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提得
好!以后我就这样演!”随即从里屋拿出了旦角头饰插戴用的两只凤钗,一 把宝剑,塞到了鲜樱桃手里:“小兄弟,咱们学艺的人,最喜欢这样的礼物,
现奉上供演出用,也作个纪念。”
后来,因演出期间,票价定得过低,鲜樱桃剧团往返路费发生了困难。 梅兰芳得知了这一消息后,立即派人送去了部分路费和几件戏衣。再后来,
当梅兰芳听说五音戏又一次面临不景气的局面时,便通过济南的老朋友,给 鲜樱桃送去了一百块大洋,帮助剧团摆脱了困境??
在福建省有一位名旦郑奕奏,十一岁时因家贫卖身戏班学艺,十三岁便 登台演出,十六岁己崭露头角,后被誉为“福建的梅兰芳”。他主演的《黛
玉葬花》、《晴受补裘》、《孟姜女》等戏曾轰动一时,被百代、高亭、联 声等唱片公司多次灌成唱片,畅销海内外。梅兰芳在三十年代时,就经常通
过唱片欣赏郑奕奏的演唱艺术,极为赞赏,但始终没有机会和他见面。
一九五三年,在一次政府组织的宴会上,梅兰芳向周恩来总理提起:“听 说福建也有一个梅兰芳”。总理好奇地问:“他叫什么名字?”梅兰芳肯定
地回答:“郑奕奏。他走红时,为戏班老板挣得银圆无数,但一到人老珠黄, 便浪迹闽北山区,串乡走村以教戏度日。”梅兰芳的一席话,引起总理的高
度重视,他立即亲自向福建省文化局赴京参加会议的代表们询问郑奕奏的下 落,并指示要发挥这位才华卓越的老艺人的作用。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
福建省文化局立即派专人到闽北古田县山区将郑奕奏接回福州,请他担任了 福建省实验闽剧团艺委会主任。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中国政协第二届全委会
在北京召开,梅兰芳、郑奕奏这两位从未谋面的老朋友,终于在会上见面了。 两人互吐了仰慕之情。郑奕奏还代表福建人民,对党中央、周总理以及梅兰
芳的关心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会后,梅兰芳邀请郑奕奏到家中做客。席间, 郑奕奏乘兴演唱了闽剧《茉莉花》小调,并送给梅兰芳一张照片留作纪念。
梅兰芳当场赋诗一首,并题写在照片背面:
南北艺人感同深,留得芳名共到今; 见晚如逢亲手足,应将肝胆照知心。梅兰芳还以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的
身分,向郑奕奏提出了“认真总结闽剧的传统艺术,注意培养青年接班人” 的希望和要求??
还是在一九五二年的全国戏曲会演期间,淮剧著名演员筱文艳率江苏淮 剧团进京演出。梅兰芳观看了筱文艳演出的《女审》。散戏后,主动到后台
慰问,筱文艳恭敬地请梅兰芳提意见。梅兰芳和蔼可亲地说道:“你们是用 大嗓唱,可要注意口形??”筱文艳立即意识到,这是极其难得的艺术指点,
自己过去在演唱时从未留意过口形问题,满以为嘴上用劲吐字就会清楚?? 从北京回去后,筱文艳开始注意口形的美,经常照着镜子练唱,逐渐克
服了缺点。一九六○年《女审》拍成了电影,筱文艳看样片时,特别注意了 自己的口形。暗想,若不是梅兰芳先生早给我提出这个意见的话,恐怕口形
会在银幕上留下一个很大的缺陷。 也是在这次全国戏曲会演期间,梅兰芳第一次见到了评剧演员新凤霞。
在那个座谈会上,梅兰芳热情地赞扬道:“凤霞演的《刘巧儿》真好,富有 创造性。”后来,看完新凤霞演出的《打狗劝夫》后,梅兰芳还同田汉等同
志一起,到后台祝贺她演出成功。并鼓励她:“这出戏是唱工戏。你唱得有 人物,唱腔好听,咬字清楚,虽是古装戏,但很有生活气息。”
一九五三年,吴祖光主持拍摄《梅兰芳舞台艺术》影片,新凤霞也得以 随着丈夫到电影厂或梅兰芳家中看拍电影,这样,就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近梅
兰芳。看到新风霞经常向梅兰芳请教问题,许姬传就向梅兰芳建议:“凤霞 戏演得好,梅先生又这么喜欢她,收一个评剧演员徒弟吧。”梅夫人福芝芳
首先举起了手说:“我赞成!”梅兰芳笑着点头答应了,并说:“这次收徒 弟,我请客。”
收徒那天,请来的客人有姜妙香夫妇、田汉、张庚、许姬传和许源来兄 弟等,整整坐满了两张圆桌。席间,大家纷纷说:“现在不兴磕头了,三鞠
躬吧!”于是,新凤霞向梅兰芳恭恭敬敬地三鞠躬,并照了师徒合影像。就 这样,梅兰芳又有了一个地方戏的徒弟。
拜师之后,新凤霞向梅兰芳请教变得更加名正言顺起来。一次,新凤霞 将自己演的《凤还巢》与京剧对比着,向梅兰芳谈了一些看法:“我们评剧
加了很多唱,如程雪娥到前厅偷看穆居易这场戏,就加了一段唱,不知合适 不合适。”梅兰芳答道:“为了发挥各剧种的长处,是应该按照自己剧种的
特点,运用多种手段,移植一出戏、进行艺术加工的,增加新的唱段是可以 的。你为了更好地表现程雪娥的内心情感,加得好。你们不要以为我上场没
有唱,你们就不唱,那就把戏学死了。我看你们处理得很顺当。”新凤霞又 向梅兰芳请教偷看、胆怯、怕羞等动作。梅兰芳一边一一做给她看,一边谆
谆告诫她:“动作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刻画她的内心活动??”
