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知道,她这是对我不满意,是对我的惩罚。可是不就是一次高考吗?虽说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但谁没有失败的时候?谁没有走路摔跤的时候?摔一跤爬起来就行了,何必给我脸子看。她自己也有过失败,自己不说,我失败一次她就这样对待我。我太生气了,真想跟她吵一顿,但她毕竟是我妈妈,我只好忍着。”
家长的漠然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甚至比打骂还要严重。大人不要把自己的失望、失落等负面情绪“报复”在孩子身上,尽管落榜是孩子考分低造成的,但不能以这种方式把所有的责任都追加在他身上。
6要冷静
要想让孩子能够正确处理高考失利问题,家长首先要冷静,要理智地对待孩子的考试结果。
孩子没考好或落榜,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实力差。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不用功、方法不对等等。这类孩子的家长如果平时了解孩子的状况,对高考的结果应该不是太意外。既然不意外,也就不要再大肆地指责孩子,拿他跟别人比,而应该和他一起面对事实,寻找解决办法。否则就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将自己的个人情绪向孩子发泄,于事无补。
曾经有一个北京的考生,高考只得了300多分。他妈妈对此表现比较平静,爸爸却暴跳如雷:“怎么才考这么点分!”
我问这个孩子,一模成绩是多少?他说300多分。那么二模的成绩呢?他说还是300多分。这就说明,他的学习实力就是比较差,高考成绩虽然只有300多分,也算是发挥出正常水平了。
所以,孩子的爸爸应该认清这一点,这个考分尽管看起来有些“触目惊心”,对孩子来讲却是正常现象。不要拿他和其他那些考了600多分、500多分的、400多分的孩子比,那是别人的实力,怎么比也不会转化成自己的。
往往家长拿孩子和别人作比较的时候,自己是解气了,孩子却会在考试失利的阴影中,感情进一步受到伤害。很多孩子这时候会说:“他好,就叫他给你当儿子,我不给你当儿子了。”结果闹得父子关系更加紧张,不利于解决现实问题。
考生高考失利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态有问题。有些考生具备学习实力,模拟考试成绩也不错,就是高考发挥失常,能成功而未成功。
对待这类孩子,家长应该通过各种方法使孩子首先重新树立起自信心,再引导他解决心态问题。
案例
有一位考生平时的成绩在580到590分左右,高考却只得了520分,没有被第一志愿学校录取,感到很痛苦。他的父亲告诉他:“你有实力,头脑聪明,就是心态不好。非要上那个学校不可,考不上就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又怕爸爸妈妈责备。总之,就是压力太大,没发挥好。你自己选择吧,要不就上别的学校,要不就明年重考一次。没关系,你本来就有实力,如果再复读一年,把心态调整好,肯定会成功的。”
孩子听了父亲的话,回想起自己在考场上的心理活动。他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当年的文科提档线大约在470到480分,对他来讲,只有发挥得特别好,把每一道会做的题都做对才能刚好达到这个水平。而他又不希望刚好卡在录取线上,想让分数留出些富余。结果,考试的时候,每做一道题就先在心里打鼓:“这道题难不难?我能不能做出来?会不会就因为这道题达不到分数线?”以这样忐忑不安的心态面对高考,极有可能发挥不出正常的水平。
第37节:首先家长要有信心
7要情绪稳定
案例
有一位第一志愿报考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考生,两次模拟考试成绩都在600分左右,高考竟得了611分,满心以为胜券在握。
没想到,这一年北京大学在北京地区的提档线比往年高出很多,是612分,这个孩子因1分之差被挡在了北大门外。
接下来的几天,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唉声叹气,觉得自己太倒霉了。“哪怕差10分、差20分,我都认了,可是现在只差1分……”
可是孩子的父亲在家里却表现得一切如常,看报纸,看电视,和和气气地与孩子聊天。家里并没有因为这“1分”而出现异样的气氛。
孩子有些奇怪地问父亲:“我就差1分没考上北大,您怎么不着急呢?”
