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风雨情-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片刻,改颜哈哈大笑,走出大案,上前亲自给李自成松绑:“好好,你们想得很周到,果然是真心投降。起来吧!”“李自成
谢过大人。”陈奇瑜安抚李自成说:“本堂将秉报朝廷,既往不究。等皇上恩旨下来,你们还可以改编成官军,为国效力呀。”李自成大喜,再拜:“秉大人,义军弟兄就盼着这一天哪!”
“李壮士请起,快请起!”李自成起身,环顾一下左右,机密地低声说:“在下受高迎祥委托,带来一点小小的见面礼”“什么见面礼呀?”说话间,幕僚领着一个提口袋的侍卫进来,侍卫展开口袋让陈奇瑜过目,李自成说:“这一口袋金器、玉器,值白银三百万两。”满满一袋金玉珍宝,看得陈奇瑜眼睛发亮。“这都是弟兄们多年攒下的,请大人笑纳。”“嗳――你们也来之不易,何必”陈奇瑜故作姿态地说,“好好,本堂暂时替你们保管着。此外,我也有个见面礼送给你和高壮士――本堂将上奏皇上,力保高迎祥任陕西四品总兵官,保你为从四品副总兵官。”李自成大喜,道:“大人再生之德,李自成终生不忘。”
陈奇瑜朝外道:“来人哪,快排宴席,侍候李壮士吃喝休息。”两个侍卫恭敬地将李自成请下。陈奇瑜目送李自成离去,若有所思。幕僚在旁揖道:“恭喜抚台大人,一举降伏十万流寇,为朝廷立下不世功勋。”陈奇瑜沉声道:“传命各路总兵、标统,速来我这儿议事。”幕僚惊疑不定地去了。
车厢峡口。高迎祥、张献忠、刘宗敏及众首领正在焦虑不安地等候着,忽听峡谷口三声炮响:轰、轰、轰!高迎祥循声望去,只见山头上缓缓升起两炷粗直浓黑的狼烟。张献忠喜道:“好啊,陈奇瑜中计了!”
高迎祥对众首领道:“各位兄弟,你们赶紧按照预定方案,分头行事吧。”
“是。”众首领纷纷领命离开。
巡抚衙门。各总兵、标统分立两旁,陈奇瑜在当中踱步,沉声道:“听令。当流寇们放下武器,出谷投降时,将他们集中到河滩地。河滩四面,应当预先埋伏强弓硬弩、红衣大炮、和两万精兵,待我一声令下,你们一起开火、放箭!将他们全部斩尽杀绝,不准一人漏网!”幕僚惊讶地:“大人,流寇们是来投降的呀”
陈奇瑜冷笑道:“你以为他们是真心投降么?不,他们是诈降!他们的惯用伎俩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跑不掉了才降,降了以后再造反!告诉你们,一日为贼,终生难改,后患无穷。即使他们是真心投降了,本堂也要把他们斩尽杀绝,不留后患!你们听明白了吗?”众将应道:“属下明白!”陈奇瑜得意地说:“这回,我们是稳操胜券。因为,流寇们先放下武器,再徒手走出谷口,你们就当成是一场围猎吧,给我放手宰杀!”
众将快活地笑了。
车厢峡峡口。峡谷口出现两个军士,齐声朝谷内大吼:“里头人听着,巡抚大人口谕,着你们放下武器,列队出谷投降”吼声中,疲惫已极的义军战士一个个步至谷口,他们将手中的兵器投放在地上,再步出谷外。谷外,戒备森严的官军监视着义军,各执兵器,锋芒直指义军。谷口,地上的刀枪剑戟越堆越高,出谷投降的义军也越来越多授降进行的十分顺利。
官军营地。山头上,陈奇瑜坐在一张大椅中,俯首观看山下的投降情况。李自成已陷为人质,身边围着多把雪亮长刀,他也注视着山下,神情略见不安。“李壮士啊,看来你们真是要投降了。”陈奇瑜微笑着对李自成说,“不过,本堂做事,向来不留后患”见李自成一脸惊讶,陈奇瑜鼻子哼了一声:“只要本堂身边这尊号炮一响,数万只强弓硬弩就万箭齐发,四面八方的伏兵也会蜂涌而上,将投降的流寇们统统斩尽杀绝!”
