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医与侦破-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常迅速,有人称之为闪电式的窒息死。 
  懂得以上科学道理后,对前述张某的死亡便可以解释了。张某处在睡眠的状态,无意识地把自己的颈部挂在蚊帐钩上,并且继续处了沉睡状态,这就使颈部由于头部的重量而受压。在上面谈的颈部受压可能引起死亡的三种情况中,虽然头部的重量还不至于使呼吸道受压而窒息死亡,但却完全有可能由于头部的重量压迫颈部导致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更有可能由于颈部受压而直接或间接地刺激迷走神经,从而引起反射性心跳停止。              
 法医与侦破 
作者:青宝、未闻、赖善明 
 18。自缢身死者的形象    
  1975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发掘了12座战国末期至秦代的葬墓,其中第11号墓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定名为《睡虎地秦墓竹简》,或称《云梦秦简)。这一考古工作的重要发现,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法医学的产生、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在《云梦秦简》中,与法医学关系密切的是《法律答问》和《封诊式》两书,其中尤以后者为甚。《封诊式》的“封”是指查封;“诊”是指诊察、勘验、检验;“式“是指格式和程式。顾名思义,《封诊式》就是一部关于查封与勘验程式的书籍。 
  《封诊式》全书共25节,包括书题共3010字。书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以案例的形式介绍的。但所述案例都不是用的真名,而是以甲乙丙丁代表。这说明它不是单纯案例的记录,而是选择极为典型的案例,用以示范或供模仿学习之用。《封诊式》以及《云梦秦简》中有关法医学内容的记载,反应了我国古代法医学领先于世界各国的辉煌成就。在当时,中国法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到那样高的程度,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望尘莫及的。下面就是《封诊式》中记载的一个案例。 
  一个性伍的人在家中缢死,令史某前往检验,见丙的尸体悬挂在其家东侧卧室北墙的房椽上,面向南,束在颈上的缢绳是用拇指粗的麻绳做成的绳套,绳套的系束处在颈后部。绳索向上系上房椽上,绕椽两周后打结,留下的绳头长3尺。尸体头上离房2尺,脚离地2寸,头和背靠地,舌头伸出到唇吻部,大小便失禁并污秽了两脚。解开绳索,该尸体的嘴里有气呼出,像是叹息的样子。颈部缢沟处呈椒郁色,缢沟八字不交,从前到后逐渐由深变浅,不周顶至后颈部有约2寸不见缢沟。尸体的其他部位没有兵刃、木棒、绳索等损伤痕迹。房椽粗一围,长3尺,西面距地上土台有2只,站在土台上面可以系挂绳索。地面比较坚硬,不能查到人来人往的痕迹。绳索长1丈。死者身穿薄绸单上衣、裙各一件,赤足。当即今甲及死者之女将丙的尸体运到庭院。 
  《封诊式》的编者指出:检验时必须首先仔细观察痕迹,应当亲自到停尸现场,检查绳索悬挂处,该处应有绳索通过的痕迹。检查舌头是否伸出,头、脚离绳索处及地面距离各多少,有无大小便失禁。然后解下绳索,看口鼻是否作喟然叹息状。缢沟是否呈椒郁色。通过系绳处试一试能否脱头,能脱,再解其衣,详细检查全身、头发内和会阴部。如果“舌不出、口鼻不喟然、索迹不郁、索终不能脱”,难定缢死。如果死后经过的时间较长,则口鼻可能没有喟然叹息似的样子。自杀者一定有其缘故,应当讯问与其一起居住的人,弄清原因。 
  这个记载在我国2000多年前文献中的案例,描述了缢沟的性状;用“不周项”三字简练地指出了缢沟的重要特征,以与“周项”相区别;以“椒郁”二字形象地描述了缢沟部周围皮肤呈暗紫红色郁血、出血状,并作为身前缢沟的特征,以与无椒郁色的死后溢沟相区别。“不周项”与“椒郁”这两个称谓是我国先秦时期检验缢死的重要法医学发现,直至今日仍具有其实用价值。不仅如此,本案例还记载了缢尸悬挂的位置,绳索的性质,绳结的特点和悬挂的情况。提出了舌头伸出,大小便失禁,气出喟然等缢死的重要所见。 
