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期。 章士钊:《疏黄帝魂》,《辛亥革命回忆录》(一)第296页。
《民立报》,1911年1月5日。
《存殁六绝句》(写于1910年),《民立报》,1912年3月9日。 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的第一枪,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1
4个省和最大城市上海宣布独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庄严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武昌起义爆发以后,杭州革命党人奋起响应,陈独秀写了篇革命檄文, 由陆军小学堂队长“周亚卫等分贴衙署,省垣官吏闻之悚然”①。1911
年11月6日,浙江军政府成立。
持下,也宣布“独立”,并自任都督。革命党人反对朱家宝搞假独立, 于11日召开军、学各界代表会议,自行宣布独立,推同盟会会员王天培为
都督,吴阳春为经略使。不数日,王被朱赶走。安徽一时成了群龙无首的局 面。后吴阳春借江西黄焕章部赶走了朱家宝,但黄部军纪败坏,洗劫皖省藩
库,抢掠典当。这年安徽恰遭水灾,许多州县死亡枕藉,惨不忍睹。
天灾人祸把安徽的形势搞得一混乱。
12月12日,安徽临时议会开会,选举孙毓筠为都督。21日,孙抵 安庆就职,正式成立安徽军政府,并电召陈独秀返皖任都督府秘书长。据当
时在都督府任科长的张啸岑(掌管文书和收发)回忆:孙毓筠是少爷出身, 任都督后,不大理政事,他以为推翻了清王朝就万事大吉。在都督府里问事
最多的是陈独秀。他认为推翻清政府不过是革命的第一步——破坏,今后建 设的事更重要。但他过于急躁,常为改革的事与人发生口角。每逢开会,会
场上只听他一人发言,还总是①褚辅成:《浙江辛亥革命纪实》,《辛亥革命》
(七);周亚卫:《光复会见闻杂记》,《辛亥革命回忆录》(一)。 坚持己见。他主张改善人民生活,反对任用旧官僚,要大刀阔斧地进行
改革。①根据现有的文字资料,陈独秀为安徽人民做的第一件事,是在19
12年初他同卢含章、李光炯等来到上海,“邀集[安徽]旅沪军、学、绅、 商各界与华洋义赈会接洽,切商募捐、借款两项办法”,以救济安徽各州县
灾民。安徽旅沪同乡会还成立了“全皖工赈办事处”,选举陈独秀等14人 担任议董,聚集资金,抢修沿江大堤。②任),他在安徽大学堂旧址,重办
安徽高等学堂并任校长,③后聘马其昶(通伯)任校长,自任教务主任。④ 直到1913年的上半年,因学生闹事被赶出学校。
陈独秀在安徽都督府任职期间(包括后来柏文蔚任都督时)并没有、也 不可能“大刀阔斧”地兴利除弊,施展他的政治抱负。这主要是因为这场革
命的不彻底性,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的政体,但没有唤起广大的工农民众, 也没有触动社会的经济制度。陈独秀的那些改革意见,不过是反映了他主观
的良好愿望而已。
武昌起义,各省宣布独立以后,革命派与立宪派之间的矛盾,地方实力 派之间的争权夺利的斗争,错综复杂,安徽省也不例外。1912年6月间,
陈独秀到达浦口,“以安徽形势①②③
④沈寂:《辛亥革命时期陈独秀》,《陈独秀评论选编》(上)。 北京大学职员履历表。
《民立报》,1912年2月5日。 沈寂:《访张啸岑谈话记录》,1961年8月13、14日。
复杂,孙毓筠无法维持”,劝柏文蔚“速回安徽”。同月下旬,柏文蔚返
皖接任安徽都督兼民政长职,“任命陈仲甫为都督府秘书长,徐子俊为参谋 长,机要秘书王曙笙,高级参谋徐惟一。一切施政方针皆由四人代为规划,
将行政机构加以充实、整顿,尽量安插革命同志,以保存行政之纯洁性。”
①柏文蔚任都督后,安徽的一些进步人士或开明士绅,有的做了省议员,有 的出任校长或局长。就在这时,汪孟邹由芜湖来到了安庆,他的朋友们跟他
说:你应该出来“做点事”,有的说“做知县去,一宣城,二南陵,三太平”。 但去宣城最好。有的说“不如拿一个税局”。这些朋友们说话的口气,确有
点弹冠相庆的味道。只有陈独秀瞪着眼对汪孟邹说:
