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出租车拉到一条书店云集的街上;一家家店逛起;到得傍晚;落日熔金;拎着两大包书走到街边;正要拦手招出租车;却又停下;咬咬牙冲进书店;将刚才犹豫半天的《经史百家杂抄》暖住;才心满意足地回到住处。为了弥补开销;只好和室友食红烧牛肉面两碗真是好吃。
室友买回一大堆老电影VCD;后来他转战〃东方时空〃;与战友们攒出流芳一时的《分家在十月》(23);而我也得到了莫大的欣慰这套曾国藩攒的《经史百家杂抄》再也没见在江湖上出现过。
朋友是用来喝酒灌醉的;但用来买书也挺好。我和分居北京的斌斌小强经常相互为对方买书。说实话;北京人当时生在福中不知福;逛书店反倒没有我这个出差到京的人勤。那次在商务印书馆;看到大学时让我们秉烛夜读传诵一时的《光荣与梦想》;狂喜莫名;怒买三套;分送两人。天可怜见;这套书再没重版过;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他们感动之余;看到好书也经常为我暖住。一次到得北京;先和斌斌去吃朝鲜冷面;饭桌上掏出准备敬献给对方的书;居然都是《停滞的帝国》(24)。
还有人记得《爱情故事》中那香艳的一幕吗?奥利弗和詹尼一起躺在床上看书
〃奥利弗;照你这样坐在那里就知道看我读书;这次考试你恐怕要过不了关了。〃
〃我没在看你读书。我在读我自己的书。〃
〃瞎扯。你在看我的腿。〃
〃只是偶尔瞟上一眼。读一章书瞟一眼。〃
〃你那本书章节分得好短哪。〃
这一段馋得我不行;想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情景也不过如此了吧。
尽管这一境界没有达到;但到我结婚时;人生理想还是实现了一部分依靠多年来的辛勤积累和多方采购;我终于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一伸手就能拿到书的环境;从床到沙发;从厕所到饭桌;俯仰皆拾。
不能像奥利弗一样看詹尼的腿;但可以看男人的毛腿。一起看书的;是加我在内的三个男人;三人均已婚;都设有高大的书架出自同一个设计师之手;三家的藏书大致相同基本上都是一块买的;书的摆放也基本一致全是采用我的编目法。
那真是一段快乐的时光。饭后一人抱着一大桶可乐;相互炫耀自己读过的书。背是背不下来的;但可以从书架上取下书;掰到那一页;然后念起来;要掰不着;就要被嘲笑一通。憋得熟了;三人一起去撒尿;三股水柱一起射入马桶。
三人读书;相互印证;彼此发现;是比一人效率高些。那天我看了余华首发在《收获》上的《活着》;觉得好得不得了。正巧中午另一头猪来我家吃炸酱之面。饭后我向伊推荐这篇小说;冷冷地说句:〃快;看。〃注意;吃过蒜之后;跟朋友说话一定要多用爆破音;最大限度地喷发;将其熏晕。然后;我去午休。
春梦做至六成;被吵醒。
是那厮如同牛吼的哭泣。
爱情的另外一种译法
见招拆招
最近生活中发生了一桩小小的笑话。一位朋友在英国;某一天逛了伦敦的书店一条街查令十字街;为我买了一本期待已久的书《查令十字街84号》(84 Charing Cross Road);然后寄往北京;还兴冲冲地先用数码相机将书拍了照mail过来;让我预热一下。结果;不幸的很;这本书在大英帝国的邮政系统兜了一个圈子;又回到了朋友的手上她将收件人与寄件人的位置弄颠倒了。
其实以我的英文修养;肯定啃不动原版书;但对于这本书;还是希望能保留一本;因为它被誉为〃爱书人的《圣经》〃。
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个纽约爱书人通过书信往来在伦敦一家古旧书店(书名即是这家书店的地址)淘书并建立深厚友谊的故事。来往的书信被她汇集成此书;成为读书人的掌上明珠。刚被台湾翻译出版;译者便是一位古旧书店的工作人员。
不管是原版还是中文版;得到这本书都并非易事。好在;根据原著拍摄的同名电影已经有DVD出售;约在半年前;我买到了。该片由美国哥伦比亚公司1986年拍就;片长100分钟;担纲主演的是演技派演员安妮·班克劳夫特和安东尼·霍普金斯;拍的真是无可挑剔。后来查资料得知;该书还曾被BBC于七十年代拍过一个电视电影。
且慢高兴;我敢担保;即使你看到这张影碟;最大的可能也是与其失之交臂;因为;影碟被碟商译成了一个耸人听闻的动作片名字《迷阵血影》。
