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河谣-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和团首领朱红灯,本是黄河岸边忠义镖局的镖头,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迅速通电全国,打出了“灭洋人、杀赃官”的响亮口号,反帝反清的烈火熊熊燃烧起来,很快形成了燎原之势。
    义和团的举动,震惊了北京清廷,光绪皇帝惊恐万状,匍匐在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脚下道:“暴民……暴民杀伐洋人,这还得了,不是明目张胆要造反吗?快呀……必须派重兵弹压下去才是……”
    慈禧太后却并不惊慌,她才镇压下太平天国,根本没把义和团看在眼里,呵斥光绪道:“作为大清皇帝,你就这点出息呀?让他们闹去好了,咱看看戏……”
    话虽这么说,她还是下了“诛杀团匪”的密诏,派袁世凯的精锐部队入鲁,进行围剿。
    刚过完年,朱红灯就惨遭杀害。喜报传入宫中,朝廷上下举杯祝贺。然而,他们哪里知道,全国的义和团运动,已经摧枯拉朽,势不可挡。
    义和团的基本群众,都是北方的下层人民,尤其以各地的侠士参与者居多,他们不甘心做帝国主义的奴隶,纷纷拿起武器,进行抗争。
    在山东义和团兴起时,直隶地区各路豪杰也都纷纷响应,捣毁洋教堂,焚烧鸦片烟。
    天津的义和团已经占领各县衙门,除港口外,几乎夺取了这座商埠的控制权。
    到了当年四月初,各地义和团持刀扛枪,义愤填膺,向北京进发,要找洋人头头清算血债。
    英、美、德、法四国公使蛮横地出来,要求清廷“两个月内将义和团剿除净尽。否则,发来大兵,自行平乱”。
    军机大臣兼直隶总督荣禄,奉慈禧之命,急忙调集新式武装的聂士成部,组成“武卫前军”出京设卡,企图阻止各地义和团向北京前进。
    但是,滚滚而来的义和团各路大军,在当地群众密切配合下,破坏京津铁路,并在丰台炸毁了洋务派主办的机器制造局,连慈禧太后的“龙车”也付之一炬。
    五月底,义和团终于进入了北京。他们喊着“驱除鞑虏,争我国权”的口号,绝不扰民害民,得到北京广大市民的拥护和支持。
    霎时,北京城到处都是义和团,列强的公馆和洋人教堂皆被团团围住。
    全国人民为义和团的胜利欢欣鼓舞,黑龙江、辽宁、察哈尔,内蒙等地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反帝高潮。到了六月,濒临直隶的三晋大地,以太原为中心,义和团运动更是如火如荼,他们不仅烧了城里最大的大北门天主教堂,拆毁了七十多个洋人办的学堂,还开始当街焚烧洋货……
    被朝廷赞誉为“灭火先锋”的新任山西巡抚毓贤,此时已无法控制局面,连军队都纷纷倒戈,只好点头哈腰,率领文武官员,将义和团迎入巡抚衙门。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在华的侵略势力。他们发现,清廷如此无能,束手无措,便于六月份组成了由英、美、日、俄、法、德、奥、意参加的八国联军,乘军舰从天津塘沽强行登陆,一路进攻,直扑北京。
    在这突然的变故面前,清廷上下一片混乱。自“戊戌变法”以后,慈禧就多次策划,想要废掉亲近洋人的光绪皇帝,立端王载漪的儿子为皇帝。但是,屡遭德、法、美、意、英等国多次阻挠,无法按她的懿旨行事。
    八国联军进入天津之后,慈禧唯恐洋人有暗助光绪皇帝、取代她垂帘听政之意,权衡利弊,耍起了两手,对义和团的态度由绞杀转变为支持,试图达到废立皇帝的目的。
    相比于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义和团的武器装备十分落后,但他们毫不示弱,奋起抵抗,不断破坏铁路桥梁,使得侵略者步履维艰。
    六月初,刚刚进入廊坊的侵略军,被义和团紧紧包围,经过一场浴血激战,英国上将西摩尔扔下百余具尸体,狼狈逃回天津军港。
