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61-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序章



前言: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夜空下,寒风夹杂着雪花在山林中飞舞,絮絮绵绵的雪片落在地上,给浙东山区披裹上单薄的银装。



山谷中溪水潺潺,湍急的溪水携带着冰雪朝山下奔去,大块的雪团在流水中渐渐融化,消失,新的雪团又滚落进溪流。



溪边是成片的竹林,原本翠绿的竹枝上堆积了大量的雪花,为了减轻负担,竹枝发出吱吱声痛苦地弯下腰,一阵吱呀声过后,压迫竹子的负累回归大地,竹枝爽快地伸展开肢体,弹落漫天雪雾。



这是浙东大地冬天的第一场雪。十一月,按理说浙东没这么早下雪,只是今年与往年不同,兴许老天爷不忍见浙江大地尸横遍野,欲以洁白雪花遮掩一下。



太平天国起义已经十年了,以前太平天国与清军主要交战战场是在安徽、江西,浙江就是发生一些战斗也是在浙北、浙西。但浙东并不是一块平静之地。



一八五三年十一月,宁波双刀会(一八四九年至一八五零年在福建厦门建立的小刀会,也称为双刀会,宁波会众就以“双刀会”名义进行活动。小刀会,属于天地会支派。)为了呼应上海小刀会起义,在上海小刀会派来的领导人洪世贤率领下,以鄞县姜山为根据地发动起义,三千多起义军自姜山出发,进攻宁波,途中起义军遭遇清军袭击,战斗不利后不得不退回姜山,后洪世贤率领起义军转移到奉华,以四明山雪窦寺一带为据点,重新集结力量,积蓄粮食,一八五四年三月,清军从宁波出发,围攻起义军,洪世贤被俘,双刀会起义失败。



一八五八年,余姚佃农因抗租发动十八局起义,公推余姚黄李鲍村人黄春生为总局头。余姚十八局名声传开后,上虞、慈溪部分乡村佃农仿效设局抗租,加入到黄春生领导的反抗中,但人们习惯称之为十八局。浙江巡抚黄兴仁派出杭、甬两路清军,在地方团练红头勇、黄头勇配合下,合力“剿灭十八局”。因众寡悬殊,黄春生与大批佃农被杀,余部由黄春生之妻卢七姑率领撤到山区坚持斗争。



一八六零年浙东灾歉,官府催粮逼税百姓苦不堪言。以浙东诸暨枫桥前畈为发源地的莲蓬党人在首领何文庆率领下起而抗粮抗租,他们自制刀矛,铸造土炮,在前畈设立公堂,听断词讼,自成一方,城里的县令也管不了他们,不光管不了,何文庆还聚众拘押了诸暨县县令许瑶光。卢七姑率领的十八局也在这时候加入到莲蓬党阵容。



莲蓬党,本为浙江民间秘密团体,始建于一八五八年前后,以绍兴府诸暨枫桥前畈为发源地。首领何文庆原本是外科医生,早对清廷心怀不满,何文庆以行医为名,广交四方豪杰,何文庆之子何长龄是庠生(注:庠生,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的生员的别称。庠是古代学校之名。《汉书·儒林传序》:“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在旁协助谋划。何氏聚族而居,何家族人率先加入,莲蓬党中骨干多为何姓。莲蓬党以“扶贫穷,植巽懦”相号召,归之者渐众,自诸暨、余姚、上虞、嵊县、新昌、天台、慈溪、宁波、台州、太平(今温岭)均有一定影响。



一八六一年春,太平军李世贤率大军由七都球入浙,在击溃清军副将郭启举军后,占领浙江常山县城,正式揭开太平军大举进攻浙江的序幕。



李世贤入浙前一年,既一八六零年。为了解救天京之围,李秀成、李世贤兄弟实施围魏救赵计策,率领大军奔袭杭州,一战攻占浙江省城杭州,浙江巡抚罗遵殿等文武官员纷纷毙命。在围魏救赵计策胜利实施,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后,忠王李秀成率部进攻上海,李世贤统率太平军兵发浙江(英王陈玉成皆短期内入浙作战),于嘉兴、杭州、严州、湖州府,与清军多次交战。战斗中太平军基本歼灭清军江南大营残部主力。一八六零年迭次战斗后,浙江清军尚有战斗力的,不过屡遭太平军歼灭性打击的张玉良兵团,短期内,浙江清军实力大大削弱。



