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火速传他前来。
和伸到来后,拿起信,随即念道:“小僧自动仰承文殊菩萨大皇帝豢养之思,不胜尽数,非他人所能比。小僧乃一出家人,无以极称,虽然每日祝祷文殊菩萨大皇帝金莲座亿万年牢固,并让众喇叭等唪经祈祷,但仍时时企望见文殊菩萨大皇帝。庚子年为大皇帝七旬万万寿,欲往称祝,特致书皇帝膝前,以达敝意。
乾隆听罢大喜。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大寿若有班禅额班诵经,宣扬佛教,会见蒙藏王公贵族,一人来朝而万众归心,必然会使祝寿活动大放异彩。当即命和伸拟绍。和伸用满、藏、汉三种文字拟好了诏求。乾隆见了更是高兴,又命和伸全权负责在垫河修建庙宇,偌班禅进京时居住。
为了奖励和伸卓越的上交才能,乾隆任命和伸为理藩院尚书,管理蒙、疆、藏事务及外交上的一切事宜。
这几件事情,都不是不字无术三辈能够做得出的,由此,可见,和伸的成功也是靠了才学的帮助。当时名满天下的表枚就曾称赞和伸兄弟说”少小闻待礼,通候及冠军,弯弓朱雁落,健笔李摩云。“在他笔下,和伸俨然是一具文武全才。
和伸能够在窘迫,贫寒的家境中脱颖而出,成为权倾朝野,富可致国的巨贪。与他很早就立下志向是分不开的。
和伸生于乾隆十五年,他的父亲常保曾经是乾隆时期的福建都统。常保为官清廉,而且多年征战戍守在外,所以,没留下多少家产。等他乾隆二十五年病逝在福建任上时,和伸的家境立刻窘迫起来。
和伸的亲母生下他的弟弟和琳之后不久就病逝了。继母对待他们兄弟二人极其苛刻。这些都使和伸从小就饱尝了人间冷暖,受尽了别人的白眼。然而这些并没有让和伸就此消沉下去,反而激起了他出人头地的强烈欲望。
乾隆二十四年,和伸和弟弟和琳一起被远入威安官官学。这是京城最好的学校,入读的大多是家境殷实的八旗子弟或是内务府子弟。这些人倚仗着父祖的富有和权力,宝马轻工业裘,骄横拔扈。贫寒好学的和伸兄弟,虽然天资聪颖,才智过人,却屡屡遭人歧视、侮辱。
有一次,一位大员的儿子写了一首嘲讽老师的诗,却说是和伸作的。恼羞成怒的教师不容和伸分辩就抄起戒尺一通乱打。和伸知道,向这样的教师只敢在他这等学生身上发泄自己的怒火,却无论如何不敢招惹大员的儿子。戒尺一下下打在和伸的身上,渐渐打碎了他心中的良知。
和伸知道,在这样的社会中,最重要的就是权力和金钱。只有有了这二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尽情的享受人生,才能要那些势利的人们屈从奉承自己。
从此,权力和金钱就成了和伸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标。为了得到权力,他刻苦攻读,处心机虑,想尽一切办法去接近皇帝,放弃了做人的人格和尊严,不惜一切的阿谀奉承,曲意逢迎付得了乾隆的欢心,以罕见的速度一路攀升,终于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他几乎把握过大清帝国所有有实权的职位,国家的人事权、财权、军权,文化教育大权,民族事务及外交大权都直接的控制在他的手里,以改于朝鲜使者和英国使者都把当成二皇帝。
对于金钱,和伸更是显示出了绝无仅有的贪婪,他对金钱的执着几乎是变态的。他被嘉庆帝查抄时的财产,相当于他执政二十年间整个大清帝国财政收入总和的一半还要我多。堪称当时的世界首富。
纵观和伸的一生,他从来对自己少年时立下的志向有过一丝一毫的动摇,也可以说得上是矢志不渝了。这也许是人对权力和金钱的追求因为欲望的驱使更容易持守,但和伸为此而作的种种努力与忍耐,付出的种种艰辛,对我们或许也不无教益。
选择佳婿
清朝把随清军入关的满人分为八旗,其中,和伸属正红旗,在注重门第的清朝社会中,已属平常,他的父亲常保官职不高,仅因为堂叔啊哈顿色跟随康熙皇帝出征准葛尔时,英勇阵亡,常保才得以承袭一等云骑尉的世职。常保至乾隆是出任福建都统,多年戍守在外,官职低微,家资也不丰厚,等到他在福建任上病故的时候,和伸一家立刻失去了所有的经济来源,变的困窘不堪。和伸兄弟四处举债,才能够进入当时最好的学校咸安宫官学读书。所以以和伸的出身,如果不是他善于把握机遇的话,很有可能会平凡的终此一生。
