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缺氧日记 作者:郎峰蔚-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上,山上的大本营传来消息:昨夜珠峰暴风雪,所有测量和登顶准备工作暂停,今天将全部下撤到5200米的大本营,进行休整。这个消息意味着原定的珠峰登顶测量日期起码要推迟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了。 
  好吧,那就到拉萨去买“厕所”……



2005年5月1日:因为想家,今天哭了两次

   心灵驿动:其实,在节日里远离家人忙于工作的人很多,我只是还不习惯而已。 
  今天一早起床,拉开窗帘,炫目的阳光“倏”地一下扑进房间,窗外碧空如洗。活动一下身体,感觉头痛已经大为减轻,身体轻快许多。看来昨天输液治疗的效果很好。 
  吃过早饭,再次到医院输液。节日里医院空荡荡的,只有急诊室这边有些病人,病人们互相之间都用藏语交流,我一句也听不懂,孤单单地躺在病床上,望着窗外偶有白云飘过,想象着远在内地的朋友和家人正在过节,心里忍不住酸酸的。 
  回到旅馆后,我们和山上的大本营取得联系,了解前方的测量进展情况。恶劣的天气状况已经持续了近十天,使得测量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大。所以测量队现在几乎没有休息日,每天从早到晚地加班加点工作。我们告诉前方负责人,今天是“五一”劳动节,代我们向一线队员问好。“哦,都‘五一’了,”前方的负责人笑着说,“我们现在已经没有日期的概念了,全部都以倒计时的登顶测量日期为准……既然是劳动节,那就只能以劳动的方式过节了,晚上加个菜吧。” 
  可能是多年来测量队已经习惯于长期的野外工作了,对 “五一”劳动节这个日子,测量队并没有刻意放在心上,倒是我们这些不常在野外工作的人,今天的每顿饭前都念叨一遍“过节了”…… 
  其实,生活的面目就是这样,想象中队员们应该激动的情绪没有出现,而我们这些所谓“见多识广”的记者却有些“思乡”。 
  我们很多媒体记者的思维习惯,比如我,常常爱想当然,甚至走极端。当我们歌颂一个人、一件事的时候,我们会把他描绘得如天使,如繁花,如美玉……没有半点瑕疵;而当我们批判一件事的时候,常常也会恨不得把它打入十八层地狱,批驳得体无完肤。就像今天的采访,如果此行我没有和测量队员一起工作生活,我也许就会力求把他们塑造成我们习惯上塑造的战天斗地的模范英雄,测量队负责人的话就会成为既不可亲也不可信的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 
  然而这段日子和他们共同工作生活在一起,我却了解到,他们为什么没有时间和日期的概念,因为他们与外界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像“五一”、“十一”这样的节日对他们而言毫无意义,早点结束工作回家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是平凡的人,有着平凡的七情六欲,有着平凡的私心……所以,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费尽心思去塑造他们,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当中的一个,和你的邻居你的亲朋一样可亲可感,也可敬!



珠峰测量队顶风冒雪加快测量进度

   紧张工作度过“五一” 
  (播出时间:2005年5月1日) 
  参加珠峰复测的国家测绘局珠峰登山测量队的队员们今天继续在风雪中开展测量工作,在珠峰地区近十个测量点上度过了“五一”国际劳动节,为即将在5月中旬进行的登顶测量做最后的准备。 
  目前,珠峰地区天气依然十分恶劣,近几天多次出现大风雪天气,但是登山测量队的六名冲顶测量队员依然顶风冒雪往返5200米大本营,将登顶技术设备全部运抵6500米前进营地,并成功地登上了海拔7028米的北坳营地,进行了适应性训练。目前六名队员身体状态比较理想,按照计划,队员们将进行短暂休整,等待天气转好,再以6500米前进营地为基础,继续向前挺进。 
  据测量营地负责人介绍,正在开展的导线测量是登顶测量前最重要的测量工作。经过实地踏勘,现在测量队已经确定了6个可以直接观测到峰顶的交会点的具体位置,最高的测量点将到达海拔6250米的东绒布冰川地带。目前正在运用导线测量的方法测定这6个点的准确高度。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副队长陈永军介绍:“导线测量将在10天内完成。这样,等到5月中下旬登顶队员到达峰顶,觇标在峰顶竖起的一刹那,六点联动,就能准确测出珠峰高度。” 
  “队员们在测量中使用的全站仪是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测量仪器之一,每公里测距的最大误差只有两毫米。”陈永军告诉记者,“在测量的过程中,测量队员在视线所及的距离内竖起觇标,观测队员在基准点用全站仪对准觇标,读出具体的数据,再经过其他队员的现场计算,大约半个小时后就能得到这两点之间的高度差。这样一站一站地测量出高差,逐渐累加到峰顶的交会点上,就能够得到该点的准确高程。最后,在这些交会点上运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对峰顶进行交会测量,就能够得到峰顶的准确高程数据。”