李世贤再次入浙,令清廷杭州将军瑞昌、浙江巡抚王有龄大为忧虑。俩人在上奏咸丰奏折中称:



(太平军)进逼衢州,该郡文武虽能固守,难保大股不并力再犯。且江常小路北达龙游,南通遂昌,倘仍蹈八年故辙,金处(金华、处州)俱属可危,真有防不胜防之虞。



为了保住衢州,瑞昌、王有龄不光从各地调派两千兵勇增援,还拟收编莲蓬党为团练,在张玉良统率下,抵御太平军的进攻。



瑞昌王有龄算盘打的很好,没想到何文庆并非一般之人,乘此机会,何文庆在索取了清政府的军资军械后于一八六一年五月公开起义,全体投*了太平军。



在浙东多次起义失败后,一场猛烈的狂风暴雨马上就要在浙东大地兴起了。



飞雪飘舞的山谷中,几名黑巾缠头的百姓拢着手在雪地中踱来踱去,几杆毛竹做的长矛支在他们身边,在他们后面竹林中露出几间茅屋的一角。山梁上出现了几头饿狼的身影,饿狼在山头徘徊一会儿,见下面人影憧憧,只能无奈地发出两声长嚎,夹着尾巴到其他地方去了。



山下传来轻微的嘎吱声,正拢着手*运动抵挡严寒的几个人紧张起来,抢走两步将长矛从雪地上拔了出来。全神贯注凝视着声音传来的方向。



渐渐地,几个人影从濛濛雪雾中冒了出来,那些人借助雪光认出来人后松了口气,将长矛收到身后,笑着迎了上去。来人与几个守卫闲聊两句,匆匆钻入了竹林。



越过竹林面前豁然开朗,在几棵松树下面点燃了一堆堆篝火,火苗在风雪中摇摆不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一群百姓围着篝火正在瑟瑟发抖,虽然条件艰苦,这些人脸上还是显露出一抹笑意。



“汪局头回来啦?”见外面来人了,那些百姓纷纷从地上爬了起来,友好地对来人打着招呼。



被称呼“汪局头”的中年人笑笑道:“回来啦!七姑在吗?”



“七姑在屋里,我去请她出来吧。”



说话的妇女刚打算朝茅屋走去,茅屋门开了,一位三十来岁身着黑衫长裙头包碎花青巾的妇女在两名随从陪同下从里面走了出来。



“炳育啊,我在屋里就听到你声音了。怎么样?见到何统领了吗?”


汪炳育连忙上前两步,必恭必敬道:“七姑,我和来昌兄弟(黄来昌)这次到诸暨去,走到新昌就遇到何统领。前几日侍王部下进天义讨逆主将范大人已在何统领带领下攻取了新昌。此次见到何统领,统领有言我军决定以嵊县、新昌为基地,范大人率军自嵊县陈公岭走山路攻奉化,宝天义右军主将黄大人率部走塘路经上虞、余姚、慈溪、镇海,自北面进逼宁波府。何统领让我等配合太平军相机夺取余姚,辅佐黄大人消灭清妖。来昌兄弟现已至黄大人帐下,引导黄大人攻打余姚。”



“好啊……盼星星盼月亮可把太平军给盼来了!春生的仇也该报了!”



见卢七姑眼中浮现出喜悦的泪光,汪炳育感同身受。当黄春生被俘并被清军肢解后,十八局的这些头领对清军恨之入骨,只是一直没有实力给他们总头领报仇,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听到太平军大部队过来了,围拢在周围的那些百姓发出震耳的欢呼声,渗骨的严寒仿佛被喜悦驱散了。



欢呼的人们没有注意到漫天雪花中,一片淡蓝色的轻雾在他们身后不远处的山麓上慢慢升起。 



“轰……”后方传来一声巨响。



汇集在一起的人们被身后山上传来的声音吓了一跳,卢七姑猛回头,见一两眼发光怪物出现在身后山上,正朝自己疯狂的狂奔下来…………



“妖怪!妖怪来了!”人群一阵大乱,惊慌失措的人们顾不得收拾,四处乱跑。

 
 
 2006…5…20 20:21:00
          
 

  中华杨     

 (序章二)
“大哥,薯条你要不要?”



史秉誉懒洋洋地*在副驾驶座上,随手递了包薯条给身边的杨沪生,自己拿杯可乐喝了起来。



低头看书的杨沪生头也没抬,不耐烦地说道:“算了,还是你自己吃吧,没看我现在正忙着工作吗?”



