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次起义的失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25日,罗亦农在区委临 时主席团会议上指出:“过去我们只是要资产阶级起来,而我们只是后面跟
着进行”,以后“要以自己为主体”,去“推动”资产阶级,过去当配角,今 后争主角,“惟此问题须到中(央)局讨论”。11月2日,他在全体区委会
议上又指明这次起义中的“一大差误”,是对共产党的领导力量“没有信 心,??而依赖钮、虞”。罗亦农首先提出了武装起义以上海工人为主体的
基本方针。 陈独秀没有接受罗亦农的意见,到11月上旬,他仍然认为“我们现在
可以要两个领袖,钮永健(是)军事的,虞洽①②
③活动分子会议记录,1926年10月26日。 区委主席团会议记录,1926年9月7日。 区委主席团会议记录,1926年9月10日。
卿(是)民众领袖”。 追击,孙传芳军也无力反攻,交战双方一时处于体战期。陈独秀指示区
委“可以停止暴动宣传,要注意工会及党的内部工作”。①同时,由于奉鲁 军阀张宗昌部南下援孙,使东南五省人民受到极大的震惊,于是区委积极开
展市民自治运动,不仅国民党市党部、江苏省党部主张市民自治,各马路商 界总联合会也发表宣言,谓“当此危急存亡之际,各界人民应起自卫,图谋
永久和平。(一)划上海为特别市,永不驻兵,并本主权在民之义,以上海 市民组织市民会议,管理上海市政;(二)召集国民会议,解决国是;(三)
拒绝奉鲁军南下”。②这个宣言得到了许多团体的响应,即使迷恋东南和平 的三省联合会③,其中也有不少人士转向公开地反对孙传芳。中共中央及时
指示区委“要尽力拉出(三省联合会)各派分子”,与我们合作发动自治运 动。④
28日,上海400余团体5万余人在公共体育场召开“反对奉鲁南下 上海市民大会”,三省联合会的主要成员都到会讲话。大会决议:要求奉鲁
军撤回南下军队:一致拒绝(奉鲁的)军用票:上海划为特别市,由工商学 各界组织自治政府。①②③
④区委临时主席团会议记录,1926年10月17日。 三省联合会,由全浙公会(代表人为蔡元培、褚辅成等)、新苏公会(代
表人为杨千里、张君劢、黄炎培等)和全皖公会(代表人为李次山、许世英
等)三团体组成。
《申报》,1926年11月17日。 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第79、97页。
会后,总工会纠察队作先导,举行示威游行。当晚,被查封的上海总工
会自动启封。 会是领导自治运动的统一战线组织,它由闸北商会、商总联会、上海学
联、全国学联、上海总工会和三省联合会六团体组成,“以实现上海特别市 市民自治,谋市民利益为宗旨”。①区委在市民公会和国民党省、市党部都
建立了党团组织,以加强对自治运动的领导。群众性的自治运动为第二次起 义作了广泛的舆论准备。
正当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时,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发生了深深的裂 痕。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策动了一连串的破坏三大政策的活动。1927年
1月3日,他在南昌非法召开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议将广州国民政府迁 至南昌,公然反对国民政府已通告全国迁都至武昌的决定,企图挟天子令诸
侯,使国民政府成为他的囊中之物。2月21日,他在南昌行营总理纪念周 发表演说,口口声声叫嚷要“制裁”共产党;驱逐鲍罗廷。并唆使他的党羽
杀害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陈赞贤,强行解散执行三大政策的南昌市党部和 学联。此后在九江、安庆也发生了同类性质的事件。蒋介石还派戴季陶到日
本与外务省次官密谈,日本帝国主义者奔走于南北之间,撮合蒋介石与张作 霖相妥协,以致报界一时盛传“南北妥协共同反赤”之说。这位权势炙手可
热的人物,他的一系列的反动言行不能不引起共产党人的戒备与批驳。
①《申报》,1926年12月7日。
演说,所谓共产党员排挤国民党员纯属诬陷不实之词,“事实恰正相 反”,蒋介石“对于腐败官僚投机分子方尽量容纳”,而对“共产党员却防闲、
排挤,且一再声言制裁之,这究竟出于何项动机”?①陈独秀连续发表文章,
不指名地批判蒋介石“和军阀妥协便是间接和帝国主义妥协”,提醒人们“留 心着!