和伸生命中的第一次重要的机遇出现在他在官学中最为艰苦的时期,他的出色引起了英廉的注意。英廉字什六,号梦堂。原姓冯,内务府包衣籍汉军镶黄旗人。雍正十年中举,最初为笔帖式,后来作过内务府主事,内务府正黄旗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户部侍郎,刑部尚书,正黄旗满洲都统,协办大学士,直隶总督,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并担任过《四库全书》正总裁等重要官职,在乾隆一朝,他是颇得重用的大臣。在他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逝世的时候,乾隆还特赐银5000银作为他的丧葬费用。《清史稿》中有他的传,并且说他”先陟外合,考历著声绩“。即是说他在同僚中颇有威望,作出一定的政绩。
英廉的儿子和儿媳很早就先后去逝了,只留下一个女儿。英廉对这个孙女疼爱有加,精心培养,并且颇费苦心的为她选择佳婿。经过一番长期、细致的考察,才将目光锁定在当时身为宫学生员的和伸身上。
在他眼中,和伸是理想的人选。他天资聪颖,才华出众,还是一个一表人才的英俊青年。而且,没有一般八旗子弟的少年轻狂,很早就显示出了成熟与干练。英廉料定,这样的一个青年日后一定会飞黄腾达,前途不可限量,所以,有心把自己心爱的孙女许配给他。
从此,咸安宫官学中不时可以看到英廉的身影,他总是详细询问学校的情况,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直至日常起居都极关心。起初,官学的老师们对英廉此举十分不解,两年后才恍然大悟,不禁惊异于英廉的眼光。
英廉为了 进一步考察和伸的才华,特命人将他叫到家中,让他为自己提写匾额,和伸不明其意,心中隐隐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决定不让它溜走。他细心在英廉面前彬彬有礼的应对,苦心思索,为他撰写了几幅文才斐然的楹联,让英廉大为满意,终于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孙女嫁给和伸。
英廉自此让和伸在宫学中安心读书,对他多方观照。从此,和伸在也不用为生计发愁,得以安心读书,顺利完成学业,为他以后的发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等到和伸成年之后,他18岁的时候,英廉预备了丰厚的嫁资,亲自主持操办了和伸与冯氏的婚事。
和伸的儿子丰绅殷德在他的诗集《延禧堂诗钞》中说:”尝闻先外祖母下世时,太夫人尚幼,最蒙曾外祖怜爱,自教养以及聘嫁,曾外祖为之经理“。
和伸的妻子冯氏不仅秀美绝伦,而且知书达礼,全没有一般官宦人家小姐的种种劣习。英廉的悉心教导使她成为一个贞慧贤淑的女人,和伸夫妻成婚以后,相亲相爱,感情颇好。即使是和伸后来官高爵显,风流无度的时候,他还是保存了对冯氏的真情实意,对冯氏关怀备之。冯氏也一心一意的关心照料着和伸,特别是他们的儿子出生后,更是恩爱有加。
这一个机会给了和伸发迹的根基,如果没有英廉的关照,不知道和伸还会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
一个人的才华,唯有显现出来,为人所知,才有可能成就事业,然而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才华的展示,往往会招来平庸之辈的嫉妒与摧折,机遇与风险并存,想要把握机遇,必须勇于承担由此要能带来的风险,放开胆子,一往无前,畏手畏脚的人只会看着大好时机在眼前溜走,时机只会青睐那些勇敢的人。
和伸在他23岁时,被授为三等待卫,后来以被挑选进入黏竿处,黏竿处又称为上虞备用处,即是皇家的仪仗队,皇帝的出巡等一切仪仗事宜都由上虞备用处负责,和伸由此得以经常有机会在皇上身边,一般的侍卫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加上”伴君如伴虎“的古训,整日唯唯诺诺、小心谨慎、唯恐一时差错,招来杀身之祸,更别说敢在皇帝面前直陈已见了,而这正是和伸等待的机会。
