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迷失在阅读中_北大考研日记-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对整个中文专业有一个概括的认识。其次,我在周末书市上买了许多随笔评论类的学者著述,吸收他人的思想是快速具备专业思考方式的捷径。这是第二阶段,以“二手学术”的获取为主。第三阶段是读文学原著,一来对照课本的讲述加深理解,二来也可以在阅读中得出独立思考的属于自己的结论。然而,中文典籍作品浩如烟海,而时间有限,在阅读文本的选择上一定要是文学史中提到的经典作品,在篇幅上则以中短篇作品为主,长篇作品则尽量只看情节梗概即可。这是一种节约时间、有效读书的备考策略。第四阶段就是撰写独立评论的时期了,原著读了,别人的思考也了解了,这个时候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和评论的能力,亲自操刀上阵练练笔则非常必要。这个阶段的内容其实是贯穿整个考研过程之中的,随时都要写下自己的思考,写作不是一项能够临时抱佛脚的技能。我希望自己能够每天记下或长或短的对文学、对生活的思考,文科考研所需要的或许也是这样一种时刻在思考的状态吧。

第3节:行走在夜色边缘
跨专业考研所可能遇到的困难,跨学历考研所可能遭遇的冷遇,我都已经设想过。前者是自己可以克服的,后者则看作是人生的历练吧。当你失败的时候,这些困难会被看作是不可逾越的,有人会说“看吧,这就是明知不可而为之”;当你成功的时候,评价便是“苦难是最好的大学”。这是一个看重结果的年代,过程如何并没有人去关心。不管你在昨晚是撕心裂肺地呼号,还是花天酒地地沉迷,胜者仍然是王,败者依旧为寇!
考研者………行走在夜色边缘2月6日
从图书馆中走出来的时候,夜色正浓,微凉。路上行人不多,偶有走过的多是成双成对的情侣,相互依偎而行。当孤单成为我的生活常态的时候,我在看到别人亲昵的场景时竟会有些嫉妒起来,感情生活的不完整是否也是考研所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
走在燕园夜色的边缘,寻找空闲可用的电话。从图书馆到三角地,从三角地到47楼,我是在夜色中寻找路和家的人……
在与女友通话之前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漂泊感,让我觉得如同在夜色的海洋中游荡,没有脚踏实地的根基存在。路边窃窃私语的情侣们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爱恨,无论故事多么简单,总还是校园情怀的纯真,游戏爱情者当不在此列,虽然很多最初的热切后来证明只是为了排解当时的寂寞……
一轮轮的疲惫和漂泊的无根感朝我涌来,使我无法承受这种重压,我对女友说:等我考试结束,我会什么都不做,我要好好睡几天觉,然后木然地呆几天,什么都不想……
女友早我两年毕业,已是半国企体制下的一员,而我则蜷缩于校园迟迟不肯出来。很多时候,我宁愿她是我、我是她。如今,如何艰辛和痛苦我都不在乎,而我和她之间的某种差距却是再努力也难以缩短的。当面对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一切埋怨都是徒劳,懊恼难以避免。
我知道她为我付出的代价已经太多,我不能再让她去承担什么。女孩子的肩膀很稚嫩,我只有靠对未来的承诺和努力去回报这份无私的爱。真的爱是无须回报的,她也不要回报,只希望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一个人的孤独2月15日
和许多考研人不同,我不喜欢和同路人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太多,更不想和他们一样三五成群地上自习、讨论习题,甚至吃饭、睡觉。我所认为的理想考研生活是孤单的,默默一个人走路。我不想以他人的强大或弱小来衬托自己的自卑或自信。但我不拒绝交流,我会在深夜中和互联网上自由的精灵们对话,他们有着和我一样的烦恼、困惑和忧伤,让我相信前进的路上并不只有我一人;我会从阅读过来人的考研文字中,汲取前进的动力。
一个人在孤单中,常有不堪忍受的折磨。Beyond的歌声吸引了我,也让我陷入了无法自拔的郁闷中,一桩桩不如意的打击在脑海中不断闪现、强化,我厌倦、孤单、痛苦地走到了未名湖畔……
一个人在孤独的时候,走到人群拥挤的街头,是在抗议过分自由,还是荒谬的地球?
