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要小看经验,累积的经验往往会左右我们的决定,或者使我们选择熟悉的事物,或者使我们“有把握”敢去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若欠缺这种把握感,生活中就有很多事我们不敢去做了。可以说,经验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让我们勇于尝试。然而,经验所给予我们的这种把握感,常常会使我们产生“自我设限”的想法。譬如说一个人因为在事业上失败过很多次,很可能就此认定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一旦他有了这种想法,就真的会变成如他所想的那种人。
第12节:让乐观改变你的世界
当有了消极的信念后,一个人对于未来就不敢有任何希望,一生也就只能平淡地度过了。也就是说,信念是能力的供应站,当你选择了什么样的信念,它就会主宰你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信念可以是创造,也可以是破坏,就看你是从哪种角度去思考。人类对于生活中的遭遇会很主观地赋予某种意义,有的积极、有的消极,前者可使人重拾破碎的心,继续向前迈进,而后者很可能就此毁掉这个人的一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其中也会有极为痛苦的遭遇,要想活下去,非有积极的信念不可,这是心理医生维克多·弗兰克从由纳粹设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种族屠杀事件中发现的道理。他注意到,凡是能从这场惨绝人寰的浩劫中活过来的少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不但能忍受百般的折磨,而且懂得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些痛苦。他们相信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告诫世人千万不要再让这样的惨剧发生。
信念不只适用于情绪及行为,也可以用在身体上,使之能在短时间内有极大的改变。著名的耶鲁大学教授伯尼·西格尔博士以几个针对多重人格异常的病例,证明了信念的这种“特异功能”。说来令人不可思议,当那些患者认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时,他的神经系统便会传达一项指令,使他身体的机能做出极大的改变。也就是说他们的身体在研究者的眼前很快就变成另一个新个体,例如眼珠的颜色变了、身上的某些记号消失了或出现某种特征,甚至于当他们认为自己患上了糖尿病或高血压,他们就真的患上了这些病症。
信念有时候还能助人摆脱掉药物对身体所造成的影响。就在人们还盲目相信药物的疗效时,一门关于研究人类身心互动关系的“心理神经免疫学”,就证实了数个世纪以来的疑惑:信念对于医治的功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于比治疗本身来得重要。
哈佛大学的亨利·比特博士所做的广泛研究,就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别以为是药物使身体康复,其实真正的原因要归功于病人的信念。他这项打破传统观念的实验,以100个医学院学生为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一组有50人。第一组人分配了红色胶囊包装的兴奋剂,第二组人则分配了蓝色胶囊包装的镇定剂,虽然是这么说,可是实际上,胶囊里面的药粉却被调了包,但学生们并不知道。结果两组学生的反应都如先前所以为的那样,吃了红色胶囊的一组很兴奋,吃了蓝色胶囊的一组则很平静,由此可见,他们的信念压制住了药物在身体内的化学反应。比特博士因此推论,药物的功效不仅得看药性,同时还得看病人是否相信药物的攻效。
信念是可以选择的,事实上,信念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你可以选择束缚你的信念,也可以选择支持你的信念。成功的要诀就在于,选择能引导你迈向顶端的信念,丢掉会让你踌躇不前的信念。
好观念基本功
信念是巨大的动力,它可以推动你去从事别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好的信念能帮助你,坏的信念会阻碍你,甚至毁了你,如果你希望主宰自己的人生,那么就必须好好掌握自己的信念。
11让乐观改变你的世界
乐观者会认为他们所处的状态比实际情况要好得多,事情并非真的太糟,这种想法会使他们更勇敢地坚持下去。
先与读者们分享个有趣的小故事。这个故事是孩子们朗朗上口的,或许你也曾听过。
有个顽皮鬼遇见了一位潜心修行的老和尚,顽皮鬼看老和尚一动也不动地参佛,因此起了吓唬老和尚的念头,于是他变成一个无头鬼,飘到老和尚的面前。
老和尚看了他一眼,轻描淡写地说:“真好,没有头就不会头痛了。”顽皮鬼不服气,马上又变成一个没肚子的鬼,心想这次一定可以吓死老和尚。没想到老和尚仍是看了看,笑着说:“没有肚子就不会肚子饿了,不必想该吃些什么,真是幸福啊!”