还是在全国戏曲会演期间,梅兰芳对《归舟》、《访友》、《秋江》等 几个川剧折子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著名川剧演员阳友鹤等登门拜访他
时,梅兰芳忍不住地夸奖道:“川剧好啊,有戏情戏文戏理;剧本文学性高, 富有生活气息。川剧《秋江》的舞蹈轻盈妙曼,婀娜多姿,塑造的陈姑这个
少女形象很惹人喜爱。”说到这里,梅兰芳风趣地开起了玩笑:“特别是行 船的动作好,看了《秋江》,我们那个《打渔杀家》都不用演了。”
言谈之间,梅兰芳提到了阳友鹤演的《断桥》。梅兰芳询问道:“听说 过去你踩起跷,一只脚站在铜栏杆上,滑下去,倒卷过来的动作,怎个搞的,
表演一下好不好?”阳友鹤推辞不过,正要表演,梅兰芳却又上前阻拦:“不 要忙。”随即高声喊道:“葆玖,葆玖,快来听老师讲艺术。”待梅葆玖出
来后,阳友鹤便开始表演起来。梅兰芳一边观看,一边称赞道:“这个好啊, 我们学不到。”临走时,梅兰芳还与大家合影留念。
阳友鹤第二次登门拜访梅兰芳,是专程请教来的。梅兰芳演出《贵妃醉 酒》时,杨贵妃饮了三杯酒后,人已经醉了,只见她站在桌后,双乎搭袖,
然后反搭袖向桌子上一扑、一梭地从桌子上溜下来,动作极其美妙。阳友鹤
为这一姿势着迷了,想请梅兰芳将它分解,详细地做给自己看。梅兰芳客气 了一番后,便把条桌拉开,在沙发旁边,毫无保留地表演一遍,又向阳友鹤
询问川剧《贵妃醉酒》的演唱法。在阳友鹤所唱的几个段落中,梅兰芳似乎 很喜欢其中的这两句:“悔当初入皇宫,倒不如嫁一个田舍翁,也落一个早
相见晚相依。”当唱到这里时,梅兰芳提出了要求:“你把川剧《贵妃醉酒》 的本子写给我看好不好?”
