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道贩子的崛起-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都行,要么我就自己慢慢还,反正我还不上这笔赔款,奥斯曼军队就一直驻扎保加利亚,到时候看看谁着急。
  他现在已经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保加利亚的结果无非就是最终被谁控制的问题,俄国人控制他是当傀儡,奥斯曼控制他也是当傀儡,尼古拉如果不想以后保加利亚变成奥斯曼军队的基地,那就帮忙垫上这笔钱。
  除了找俄国人他还跑去威胁罗马尼亚人,要么也帮忙垫上赔款,要么他邀请奥斯曼军一直驻扎到罗马尼亚边境,你们都自己看着办吧!
  正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他豁出去不要脸了还真就有效果,最后这笔钱由俄国和罗马尼亚以贷款形式给他垫付,其俄国贷款一千五百万英镑,罗马尼亚贷款一千万英镑,这时候的罗马尼亚因为有石油支撑,一千万英镑还算不上什么大钱,用这来把奥斯曼军队撵得远远的,对他们来说还是很划算的。
  当然他们的贷款肯定不会是无条件的,除了海关税收担保和其他一些税收方面的担保之外,还有附带的大量政治条件,尤其是俄国人在这些方面格外苛刻,反正结果就是以后保加利亚基本上就等于俄国的傀儡了,不过对于这一点斐迪南一世已经无所谓了,实际上对他来说这是最好的结果了,至少有尼古拉这棵大树遮荫,就算战争结束,他也不用担心被撵下王位了,要知道这时候保加利亚人就已经喊出了要推翻他的口号,毕竟他把自己的国家带进了深渊。
  虽然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也算是卖国了,不过既然自己是君主,国家就是自己的,那就无所谓卖不卖了。
  贷款协议和奥保两国的和平条约同时签署,随后俄国和罗马尼亚人给保加利亚垫付的赔款送到伊斯坦布尔,原本占据索菲亚的奥斯曼军正式开始了撤退,这场席卷整个巴尔干半岛,造成交战双方超过一百二十万士兵和平民伤亡的空前大战终于落幕。


 第四零七章 造舰狂潮

  巴尔干的战火是结束了,可非洲的战火却依然在熊熊燃烧,在尼日利亚英军已经增兵到了十万,可依然无法扑灭黑鬼们反抗的火焰,虽然他们用五个师的兵力和近万人的伤亡,攻陷了富拉尼帝国绝大多数的城市,甚至包括首都索科托,但退守卡诺的索科托苏丹,依旧率领着各部联军,背靠着喀麦隆,用源源不断送到手的德欲火,坚决地抵抗着英国人的侵略。
  而且这时候从伊斯坦布尔取道喀麦隆的阿訇们已经到达了卡诺,给富拉尼帝国的人民带去了哈里发陛下的问候和鼓励,另外还有哈米德二世私人援助他们的一百万英镑,圣战的呐喊响彻整个北尼日利亚,在英军占领区,各种各样的袭击频繁发生,搞得英国人日夜不宁。
  尽管知道这是哈米德二世在向他们报复,但英国人已久对他无可奈何,现在的奥斯曼帝国本身已经不是好欺负的,无论海上还是陆地上,想揍他都得做好把牙磕掉的准备,更何况他背后还站着一头霸王龙,更何况这个老家伙头顶上还顶着神权的光圈。
  而在纳米比亚,赫雷罗人同样在英国顾问指导下,拿着英国人援助的武器,英勇地反抗德国殖民者,不过很显然威廉的军队效率比英国人高多了,四个德国陆军师就像压路机一样碾过这片干旱的高原,所过之处一片尸山,甚至德国士兵还把那些黑鬼们像撵兔一样成千上万地赶到干旱的沙漠,任由他们渴死。
  反正黑鬼在欧洲人眼也不算人,英国人在南非搞几个集营,死了几万布尔人就引起了整个欧洲甚至包括他们自己国家的一致声讨,但德军在纳米比亚几万,几十万地屠杀黑鬼,就没有任何人觉得有什么不对了。
  用德国驻西南非洲总督的话说:在这些土人学会为优等种族生产有价值的东西以前,他们就没有理由存活。
  而且他的这番理论。在欧洲得到了包括明日报和人民电台在内,绝大多数主流媒体的一致赞同,虽然英法很想就这个问题做一下章,但可惜就连他们自己国内民族,对于纳米比亚的黑鬼死多少都没人关心,再说这样的事情谁没干过,一扒都是屎,没必要搞得互相泼粪,现在邦联的一些地方,都已经开始准备恢复奴隶制了。也没见有人说什么。