一个人在创痛的时候,按着难以痊愈的伤口,究竟应该拼命奋斗,还是默默地溜走?
……
灰色的湖面,灰色的心情,这个世界黑夜比白天多,我想要逃避却没有一个避风的去所,我想要昏睡可是还有很多事要做,我想忘记一切就像多日前电脑中全部文档的瞬间消失,而至今人类并没有这样的病毒,即使有,我也不想用一个人的解脱带给更多人痛苦,就像我的电脑染毒带给我的伤害。我企图对这个世界笑一笑,镜子中的自己看上去却有些凄凉,我企图让自己坚强,而外表背后的脆弱谁都可以看得见。我不再喜欢在这个风景秀丽的校园中走动,因为当我看到那一个个纯真、沧桑、好奇、凝滞、懵懂、狡猾、快乐、无聊、陌生、熟悉、新鲜、颓败、忙碌、悠闲的身影,我会无法掩饰住自己的悲伤寂寞。囚居在小小的房间,面对电脑,面对整理多日的中文题和多如牛毛的作品人物、题材风格,还有陌生的英文单词、枯燥的政治理论,简直都要麻木了。我无法用伪装的快乐掩饰自己的忧郁,也不想用虚假的欢愉告诉别人我对生活的信心,我就是我,如今的悲伤怎样都无法抹掉,但我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发自内心地微笑!
未名湖畔的情侣3月1日
未名湖。
有一对情侣在吵架。
但愿他们的争吵和不确定的考研生活无关,我为什么总将不如意的缘由归结为考研呢?或许这是考研成为生活重心之后,“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色”(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缘故吧。
争吵阵阵,想必他们也在烦恼这天气的干燥,在抒发内心的郁结,用自己无力的方式在复杂多变的爱情中挣扎,却仍然无法摆脱它的包围。生命中的无奈常常源于这种在强大面前所显露出来的“小”,不到最后关头,弱小者哪里有勇气做孤注一掷的反抗?若不是被爱折磨得太累,怎会忘却昔日的甜蜜,恶语相向?
呼机的震颤从腰间传来,这无形的牵引使我无法摆脱人世的束缚。
高中同桌来北京看望毕业工作的女友了,我这里有空的床位可住。他在南京读研究生,她在北京工作。距离产生美吗?这距离太遥远,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是否也会因此逐渐放大?尤其在我们这个时时都需要安慰的年代,创伤总会有的,人们需要爱的抚慰,距离的美无法掩饰相聚的艰难。爱是需要代价的,虽然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愿意付出,因为享受是件太过容易的事,而付出必然伴随心的某种无形损耗。他们的确相爱,希望距离不是他们爱情的鸿沟。
一个星期前,他来过,是为了看她,在她正式上班的前一天晚上。他想早点结束这样的学习生活,希望和她一起走在通往小家的大路上。诸多的想象,只能成为未来的一种可能,而如今只能如夏季里湖边树梢的鸣蝉,为郁热所包裹,但始终怀抱绿色的期待,还有希望在……
我的心情我做主3月3日
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才想打开这个可以称之为日记本的文档。舍友在梦中大声地呼喊,我不知道是怎样的场景会让人在梦中依然有如此大的触动。就像这个宿舍没有人打鼾的静悄悄一样,进入考研状态的这许多日子,我努力让自己保持平静,我惟恐内心或外界的波澜打乱生活的节奏。性格决定命运,心态是否也会影响结果?