“做什么!这里是长局吗?马上会变的。回去,回去,你还是回到芜湖, 卖你的铅笔、墨水、练习簿的好。我来和烈武说,要他帮点忙”,凑些股子,
“你还是到上海去再开一个书店的好。”②陈独秀预见到大局即将发生变化, 要汪孟邹到上海去开爿书店,这是很有眼光的。1913年春,由汪孟邹任
经理,亚东图书馆在上海成立。后来,亚东在上海印刷出版了许多新书,是
“五四”时期传播新文化的一个重要阵地。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候,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迫于形势,通电赞
成共和,欺骗革命党人,于1912年3月10日①
②汪原放:《回忆亚东图书馆》第20页。又见汪孟邹:《亚东简史》,《安 徽革命史研究资料》第1辑,1980年7月。
柏文蔚:《五十年经历》,《近代史资料》,1979年第3期。国务院总 理赵秉钧的批文,陈独秀的职务是总务处秘书(《民立报》,1913年3月
28日)。 在北京就任大总统。国民党人宋教仁力主内阁制,以限制袁总统的权力。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事发后,孙 中山当即决定兴兵讨袁。柏文蔚离皖赴沪,与孙中山共商大计,临行之前,
“委参谋长徐惟一代行军事,秘书陈仲行[甫]代行民事”。①因安徽省靠 近北方,孙中山要柏文蔚在江西、广东两省宣布独立以后,即举兵讨伐袁世 凯。
袁世凯先发制人,在免去江西李烈钧和广东胡汉民两都督以后,于6月
30日免去柏文蔚,委任孙多森接任皖督。这时陈独秀坚决拒绝与孙多森共 事,在孙未上任之前,即“呈请辞职,未待批准,留书径去。书中有旧病复
发,迫不及待等语”。所谓“旧病复发,迫不及待”,是指封建专制势力的复 辟,“不可一日与居之义。”②7月中旬,陈独秀到达上海。
任皖督,并于17日宣布独立,兴兵讨袁。陈独秀也由上海返回安庆, 再任都督府秘书长。柏文蔚的部下龚振鹏驻军芜湖,“残杀无度”,且将讨袁
计划密告袁氏大将段祺瑞。陈独秀等到芜湖时,因当面“痛斥其非”,“均被 绳绑,拟即枪决。”③他临危不惧,怡然自处,“很从容地催促道:‘要枪决,
就快点罢!’”④后幸有张永正旅长以兵力相救,才免遭毒手。⑤①②③④
⑤柏文蔚:《五十年经历》。 高语罕:《参加陈独秀先生葬仪感言》,重庆《大公报》,1942年6
月4日。 柏文蔚:《五十年经历》。
《民立报》,1913年7月8日。
《民立报》,1913年4月13日。 任皖督兼民政长。10月21日,倪嗣冲发出通告,捉拿革命党人,第
一批名单有20人。陈独秀被列为第一名“要犯”旋即逃往上海。军警抓不 到陈独秀,延年、乔年也逃至乡间躲避,最后抓走了他的侄子永年,抄了他
的家,抢走了衍庶多年收藏的字画。①这是陈独秀参加革命以来第一次被抄 家。当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第二次抄封了他的家。1938年,日本人
占领安庆后,他家就彻底衰败了。
陈独秀逃到上海以后,“本拟闭户读书,以编辑为生。近日书业,销路 不及去年十分之一,故已搁笔,静待饿死而已。”
“此时全国人民,除官吏兵匪侦探外,无不重足而立。生机断绝,不独 党人为然也。”②陈独秀本想以写作卖文为生,“寒士卖文为生,已为天下至
苦之境。”③而今,卖文也无以为生。他“急欲学习世界语,为后日谋生之 计”,写信给在日本的章士钊,问他“能为觅一良教科书否?”④1914
年,亚东图书馆出版了他编辑的《英文教科书》和文字学著作《字义类例》。 前者销路不好,后者是学术专著的冷门货,这两部书所换得的①②③
④《生机》(致《甲寅杂志》记者),《甲寅杂志》第1卷2期,191
4年6月独秀山民:《〈双枰记〉叙》,《甲寅杂志》第1卷4期,1914年
11月10日。
《生机》(致《甲寅杂志》记者),《甲寅杂志》第1卷2期,1914 年6月张君等:《访问陈遐年谈话记录》,《安徽革命史研究资料》第4辑,
1980年10月。 稿费并不能使他摆脱“生机断绝”的困境。陈独秀在《国民日日报》社
工作时,生活也是相当困难的,不过那时他和他的同事们都满怀信心,期待 着推翻清王朝以后的光明来临,而现在取代清王朝封建专制的却是代表大地