  巴尔干战争结束后,欧洲暂时恢复了平静,很显然这份平静注定维持不了多久,因为前段时间奥匈帝国从奥斯曼帝国手购买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主权,严重伤害了塞尔维亚人民的感情,以至于发生了一些针对奥匈帝国商人的袭击事件,并且造成了两名奥匈帝国商人遇害,这段时间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关系骤然紧张。
  很显然这是一个打落水狗的好机会,财政破产。军事失败,差点落进亡国深渊的塞尔维亚,已经开始散发出诱人香气,至少奥匈帝国快要忍不住了。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甚至亲自参观了在波斯尼亚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这位大公跟因为年纪大而失去扩张兴趣的约瑟夫皇帝可不是一路人,早就有着对塞尔维亚动手的心思,目前可以说入侵已经迫在眉睫。
  这一点引起了英法俄三国的极度不满。正当奥匈帝国在波斯尼亚举行军事演习的时候,俄国陆军也开始在乌克兰的俄奥边境开始军事演习,刚刚撤回欧洲的英国完美战列舰队进入地海。平静了仅仅一个月的欧洲立刻再次阴云笼罩,就连德国都开始秘密备战了。
  好在各方这一次各国最后终于克制住了,毕竟巴尔干战争刚刚结束,给各国在军事方面带来的好处还需要时间来消化吸收,当然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还没准备好,再说奥匈帝国也不着急,塞尔维亚人经历这场惨败,十年内别指望恢复元气,他们有的是时间。
  与此同时各国的军备竞赛,也已经进入白热化,英国又有艘完美战列舰加入舰队,未来还有十艘在半年内陆续服役,他们目前光建造这种战列舰的船台就有十座,而且这还不算那些新建的巡洋舰,驱逐舰,整个英国所有船厂都开足马力扩充着大英帝国的海上力量,海军军费一涨再涨,也就是他们,换一个国家真还玩不起这种造舰规模。
  德国人的第二批十艘将在未来一年内陆续服役,从这一点就看出两国造船实力上的差距了,说到底玩这东西,还没人能比得上大英帝国,为了弥补国内造船能力的不足,威廉甚至在瑞典订购了艘。
  而法国海军也得到了他们的第一批两艘完美战列舰,另外还有四艘将在半年内陆续交付,可怜的法兰西共和国终于不用再靠着英国人的怜悯过日了,他们那支已经沦为三流货色的海军也可以挺直腰杆面对别人轻蔑的目光了。
  俄国人也得到了他们的第一批四艘,当然不是他们自己建造的,实际上这四艘早已经完工,只不过因为巴尔干战争造成俄关系紧张,被杨皇帝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扣在了瑞典的船厂里,俄国自己建造的艘将在半年后陆续服役。
  奥斯曼海军得到了两艘,财大气粗的哈米德二世又增加了四艘订单,而且是从国订购,奥匈帝国得到了从杨氏船厂订购的两艘,自己国内开工的四艘再过一年也会服役,意大利没有从杨氏船厂订购,第一批艘都在自己国内建造,和奥匈帝国自产的差不多时间服役。西班牙海军得到了从国订购的两艘,在瑞典还有四艘陆续建造,巴西海军得到了两艘,另外智利还订购了两艘,这是亚洲和欧洲国家以外仅有的四艘,当然这些战列舰根据各国情况,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同,不过基础都是一样的,十二台一万马力柴油机,三轴推进,每四台驱动一个螺旋桨。
  唯一不同的是瑞典海军的八艘,他们这八艘不是标准化的,而是杨丰根据瑞典海军的作战需要特制,吨位很小,只有不到一万吨,但这种一万吨的小船却装了八万马力柴油机,航速高达三十三节,续航距离很短,这样就省下来不少空间装武器,装甲防护和标准化战列舰没有任何区别,但却装了门二八零速射炮,前二后一的三联炮塔。
  除此之外国海军也新增了三艘战列舰和三艘战列巡洋舰,使国海军一跃而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强,当然因为除了后续艘以外再没有其他建造计划,所以这个第二强维持不了多久,最多能够保持第四,这个位置杨皇帝很满意,没必要给欧洲列强们制造太大压力,现在赚钱是最重要的,实际上如果连国带瑞典加起来,他手能够建造战列舰的船台数量和英国一样多,光瑞典就十座。