李自成又惊又怒,道:“陈奇瑜,你就不怕义军弟兄们拼命么?”陈奇瑜依旧面带微笑:“怕,怕!可本堂现在不怕了。因为你们已经手无寸铁了,本堂谢谢你啊!哈哈哈”李自成愤怒地冲向陈奇瑜,却被身边侍卫扯住,两把长刀按在他脖子上。李自成挣扎着怒叫:“陈奇瑜,你这丧尽天良的狗东西,义军弟兄是杀不绝的”陈奇瑜得意地说:“别急别急。你就跪在那吧,待会山下就要血流成河了,你与本堂一块观看吧。”
李自成怒视不远处那尊昂首待发的号炮。

第十三章 李自成诈降成功(三)

车厢峡峡口。步出峡谷的义军越来越多。只见连高迎祥、张献忠、刘宗敏和众首领也出现在投降队伍中谷口,两个标统看见了义军首领,他俩交换一下眼色,示意官军们准备。大片徒手的义军集中到河滩地,刘宗敏踮足观望,只见外围高处都布满杀气腾腾的官军。刘宗敏在身边人掩护下,弯腰用手拼命刨土。片刻间,他刨出两只长刀,递给旁人,继续再刨。更多的义军开始刨土,河滩泥土被层层刨开,现出一片埋藏着兵器。这些义军人手一把兵器,在刘宗敏示意下,开始朝官军靠近。
刘宗敏突然大喝一声:“弟兄们,杀”所有执兵器的义军都朝官军扑去,与之拼命恶战!河滩地顿时一片混乱,许多官军倒地死去。剩下的则大呼小叫地抵挡着峡口中涌出更多的义军――统统手执兵器!他们在高迎祥、张献忠率领下冲上前来,追杀正在退却的官军。官军大乱
山上,气急败坏的陈奇瑜正在怒叫:放号炮,放号炮!一个军士手执一根烧红的铁棍,凑近炮尾导火索李自成眼看号炮就要被引燃,他拼力挣开了按在他脖子上的刀锋,扑上前,扑倒了那燃炮的军士,同时用双足将那尊号炮踹翻。号炮打着滚翻下山去陈奇瑜气得大叫:“杀了他!快杀了他!”两个军士挥刀猛斩李自成。李自成躲开,军士跟上再砍。这时,军士身后中枪――原来是刘宗敏领着几个义军扑上来了。刘宗敏与山头上的官军血战那几个官军很快被义军砍杀倒地。
刘宗敏扑到李自成面前:“大哥,你怎么样?”李自成脖子已有深深刀口,血流不止。他道:“我没事。你们当心,外围有官军埋伏。”刘宗敏说:“知道。高大哥已经带人冲过去了。”这时,刘宗敏看见陈奇瑜正在山道上奔跑,他怒喝:“兔崽子,我砍了他拔腿欲追。”李自成说:“算了!让他跑吧,他已经没用了。”
陈奇瑜连滚带爬地在山腰处逃命。陈奇瑜爬上一处岩石,气喘吁吁朝下面喊:“吴总兵,快、快杀贼呵”下面毫无动静。陈奇瑜探首一看,只见下面横七竖八地布满官军的尸体,他们已经被突围的义军消灭了。陈奇瑜痛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地上。过会儿,他挣扎着爬起来,朝北叩首,喃喃地道:“皇上,臣一时大意,中了贼的奸计,有负皇恩话音未落,一把短刀已插进自己腹中,他引罪自尽了。”
巡抚衙门。义军首领齐聚大堂,喜气洋洋,有坐有立,有说有笑高迎祥从案后大椅上站起身来,笑道:“各位首领,从现在起,我们可是蛟龙入海、猛虎上山,官军再也奈何不得我们了!”众首领纷纷道:“是啊是啊!好日子在后头呢”高迎祥转向李自成,说:“这回啊,首功应该归于自成兄弟。”众首领一片声地说:“全亏了自成大哥!”
高迎祥待众人静了下来,说:“各路义军首领都在这了,请大伙商量商量,下一步该如何行动?”众首领一时难言。李自成站起来说:“闯王,各位首领。义军虽然突围成功了,但损失也很大,急需扩充实力,补充粮饷。在下建议,全军统一行动,直插江南,杀入大明腹地。”高迎祥点头不语,看看大伙,目光落到张献忠身上。张献忠起身道:“自成大哥的想法虽好,但江南是朝廷的粮仓,崇祯肯定会派大军追剿。兄弟的意思是,既然要图发展,就应该分开行动。在下还是想率领本部弟兄,杀往河南老家去,在那儿大干一场。”李自成与高迎祥互视一眼,各显忧色。
刘宗敏叫道:“张大哥,你的部下占整个义军一多半。你要把他们全带走了,义军还怎么统一行动?”张献忠笑道:“说白喽,我不敢赞同统一行动。窝在一块,力量虽然大了,目标也大。车厢峡被困,就是统一行动的后果!”一首领道:“我看张大哥的意见有道理。在下也想率领本部单独行动。”另一首领也道:“弟兄们起义造反,本来就是有分有合嘛。合久了就分一分,各自发展。分久了再合一合,打个洛阳、开封之类的大城市。”高迎祥见众说纷纭,道:“各位首领的话都有道理。今日大伙累了,匆忙决定不好,还是改天再议吧。各位还得赶紧安顿各自的部下,让大伙好好吃一顿,休整几天。”众首领纷纷起身,向高迎祥拱手告辞
大堂内就剩下李自成与高迎祥两人。高迎祥严肃地说:“自成,看见了吧。一旦取胜了,就会分道扬镖。”李自成愤愤地说:“草头王,得志便猖狂!”高迎祥说:“我看,人各有志,就让他们走吧。走到哪儿都是义军。”李自成说:“那我们只有不到两万人了,怎么行动?”高迎祥坚定地说:“计划不变。我们还是乘官军不备,进入安徽,直奔大明王朝的发祥之地――凤阳!”李自成笑着说:“也好,杀到朱元璋老家去!”
