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孟莹的“陪伴”下,他们非常偶然的在一个超级市场的门口碰上了,其实这位特约记者黛西是孟莹早年在美国留学工作时结识的一位朋友,孟莹倒没有想过利用黛西什么,而是这位美国的朋友看到中国篮球队的名单里有孟莹,就试探着给她打了个电话,没想到果然是老熟人,当中国队的成绩在比赛中一路攀升以后,黛西觉得这位老朋友的利用价值就更大了,黛西一路追着孟莹要她帮助约张晓军出来专访一次,而孟莹则是不敢答应,因为不管怎么说这么办是不合规矩的,他知道张晓军的脾气,如果要是用这种裙带关系那是肯定不行的,但是,她还是在有意无意的时候把这个信息透漏给了张晓军,在她看来能够被时代周刊的记者采访应该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不管将来如何,首先是在美国的名气就大了很多。张晓军知道了这个信息后并没有马上表态行还是不行,他只是沉吟着说这是好事,后来张晓军对孟莹说自己没有时间,“你看,就是连陪你上街的时间都没有,那里有时间去接受采访?她要是愿意我们在大街上碰上了就闲聊呗。恐怕她那个大牌记者是落不下这个架子的吧?今天下午我给队员们放了半天价假,咱们有两个小时,怎么样,陪你去逛街?还是喝咖啡?不过不见记者啊!”张晓军故意狡讦的说道。
“真有这么好啊?那么我们就出去乱逛,然后随遇而安。”毕竟是夫妻,(虽然还没有正式的公开)孟莹已经猜测到张晓军打算利用这个机会。
果然,他们在一家张晓军并不愿意去的超级市场碰上了黛西,黛西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这位异国朋友竟然是要采访对象的女友,难怪他们那么亲密,于是大家顺利成章的来到一个咖啡馆里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聊了起来。
“张先生是我好友的男朋友,那么我说话也就放肆一点了,请不要见怪。”黛西的开场白竟然这么直接,而且是用不是很准确的中文说的,虽然语音有些粗糙,但语法没有任何问题。
“呀!你的中文进步好快哟!”孟莹惊奇的说道。
“还要多谢你啊,是你最早教我中文的。”黛西解释说。
“你想问什么就直说吧,我想今天是不好意思搏你的面子的,我有些惧内。”张晓军微笑着说道。
“什么叫惧内?我没听说过?”黛西张大眼睛问道。
“没什么,你不要问这句话的意思,你想怎么问就问吧。”孟莹娇嗔的看了张晓军一眼用英语对黛西说。
“那么好,”黛西也觉得用中文问话实在是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改用英文说起来。“我想这次参加奥运会张先生是最楚风头的一个人了,你有没有想过去打败美国队?”
“恐怕这个世界上不是我一个人想过这个问题,就是想我也是比较晚的一个,我们中国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长盛不衰的,美国篮球走到今天虽然还很强大,但是,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商业化经营在初期的确起着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把纯粹的体育竞技上升为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欣赏享受是美国社会的一大发明,但是这种商业化到了一定的阶段必然要回归运动的初始精神,否则就会形成现在这样的局面。”张晓军与其说是教练还不如说他是哲学家,这样的高深理念黛西根本就明白不了。好在孟莹的中文底子并不薄,费了半天劲才给黛西说明白。
“那么说你是用哲学家的理念去训练你的球队了?”黛西思索了一会继续问道。
“我不是用哲学家的理念去训练他们,我是用做人的道理去锤炼他们,篮球是一个集体项目,这个项目是要靠大家的力量才能获得胜利,可是这个精髓在美国是受到抵触的,为什么?因为美国是强调个人的发展和个人的自由,只要不违法,那么个人的一切都是被尊重和保护的,那怕是这种行为会间接或者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只要不违法都是合理的,那些美国的篮球明星为了个人利益必然会强调自己的能力,那么他们还能有多少团结的成果?现在美国篮球的集体配合是越来越差,明星的作用是越来越大,这是不容争辩是事实,把一个球队的前途压在个别人身上是美国现代篮球的悲哀,也是美国许多球队要么在颠峰要么跌如谷地的根本原因。”张晓军打开了话匣子,“现在美国的球队不可怕,光他们自己的内耗就已经让我们占了不少便宜,从表面上看我们的身高不如他们,我们的名气也不如他们,可是他们有的技术我们都有,他们会的战术我们都会,而我们有的他们就不一定有。”
“你能那么肯定的说你能再次战胜他们吗?你是不是低估了美国队的实力?”