  这东西说白了,以后他就是当重巡洋舰使用的,没必要造的太多了,现在他那两艘超级战列舰和航空母舰都已经完成了超过一半的舰体,尤其是航空母舰再有最多半年就可以下水舾装,说到底那才是以后真正的海上霸主,就连那两艘超级战舰,无非都是为了满足他的个人爱好而已。
  再说这样做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告诉欧洲列强,自己无意大规模扩张,去挑衅他们的利益范围,毕竟八艘战列舰,八艘战列巡洋舰虽然实力足够强大,维护现在国的利益完全没有任何压力,但跟欧洲各国规划的庞大舰队比起来,顶多是法国的水平,连俄国都比不上,这样那些欧洲列强们对杨皇帝就比较放心了,他们也不是傻,国真要搞出一个英国级别的海军来,这些家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心大胆地互相放血的。
  这场规模空前的造舰狂潮,赚得最多的就是杨丰了,作为垄断性质的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供应商,就算那些欧洲列强自己建造的战列舰,每艘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造价落在他的口袋,按照目前一艘标准化战列舰两百万英镑造价,他自己至少拿走八十万英镑,这还不包括后续的维护保养,如果连装甲和火炮也从他那里购买,那么一艘战舰造价的五分之三都得交到他的手,像西班牙,奥匈,意大利这些国家自己建造的,实际上就是连装甲带火炮都购买他的。
  这仅仅是战列舰,还有数量更多的巡洋舰,驱逐舰,登陆舰这些同样是吸金猛兽,除了英国和德国仿造出了勉强能用的低功率版柴油机用在驱逐舰上以外,其他各国都还完全依赖杨丰。
  这段时间杨丰可以说收钱收得手都发软了,光英国在这一轮造舰狂潮,就已经向他贡献了超过四千万英镑,哈米德二世连平民带军队死伤超过三十万,打赢一场战争赚得钱都不够他卖柴油机和军舰赚得零头多,(未完待续)


 第四零八章 杨丰式的炫富

  汹涌而来的财富,让杨皇帝最近这段时间,总是搞出一些让他手下无语的举动,比如盖摩天大楼,他要在北京城内建一座用来显示他帝国威严的摩天大楼,一百零二层,连同塔尖高度超过四百米,名字就叫帝国大厦。
  这个建筑计划一公布,整个世界都瞠目结舌,要知道这时候唯一超过百米的摩天大楼就是瑞典的杨氏财团总部了,那已经被欧洲人视为工业奇迹,一共四十层,欧洲其他国家虽然也有少量类似建筑,但至今没有一座超过百米。英国是因为维多利亚老太太不喜欢,所以限制楼房高度,其他几个国家要么没有这个实力,要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同样没有建设,原本这时候正是美国雄心勃勃盖高楼的时候,但现在的美国让杨皇帝一爪扇回去了,经济持续低迷,哪还有钱玩这种东西。
  现在杨皇帝已经当仁不让地接过了头号暴发户的位置,那么美国人当年那些炫耀的方式,他自然也要当仁不让地接过来,帝国大厦就是其一项。
  实际上这项工程对他来说一点都没有技术压力,设计图就很简单了,他甚至懒得换图纸,直接就搞了帝国大厦的全套设计图,剩下无非就是施工而已,钢铁框架结构又不是什么高科技,无非就是焊接技术的问题,作为世界焊接技术的领导者,杨氏财团旗下就不缺优秀的焊工,水泥那就更简单了,至于剩下的塔吊一类东西对长城重工来说不值一提,现在他们连百吨级龙门吊都能建造,这点小活儿就跟玩一样。
  这座摩天大楼建成后,将作为人民银行的总部,目前这家银行的业务太繁忙了,雇员数量越来越多。甚至不得不分散办公地点,这时候也的确需要一座足以容纳几万人的总部,毕竟它现在兼着好几个国家的央行,华联邦帝国,越南王国,墨西哥人民共和国,美利坚联盟国。
  目前正在图谋日本的发钞权,日本政府想进行货币改革,将银本位换成金本位,但他们本身没有什么黄金储备。所以想以华元为准备金,但这样一来就必须向人民银行借大笔贷款,不过很显然杨皇帝更喜欢自己给他们发钞票,现在正在谈判,不过日本政府也没有反对的资格。
  实际上现在人民银行在日本发行的银行券,就比日本政府发行的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