紫禁城。城墙上一片激战前的恐怖气氛,只见锦衣卫与御林军纷纷来往穿梭,大呼小叫。到处是刀光剑影,一尊尊红衣大炮朝向远方。扬嗣昌愁眉不展地注视着面前的临战状态片刻之后,他匆匆离去。

第十三章 李自成诈降成功(四)

宫道上。王承恩手提弯刀,厉声么喝着:“快,快!五十岁以下的,统统上城协防。五十岁以上的,跟王小巧去运粮弹!”大小太监立刻分流,一部分老太监被王小巧领走了。扬嗣昌步来笑道:“王公公,你怎么也拿起这东西了?”王承恩扬扬手中刀,笑:“有人就唬人呗,没人还可以当拐杖用。说着,他真用刀尖柱地,支撑身体。”
“王公公,在下又有难处了。”扬嗣昌为难地说,“好多青壮不愿意上城助防――他
们要银子!”“该要!人家是拿命换。”王承恩沉呤说:“明白了,您是想让皇上拿出皇银来。”扬嗣昌说:“国库空虚,根本没银子为此,想请王公公与在下共同见驾,求皇上恩典。”王承恩为难地说:“扬大人,您不是不知道,皇上特恨老奴干政,差点把老奴打死。瞧,腿伤还没好俐索哪。”扬嗣昌笑了笑,说:“你老人家还是指个道吧,谁不知皇上喜欢您干政。您要是老不干政,皇上反而着急!”
“这么着吧,老奴给您出个馊主意”王承恩作无奈状,“您到承乾宫去,见一见周皇后,跟她说说您的苦恼。有皇后挑头儿跟皇上说话,你们什么事都好办!”扬嗣昌大喜,揖道:“谢过王公公!”
承乾宫。周后抚弄着一把扬琴,有意无意地拨弹几下。旁边,扬嗣昌恭敬地说着:“京城人都知道,皇后娘娘最体贴民情了。每家只要出一个青壮,每个青壮只要给十两银子,他们就会拼了命保卫京城。”周后停止抚琴,正色问:“总共能有多少青壮?”“二十万青壮。”周后皱皱眉,说:“那得需要二百万两银子。”忽听一声笑声:“二百万两算什么,父皇有的是银子”原来是乐安公主过来了。周后斥道:“国家大事,乐安,别胡说!”乐安公主笑道:“我没有胡说。父皇银子最多,也最小气。”周后喝住她:“住口。二百万可是个大事!”扬嗣昌俯到周后耳边:“请皇后娘娘想想,京城的太平值多少?皇上的安危值多少?”周后迟疑着扬嗣昌再压低声音说:“银子花出去了还可以挣回来,大明王朝要有个三长两短,那就什么都完了。”
周后笑道:“你甭吓唬我。我得看看有多少青壮上了城,再决定跟不跟皇上说这事!”扬嗣昌奉承地说:“当然,只要皇后娘娘上城望一眼,就知道民情了。”“我也真的好久没上城楼了。”周后说,“扬嗣昌,前面领路吧。”乐安公主说:“我也要跟母后上城。”周后说:“那就一道去吧。”扬嗣昌转身朝外叫着:“皇后娘娘口谕,摆驾午门。”
午门城楼上忽然响起惊天动地的战鼓与铜号。鼓号声中,锦衣卫雷霆般大吼:皇上驾到!顿时,万众寂静,人人举首眺望午门。崇祯身披黄金甲胄,执一柄长剑登上高高的午门城楼。他一直走到凭栏处,气宇不凡地举目看看天,再看看地,最后看看下面的人山人海突然,崇祯用尽最大气力、气贯长虹般地高喝:“军民人等听旨。朕,不迁都,不撤退!朕,誓与子民们同生死,誓与紫禁城共存亡!”
万众顿时欢呼不绝。“万岁”之声,此起彼伏,如同阵阵巨浪。
乐安挽着周后进入午门,母女俩敬佩不已地望着英姿飒爽的崇祯。
崇祯仍然兴致勃勃地高喝:“大明王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