所以;你也许注定与查令十字街84号无缘了。
所以;请允许我复述一遍这个非常简单的故事。
穷困的女作家海伦受不了纽约昂贵庸俗的古旧书店;便按照《书评周刊》上的地址;给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书店(后来被海伦派去伦敦侦察的好友形容成一家〃狄更斯时代的书店〃)写了一封信;求购一些绝版图书。这一天是1949年10月5日。
很快;回信和她要的书就来了;那些书令海伦的书架相形见绌。双方的信任和欣喜很快达成;除了海伦有一点点麻烦;她是个连付帐和找零都搞不清楚的女人;更不用说将英镑换算成美元了。马克书店的经理弗兰克除了满足她购书的要求外;还给她准备了英镑和美元两种发票。
温暖的相知借助娓娓道来的书信;很块就俘获了远隔重洋的海伦和弗兰克。
五十年代初期的英国百废待兴;物资实行配给制。海伦就从美国给书店的店员们寄来火腿鸡蛋和香肠;让他们吃到很久没有见过的〃完整而大块〃的肉。而弗兰克并不是不知感恩的人;他开始在英国各地奔波;出入豪宅;为存货不多的书店添置新品;踏破铁鞋;为她寻觅难得一见的珍本。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书信成为他们平静流淌的生活中无时不在的旁白。
海伦不是没想过去伦敦看看书店看看弗兰克。她终于有了自己的积蓄;而英女王的登基又使得赴英的费用打了折。眼看可以成行;但她的牙逼着她留在了纽约。她只好给弗兰克写信:〃我陪着我的牙;而牙医却在渡蜜月;他的结婚费用是我出的……〃
弗兰克只好为她和刚刚登基的伊莉莎白女王祝福。
书照买;信照写。
到了这一天;海伦的信三个月后才接到回音;她被告知:弗兰克于1968年12月22日病逝。
海伦马上赶到查令十字街84号。走进即将被拆迁的马克书店时;距离她第一次给这里写信;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她笑着对空荡荡的书店说:〃我来了;弗兰克;我终于来了。〃
影片让我对原著更加渴望;因为通过胶片来诉说图书的故事;总显得不太解气。不过;看平静的生活围绕着他们的讨书买书谈书一幕幕展开;仿佛将惟一彩色的道具放在黑白环境里;使原本素朴的书本也显得绚丽;一如荒漠甘泉。
事关读书的故事总是令人解颐。
海伦对一本英文版《圣经》极为不满;在给弗兰克的信中说英文翻译简直是想毁掉这本世界上〃最美的散文〃;建议拿拉丁文版对照来读;才不致暴殄天物;并出卖了她的七大姑八大姨的说法加以佐证。可爱的女人;总是将自己试图保守的机密在另一种心情下泄露无遗。
弗兰克看到纽曼的《大学宣道集》;写信问海伦:〃有兴趣买初版的吗?〃同时叮嘱店员为她留下来。镜头马上从伦敦切到纽约;海伦对着空气质问:〃你有初版的《大学宣道集》;只要六美元;居然还傻傻地问我'你要吗'?〃〃亲爱的弗兰克:是的;我要。我本不在乎是不是初版;可这本书的初版!……〃
等她收到这本有百年历史的初版书后;写信对他说:〃我占有它有一种罪恶感;那么漂亮的封面和烫金;它理应属于某个英语国家的图书馆才对。〃
〃这是个堕落颓废的年代;他们居然把漂亮的旧书页撕下来当包装纸。上面描述的是一场战役的中段;但我已经看不出是哪场战役了……〃海伦在信中抱怨;又该可怜的弗兰克忙活了。
在一家豪宅;弗兰克见到了帮海伦遍寻不着的伊莉莎白一世时期的情诗集;以书店全体员工的名义寄给她。〃你们相信它是在我生日那天寄达的吗?这是我拥有的第一本镶金边的书。可惜你们太客气了;将字句写在卡片上;而非扉页上。你们全都是爱书人;惟恐会减损书的价值;其实你们已经为书的主人甚至书未来的主人提升了它的价值。〃海伦在回执中兴奋地絮叨。
……
1969年1月8日;海伦收到马克书店通报弗兰克的死讯;那封信的最后一句是:
〃你还要我们寻找你所订的书吗?〃
该说说海伦和弗兰克之间的事儿了。
海伦的爱人死于二战;她终身未嫁。弗兰克则有妻子和两个女儿。一大两小三个女人会收到海伦寄自美国的尼龙袜;弗兰克的太太也和海伦雅谑几句:〃弗兰克给你的照片够难看的;但他狡辩说本人比照片帅多了;我们就让他臭美去吧。〃
一切看来都那么正常;正常到两人相识二十年却吝悭一见;正常到两人通信数百封而未涉一个〃爱〃字。