顽皮鬼非常生气,决定使出浑身解数。这一次,他变成一个满面青光、没有五官的鬼,他偏不信这样还吓不了老和尚。老和尚依旧不急不慢地说:“没有耳朵,就听不见扰人的声音;没有眼睛,就看不见人间的丑陋;没有鼻子,就不会流鼻水;没有嘴巴,就不用辛苦地说话,你真是非常幸运呢!”这次,顽皮鬼再也没辙了,只好悻悻然地离去。
在我们身旁经常出现如顽皮鬼般的考验,如果我们也能像老和尚一样,凡事从乐观的角度来思考,生活就能简单快乐多了。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克莱里·萨弗指出:“如果你能改变你的思想,从悲观走向乐观,你便可以使你的人生改观。”
你是否觉得半杯茶是装着一半,而不是空着一半?你是否把你的视线落在油炸面包圈的圈上,而不是落在中心的圆洞里?这些老掉牙的话题,现在已经成为科学性的问题了,研究人员正在研究积极的人生观对人所能产生的力量。
哈佛大学医学院曾进行过104项科学研究工作,研究对象达15,000人。研究结果证明,乐观能帮助你变得更幸福,更健康,并且更容易获得成功;而悲观呢?正好相反,能导致你绝望、罹患疾病和步入失败。心理学家克雷格·安德森教授说:“如果我们能引导人们更乐观地去思考,这就好比为他们注射了防止精神疾病的预防针。”研究人员解释说:“你的才能当然重要,但相信自己必定能成功的想法,常常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第13节:多做自我肯定练习
克雷格·安德森教授曾经让一群哈佛学生打电话给普通民众,请他们去红十字会捐血。当他们打了一两次电话后都碰了一鼻子灰时,悲观的学生就说:“我做不好这件事 4020电子书 收集整理。”乐观的学生则对自己说:“我要换个方法再试试。”
乐观者会认为他们所处的状态比实际情况好得多,事情并非真得太糟,当然,这种想法会使他们更勇敢地坚持下去。匹兹堡癌症研究所的桑德拉·立维医生对患有末期乳癌的妇女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发现平常比较乐观的妇女在接受治疗后,不再复发的几率较高,这就是保持乐观信念所产生的情况。在一项以患初期乳癌的妇女为对象的实验性调查中,立维医生也发现,悲观的妇女病情恶化得比较快。
乐观不能治疗不治之症,但却可以防止一般性疾病。在一项长期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一群哈佛大学校友的健康史。被调查对象当时在班上的成绩都是中等以上,健康状况也十分良好。然而其中有些人生性乐观,有些人却悲观消极。20年之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疾病的人中,悲观者的人数远远超过了乐观者。
很多研究结果证实,悲观者对现状的无力感会削弱人体自身的天然防线,也就是我们的免疫系统。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克里斯多夫·彼得森医生发现,悲观的人普遍都不会好好照顾自己。他们对生活的打击只能默默承受,认为自己无论再怎么做,都免不了生病,那些不幸的事总会降临在他身上。于是乎,悲观的人大都吃饭狼吞虎咽,不讲究营养均衡,不做健身运动,不去看医生,却从忘不了要喝酒。就是那种横竖都会死的念头,让他们尽情放纵,丝毫不在乎身体的保健之道。这种状况比较绝对,多数人都是兼有乐观和悲观想法的,而且也并非天生倾向于乐观之后就绝对只从乐观面思考。塞格立曼说,这是一种“回顾过往”学到的思想模式。它是从千百次的警告和鼓励、千百次的责备和赞赏之中慢慢形成的。另外,若是累积了多次的“不准”和危险警告,会让儿童自觉无能、恐惧,最终走向悲观。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都会体验过小小的成功喜悦的经历,比方学会了系鞋带。父母可以帮助他们把这些成就转换成自信的基础,从而进一步培养出他们的乐观态度。
悲观的确是一种不易更改的习性,但这不是绝对的。在一连串让人关注的研究中,美国伊利诺大学的凯罗尔·德维克医生曾和一些小学低年级的儿童相处了一段时间,她帮助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改变了他们对自己成绩的解读方式,从“我是个笨蛋”改为“我没有用功读书”。结果,这些学生在往后的考试成绩上都有持续的进步。
好观念基本功
乐观并不是驼鸟心态,凡事只看好的一面,而是一种先让自己增加勇气,再去解决难题的方法。如果在遇到阻碍时,就先将自己置身于悲观的黑暗世界,那么怎么会有光源引导你一步步地去寻找明亮之处呢?