  我国古代法医检验中,常把舌头是否伸出作为缢死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实在现代法医检验实践中,缢死者的舌头大多数位于齿后或齿间,舌头伸出的并不多见。有人认为,舌头是否伸出与绳索压迫的部位有关。如果绳索压迫在喉结上方,舌根被压向咽后壁,舌尖受牵引而后移,所以舌尖便不能伸出唇外;如果绳索压在喉结下方向上牵引,把舌根提向前上方,则使舌尖向前伸出齿外。尸僵出现后,在齿间的舌尖被咬紧,此时再解除绳索压迫,把尸体平放,舌尖亦不能缩回。此外,头部向前倾斜的程度也影响舌尖是否伸出齿外。如头部下垂者,因肌肉弛缓舌尖常掉出齿外一厘米左右。 
  大小便失禁,也是死者常现的一种尸体外表征象。这是由于肌肉弛缓等尸体现象变化发展的结果。不仅如此,缢死者有时在口角、下颌、胸前或地面上遗留点滴状血液、鼻涕和流涎的痕迹,有时流出的鼻涕或唾液会连续不断。这些征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缢吊时的姿式。 
  缢死者由于经历了长时间的悬吊,血液坠积于下肢、下腹部和前臂,形成颜色深暗的尸斑。由于尸斑的高度发展,可能出现散在性溢血点。 
  在一般情况下,正位全缢死者,由于绳索压闭了静颈脉、颈总动脉和椎动脉,头面部血液循环完全停止,呈贫血状态,所以颜面苍白。而侧位、前位或不全位缢死时,常因静颈动脉压闭不全,血液常能部分进入头面部使之瘀血,而出现颜面发绀,里青紫色,眼结合膜出血等窒息征象。 
  在缢颈过程中,死者由于痛苦、肌肉痉挛等手足乱动。这可能碰撞周围物体,形成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伤。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结合现场物体的位置进行判断和鉴别,以判明是否生前上吊。 
  上述案例的最后一段具体讲述了缢死现场尸体检验方法。先讲案例,后讲检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这说明我们祖先法医学知识是十分丰富的。在其所介绍的检验方法中,有两个内容涉及到缢死的鉴别诊断问题。一是检验索沟以后还要解开衣服检查全身,特别是要检查头发里和会阴部,这是古代法医学十分重视的两个部位,因为它们最容易被人忽略。如果在这两个部位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发现了异常损伤,就要考虑是不是自缢身死的问题。二是明确指出“舌不出、口鼻不喟然、索迹不郁、索终结急不能脱”,不能定自缢身死。这在今天鉴别自缢时,也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当然从现代法医学的观点来看,如果仅以这几点来确定是否自缢,还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有的自缢者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可以完全没有这些特征。尽管如此,我国古代法医学早在2000多年前,提出这样多至今仍有科学价值的关于自缢的鉴别点,这是非常惊人的成就。              
 法医与侦破 
作者:青宝、未闻、赖善明 
 19。从五婢同缢谈起——缢绳和缢型    
  清代道光十九年,某官在山东省任职时,遇上了一件十分奇特的案件,平度州百姓家的5个丫头同时上吊。只见两个丫头同一条绳吊死,绳套一个是活结,另一个是死结,其余3个丫头同吊一条绳,一个是活结,两个没打结,只把绳子缠绕在脖子上。她们是如何结扣,怎样一块上吊的呢?看了之后,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她们穿着的衣服都极为华丽,而且每人身上都带有香荷囊包,看上去她们真有视死如归的意思。此官询问了一群证人,都证明她们确实没有受侮和其他可疑的事情。只有一个老太婆讲,她们5人平时常说生则同生,死则同死这两句话。最近主人想把其中两个丫头嫁出去,可能是因为这个缘故才死的,等等。案子被详细汇报给官府,上级官府反复查问,并派官员审讯有关人员,都没有发现另外的情况,于是也就按原来审理的情况,稍作修改就结案了。 