果有谁敢经过日本帝国主义之拉拢,而与北方军阀妥协,以葬送革命”!
②蒋介石演说开口“我主张如何如何,反对如何如何,时常‘我’呀和‘我’ 的大喊,这在党便是表示‘我即党’,在政府便是表示‘朕即国家’,这些口
气乃是个人独裁性之自然流露”。③指责蒋介石对盛传两个月之久的南北妥 协共同讨赤的言论,“无一字声辩”。但是,这些揭露和批判虽然是较委婉和
含蓄的,但关心时事的人一眼便可看出指的蒋介石。
在中共上海区委内部讨论时,却无所顾忌的表明了他们对蒋介石的愤恨 和戒备心。1927年1月25日,区委即明确指出中外反赤联合战线的危
险性。罗亦农说:“上海为财源之地,北伐军如果一来,必将勾结资产阶级, 也许蒋介石到上海后,就正式攻击C.P.,而爆发直接冲突。”④区委决定
发动以“工人为主的武装暴动,??现在局面很紧,我们要赶快准备,①②
③
④区委会议记录,1927年1月25日。 实:《我即党与朕即国家》,《向导周报》第191期,1927年3月
12日。 实(即陈独秀):《是谁愿与北方军阀妥协?》,《向导周报》第188期,
1927年2月16日。
《向导周报》第192期,1927年3月18日。 表示民众的力量”。蒋介石来到上海,“我们如无运动,他必与帝(国)
主(义)妥协”。现在就要让民众知道,“蒋实为反革命”,但在“宣传时, 只用口头不用文字”。①这是区委第一次讨论反蒋问题,也是第一次把工人
武装起义的作用与防止蒋介石和帝国主义妥协联系起来。 方针。区委依据中央的通告于17日发出《秘书处通讯(第十一号)—
—应付目前国民党内右派进攻及我们对蒋的态度》,这个文件的主要内容: 分析了1927年2月间的国内斗争形势,指出“北伐军的胜利,革命势力
之伸长”,迫使帝国主义及国内反动势力变换压迫民众的手法,“不由外面进 攻,而从内部破坏”。因此,国民党内部的斗争“已成为目前革命中最严重
问题”,政府迁移南昌之说,工农运动受摧残,“皆是右派进攻的具体事实”。 我们对于右倾势力的进攻,“无论在任何方面,皆准备与之冲突,不能让步,
因为让步就是革命的损失”。中央决定斗争的方针及对目前工作的意见是:
“1.不可使这个争斗简单成为C.P.与K.M.T.的争斗,无论在任 何斗争中都要拉出左派,与左派联合进行:2.不过所谓与左派合作,是要
我们能勇敢的立在主体地位,使左派来帮助我们,而不是要左派为主体,我 们去助他。??总之,我们以后在一切斗争中一定要自己肩起责任去冲锋,
但同时又不要丢掉了左派,要领导着左派联合进行,要使这个争斗在①
②《“六大”以前》第721页。 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第115、118页。
形式上是左派与右派的冲突,而不是简单的C.P.与K.M.反对蒋
之个人独裁”,“现时蒋介石已成为反动势力之中心”,但“只能在口头上宣 传,文字上不能明提蒋介石的名字”,要依据事实“用很巧妙的词句暗射蒋 介石”。
中共中央的指示中最重要的是第(2)点,它鲜明地指出共产党在同国
民党左派联合时,要“勇敢的立在主体地位,使左派来帮助”共产党,也就 是自觉地主动地肩负起领导革命的职责,改变“以往在K.M.T.中斗争,
均是要左派顶头去干”,共产党“只在后面出主义(意),不肯直接上前”, 以致“左派一退”,共产党“也跟着退”的状况。①这个指示反映了中共中
央对革命领导权和同左派关系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陈独秀是中共 中央总书记,这个指示如果不是他首先提出的,也必定是经过他同意的。而
且在第三次起义时,他所提出的许多主张,都是和这个指示的精神相吻合的。 因此,有理由作出这样的判断:这个指示也反映了陈独秀对革命领导权(至
少表现在上海工人斗争中)问题认识的转变,并自我批判了他过去的一些观 点。例如,他在1926年12月特别会议上所陈述的一些观点:共产党员
包办国民党,“包办的结果,国民党没有群众,左派的群众和左留领袖隔离, 于是左派未能有力的形成”。②现在他主张共产党应当立在主体地位,使左
