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独秀:《在理发工会演说辞》,《劳动与妇女》第1期,1921年2 月13日。
谭天度:《回忆广东的五四运动与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广东文史资 料》,1979年第24辑。
陈独秀办事果断激进,雷厉风行,在进行上述各项工作之同时,着手筹 建西南大学、市民大学、编译局、通俗图书馆、幼稚园等。还创刊了《劳动
与妇女》周刊,努力宣传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者展开论战。
陈独秀在广州的言论和活动,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支持的,自 然也有反对的。
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陈独秀来广州之前,“一般稍有思想的青年”对 他信仰和盼望的心情是“何等深切!何等热烈!不意他到了广东,而反动大
起”,竟有省议会的一些议员、教育界的学棍、政客、资本家、孔教徒、守 旧派、基督徒及无政府党八种人反对陈独秀。①3月中,广东高等师范学校
旧派教职员集会反对该校由国立改为省立。高师改为省立本是省长陈炯明决 定的。他认为“广东现为自立时期”,“所有省中各学校当然受其管辖”。但
旧派教职员独“集矢”于陈独秀一人。他们呈文省长:若任令陈独秀“操纵 广东教育之权,广东教育前途,必不堪问。??如不收回成命,必全体辞职”。
②以此挑动学生反对陈独秀。一些省议员公然提出驱逐陈独秀出广东一案, 诬指他主张“讨父”、“仇孝”、“公妻”、“妇女国有”,尤其恶劣的是有人捏
造谣言,说陈独秀演说“百善淫为首”,“万恶孝为先”。
③无政府党也深感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者不相容”,也主张赶①
②
③《广东群报》,1921年3月21日。
《晨报》,1921年3月24日。 钊君:《从无政府主义的眼光批评反对陈独秀者》,《广东群报》,192
1年快把陈独秀驱逐出广东。①旅沪粤人广肇所通电攻击广东教育事业的革 新。总之,从封建顽固派到极左派无政府主义者联合起来,发起了反陈独秀
运动,一时闹得广州乌烟瘴气,以致陈炯明在一次宴会上也“正正经经”地 问陈独秀:“外间说你组织什么‘讨父团’,真有此事吗?”陈独秀也“正正
经经的回答道:‘我的儿子有资格组织这一团体,我连参加的资格也没有, 因为我自幼便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②诙谐幽默的回答,含着讽刺挖苦
的意味。可那些蠢伯们听后莫名其妙地“呵呵大笑”。从这件小事也可看出 当时攻击陈独秀的谣言是何等的猖獗!
对于这些诬蔑不实之词,陈独秀感到“又好气,又好笑”,起初采取不 予置理的态度,认为“稍有常识的人,必不相信”。③3月8日,政学会机
关报上海《中华新报》借“广州归客谈”之口,整篇地披载上述的那些谣言, 于是《广东群报》不得不连续发表文章进行揭露。18日,陈独秀也在该报
发表《辟谣——告政学会诸人》,25日上海《民国日报》转载此文,说:“我 在广州各校的演说,众耳共听;各处的演说辞,回回都登在报上,众目共见;
有无该报所谓禽兽学说,??
用不着我辩证的。”“我们虽然不主张为人父母翁姑的专拿孝的名义来无 理压迫子女儿媳底正当行为,却不曾反对子女儿媳孝敬父母翁姑,更不说孝
是万恶之首,要去仇他。??至①②
③《民国日报》,1921年3月20日。
《实庵自传》。 钊君:《从无政府主义的眼光批评反对陈独秀者》。
于‘百善淫为先’这句话,我想除了极不堪的政客,做淫小说的新闻记 者,和姬妾众多的大腹贾以外,没有人肯主张罢!”①后来,陈独秀又在《民
国日报》上连续三天登载《启事》,说“曾有无耻的懦夫,不敢与我正面为 敌,躲在人背后,造下流谣言,中伤我。??兹特声明:今后各处倘有印刷
物公然传载此类谣言者,即认为有意损害鄙人名誉,立即诉诸法庭,以儆邪 僻,决不取以前置之不理态度”。②公开地揭露、坚决地驳斥和京沪穗三地
大报的声讨,彻底粉碎了无耻之徒所散布的无耻的谣言。
在教育工作方面,使陈独秀感到最棘手的是权限和经费问题,这两条在 来粤之前原是约定好了的,但侵犯教育行政权的事仍时有发生。五月中旬,
廉州中学校长辞职。钦廉善后处擅自委任由某人接任,且竟然得到了省署的 同意。这使“陈独秀恼怒异常,??力驳省署办理之非”。③关于筹办大学
预科及第一师范,虽然已开出预算,择定地点,但经费“未能按期照发,诸 事难以搁置”,陈独秀感到在这种情况下,“若留恋不去,拥此虚名,不独无
以对粤人,且无以对自己,故顿萌退志”。④同时,上海方面,李汉俊等人 于5月间派包惠僧来广州,要他回沪主持党的工作。7月间,中共举行第一
次全国代表大会,推举他为中央书记。于是陈独秀决定回上①②③
④《广东群报》,1921年5月16日。
《广东群报》,1921年5月17日。
《陈独秀启事》,《民国日报》,1921年10月22—24日。
《广东群报》,1921年3月18日。 陈独秀离开广州以后,由他倡议并开办的宣讲员养成所、机器工人夜校
等都相继停顿。 但半年多来,他毕竟在广州播下了革命种子,因此当1922年4月他
为筹备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和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再来广州时,那时 的广州已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革命景象。
{{主持中央工作领导工人运动}} 马林到达上海之后不久,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派遣接替维经斯基工作的
尼科尔斯基(俄国人)也来到了上海。他们同李达商议,建议“应当及早召 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于是李达“发信给各地党小组,各派代
表二人到上海开会”。
①国际代表的到来,加快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陈独秀在广州接李达信以后,表示他不能去上海,因为他兼大学预科校
长,正在争取一笔款子修建校舍。他一走款子就不好办了。他指派陈公博和 包惠僧去出席会议。②陈独秀虽然不能参加会议,但很关心建党的事。早在
这年的2月间,他曾经起草了一个党章,寄到上海,“主张党的组织采中央
集权制”。李汉俊看后“对陈独秀甚不满意,说他①
②包惠僧:《我所知道的陈独秀》,《“一大”前后》(二)第386页。 李达:《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和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经过的回
忆》,《“一大”前后》(二)第10页。 要党拥护他个人独裁,因此他也起草了一个党章,主张地方分权,中央
只不过是一个有职无权的机关。陈独秀看了李汉俊这个草案大发雷霆”。① 现在他接到李达的信后,又向大会“提出关于组织与政策的四点意见”,交
陈公博带到上海。这四点意见是:“一曰培植党员,二曰民权主义指导,三 曰纪纲,四曰慎重进行征服群众政权问题”。②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发展和