2005年5月5日:重返大本营

   心灵驿动:竟然有点回家的感觉。 
  今天一早,我们起程返回珠峰大本营。很快就到了扎西宗。和我们十天前下山时相比,扎西宗的绿色更浓了,已经俨然有些春天的景象。 
  昨天听山上说测量队员陈杰正在这里休整。我们把车停在乡政府院子里,就出来寻找陈杰。街上一共就两家旅馆,我们进去一问,老板马上告诉我们:“啊,陈杰啊,打针去啦!一会儿他就会到西岭饭店吃饭去。” 
  名字响亮大方的“西岭饭店”,其实就是个小吃店,屋顶矮小局促,放了一张大桌两张小桌,客人行走时只能绕着椅子曲线前进。店里自然是没有菜谱的,到厨房里看到有什么能吃的和想吃的,让老板做就是了。当然老板也不会漫天要价,就像西藏的一句口头禅“差不多就行了”。 
  不一会儿,就看见陈杰穿着鲜黄色的羽绒服摇摇晃晃地走过来。其实,不只是陈杰,到了珠峰脚下,所有的人走路都是摇摇晃晃的,好像这样走路更省力气。 
  陈杰看起来状态相当不错。和十天前在山上的样子相比,他的胡子已经留了一厘米左右,据说是要抵御严寒;脸也晒得黑里透红了,看起来非常健康、阳刚。他笑谈自己下来主要是吃肉,补充体力。 
  陈杰掏出一个卷了边的小本子,上面潦草地记着他这些天的经历。 
  根据训练的要求,陈杰已经三次前进到海拔7028米的北坳营地。在大风雪到来前还到达了海拔7500米的高度。 
  得知我们的第二辆车上还有一个空位,陈杰决定和我们一起返回珠峰大本营。 
  从扎西宗出发,转过一两座山,又回到光秃秃的群山中,眺望远处,珠峰上的雪却似乎更厚了。 
  远远地看见大本营,看见风中飘扬的旗帜,看见我们的帐篷,这一刻,一种家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营地里现在只剩下三分之一的队员,大部分队员都已经分散到了海拔5300米到6500米之间的各个测量点上工作。 
  经过调整,现在我们有了一个专门的新闻帐篷,帐篷里住着五个人——国家测绘局宣传中心的徐永清、吴江,《人民日报》的赵亚辉,新华社的张景勇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我。进到我们的帐篷,简单地打扫一下灰尘,把睡袋打开,一头躺下。 
  心中还在奇怪,我怎么就有了回到家的感觉呢……