父亲说:“着急能解决问题吗?提档线是条‘死杠杠’,谁也改变不了,只差1分也不行。不行的事你硬想让它行,那不是自找苦恼吗?快乐是活一天不快乐也是活一天,快乐是活一辈子不快乐也是活一辈子,干吗不快乐呢?干吗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
父亲还告诉孩子,以后走入社会,会遇到更多挫折和困难,更多“冤枉”和“倒霉”,如果总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这一辈子也太难捱了。
孩子这时候心里也云开雾散。想想自己,尽管没能实现目前的最高理想,但是自己的考分在全北京市8万考生中,应该能前1000名以内,这也是令人骄傲的事情,证明自己是有实力的。这一次,上不了北大可以上其他大学,而四年以后还会有考研的机会。
父亲稳定的情绪和豁达的态度,让孩子从绝望和沮丧中看到了光明。
8要坚定信心
信心是高考成功的灵魂,信心是高考成功的精神支柱,信心也是高考失利后走出困境的精神力量,高考失利后看到光明的心理力量。
面对孩子高考失利,首先家长要有信心,再以自己的信心来感染孩子,使他消除悲观情绪,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案例
有这样一个孩子,成绩原本在当地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再努力冲一冲就能上重点线。可是高考前两个月,他由于过于劳累生病了,住院治疗耽误了不少日子。因为这个原因,孩子心态很不好,自认为落在了别人后面,在时间上吃了亏,以至于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他也没有找回信心,总感觉自己再怎么复习也就像是“亡羊补牢”。
他的高考成绩比省重点线差了20多分。得知情况以后,孩子说话少了,也不再出去和同学玩儿,一个人呆在家里胡思乱想。
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首先要重树孩子的信心。一个人有了信心就会用另一种眼光看待自己和周围一切,而没有信心的人处处小看自己,处处感觉自己不行。
上述那个孩子的父亲是很有见解的。他告诉孩子,分数能丢,信心则不能丢。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尽管不必为了寻找信心而专门去失败,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就应该在挫折中学习,在挫折中前进,在挫折中建立信心。
我也与这个孩子谈到了自己过去的经历,用我自己那些失败后重新获得成功的故事来感染他。逐渐的,孩子的情绪恢复了正常,上网,出去找同学玩儿,有时还看看书,喊起爸爸妈妈来很热情、很亲切。
这些都是信心增强的表现,也是未来成功的开始。
9要亲情支持
一个人处在困难境况下,能否得到社会支持及亲人的支持,对于他走出困境的决心和信心是极为重要的。缺乏这样的支持,就像是一个人被困在了孤岛上,既无力又无助。落榜的考生就是这样一个需要情感支撑的角色。
一位考生因为某种失误,成绩没能达到本科录取线。父母知道情况后没有一句怨言,像平时一样给予他关心和爱护。他深深地感受到,爸爸妈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是在伸出将他拉出困境的援助之手、亲情之手。
在这样一个温暖的氛围中,这个孩子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和父母一起商量未来的出路。他说,只有走出低谷,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这种心态对他未来的成长道路多么有益啊。那么多的父母,想让孩子有自信,有远大目标,这样培养那样培养,殊不知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培养”就是让他感受到亲人的爱,与不离不弃的温情。
10要积极应对
高考落榜后,家长首先要面对现实,冷静分析,稳定考生的情绪,重建孩子的信心。之后就应该和孩子一起讨论,提建议、出主意、想办法找出路。在这样一个应对过程中,家长越是冷静,越是理智和情绪稳定,想出的建议和方法往往就切合实际情况,能够比较好地解决孩子的出路问题。如果家长的心态不平,就难免出现问题。
案例
有一位考生,高考成绩与省重点大学录取线差30分左右,其实这个成绩很公正地反映了他的学习实力,也在老师和同学的预料之中。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老师曾经建议他不要在第一志愿填报重点大学,因为确实希望比较渺茫。这一建议老师也对孩子的母亲提到过,母亲却坚持让孩子报考一类大本。“没有决心什么事也办不成。”
现在,面对高考的结果,这位母亲仍然固执己见:孩子非要上重点大学不可。只要有信心、有决心,明年一定会考上北大。即使考不上北大,能考上中国政法大学也行。为什么人家能上重点,我们就不能?还是你的决心不够!再复读一年,必须考上中国政法大学!
