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派的勤王运动失败,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醒悟,从康梁派转向以孙中山 为首的革命派。1901年7月,清政府与11个国家订立《辛丑条约》,
使中国又一次蒙受奇耻大辱。这个条约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从此 清政府完全屈服,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陈独秀①②③
④苏贵民:《辛亥革命前中国留日学生人数考证》,《社会科学战线》,1
981年第4期。
《中国留日学生史》。 清国留学生会馆第一次报告书。
《述哀》,《甲寅杂志》第1卷5号,1915年5月10日。 恰恰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的时期,来到东京
留学的。 留学生中有一个团体,叫励志社,成立于1900年,是留学生中最早
的团体。它以“联络感情策励志节为宗旨,对于国家别无政见”。同年下半 年,留学生自办的第一个杂志《译书汇编》创刊,它专门译载欧美政法名著,
如卢梭的《民约论》、孟特斯鸠的《万法精理》、穆勒的《自由原理》、斯宾 塞的《代议政体》①等等。这些巨著都是西方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时的锐利的思想武器,也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理论指针。因此一经译 成中文,不仅在留学生中流传,也风行于国内知识青年中。留日学生秦力山、
沈云翔等正是接受了这些新思想,首先于1901年5月在东京创刊《国民 报》,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提倡推翻清王朝,从思想上同保皇派划清
界限,留学生中开始出现了政治思想的分野。陈独秀一到东京,他首先接触 到的新知识、新思想正是西方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一整套的自由平等的学
说,这对陈独秀不啻是大旱后之甘雨,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这些新学说。
留学生的分化反映到励志社,便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和平,以邀求清 政府立宪为目的,后遂演成为立宪党??一派主激烈,以推倒清政府,建立
共和民国为目的,后遂演成为排满党,又曰革命党。②激烈分子鄙视稳健分 子为官场走狗,励志社“渐次变质”,陈独秀和张继等虽是“后参加”励志 社①
②陶成章:《浙案纪略》,《辛亥革命》(三)第15页。 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第98、99页。 的,但“先脱会”了①。
青年志士原来主张维新的,现在认为非集合群力,启发民智,不足以图 存。于是陈独秀联合潘赞化、葛温仲、何春台等在安庆北门大拐角头藏书楼
发起演说会,并在藏书楼辟一阅览室,陈列他从东京、上海带来的各种革命
书刊,传播新思想。 又组织青年励志学社,每周聚会,以相奋勉。一时风声所播,闻者兴起。
陈独秀还准备创办《爱国新报》,“其宗旨在探讨本国致弱之源,及对外国争 强之道,依时立论,务求唤起同胞爱国之精神”。②后人称赞说:“清朝末叶,
安徽的革命运动,发端于安庆藏书楼演说”,③确是当之无愧的。演说的首 倡者陈独秀,为当局所忌恨,不久便被迫离开安庆,再次东渡日本。
1902年9月,陈独秀到达东京,与潘赞化一同进成城学校(日本士 官学校的预备学校)学习陆军④。这时留学生中的政治分野日益分明。同年