第4节:未名湖畔的情侣
考研于我具有梦一样的虚幻性,我并不去过多设想或预测结果和未来。在潜意识中,我是不是和很多人一样,只是在将考研当作暂时脱离社会竞争的避风港?无论出于怎样的想法,我对当下的状态是满意的。除了必须的现实接触,比如吃饭或和女友通电话,我几乎每时每刻都沉浸在读书与思考之中,尽管有时候我是在刻意让自己从一些无关的事情上转移出来。过程决定结果,我一直这么认为。与其杞人忧天地担心那些明天发生的、不确定的结果或结局,不如脚踏实地地按照学习计划坚定地行进。同时,我也为自己的考研做了最坏的打算,一旦考研失败的话,我将参加工作而不会再继续考。我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是可以赢得好的工作的。如果你可以接受最坏的结果的话,一切困难都将显得异常渺小,而担心也是多余的。
胡思乱想常常是由于外界刺激而来,在备考期间我要让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空间中。逃避外来干扰,独自走一段寂寞的路。让心如止水,大笑或大哭都是在考研之后的。
燕园札记(一)诗歌的忧伤
………几个北大人的离去3月4日
“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和很多人一样,我考研北大中文系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受到这种诗人理想主义的蛊惑。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理想正是北大风气的精魂所在,一种关于人文的、理想的、普泛的精神世界的追求。虽然近年的诗坛已经衰落到几近荒芜,也很难再有传统意义上的真正诗人存在,但或许是出于对文学的敬畏,我仍然无法理解所谓“诗人之美在于动不动就卧轨”的幽默。能够将人世繁华决然抛于脑后的,是对理想天堂的追随,还是对凡间的逃离?
有人说,戈麦、骆一禾等诗人叩问和建构“精神乌托邦”的努力在一个混乱的年代显得虚幻和软弱,他们以一种极端的方式与世俗决裂,预示了诗歌乃至文学的死去,也预示了一个平面化时代的来临。它给这个贫困时代“注入了‘灵魂’因素,而把人类引向深度生存形式上的问题,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缺失的”。
海子们的文字的确给后人以众多启示,但我以为他们当初的写作却几乎是一种下意识的本能,没有思考如此沉重的命题,如海子在《日记》中所说:“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海子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地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海子《活在珍贵的人间》
1989年3月26日,年仅25岁的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留下将近200万字的诗稿。我一直在猜想海子在面对死神的来临时,是怎样一种心情和姿态,也许是这样一幅画面:静静的海子躺在铁轨上,在他的身上是打开的《圣经》,他的心中有天国。远方,火车呼啸而来,一代天才诗人由此走向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具有神性色彩的彼岸世界……
在海子的诗歌当中,死亡的阴影和对生命的热爱,极不和谐地交替出现,希望与绝望不断交织纠缠在一起,我甚至不明白海子为什么会选择死亡,因为他的诗作中几乎没有任何对人间绝望到以死抗争的征兆。“死亡”从来都是诗人们一个重要的命题,它对于海子并不具有特殊的意义。比海子更钟情于“死亡”意象的诗人们却没有自杀。考察诗人所表达的全部死亡景象与卧轨的联系,也许只是一种牵强附会,或者是偶然巧合。
后人的种种猜测也无法解释一个天才陨落的真相,我宁愿相信那是神在冥冥中对一个与之感应者的亲切召唤。这是一个典型的穷人的孩子,有着敏感的心和脆弱的神经,他的绝望是否也和四次失败的爱情有关?
就在海子自杀前不久的1月13日,他还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希望“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他对生命是热爱的,也并不厌倦世俗生活。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放弃肉体生命的理由,我想海子认定还有一个超验的世界存在,怀着对耶稣的虔诚,他朗诵着《圣经》期待神的驾临和天国的出现。在中国政法大学宿舍里,他在墙上挂了块几近破碎的灰布,声称是太阳。此时的海子已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他完全置身于幻象之中。
谁能说海子没有抵达那个天国世界?在海子的心目中,那一定是一个和谐的世外桃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只想看看天国的风景,并期待“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个海子》,我们看到的是诗人一生的热爱和痛惜。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对于生命的世俗和崇高的激动和关怀,所有这些已容不下更多的思想和真理。”(摘自《海子的诗·后记》)
王晓明在悼念胡河清的文章《暮春时节的雷雨》中说:“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丧失了信心,如果他从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生的乐趣,不能体验到人性和诗意的温暖,纸上的文字是无法挽留他的。”(摘自《刺丛里的求索》,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