2005年5月6日:登顶又推迟了

  心灵驿动: 珠峰啊,还要多久才能测量到你的新高度呢? 
  昨夜帐篷外狂风依旧,然而似乎并没有很吵到我,夜里我只醒了两三次。 
  清早帐篷里的温度也比十天前略高一些,起床的感觉好多了。我甚至还心情舒畅地背着手在帐篷外溜达了两圈,巡视了一下绒布河的新宽度。朝阳中的珠峰没有一丝旗云,充分展示着她安详清秀的一面。 
  大本营的河滩上又新增加了一些帐篷,主要是外国旅游者和登山者的。与十几天前的安静相比,一大清早河滩上就人来人往,还不时有旅游者好奇地来参观我们的营地。 
  吃过早饭,登山指挥部方面传来确切的消息,登顶测量日期要推迟到5月15日前后。 
  真是一瓢冷水。我们沮丧地坐在帐篷里,全然没有了晒太阳的心思。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的报道计划还要再次修改。 
  珠峰登顶测量计划进入倒计时 
  5月10日前完成全部高山适应训练 
  (播出时间:2005年5月7日)  
  记者从珠峰复测指挥组获悉,珠峰测量工作正在加快进度,5月10日前所有登顶队员将完成全部高山适应训练,为5月15日前后的登顶计划做好最充分的体力和精神准备。 
  据珠峰复测指挥组负责人介绍,由于天气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年初预定的5月5日登顶计划经过反复论证调整,目前已经确定推迟到5月15日前后进行。 
  目前,6名登顶测量队员集中在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正在进一步熟悉高山用氧和一些高难度登山技术。此前几天部分队员已经成功登上了海拔7028米的北坳营地。同时,队员们还继续对峰顶测量的觇标、雪深雷达、GPS系统、气象观测仪进行测试和实地演练,以确保登顶测量成功。 
  根据计划,预计登顶测量队将在5月10日以后,待天气好转,逐步向海拔7028米的北坳营地、7900米的前进营地挺进,并进驻8300米的突击营地,再择机登顶测量。 
  同时,配合登顶测量计划,珠峰地区的其它测量工作也在紧张进行。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岳建利告诉记者:“由于天气十分恶劣,大部分的测量工作都受到了影响,二本营等营地的建营工作进展十分艰难。但是为了保证测量工程进度,‘五一’期间各项工作都没有停,一直在紧张推进。” 目前,水准测量工作已经完成了200多公里,重力测量已经完成了20多个点,从海拔5200米推进到6500米。下一步将进行从大本营到6个交会点的GPS测量、重力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并积极准备布控珠峰GPS 测量控制网。 

 
2005年5月8日:一半是狂风,一半是烈日

   心灵驿动:住在大本营的帐篷里,才能真正地体会“一半是狂风,一半是烈日”的煎熬感觉。 
  今天中午,本想在帐篷里小睡一会儿,没想到刚睡过去,就浑身大汗地热醒了!帐篷里竟然像没有开空调的广州夏天一样又闷又热!我赶紧起来看温度计——四十摄氏度! 
  我们测量营地的帐篷是整个大本营地区的上百顶帐篷中条件比较艰苦的。所谓“艰苦”,通俗地说就是与其它营地的帐篷相比:白天更热,晚上更冷。因为我们用的是军用简易帐篷。帐篷的材料是墨绿色的单层帆布。因为颜色深,所以特别吸热;因为质地薄,所以太不隔风。 
  尽管已经进入5月,大本营地区昼夜温差依然保持在四十摄氏度左右。天气的基本特征是白天暴晒,晚上刮风。阳光暴晒的至高点出现在下午两点左右;风力的至高点一般出现在午夜至凌晨两点左右。通常白天风力也就四五级,阳光十分充足,每天中午气温都会上升到二十五摄氏度以上。绿色帆布吸收了大量的太阳热量就会使得帐篷里的温度迅速上升,再加上白天风力小,帐篷里的热量根本散不出去,所以在中午时分帐篷里的温度一般都接近四十摄氏度。太阳落山后,风力很快加大到六七级,帐篷里的热量又会被迅速吹走,不到半夜,帐篷里就接近零度了。等到后半夜,帐篷里的温度就和外面保持“高度一致”了。 
  在这里的每个小时,天气带给我们的生活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根据温度的变化,我们还创造了“生活舒适指数”,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为最难熬,五级为最舒服。 
  我们把一级时段定为21点到凌晨1点,为最难熬阶段;二级时段定为早7点到9点,为次难熬阶段;三级时段为13点到15点,为可忍受阶段;四级时段为10点到12点,为可工作时段;五级时段为16点到20点,我们称之为“珠峰上的幸福时光”。 
  一级时段:太阳晚上20点左右开始落山,21点彻底进入黑夜,待在帐篷里需穿上所有的防寒衣服。这个时段之所以最难熬,是因为冷得手脚冰凉,基本不能做任何工作;而过早进入睡袋,躺得时间太长又会头疼,给本来就困难的高原睡眠“雪上加霜”。所以要么去厨房烤火侃大山,要么在帐篷里一边听外面风声一边来回踱步取暖,一直要这样熬到晚上24点左右身体非常困倦,睡意十足,才出去完成当天最后一次上厕所的工作,然后迅速钻进睡袋,戴好防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