教育党员,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注重组织纪律和争取群众、夺取政 权的意思。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 李达、李汉俊、王烬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包惠僧、周佛海和陈公
博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此外还有国际代表马林等也出席了大会。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并推
举“陈独秀任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指工人运动的 组织而言),三人组成中央局。③《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规定经过
暴力革命,“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 结束”,“消灭资本家所有制,没收机器,??归社会公有”。
《纲领》的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委员会的财务、活动和政策,①②
③李达:《关于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的一封信(1954年2月23 日)》(存上海文管处)。
张国焘:《我的回忆》第1册第136页。
《“一大”前后》(二)第9页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①中国共 产党这时虽然人数很少,但它是遵照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是中
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象一棵新生的幼苗,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大地,必 将成长为一株枝叶茂密的参天大树,盛开革命之花,满结胜利之果。
陈独秀没有出席这次会议,为什么大会选他做中央书记呢?对于这个问 题,过去有同志认为陈独秀之所以被选为书记,是由于他在“五四”前期宣
传科学与民主所赢得的信誉和声望。其实,与其说是“五四”前期的声望, 不如说是他在“五四”后期的声望。“五四”前期新文化运动是属于资产阶
级范畴的,那时有声望的人物,不只陈独秀一人,胡适也是个声名显赫的人 物。再说,如果仅就民主革命而言,有谁的声望能超过孙中山先生呢!代表
们选举书记显然不是以民主革命的尺度去衡量和挑选的,而是以社会主义革 命的标准去衡量和选举的。从“五四”前期宣传属于资产阶级范畴的新文化,
转化到“五四”后期宣传无产阶级的新文化,推动和体现这一转变、并在思 想上组织上作出重大贡献的,陈独秀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揭露和批判资
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批判假社会主义,并积极筹建中 国共产党,任党的发起组的书记,现在代表们要选举中央书记了,就当时的
实际情况而言可谓非陈莫属。
中共“一大”闭幕以后,马林多次提出陈独秀应辞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 委员长的职务,回沪任书记。于是又派包惠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代表大会档案资料》(增订本)。
僧去广州,向陈独秀汇报“一大”情况,请他回上海主持中央工作。陈
独秀原是为了推进广东革命事业而南来的,现在他当然不会不顾党的工作而 久留广州。8月17日,他致函陈炯明,辞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一职。陈炯明
从广西桂林回电,“极力挽留”,并劝说陈独秀“仍望以教育为重,当风独立, 我做我事,不萌退志为要。至于一切障碍,我当为委员会扫除之,??又批
其辞呈云:该委员贞固有为,夙深倚重,所请辞职,应毋庸议云。”①从这 件电文看,这时陈炯明是真心实意挽留的。陈独秀辞职不获准,只得借词医
治胃病请假离粤。行。②
在从广州回上海的船上,包惠僧问陈独秀“中国革命怎么革法”?陈说 共产主义在中国怎样进行还要摸索,“由于各个国家情况不同,马克思主义
的发展形态也各异,在中国是什么样子还要看发展”。又说:“做为共产党员 首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其次是发动工人,组织工人,武装工人,推翻资产
阶级政权,消灭剥削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③这段话所表述的思想与
“一大”通过的《纲领》是相一致的,都是把社会主义革命作为当前中国革 命的直接任务。因此,党史学界有同志把这种言论称作为“一次革命论”,
这一论断似是而非,并不确切。当时一些共产党员深感旧民主革命的道路①
②
③《“一大”前后》(二)第387、388页。
《广东群报》,1921年9月10日。
《广东群报》,1921年9月13日。 是走不通的,他们渴望学习马克思主义。当时的学习是相当困难的,翻
译成中文的经典著作,少得屈指可数。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刻,不全 面,不过是初步地学习了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论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但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坚信中国的社会主义前途。马克思主义所独有 的特点——改造世界的实践性,使他们立即行动起来,可对本国的国情缺乏
深入分析,认识不深刻,更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社会的实 际状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其理论准备是不充分的,也不可能形成
一套完整的什么“论”。因此,与其说是什么“一次革命论”,勿宁说是当时 的一些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理想向往之热烈与改造中国心情之急切。
2号。从这时起,他就没有职业了,也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 如果说他有职业的话,那就是以革命为职业了。二十年代脱离生产的共
产党员,组织上每月只给30元或40元的生活费,这当然不够陈独秀一家 开销的。他虽然经常给党刊写文章,可给党刊写稿是没有稿费的。那时,商
务印书馆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