冬,留日志士秦毓鎏、张继等“发起一新团体,明白揭示以民族主义为宗旨, 破坏主义为目的。”
关于团体的名称,有人说意大利独立之前,先有少年意大利团体,因而 主张定名为少年中国会。但“少年中国”四字易招清政府当局注意,不利于
团体的进行,经再三研究才命名①②③
④清国留学生会馆第二次报告书。 安徽政协文史资料组:《辛亥前安徽文教界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回
忆录》(四)第382页。
《纪爱国新报》,《大公报》,1902年4月19日。 章士钊:《疏黄帝魂》,《辛亥革命回忆录》(一)第230页。
为青年会。青年会成立的那天,署名加入的有陈由己(即陈独秀)、秦
力山、张继、苏曼殊等数十人,“是为留学生界团体中揭橥民族主义之最早 者”。①陈独秀加入青年会,标志着他从康梁派转向了革命派。
清政府为了约束留日学生,派遣学监到日本,其中南洋学生监督姚煜(文 甫)常箝制学生,阻挠学生学习军事,且生活腐化,引起众学生的公愤。1
903年3月某日晚,陈独秀、邹容、张继、翁浩、王孝缜五人闯入姚室, 声言要割掉他的脑袋。姚哀求宽大。邹容说:“纵饶汝头,不饶汝发”,于是
“由张继抱腰,邹容捧头,陈独秀挥剪,稍稍发抒割发代首之恨。”②并把 姚的发辫悬挂在留学生会馆,于旁书写“南洋学监、留学生公敌姚某某辫”。
③后,姚与清政府驻日公使勾结日方,由日警捕人,陈独秀、邹容、张继三 人于4月间被迫返国。也就在这时爆发了拒俄运动。
当八国联军大举入侵中国的时候,俄国派遣了17万大军,占领了中国 东北三省。义和团被镇压以后,1902年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东三省交
收条约》,俄国应在1903年4月撤军。届时俄国不但不撤兵,反而重占 营口,并于18日向清政府提出“东三省置于俄国监督之下,不许他国干预”
等七项新要求,妄图永远霸占东北三省。27日,沪上18省爱国志士齐集 于张园,一致反对清政府与俄国签订新约。邹容在会①②
③《邹容》,《民国人物志》第19页。事章士钊:《疏〈黄帝魂〉》,《辛 亥革命回忆录》(一)第229页。
冯自由:《中国革命运动二十六年组织史》第61页。 上慷慨陈词,竭力反对俄国侵略东三省。29日,留日学生钮永健等倡
议组织义勇队以抗俄,得到大家的赞同。5月2日留日学生加入义勇队的有
121人。 陈独秀到达上海的时候,正当拒俄运动兴起之时,他与潘赞化迅即回到
安庆,联络葛温仲、张伯寅等,筹组安徽爱国会,举办爱国演说,积极发动 安庆地区的拒俄运动。
次演说会的规模及声势大大超过了1902年的那次演说。这天虽然大 雨滂沱,但到会的有安徽大学堂、武备学堂和桐城、怀宁二公学学生等约3
00余人。因“书楼甚窄”,参加大会的“多立门外而听”,大会“众情踊跃, 气象万千”,由陈独秀首先发表演说。①
陈独秀先逐条揭露俄国提出的七项要求,说“举凡政权、商权、矿路权、 兵权、税权,均归俄人之手,则东三省已非我有”。“我政府若允此约,各国
必执利益均沾之说瓜分我中国;若不许,则必与俄战。我国与俄战之仇固结 不解,我国之人有一人不与俄死战皆非丈夫!”
可是,“中国人如在梦中,尚不知有灭国为奴之惨,即知解而亦淡然视 之,不思起而救之。”因此陈独秀为了驱逐俄国侵略军,提出当前应做三件
事。第一,要广泛地传播中国将被瓜分的消息,若“中国人尚不知之,其何 以防之”?第二,要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陈独秀说:“谓中国人天
然无爱国性,吾终不服,特以无人提倡刺击,以私见蔽其性灵耳。
①《苏报》,1903年5月25日。 若能运广长舌,将众人脑筋中爱国机关拨动,则虽压制不许其爱国,恐
不可得。”第三,要锻炼体魄,有了强壮的身体才可以从事农、工、商、矿
等实业,否则“不可以生存;况欲执干戈卫社稷乎”! 陈独秀演说时,还批评了那些“只保身家,不问国事”的人,向到会的
人指出“我等既稍育一知半解,再委弃不顾,则神州四百兆人岂非无一人耶!