“没有,我从来不会低估对手,如果这些队员让我来指挥,也许我现在带的中国队是打不过他们的,可惜美国的球队不可能让我来指挥,那么,这就给了我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美国现在的教练并不理解他的队员,他的队员也不了解他们的教练,从他们艰难的战胜俄罗斯队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磨合还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严格说这次美国队的失败是葬送在教练的手中的,一个由临时组织起来的毫无纪律可言的各路高手并不一定能够取得傲视群雄的胜利,尽管他们现在不停的找你们媒体造势,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不过是虚张声势色厉内荏而已,恕我直言,决赛的时候你们会输的更惨。”张晓军毫不客气的指出了美国队的弱点。
“那么你的球队怎么样,配合的天衣无缝?我不敢相信。”黛西也许受到了刺激,语言也有些尖锐。
“我的球队是具有鲜明的东方色彩的球队,首先他们不会有那么多的个人想法,否则必然会被我淘汰出局,对于篮球我有我的理解,我的队员必须要跟上我的理解去理解篮球,他们在一起已经训练了2年以上,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正式的比赛,能够有这样的耐心就已经难能可贵,光这点忍性你们那些美国的大牌明星就做不到,更不要说他们还能够像一个人一样的去配合,这些就是我们的优势,你看我的队员在取得胜利是时候的冷静就应该知道他们是受的什么训练我想这个问题就不用我给你多说了。”张晓军自豪的夸奖着自己的队员“那么你在取得胜利后还打算怎么去发展?”黛西好象明白了张晓军在说什么。
“去创造属于全人类的新的篮球定义。”张晓军这不着边际的回答让孟莹都不知道该如何翻译。
作为记者的黛西还是敏锐的察觉到张晓军在创建一种全新的运动理念,尽管她对东方文化感兴趣,但是并不明白东方文明的深邃,只是觉得东方文明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东方人的内涵和能力绝不是表现表面的,从表面是永远也猜不透东方人的,她学习汉语的时候最大的难关就是中国的成语和歇后语,经常是不能理解其内在的含义,这是用西方思维逻辑所不能达到的,今天跟张晓军的邂苟使她好象明白了中国的那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话。作为一个成功的中年男人,张晓军从里到外散发出那么诱人的气息,黛西不知不觉的为之倾倒,那眼神里分明透漏出对这样异性的渴望和爱慕。黛西已经33岁了,在美国的著名的哈佛大学毕业,原来是学经济的,也就是所谓的“工商管理硕士”后来不知怎么对新闻报道产生了兴趣,又跑到普林斯比大学去进修了2年新闻专业,她的身高在西方人里算一般,不到1。65米也就是说跟孟莹差不多,但是西方女子的身材要比在、东方人好的多,那真的是该大的地方大,不该大的地方绝对不大,不过西方的女性在、一般在结婚了以后或者说生完孩子以后体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尽管现代女性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貌和身型,可是这样体态失调的女性在美国纽约和洛杉矶比比皆是。黛西没有结婚也没有生育,因此还保持着很好的体形。黛西是属于那种英格兰人的后裔,金黄色的头发,蓝汪汪的大眼睛,就是用西方的标准看也是美人一个,不过个性恐怕就不是我们中国那种贤惠内敛的女性,张扬和任性是西方女人的共性,这点孟莹在美国和她接触是时候就已经知道了。
女人都有一种天性,那就是能够很敏锐的察觉到一个同性对自己爱人的感觉,孟莹也布例外,在充当翻译的过程中她已经感觉到黛西对张晓军的感觉发生了变化,这可是她原来没有想到的,孟莹忘记了西方人对男女感情上的习惯,在西方国家,只要那异性没有法律上的婚姻,其他人就有追求的权利,他们根本不会去想这各追逐的对象是否有了没有办手续的另一半,根本不会在乎对方是否对自己感兴趣,他们强调的是自我的感觉。孟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引狼入室,不过当她看到张晓军那深沉的眼睛时她又放下了心,这不是各可以随便的男人,也不是能够听任别人摆布的男人,对这样的男人自己应该有信心才是。
孟莹在心里安慰着自己,可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以后的是是非非给她带来了多少喜怒哀乐,带来了多少命运中的机缘和巧合,当然这是后话,起码现在孟莹还没有感觉到实在的威胁。
第二十九章 寻找突破
同黛西的谈话慢慢的转到了对决赛的预测,黛西毫不讳言的问道,“请问张先生,您觉得您的现在的队伍可以打败美国队登上冠军的宝座吗?”