    六月上旬,慈禧太后召开御前会议,认为“民意可用”,命令大臣董福祥,“将义和团中年力精壮者招募成军,抵抗外辱”,并下达了宣战诏书,对满朝文武大臣宣布道:“西方列强欺人太甚,举国上下,务必伐鞑,誓与之一决雌雄。”
    其实,她根本不想和列强决雌雄,而是要让洋人和义和团两败俱伤,自己好渔翁得利,苟且图存。会后,她立即将反战的洋务派大员李鸿章、张之洞秘密召入宫中,对他们授权道:“你们可以暗中与洋人周旋,根据情况,便宜行事。”
    宣战第三天,宫里发生了一件大事:载漪听说慈禧太后“暂缓废立”,一怒之下,就带人冲进宫中,声称“要杀洋鬼子的徒弟”,执意要除掉光绪皇帝。
    顿时,宫中乱作一团,吓得光绪东躲西藏,最终,老谋深算的慈禧喝住载漪,将其带入宫中的二十余名家奴逮捕,以“犯上作乱罪”,悉数砍头。
    这个消息,使英国公使听了欣喜若狂,揣摩到了清廷的意图,说道:“如此看来,慈禧保住光绪,向我宣战并非真意”,就与德国公使一道,武的继续加派部队,文的下达措辞更加激烈的外交文书,频频向清廷施加压力。
    在重压之下,慈禧亲自给八国公馆发布电报,称:“中国不自量力,怎么会和洋人开衅?并怎么会支持义和团乱民与各国开战?实乃权宜之计,不可当真”,云云……
    其实,这已经向各列强表明了朝廷的态度,希望借洋人之手,把义和团运动镇压下去。
    洋人却变本加厉:六月十三日,八国联军与义和团血战北京东大门通州。十四日,攻陷了东直门。
    这天深夜,惊恐万状的慈禧太后,正在祈求佛祖保佑,就被贴身太监李莲英打断,报告了荣禄、载漪传来的不幸消息,说是皇上和满朝文武都在外面等着她的一句话,并拿来一套大襟衫衫。
    “这……这是山西民服呀……”望着这民女服装,一时勾起她多少遐想,不由自主脱下凤袍,不要李莲英等太监帮忙,独自抖抖瑟瑟将它套在身上,说了声“把皇上带上——咱这就撤出紫禁城。”
    他们本来可以经直隶的沧州,向东进入山东境地。然而,一出北京,慈禧太后就不听荣禄、载漪等大臣的苦劝,执意要向西,进入山西境地。
    直隶总督荣禄十分不解,惶惶然对慈禧叩首道:“太后老佛爷,山西有什么好的?穷乡僻壤,高山大川,万一洋人追来了,也行动不便啊……以臣之见,还是去山东吧,不管怎么说,袁世凯手下的四镇精兵,完全可以顶得住。”
    荣禄只是提醒一下,以为慈禧已忘了袁世凯,可慈禧摆摆手,不耐烦地道:“你不要说了,我意已定。”
    随行的大臣们目瞪口呆,再也说不出什么来。李莲英道:“大人们,皆请回吧。”
    清史记得明白,慈禧太后生于1835年,为叶赫那拉氏,满族镶蓝旗人,安徽徽宁池广太道员惠徵之女。她于1852年选入宫中,号懿贵人。五年后,晋升为懿贵妃。
    咸丰皇帝死于热河行宫之后,其子载淳即位,皇号同治。她便与钮沽禄氏共同垂帘听政,徽号慈禧,史称西太后。
    一经出道,她就表现出非凡的政治才华。年仅二十几岁,为了剪除异己,她联合恭亲王奕昕发动宫廷政变,杀了载垣、端华、肃顺等辅政八大臣,支持曾国藩等汉族地方武装,镇压了太平天国,支持李鸿章开办洋务运动。
    载淳是个短命的皇帝,没等到成年便呜呼哀哉。她慌忙从众多子侄中选出个四岁小孩,匆匆册立皇帝,改元为光绪,继续垂帘听政,执掌朝政。
    十九世纪最后几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人士,发动了“戊戌变法”运动。
    通过洋人师傅窦玛,光绪皇帝详细了解到了日本如何进行明治维新,如何全面学习西方、从一个落后的太平洋岛国一跃成为东亚第一强国的过程。于是,激动不已,大力支持康梁的变法事业。
    这下惹怒了慈禧太后,她说这样变法“会把国家搞乱”,立即下令取缔,使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只进行了百日,就宣告夭折。
    维新人士被杀的被杀,出洋的出洋,光绪皇帝也因此而囚禁在瀛台,从此失去自由,终日唉声叹气,以泪洗面。
    慈禧此番出逃,特意安排光绪必须侍奉自己左右,不得擅自行动。
    2 仓皇的车队,昼夜兼程,荣禄、载漪等人灰头土面来请示道:“太后老佛爷,入太行山了,去向何处?”