主大买办的袁世凯独裁。革命一时处于低潮,因而生活的压迫就显得更加沉 重与难熬。
{{奇文受诘问民主第一}} 后一次去日本。他到日本后,进雅典娜法语学校学习法文,同时帮助章
士钊编辑《甲寅杂志》,“度他那穷得只有一件汗衫,其中无数虱子的生活。”
①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爆发不久,亡命东京的一些革命党人李根源、熊克 武、邹鲁、章士钊等人,都不愿意加入孙中山新创立的中华革命党,他们于
8月间另组一团体欧事研究会,陈独秀也加入其中。欧事研究会没有进行什 么活动,倒是《甲寅杂志》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甲寅杂志》是个政论性的刊物,1914年5月创刊于东京,主编是 章士钊,发行人是王无生,主要撰稿人除章士钊外,有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读
书的李大钊和高一涵、易白沙、张东荪、梁漱溟、苏曼殊等人。陈独秀以文 会友,也就在这时结识了李大钊、高一涵和易白沙,他们后来都成为新文化
运①傅斯年:《陈独秀案》,《独立评论》第24号。
动的著名人士。《甲寅杂志》在东京出了四号,自第五号起,该刊的“印 刷、发行两事”,都由上海亚东图书馆代理。①《甲寅杂志》提倡共和、反
对专制的政论文章,曾轰动一时,流传甚广。后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称 赞它“多输入政治之常识,阐明正确之原理,且说理精辟”②,是二次革命
失败以后一个最有影响的民主刊物。
“独秀”的《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独秀”的名字即从此见诸于刊物。 这篇文章全文约四千余字,结构严谨,文笔洗练,观点鲜明。
陈独秀在这篇文章里,首先指出“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国人无 自觉心者,其国亦殆。二者俱无,国必不国。”
然后,他分别对爱国心和自觉心作了阐述,并指出中国人与欧美人对待 国家的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中国人把国家看作“与社稷齐观”,爱国与
“忠君同义”。而人民不过是那些缔造大业、得天下者的“牺牲”品而已, 并“无丝毫自由权利与幸福”。欧美人看待国家与中国人不同。他们把国家
看作“为国人共谋安宁幸福之团体”。人民之所以要建立国家,“其目的在保 障权利,共谋幸福”,这才是立国的精神。所谓“爱国者何?爱其为保障吾
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那么“爱之也愈殷, 其愚也愈深,”“爱国①
②《新青年》第2卷2号,《通讯》。 汪原放:《回忆亚东图书馆》第28、29页。适以误国。”①
所谓自觉心,除了懂得立国的目的,还要了解自己的国家在当前世界政
局中所处的“情势”。“不知国家的目的而爱之者”,如现在世界大战中的德 国人、日本人,他们的爱国心“乃为侵犯他人之自由而战者也”,这不是爱
国主义,而是帝国主义,侵略主义。“不知国家之情势而爱之者”,如朝鲜人、
中国人等“皆是也”。 现在中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险,而中国本身却法日废、吏日贪、兵
日乱、匪日众、财日竭、民日偷、群日溃,“政纪至此,夫复何言。”即使换 一批官吏上台执政,“取而代之者,亦非有救民水火之诚,则以利禄毁人如
故也”,依然是敌视异己,耀兵残民,漠视法治,紊乱财政,奋私无已,“殆 更有甚焉。”总之,“中国之为国,外无以御侮,内无以保民,不独无以保民,
且适以残民,朝野同科,人民绝望。”
陈独秀对政府及其官吏进行了一番鞭挞之后,又进而论证“今吾国之患, 非独在政府”,更为严重的是“民无建国之力”。
“盖保民之国家,爱之宜也;残民之国家,爱之也何居。” 有人说:“恶国家胜于无国家。”陈独秀却认为“残民之祸,恶国家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