“这个问题您应该去问美国队的教练,体育比赛本身就存在许多或然性,如果没有悬念那么比赛就不好看了,我是实事求是的人,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水平跟美国队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上场比赛的胜利在于我们的突然性和超水平的发挥,在于美国人低估了我们的水平,这次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但是这并不表示我们就会投降认输,因为我们毕竟是在小组赛的时候打败了他们,相信他们现在已经开始重视我们了,不重视对手就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在这点上美国人是有传统的,因此他们几乎没有输过他们重视的对手,但是他们却经常输给不被他们重视的对手,我想稍微懂得点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国这个毛病,二战初期,他们根本就不重视日本,结果被日本的海军打的在太平洋上2年不能抬头,朝鲜战争他们不重视中国这个对手,结果使几万美国青年的热血洒在了三八线上,在越南更是没有想到只有1400万人口的南越人民最后逼的美国放弃了金本位货币政策,更不要说进入21世纪一个拉登弄的美国草木皆兵。这次参加奥运会,美国队看重了我们吗?没有,那么他们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决赛的时候他们如果还是在那里夜郎自大,那么他们还会重蹈覆辙,我们并没有什么负担,进入决赛就已经得到了其他国家的运动员的尊重,我觉得决赛将是一场不太好看但是悬念很多的比赛。”张晓军侃侃而谈,从历史和政治到人文习惯,几乎是在数落美国人的劣根性,就连孟莹都有些挂不住,当然在翻译的过程中就给他打了不少折扣。
黛西采访张晓军的报道很快就在第二天决赛开始的前夕发表了,黛西在里面嬉笑怒骂的把美国篮球队给着实的讥讽了一顿,她赞叹中国队教练的人生哲学是那么深邃,相比较美国队的心态是那么的肤浅,她预言当晚的决赛美国队还是会输在中国队的迷魂阵上,在她看来中国队已经把美国队琢磨透了,而美国队还在凭着一股傲气加原来的霸气安慰自己。这篇报道是美国大报里面为数不多的唱反调的文章,给美国队的压力更大了,美国队的教练冯斯·甘迪从心里来说是很赞同文章里的一些观点的,可是自己嘴上又不能说,偏偏有些好事的记者在比赛开始前还要问他“是如何看待这篇文章?”他只能说那是记者哗众取宠搞的噱头,不足为怪。
下午的准备会上张晓军破例的不让其他教头说话,自己搞起了一言堂,他说,“今天的准备会就我一个人说罢,给你们其他人减轻点压力,我们没有进决赛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压力,很轻松,为什么我们进了决赛会有很大的压力呢?这个压力并不是来自于我们的上级和人民,而是来自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在小组赛里战胜过美国队,既然我们战胜了它为什么大家还没有信心呢?这是因为比赛后我们没有认真的开总结会,我也故意的没有跟大家谈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我要留到今天来讲透它。”张晓军喝了口水继续说下去,“大家的压力来自于我们第一次战胜美国队的时候是带有侥幸的因素,是我们利用了美国队的轻敌才取得的胜利,这个观点很有市场,美国的报纸如是说,我们的国内报纸也差不多是这个观点,而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