  这是《洗冤录详义》中记载的一个真实案例。它向我们揭示了缢死绳套的三种类型:一是活结,绳套的大小可因绳结的滑动而改变,百代称为步步紧;其打法是绳结一头打一个固定的扣,另一头穿入这个扣,所以可以活动。二是死结,即绳套的大小固定不变。死结又有开放式和闭锁式两种,将绳索绕成大圈打死结固定,上部挂在悬挂点上,颈部压在其下部的兜住弧上,叫开放式绳套;在靠近颈部处打死结,绳索的一端或两端固定在悬挂点上,称为闭锁式绳套。三是缠绕,就是用绳索绕住头颈。 
  本案中有5个丫头同时缢死,其中两个人是用一条绳缢死的,一个是活结,一个是死结;另三个是缢死在同一条绳索上的,一个是活结,两个是缠绕。仅凭以绳子和打结的方式,是无法确定这5个丫头是自杀还是他杀的。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查。检验官先从她们华丽的穿着和所用所带的东西着手,然后了解熟悉死者的人,最后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判断这5个人不是他杀,而是由于特殊的原因共赴黄泉的。况且死者衣着从容,身上并无任何伤痕。可见检验官的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用于缢死工具的绳索没有特定的要求,如果要对其分类,那么种类是繁多的,质量也各不相同。法医学上出于对缢绳检验的需要,将缢死分为硬绳索、软绳索和半硬质绳索三种。金属丝、电线、皮带等质地较硬的,可以称为硬绳索;裤带、围巾、布条、浴巾等质地比较软的,可以称为软绳索;棕绳、麻绳等,可以称为半硬质绳索。用硬绳索溢死形成的缢死沟呈羊皮纸样;用软绳索缢死的在一般情况下,留下软索沟,但若悬吊的时间较长,亦可形成硬索沟的征象。 
  绳索在缢死和勒死案件中形成的索沟、绳套等,是判明死亡性质、揭露和证实犯罪的重要证据。法医工作者在检验尸体时,应当详细记录绳索的性质、长短、粗细、绳套的周长圈数,两端的长短,绳结的位置和打结的方法,悬吊点的位置、高度、死者的脚是否离地以及距离地面的高度等。打结的方式,一般都与打结人的职业、生活习惯有关,所以可以用作推测打结人的身份。检查绳套时,不得将绳结打开,破坏绳套的原始状态,而应当在远离部位将绳套剪断,然后用胶纸粘接起来,必要时还应当提取保存。在剪断绳套之前,最好拍照固定。如果绳套也被死者亲属等解开,应让其尽量记忆起来恢复原始状态;如果已被犯罪分子拿走,检验时应当根据死者颈部索沟的形态、道数、宽度及印纹等,推断绳索的种类、质量和粗细,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 
  平时人们所见到的缢死,死者都是双脚离地、悬于空中,全部体重压迫在颈前绳套的兜住弧处,绳结位于颈后,这称为典型缢死。法医实践中还可见到多种非典型的缢死。非典型缢死的姿势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悬位、跪位、蹲位、半俯卧位、俯卧位等。悬位缢死者双脚离地、身体悬空,绳套承受全部体重的下坠力;站、坐、跪、蹲、卧位缢死者,只有身体的部分体重压迫颈部。故前者称为全缢死,后者称为不全缢死。非典型缢死绳套压迫的部位有前位、侧位和后位三种类型。前位缢死者绳套的兜住弧压迫后颈部,绳套绕过颈侧至前提空,又称为反吊;侧位缢死者绳套的兜住弧压迫颈部的左侧和右侧,绳结位于相对的一侧提空,又称为侧吊;后位缢死者绳套的兜住弧压迫颈前部,绳结位于颈后,又称为正吊。              
 法医与侦破 
作者:青宝、未闻、赖善明 
 20。从“八字绳痕”说开去——缢沟浅淡    
  清代康熙五十五年,昆山县老百姓沈登吊死一案,仵作检验后报告说:死者沈登缚住头颈的绳子是根非常细的草绳,草绳的一头打着结,是伸在这个圈套里面的。圈套能活动,一头可以伸缩,头伸进圈套有的地方入肉深,有的地方入肉浅。这种绳套称为步步紧。所以,虽然头颈处呈八字交匝痕,但确是自己吊死的。 
  这案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凡是自缢死者,头颈上都留有明显的八字痕。这是因为自缢者身子悬空,自身下垂的重量使绳索深深地嵌入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颈的两侧受力多些,相对说绳索入肉也深些,到颈后结处,几乎就没有什么绳索的痕迹了,所以自缢者的颈部留下的痕迹,就象一个八字。而被他人勒死的,虽然也可见八字,但绳痕往往不规则。现代法医学把缢死者颈部的缢绳压痕称为缢沟或索沟,缢沟的基本形态为马蹄形。当一道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