派来帮助共产党。也纠正①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2)第384页。 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第119—122页。
了他在第一次起义时以商人为主体的思想,和起义后的幻想——钮永健 做军事领袖,虞洽卿做民众领袖,而主张中共“在一切斗争中一定要自己肩
起责任去冲锋”。1927年的二、三月间,陈独秀的思想处于明显地向上 发展期,在上海工人运动中抛弃了二次革命论的观点,这同即将爆发第二、
三次起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区委下达第十一号通讯的同一天(2月17日),北伐军攻打杭州,
守敌望风披靡,弃城而逃。捷报传来,上海人民精神振奋,工人斗志昂扬。 上海工人武装起义自始同北伐战争的形势发展密切相关。北伐军的东进,为
起义提供了条件,起义的口号之一是响应北伐军。18日,上海总工会发布 总同盟罢工通告,号召全市工人“援助北伐军,打倒孙传芳”,并郑重声明
这次罢工“全系政治性质,而非经济斗争,??目标是对付军阀,而非对付 资本家”。①次日,又发布罢工宣言,提出建立真正保护人民利益的政府,
承认工会有代表工人权力等17项要求,到22日罢工人数增至36万余 人。
但是,在罢工之前没有向工人广泛地宣传“夺取政权”,“工人群众都不 知道这次罢工是什么意义”。罢工以后,也没有迅速地转入武装起义,直到
21日区委才下达起义的命令,宣布成立由11人(其中共产党员4名)组 成的市民临时革命委员会,以及由于准备不周等等的原因,这次起义除了闸
北和南市工人纠察队同军警发生零星的战斗外,其他地区大多没有发动起 来。因此中共中央和区委在23日晚便立即决定停①上海市档案馆编:《上
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第123页。
止起义。 第二次起义虽然又失败了,却充分地体现出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而
资产阶级在罢工和起义时畏首畏尾,拒绝宣布罢市;大资本家虞洽卿甚至“不 满意”把他的名字列入革命委员会公布于报端。①国民党钮永健的命令“毫
无效力”:②三省联合的一些知名人士由于受到通缉早已逃之夭夭,事实证 明他们根本没有资格充当起义的主角。第二次起义虽然又失败了,但192
7年初的上海滩越来越显得骚动不安,山雨欲来风满楼,更大规模的斗争即 将呼啸而起。
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不仅果断地决定立即停止暴动,由总工会下令复 工,同时还决定“扩大武装组织”,“充实市民公会”,积极准备第三次起义;
这次会议建立了武装起义的最高领导机关——特别委员会(简称特委会或特 务会)。特别委员会以陈独秀为首,由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的主要负责人罗
亦农、周恩来、赵世炎、汪寿华等8人组成。此外还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的 军事委员会,和以尹宽为首的宣传委员会。③特别委员会从1927年2月
24日至3月30日,共召开了31次会议,及时地汇总和研究上海党务、 工运、青运、工人纠察队、国民党党务、资产阶级、帮会、北伐军的进军以
及军阀部队在市区的兵力部署和对敌军策反等各方面的情况,①②
③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第136、137页。 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第205页。
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第210页。 然后制定出党的政策和方略,再去分头执行。现由上海市档案馆保存的
丰富的三次起义档案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