘西南军统使李好义,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加兵部侍郎衔,特命兼云南兵马指挥司指挥使‘‘‘‘潘武,擢升为东北军统使,封平凉侯‘‘‘‘毕再遇为枢密副使,摄中央军区,封镇远侯‘‘‘‘‘哲别为殿前禁军指挥使,镇国大将军,封蓝田侯‘‘‘‘沈复为锦衣卫指挥使,任兵部侍郎,封信义侯‘‘‘‘‘‘杜谦、三娃子、王韬、燕宁、陈锋、廖勇强、高逸、高良惠、甯子宁、李好古、王大节、郭倪、皇甫斌、李爽、李全、蒲察官奴、石抹仲温等众将悉数有封赏‘‘‘‘‘”
一口气将朝中武官的任命宣读完毕,饶是顾同年富力强,也都觉得有些口干舌燥,但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不说别的,就说这些人追随自己南征北战,只这份功劳,就值得自己的封赐。
武将们有些人没有在场,不过其子嗣也带为领赏谢恩,陈季常等人,更是激动万分,口呼万岁谢恩。想他们原本只是微末之人,却只因为追随了顾同,就能够一步登天,这些在他们之前的生命中可从来没有想过。
封赏完一众武将,顾同咽了口唾沫,又继续宣读起文臣的封赏,只听诏书上写道:“参知政事何方,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宋国公年禄五千石,世袭罔替,与国朝同荣共朽;转运使路伯达,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封为沈国公,年禄三千石,世袭罔替,与国朝同荣共朽;参知政事张复亨,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封为曹国公,年禄三千石,世袭罔替,与国朝同荣共朽;参知政事赵枢,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封为齐国公,年禄三千石,世袭罔替,与国朝同荣共朽;参知政事真德秀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封为诚理伯,年禄三千石;参知政事辛弃疾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封为诚意伯,年禄三千石;闽浙总督叶适,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封为经世伯,年禄三千石;吏部尚书张万公、吏部侍郎元格、户部尚书张嘉贞、户部侍郎温良、刑部尚书宋巩、刑部侍郎刘哲、礼部尚书张行简,礼部侍郎方信孺、工部尚书胥鼎,工部侍郎程致远;御史中丞孙即康;陕西总督路铎、四川总督贾铉、山西总督孟涛、河南总督赵汝霖、河北总督许安仁、山东总督徐照、江苏总督周南、云南总督段智祥‘‘‘‘悉数有封赏‘‘‘‘‘‘”
将所有的诏书宣读完毕之后,顾同内心之中,有些愧疚,因为像王仁杰、高汝砺、陆游这些年迈之臣,皆不愿意领赏,这让他心中有些难受。
不过大喜的日子,总不能沉浸在悲伤之中,在群臣一一谢恩之后,顾同就直接下令在皇宫之中设下酒宴,以示庆贺。
总之,这是一个普天同庆的大喜日子,也是大元帝国扬帆的日子,更是中华民族继续向前的一刻,不过在这份喜悦之下,却依旧杀机不断,至少百官没有见到湖广总督王淮之、江西总督盛章的身影,也没有在圣旨中听到这两个人的名字,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