清人陈康祺在《郎潜记闻》中记录了和伸发迹的过程:”一日警跸出宫,上偶于舆中阅边报,有奏要犯脱逃者,上微思,谝《论语》虎兕出于押语。扈从诸校尉及期门羽林之属,咸愕眙,互询天子云何。和伸独曰:’爷谓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上为霁颜问:’汝读《论语》乎?‘对曰:’然‘。又问家世年岁,奏对皆称旨,自是恩礼日隆。“
可以看出,当皇上发怒,众人惊愕,皇恐不安的时候,和伸敢于挺身而出,勇于应答,才把握住了这一稍纵即逝的时机,只要我们想想,和伸面对的是一言九鼎的封建帝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身首异处,就不得不佩服他过人的胆识了。
和伸自从被乾隆发现以后,就凭着自己的才思敏捷,精明干练,一次次在乾隆面前加以展示,使乾隆对他的良好印象愈来愈巩固,对他到了坚信不疑的地步,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就绝非一般的弄臣之流可及的了。
和伸对乾隆的脾气、爱好、生活习惯都了如指掌,可以想乾隆之所想,为乾隆之所欲为。甚至乾隆尚未想到的,他也可以预先想到,据朝鲜使臣的记载:乾隆每问和伸一件事。和伸不但能立即回答的有条有理,而且还能把事情的前后经过,来龙去脉说的一清二楚,怎能不让皇帝喜欢呢。乾隆因此就逐渐养成了任何事情都要询问和伸的习惯,对他的话不会有丝毫疑心,远远胜过朝中其他的大臣。
乾隆皇帝还爱夸耀自己的文采,喜欢吟诗作赋,和伸早年便已对乾隆的诗作下过一番功夫,对他作诗的风格,用典、喜用的词句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他偶尔会在乾隆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对诗文的偏爱,甚至闲瑕时以”骚人“自居,与和伸同时代的钱泳曾评价他的诗说:他的诗偶有佳句,很通诗律,和伸的诗作统统合乎乾隆的审美趣味,乾隆阅后,怎能不喜,很多时候就命和伸即景赋诗,以代替自己亲为了。在和伸的诗集《嘉乐堂诗集》中就有很多首是奉乾隆皇帝的命令所为,如《奉敕敬题射鹿图•御宝匣戊申》一首:
木兰较猎乘秋令,平野合围呦鹿竞。
霜叶平铺青嶂红,角方晓挟寒风劲。
图来制匣宝装成,贮就天章玉彩莹。
文修戒备双含美,犹日孜孜体健行。
乾隆皇帝喜好虚荣,贪图享乐,讲究排场,和伸便投其所好,百般逢迎。乾隆每次巡幸江南,木兰秋弥,东巡祭祖,祭陵等出行,和伸总是尽力陪侍在侧,鞍前马后,不辞劳苦,出巡的费用,和伸想出了种种办法广开财路,减轻了内务府的负担,尽量少用国库的银两,令乾隆非常高兴。他还抓住乾隆讲究排场的心理,积极筹划为他扩建圆明园,避暑山庄,修缮皇宫内殿,等等皇家宫院,使乾隆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视和伸为心腹。
和伸知道乾隆喜爱收藏古玩、字画、对于文物有着特殊的偏爱。于是便挖空心思四处搜罗奇珍异宝,向乾隆进献,天长日久,向和伸行贿的人也都知道”和相“性喜收藏,一件珍稀的古玩在和伸眼里往往可以胜过万两黄金,于是,全国各地的珍玩迅速的聚拢到和伸手中,和伸得以从容的从中择选出精品,进献乾隆。乾隆四十五年,朝鲜来访的使臣就曾记下了他见到和伸向皇帝进献金佛的过程:”京城内有佛铺子,互相卖买,朝臣用此做为贡献,皇帝亦以赏赐贵臣。于秋节晨朝,有进贡覆黄帕架子,盛以金佛一座,长可数尺许,舁入阙中,闻户部尚书和伸所献。“
由此种种,和伸得到了乾隆空前的信任真可谓是”用而不疑,疑而不用。“对满朝大臣对和伸的不满,弹劾和伸的奉章视而不见,置若罔闻,甚至对弹劾之人加以打击、压制。每每这种时候,乾隆首先想到的是某人嫉妒和伸的精明能干,嫉妒自己对他的宠信要拆散他的左膀右臂。绝不会想到和伸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当之处,和伸在他眼中俨然一位忠心耿耿遂招致同僚不满的忠臣。时间一久朝中逐渐很少有人再敢参奏和伸了。和伸更加专横跋扈,地位甚至超过了亲王、皇子。正如在乾隆晚年来使的英国人马戛尔尼所见:”(皇帝)刚燥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