但是;弗兰克死后;他的太太写信给海伦说:〃不怕你见笑;有时候我还会嫉妒你。〃
马克书店的店员们把海伦想象成一个〃年轻;成熟;时髦〃的女人;海伦老实告诉他们;她〃和百老汇的乞丐一样时髦〃。就是这样一个执拗邋遢的女人;将骄蛮趣致的女性一面全都呈现给弗兰克;她会为一本欺世盗名的书而冲弗兰克发飙;将满腔怨气倾泄到打字机上;然后突然收起霸道;对着空气娇媚地笑了:〃弗兰克;你是惟一了解我的人。〃
独身的海伦是自由的;而弗兰克眼前连这团自由的空气也没有。他只能努力让自己正常地度过二十年的光阴;只是在某一刻;他会注意到书店中驻足的一个女子;大概就是他想象中那个女人的模样?她说她来自美国;他的眼光一下子变得热切;却又不是;他好像习惯了这种失望和等待。电视机里在转播纽约元旦嘉年华的情景;广场上人多如织;他的眼睛在搜寻什么?
只是到了打烊的时候;书店里再没有别人;最柔软的情思才在这一刻展开;他会让自己的眼睛盯住某一处;款款道来。此刻;那个女人正躺在自己的床上;身罩破旧的睡衣;翻看着他抚摩过的书;点燃一支烟;不时发出一声声咳嗽。
弗兰克死后;海伦来到查令十字街84号;站立的地方;正是他深情凝视的所在。
经过了二十年岁月的打磨;他们的眼神都那么一致。
海伦所推崇的英国玄学诗人、散文家多恩(John Donne;片中译成邓恩)有一句话:〃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
我想;当爱情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铺陈时;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上帝派来的那几个译者;名叫机缘;名叫责任;名叫蕴藉;名叫沉默。
还有一位;名叫怀恋。
不读书主义
见招拆招
关于读书;有一些迥异于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判断。比如偷书;在读书人看来并不羞耻;反倒是一种荣光。三七就写过一篇《偷书者说》;文尾说自己〃还有些道德上的自责;为了解决良心上的问题;我偷了一些伦理学的书〃。
但坦白地说;我尽管干过假冒签名本的事儿;但偷书的义举;并没有足够的胆子参与。只是有一次……
那年;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由译林出版社翻译出版;这绝对是一件盛事;我当然不能错过。但纳闷的是;这套书洋洋七卷;我去的那家书店却只有前三册;不知道是出版社陆续推出;还是由于物流不畅。又过了半年多;才买到后三册;独缺第四。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和师弟在中华书局读者服务部看到全套的《追忆似水年华》;长出一口气;抽出老四;记得还有一本汪荣祖的《史传通说》;一块到付款台交钱。普老四却被服务员甩回;说是不拆开单卖。
〃可我原来就是拆开单买的呀。〃我急道。
服务员却很文静地对我说;拆开了别人要买整套的可怎么办;也该为书店想想啊。
我的头马上大也;想原是从另两家书店买了普氏六兄弟;那本老四;还不得流落到天涯海角?
这时师弟拉了拉我。我完全知道他的意思: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而大兵哪怕是横扫伊拉克如卷云的美国大兵;如果遇见中国的售货员;也是有苦难辩的。
走出书店;寒风呼啸;想到从此普氏不团圆;几欲放声一哭。
又走了几步;师弟挤挤我的肩膀;然后掀起自己的军大衣;从里面掏出一本散发着他体温的书。
《索多姆和戈摩尔》《追忆似水年华》第四卷!
我只觉风也轻柔。
七卷《追忆似水年华》被我庄重地堆在床头;精装;书脊有道道金光;好不体面;挺括;味道如同沤烂的麦秸垛;好不幽香。
有朋自远方来;看到后;做大惊小怪状:〃哇;你居然有这种书;一共才印了三千五百七十五套耶。〃
我心中暗笑;又来了一个版本学家、印数学家。
他开始炫耀自己的学问:〃这可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鼻祖。〃
我并没有被他唬住;马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