12多做自我肯定的练习
聆听别人的看法固然不可少,但我们更要学习信任自己的主观感受,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以下引自某个著名教授的演讲词,每次说到“自我肯定”这个讲题时,他总要举这个例子:
某天,我见到一位同学在裁剪美工字体,那些色彩缤纷的美工字体绝对是经过她设计后,再由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又大又漂亮。
我忍不住赞道:“哇,做得真好!”而她回答:“噢,这是计算机做的呢!”我说:“但是由你设计的呀,而且你裁剪得很精致。”她说:“噢!那没什么啦!”
我不知道该接什么话,离开时有种不舒服的感觉,一方面是因为她不接受我真诚的称赞,另一方面更是为她不能欣赏自己、肯定自己而感到可惜。
我们年幼时,是非常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赞同的。但当我们日渐长大后,一个思维成熟的人就不太需要他人不断的肯定和认同,而是需要自我欣赏、自我肯定。
可是有时候,我们不仅没有自我肯定,还把别人的肯定一概否定,而在听到别人的批评时,却迫不及待地“照单全收”。我们对自己既不公平,也不客观,难怪我们经常不把别人的赞美放在心上,却为一两句不中听的话生气好几天,甚至为一件别人根本不会放在心上的事,失眠一整个星期。
我们需要的,是自我肯定。不错,聆听别人的看法固然不可少,但我们更要学习信任自己的主观感受,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昨天我做了一个小调查,在校园里随意找了10位同学,请他们用半分钟数数看自己有多少个缺点,又用半分钟数一数自己有多少个优点。结果半分钟内,他们平均数出5~6个缺点和3~4个优点。
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的缺点比对自己的优点敏锐且介意。我们需要改变这种习惯,需要练习自我欣赏、自我肯定,以致能够在情绪上达到更自主、成熟的阶段。
这段演讲告诉我们:一个自我肯定的人不需要他人不断的肯定和认同,而是能自我欣赏,在情绪上自主,并对自己有信心。要做到自我肯定,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
◎不随便否定别人的赞美
听到别人的欣赏时,不采用否定的态度,如“这不算什么,只是运气好而已。”“哪里是呢?某某人做得才真是好。”“我不行的。”把这些话全都丢弃,而学习去接受别人的赞美,{ txtsk }并大方地说声:“谢谢你!”
第14节:经常刺激自己
◎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指责
当有人指出你的不是或不同意你的做法时,避免“照单全收”,不要完全同意对方的看法。可以说:“谢谢你,我会仔细反省一下。”要经过你自己的思考和过滤后,收下真正适合你的批评,并作出修正。
有时别人的批评很沉重,甚至可能会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比如父母生气时说的话:“你真是没用,只叫你做这点小事,你也能把它搞糟。”又如朋友误会你的时候说:“我觉得你是个不负责任的人。”这些情绪化的话语,通常都是以偏概全。
弄糟了一件事,当然不能全盘否定我们在其他事情上的做事能力。即使这一次未能按承诺把事情如期做完,也不能说你这个人就是个不负责任的人。所以当听到这类批评时,你要练习看穿这些伤人的假象。
学会给予自己肯定和欣赏。完成了一件任务,做好一份艰难的功课,不理会电视的吸引而去温书,克服了温暖被窝的诱惑而早起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