    却见此时的慈禧,脸色红润,在颠簸之中想着心事,只说了两个字“上党”,就不肯多言。
    到了七月上旬,在山西巡抚毓贤等地方官员迎候下,朝廷大队人马进入上党城池。
    上党知府林可秀方面大耳,满脸官相,脖子上的赘肉一颤一颤,凄凄惶惶,忙忙碌碌,早已经将衙门修缮一新,给太后和皇上安排好了行宫,近前叩首道:“远天远地,穷乡僻壤,条件实在简陋,请太后老佛爷和皇上见谅。”
    朝廷一行人风尘仆仆,进入知府衙门。
    这儿,早在荣禄和载漪的提前通报下,饭菜安排停当,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
    光绪皇帝在小太监的陪同下,进入了席间,只是慈禧太后去更衣未到,一屋人皆站着,谁也不敢动筷子。
    光绪独自坐下,显得无聊,就侧身问毓贤道:“你是山西巡抚?我咋没见过?你可清楚,有个英国传教士叫窦玛的,他现在如何?”
    毓贤知道光绪几乎已成废帝,但见问话,急忙跪地道:“回皇上,山西义和团从南到北风起云涌,许多教堂都被付之一炬。我已经查实,著名的窦玛大主教已在黄河岸边被义和团杀死,脑袋高悬……”
    “呜呜……”话没说完,光绪就掩面痛哭起来:“窦玛先生呀,我的恩师!这些天来,我一直惦记着你的生死,果不其然就被义和团给……给……”
    正哭着,守门小太监尖声尖气喊着:“太后吉祥——老佛爷驾到……”光绪哪敢放肆,匆匆擦去眼泪,和荣禄、载漪、毓贤等大员跪下。
    光绪叩道:“一路鞍马劳顿,儿臣为老佛爷请安。”
    荣禄、载漪、毓贤等人赶紧叩道:“太后吉祥,敬请老佛爷入席用膳。”
    慈禧把手从李莲英的胳膊上拿开,挥了一下道:“都平身吧,皆都累了,地下怪凉的。”
    光绪、荣禄等这才起来,伺立在一旁。
    李莲英面无表情,脸上什么时间都像是浮肿着,眼睛左顾右盼,里面全是活儿——整个心思都在慈禧身上。
    慈禧扫了一眼毓贤准备的盛宴,说道:“近日,皇上身体虚弱,你们且陪着他吃吧……”善解人意的李莲英急忙扶着慈禧出了大厅,身后摔下一句话来:“这些饭,不合我的口味,你们就动筷子吧……”
    “喳!”
    荣禄、载漪、毓贤等人哪敢用餐,惶惶然跟了出去,小心问李莲英道:“看来,老佛爷心情不佳,想吃什么,咱赶紧安顿,别惹她老人家生气才是。”
    李莲英对毓贤说道:“老佛爷特意交代,来上党的第一餐,什么也不上,就上几个菜团窝窝,两个山药蛋,一碟宁化府的老陈醋。”
    荣禄、载漪等大员弓着腰,凄凄惶惶跟也不是,不跟也不是,目送着慈禧出去。
    毓贤赶紧拉了拉上党知府林可秀,说道:“傻了么?还不快些准备!”
    林可秀紧跑几步,猫着身子,气喘吁吁,将慈禧引入了卧房。
    李莲英安排慈禧坐在太师椅上,命令小太监端来热水,给慈禧净罢手后,不一会儿,她特意点的窝窝头和山药蛋就上来了。
    慈禧望着它们,好一阵凝思,并没有动筷子,而是端起了碟子。
    李莲英急忙过来,知道太后要品醋,说道:“山西人就喜欢这一口儿,嘿嘿……”一边说,一边给慈禧试食;尝了尝,咂巴几下厚厚的嘴唇,慈禧问道:“怎么样?”
    “味道不错,”李莲英说:“还有陈香味呢!行——老佛爷您用呐。”
    慈禧接过碟子,先抿了一口,不知自言自语说了些什么,然后“咕嘟咕嘟”把它喝尽道:“知道么?饭前先饮醋,可以开胃呢。”
    李莲英点头道:“知道知道,这是您多年的老习惯了。”接着对侍餐小太监说:“就按照这个品级,再来一碟。”
    林可秀赶紧说:“我来我来。”就颤着脖子上的赘肉,和小太监一起出去了。

    等他们转回来,见慈禧一手拿着窝窝头,一手握着山药蛋,正大口大口地吃着,就在心里默念:“听说老佛爷吃饭颇讲究,满汉全席都吃厌了,为什么对我们山西的食物如此情有独钟啊?这……怪不得京城来的人都说,前门大栅栏的餐馆,皆从山西进些杂面,做成窝窝头,取名为‘太后窝头’。一时之间,从城南到城北,生意异常火爆……”
    正在疑惑着,就听李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