“你在工作?……天!看小说也是工作?”史秉誉差点被杨沪生说的话呛着了。 



“得了,哪来的这么多废话?这是什么小说?”杨沪生举起淡黄封皮的书本在史秉誉面前晃了晃:“毛选啊!……大海航行*舵手,干革命*的是毛泽东思想。(史秉誉撇了撇嘴:“都什么年代了,还大海航行*舵手?你那套文革腔还是别用了。”)你小子,连老人家都不在乎?别忘了他老人家可是我党、我军、我国的缔造者!老人家是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是思想家、革命家、军事家,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些可都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别说现在没有过时,以后也不会过时……我看你入党的事情还是免提了吧!”



合上《毛泽东选集》,不再理会不以为然的史秉誉,杨沪生将书本放在座位上,打开车门,从车里中钻了出去,伸开双臂深深地吸了口气。夏天东钱湖的晚上除了蚊子多了些还是很舒服的,至少比城市里要凉快许多。



杨沪生今年二十三岁,他的父母都是东海舰队的,从他的名字上就知道他出生在那里。(杨沪生庆幸母亲不是在军舰上生的他,不然他那偷懒的父亲给他取名杨舰生不给人家笑死?!就是这样还是被人家嘲笑了,杨沪生父母万万没想到他们的儿子在上学时候,学校里面那些混帐小子给他取了个胡生的外号——就是他父母胡乱地把他生下来的意思!)九六年杨沪生父母调到宁波工作,在部队家属大院里杨沪生认识了与他同岁但比他小一个月的哥们——史秉誉。 



史秉誉的父母也是东海舰队的,他的父亲是宁波东钱湖下水人,老史总是吹嘘自己史家有多了不起,历史上出了多少名人。说什么他们史家自古文武双全,文的有南宋“一门三丞相”的史浩父子,武的有北宋九纹龙史进、明末的史可法。(杨沪生总是很好奇地问史思明是不是他们史家人,杨沪生认为自己杨家历史上可是出现过皇帝的,而杨家将也是真实存在的,不像史进只存在小说家作品中,至于文官,姓杨的就更多了。)史秉誉的父亲也有趣,给他取名为史秉誉——取谐音士兵誉,就是士兵荣誉的意思。 



他们两个能交上朋友纯粹是因为大家有着相同的爱好——俩人都喜欢军事,作为军人子女,对军事不感兴趣的实在是寥寥无几。俩人尤其对解放军的光荣历史更加喜欢,一部《上甘岭》让他们看了无数遍,至于老电影中,“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这样经典对白,更是让俩人笑个前仰后伏。



在父亲的感染下,俩人对毛主席的军事思想真是佩服不已。杨沪生总是幻想自己能出生在战争年代,可以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同那些反动军队打仗。



要说史秉誉和杨沪生之间有所区别,那就是看起来比较安静老实的史秉誉对解放军是怎么做政治工作,尤其是怎么把那些被俘的国民党士兵转变成自己的战士较感兴趣。而杨沪生对指挥作战方面感兴趣稍微多一点。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感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幻想中,要是“唯我杨大将军”,杨沪生会激动的引发心脏病的。



拥有相同的兴趣让俩人很快就成了很好的朋友。 



一九九九年高中毕业后俩人高考没上最低分数线,至于原因,客观上部队子弟学校教学质量是无法同其他社会学校相比拟,主观上俩人除了历史地理因为兴趣关系,学得相对稍好一些(很遗憾,历史课并非只讲述共产党革命史,至于地理,革命根据地里的地型地貌也不是重点。),其他功课根本就没有认真去学。极端重要的英语课程,俩人一概嗤之为“阴沟里去(English)”;数学,也就勾股定律吧,勾三股四弦五,三、四、五很好记,连带着记下了勾股定义,其他的,好象太深奥了些;语文呢?主谓宾就让他们头痛不已了,拥有共同爱好的俩人,对语文有着同样的疑惑:不过是说话而已,前装、倒装、插叙什么的,只要听明白就成了,干嘛非要非此即彼呢?鲁迅可以《为了忘却的记念》,文豪可以,而且还用的恰倒好处,别人要写成“记念”就是错误的?如此语文,不如上课睡觉。



——对功课抱以如此抵触情绪,他们要能考出好成绩,那才有鬼了。



在经过父亲的皮带“教育”和母亲的眼泪“攻势”后,双方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