在川剧《柳荫记》演出之前,梅兰芳特地赶到川剧团所在地参观排练《柳 荫记》。看完排演,夜已经很深了,他还是热情地参加了座谈会。在发言中,
他一面连连称赞主角陈书肪细腻深刻的表演艺术,一面对全剧结尾化鸟的处 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可否采用别的表现手法,而不必扮很多雀子上场。导
演刘成基虚心地接受了这个建议,采用象征手法,用向空指鸟的表演重新处 理了结尾,统一了全剧的风格,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苏联艺术家奥布拉兹卓
夫看了演出后,也十分欣赏这个结尾。
陈书舫还清楚地记得,一九五九年,川剧出国演出之前,他到梅兰芳家 中去求教。梅兰芳刚刚练完功,也顾不上休息,就在客厅里,将《贵妃醉酒》
中的几个繁复的身段边说边舞地表演起来,直到陈书舫全部领会和掌握了为 止。周围的人看他表演得汗流浃背,都劝他休息一会儿,梅兰芳却说:“咱
们的地方戏要出国了,我能不高兴吗?流点汗算什么?”说着,又主动向陈 书舫讲解了《秋江》中陈姑手里的文帚,应该怎样掌握手腕劲,舞动时才会 顺而不乱
梅兰芳的表演艺术精髓已经深深渗入了全国的戏曲舞台,他无愧于艺术 大师这一光荣称号。
寒梅不殒
一九六一年五月三十一日,梅兰芳率领梅兰芳剧团到北京西郊的中关 村,为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演出了《穆桂英挂帅》。谢幕时,与郭沫若院
长合影留念。这是梅兰芳自一九○四年第一次登台以来,在舞台上所进行的 最后一次演出。
两个月之后,梅兰芳感到胸部不适,遂卧病在家,后又到北京阜外医院 住院治疗。经该院心脏内科主任黄宛教授与协和医院内科主任张孝骞、副主
任方圻、北京医院内科主任陶恒乐等专家会诊,确认梅兰芳患的是急性冠状 动脉梗塞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症。
八月五日上午,听到这个消息的周总理赶到医院来了。他对梅兰芳说:
“我在北戴河开会,听说你得了心脏急病,住院治疗,特地赶来看你。”梅 兰芳望着这位一直关心着自己工作、生活的国家领导人,心里充满了感动:
“这大热天,惊动您,我心里很不安。” 周恩来总理坐在梅兰芳的床边,给梅兰芳切起脉来,他说:“我懂一点
中医,你的脉象弱一点,要听大夫的话,好好静卧休养。好在你会绘画,出 院后,可以消遣。”梅兰芳一听说让他休息,有些着急,告诉周总理:“这
次新疆有一条铁路落成,约我去参加庆祝通车典礼。火车票都买好了,可是 走不成了,真是遗憾。”周总理忙说:“等你病好了,愿意到哪里就到哪里,
国内国外都可以去嘛!但是你现在的任务是养病,一定要躺在床上。祝你早 日恢复健康。”
周总理站起身来告辞,他按住挣扎着想坐起来的梅兰芳说:“心脏病, 就要躺在床上静养,不要起来。”随后,转身对医生们说:“你们平时就注
意我们中央领导同志的健康,像梅院长的病,应当早就发现。这次经过抢救, 希望能转危为安,你们要用心护理。”临走时,周总理又对梅兰芳说:“我
明天回北戴河,下次回来再来看你。”
一九六一年八月八日凌晨五时,梅兰芳的心脏病急性发作,医护人员全 力抢救,终于未能控制住死神的肆虐。一代戏曲艺术大师——梅兰芳病逝。
梅兰芳治丧委员会由周恩来等六十一人组成,陈毅任主任委员。
八月九日,郭沫若惊闻梅兰芳去世的消息,赶写了《在梅兰芳同志长眠 榻畔的一刹那》一文,悼念梅兰芳的逝世。他以散文诗的语言,赞美梅兰芳 的艺术:
“你的优美的歌声,你的庄静的姿态,你的娴雅的动作,你的一举手、 一投足、一扬眉、一吐气,都塑造了美的典型。
“不是吗?谁能说不是呢?你就是艺术的化身,舞台艺术的美的化身。
“你的美育活动超过了空间,超越了时间,将永远感染着中国人民和中 国人民的世世代代。
“真的,我们的民族有了你这个儿子,我们的党有了你这个儿子,难道 不足以使人们自豪吗?不足以使人们高度地自豪吗?”郭沫若赞美梅兰芳的
一生是“艺术活动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美 化社会的一生”。他告慰这位举国人民爱戴的艺术家:“你虽然长远地休息
了,但你的活动是永远不会休息的。”
八月十日上午,北京各界二千余人在首都剧场举行了隆重的梅兰芳追悼 大会。陈毅副总理主祭,并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表示哀悼,对梅兰芳同志
的家属表示了慰问;文化部副部长齐燕铭致悼词。中央和北京市有关部门负 责人周扬、张苏、夏衍、林默涵等参加了公祭。参加公祭和向遗体告别仪式
的还有苏联等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以及正在北京访问的一些国际友人。 九日至十日,治丧委员会收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唁电共二百八十多封。其
中国内唁电二百三十多封,来自各地文化艺术团体、机关、工厂、学校及梅 兰芳的生前好友和弟子。另有四十多封唁电来自苏联、越南、德国、捷克斯
洛伐克、蒙古、缅甸、英国、希腊等国的有关团体、单位、外交官员和知名
人士。海外华侨、东京华侨总会也发来了唁电。 这一段时间内,全国各大报纸均陆续刊发了有关悼念梅兰芳的各种文
章。同时,世界许多报纸也报道了梅兰芳逝世的消息,有的还刊发了他的照 片和生平简介。
八月二十一日,香港各界人士在九龙普庆戏院举行了悼念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