可是据孩子的班主任对他的了解,认为在这次高考中,学生的潜力基本都发挥出来了。再复读一年能否考上重点大学,实在无法预料,而且再次落榜的可能性很大。
这位母亲就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孩子的情况量力而行,仅凭主观臆断和盲目冲动。母子之间为此争执得很厉害,孩子甚至气得不告而别,好几天没有回家。
下一步怎么走,最终应该让孩子自己来选择,家长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每种选择都可能有利有弊,究竟利大还是弊大需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商讨、权衡。孩子未来的道路,家长不能将其绝对化,因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好与不好。
第38节:面对现实,接受失败
家长怎样帮助落榜生调整心态
1面对现实,接受失败
高考是一场择优录取的选拔赛,是否称得上“优”,包括很多因素,比如政审是否通过、体检是否合格、考试成绩是否优异。落榜,就是在高考竞争中失败了,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
落榜生要敢于直面这场竞争中的失败,接受这场竞争中的失败。
如果考生确实认为自己某门课的分数明显低于预估分数,可以通过法定程序向有关部门提出复查、复核。每年在高考复查中,都的确存在分数算错的现象,但是这种事情出现的概率很小很小。
当然,还有些考生怀疑高校录取时有人“做小动作”,疑似分数比我低的人却被录取了,是不是招生过程中存在“猫腻”?这个问题也可以向报考的高校招生办提出,由高校招生办负责解释。如果高校招生办证实没有所谓的走后门、拉关系,考生只能承认没被录取的现实。
面对孩子种种不相信现实、不接受现实的疑虑,家长要帮助他寻找证实的途径,不能让孩子产生“无处申冤”的想法。只有让孩子确认,自己设想的种种不公正因素并不存在,才有助于使他面对现实,承认失败。
2不强调客观,多找内因
当孩子承认高考失败的事实之后,家长要帮助他总结高考的经验教训,无论将来选择复读还是其他道路,这个总结都是非常重要的。
高考失利总的说来,无非是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通常内因是主要的。因此在总结经验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将两者结合起来统一去看,而且要侧重内因的分析。
有的家长往往强调外因:“设备不行”、“老师不行”、“没法和人家四中比”、“没法和人家北大附中比”、“没法和人家师大附中比”……
这样的说法往往误导孩子,在查找原因时避重就轻,强调客观、忽视主观,对孩子总结教训没有好处。是的,学校的师资质量、教学环境等因素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确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不是绝对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考生自身的条件。比如海淀区一所条件较差的中学,学生的高考成绩并不都在一个层面上。有考400多分上普通大学的,也有考500多分上重点大学的,还有考600多分上清华、北大的。
同在一所学校,同在一个班级,应该说外部条件是相同的,为什么学习水平、考试成绩却相差甚远呢?主要还是取决于内因。
就说那位考600多分的同学吧,学习勤奋,讲究方法,尽量回避一个较差的学习环境可能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而那些考分低的同学,在学习上相对用功要少得多,可能是在和同学一起玩儿,也可能把过多时间花在了其他的业余爱好上。在学习上,一定要既强调时间也强调效率,光强调时间不讲究方法、没有效率是事倍功半的。
恐怕很多人不相信,北京大学每年招收的新生中,大约有10%的复读生。每年的省级高考状元中也大约有10%是复读生。他们从失败走向成功,就是因为能及时、客观地找出前一年失利的原因,特别是从主观上找出一系列的问题。
3根据情况重新定位
当家长帮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