故我等在全国中虽居少数,亦必尽力将国事担任起来。”①陈独秀的演说“词 情慷慨”,爱国心殷切,反帝意志坚决,赢得“满座欷 s 第”。接着有“各学
堂魁杰”王国桢、潘?华(赞化)、潘璇华、葛光庭等20余人相继演说。 众人演说完毕,陈独秀倡议成立安徽爱国学社,“立经全体赞成”,大会又决
议爱国学社附设《爱国新报》②,并公推陈独秀、潘赞化等七人“立时起草
(社章),向众宣布”③。陈独秀即出示爱国学社社员名簿、宣言及宗旨, 当场有126人入社。爱国学社的宗旨为“发爱国之思想,振尚武之精神,
使人人能执干戈卫社稷,以为恢复国权基础”。社员规则中定有本社“凡出 版书报,惟期激发志气,输灌学理,不得讪谤诋毁”,社员“当视全体为一
体,视全国为一家”等等④。爱国学社决定每周演讲一次,“如办有基础, 拟与上海爱国学社通成一气,并连络东南各省①②③
④《苏报》,1903年6月7日。
《苏报》,1903年5月25日。 张静庐:《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第90页各地报纸目录中有“爱
国新报”(安庆),但迄今未查到此报。
《苏报》,1903年5月26日。 志士,创立一国民同盟会,庶南方可望独立,不受异族之侵凌。”①这
显然是要推翻清王朝的。 陈独秀提出创立国民同盟会的主张以后,邹容于5月30日在上海提出
“创立一中国学生同盟会”,“其目的在于学界成一绝大的法团,以鏖战于中 国前途竞争逼拶中者也”。陈独秀和邹容的这些主张,当时虽未能实现,但
都充分地反映了这两位青年的伟大的政治气魄。拒俄运动的发展,也的确为 建立革命团体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
安庆爱国运动演说会,是安徽省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群众大会,在当地知 识界引起了广泛的响应,陈独秀的演说深深“印入”各校学生的“脑筋”。
他们“勃发忠义,奔走相告,?? 数日之中纷纷告假,多有不上课者”②。安徽大学堂校方因阻止学生参
加抗俄运动,而酿成第一次大冲突。 当拒俄运动在东京留日学生和上海、安徽,以及江苏、浙江、湖北、湖
南、直隶、广东、福建等省大城市的知识阶层中兴起的时候,参加运动的大 多数人对清政府和北洋大臣袁世凯抱有很大的幻想,他们希望通过请愿、游
说的方法,促使政府抗俄,并不是要推翻清政府。但清政府对拒俄运动惊恐 异常,惶惶不安。清朝驻日公使蔡钧致两江总督端方电:
“东京留学生结义勇队,计有二百余人,名为拒俄,实则革命。 现已奔赴内地,务饬各州县严密查拿。”清政府密谕“地方督抚于各学
生回国者,遇有行踪诡秘,访闻有革命本心者,即①
②《苏报》,1903年5月30日。
《苏报》,1903年5月25日。 可随时获到,就地正法”①。清政府对爱国青年的驱迫、镇压,使一大
批从单纯爱国心出发而投入拒俄运动的青年知识分子,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反 面教育。他们纷纷醒悟,认识到清政府已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奴仆,因
而拒俄就必须排满,爱国就必须革命。这正如陈独秀在演说时所讲的,“那 种平日口谈忠孝,斥人为叛逆,一遇国难,则置之不问,??心中怀有执顺
民旗降敌一大保身妙策,是为国贼,是为逆党。是等国贼逆党不杀尽,国终 必亡。”对外反帝,对内铲除国贼,二者必须同时进行,中国才能得救。陈
独秀在1903年的上半年,就已经成长为一位坚定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 士。
演说会举办一周之后,24日,安庆知府桂英(旗人)亲赴藏书楼查禁, 不许学生“干预国事,鼓惑人心”②。陈独秀等则继续举行演说,“听讲的
以安徽大学堂学生为最多。参加演说会的人,均签名于簿册。藏书楼实则成 了一个革命秘密结社的机关。”布政使于荫霖视藏书楼为眼中钉,遂开除大
学堂学生柏文蔚、郑赞丞等十余人,封闭了藏书楼③。安徽巡抚聂缉撬指名 通缉陈独秀。陈独秀逃到上海。然而他播下的革命种子却在发育成长,等他
从上海再回故乡的时候,安徽的革命形势一天天地高涨起来!①②
③安徽政协文史资料组:《辛亥前安徽文教界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 回忆录》(四)第382页。
《苏报》,1903年5月29日。
《苏报》,1903年6月5日。 编辑《国民日日报》译著《惨社会》候,邹容在上海出版了他的名著《革
命军》。邹容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明确宣称“我们今日欲脱满洲之羁缚, 不可不革命;我们欲独立,??不可不革命。”“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
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军》出版以后,受到了舆论界的重视和称赞。上 海爱国学社机关报《苏报》(主笔为章士钊,主要撰稿人有章炳麟、蔡元培
等)迅速地向读者推荐,赞誉《革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