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在地产上的投资分成长线、中线和短线三种。长线就是那些商业大楼,买了放在那里,等着升值。长线可以赚大钱,但是需要大量资金。中线和短线资金回笼快,保证资金流不会中断,或者资金严重短缺。但是要做很多事情,也会有许多麻烦。所以我是长中短三结合。
由于我在房地产各个项目上的四面开花,一些银行和金融贷款公司,可以说是追着我要给我贷款。我很兴奋,这说明我的信誉好,说明我获得了金融机构的信任,这一点又成为了我做大、做强的关键。
…
35开发花园洋房的经验之谈(4)
…
还记得我在前面讲过的故事吗?我在1996年买我的第一幢商业大楼“霍克大楼”的时候,银行只贷给我300万,还差的那150万我是分期付款给原房主的;而我在1997年打算买我的第二幢商业大楼时,由于筹不到足够的资金,不得不和上海的一家企业合作;可是现在,银行开始追着我要给我贷款了!
有人追着给你贷款是件好事。中国人的传统是不喜欢欠银行的钱,但是在澳洲,你必须要学会利用别人的钱,尤其是利用银行的钱来达到你自己的最大利益。
就是说,银行已经肯定了我的实力。
在花园洋房的开发上我坚持数点:
(1)坚持开发海边洋房,每一个花园洋房的价格在50万…300万澳元不等,属于中高档,这种产品利润较大,销售也较容易;
(2)坚持开发实用性房,一般在25万…40万,这种住房无论在什么经济条件下都有销路;
(3)大量购买和储存土地,在人们感觉经济不好抛售土地时,我大量接盘;
(4)我们在3…5年内将从事成片开发和成片老区改造;
(5)坚持求实、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与国内外房地产企业家联手从事在澳洲的大规模发展项目。
…
36世纪之交(1)
…
1999年在我于澳中两地的频繁穿梭中来临了。
我们即将迎来世纪之交。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关于电脑病毒“千年虫”的流言方兴未艾。好想世界的末日真的就要来到了。当世界从1999年跨进2000年的时候,全世界的电脑里的年份就会变成00。00是什么意思?是1900年。于是,刚刚出生的婴儿一生出来就100岁了,要堂而皇之地领取老人福利金了;可是,真正的90几岁的高龄老人却被认为是几岁的孩子,老人福利金是不能拿了,不过可能有机会申请转门为婴儿设立的牛奶补助金;还有,年富力强的正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困难就会被勒令退休;火车会停开,汽车会拒驶,飞机开着开着可能会突然熄火一头载在海里,所有的电器开关将会失灵,电话也没法打了……世界陷入瘫痪!
有人说,是人类自己最终毁灭了自己。
我从不相信世界末日说。
世界之大不是一个人可以控制的,还是要正常过日子的。
掐指一算,我来到澳洲创业已经有十二个年头了。在这十二年里,我是白手起家,东拼西搏,四处尝试,终于创造了澳中集团的今天。我出版了两本书;我把中医成功推向澳洲主流社会;然后,我又开始进入墨尔本地产市场,我成功收购了“霍克大楼”,并把它变成了我的总部“澳中大楼”,现在我已经有了六幢商业大楼和一批正在开发和有待开发的土地;我还在推动澳中两国间的往来和交流做了很多事,得到江泽民主席的接见;当然,我也有挫折和失败,我呕心沥血的“澳中-吴江工业园区”只是停留在图纸上,中国的有关部门甚至对我“封杀”……还有我的家庭,妻子,儿子和女儿……
我在澳洲扎扎实实地走过了十二年!
我还要继续扎扎实实地走下去。
房地产业仍旧是我着力发展的重点领域。
新的一年一开始,我就在离墨尔本市中心很近的地方买下一幢住宅大楼。
这又是我的一个新尝试。人们总是习惯跟着地产业的升幅跑,购买那些升幅高的区域的房子。而我,我争取跑在升幅的前面。跑在升幅的前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风险的。我往往会避开大家都关注的热点区域,努力地去寻找那些暂时升幅比较少,但我相信会在未来几年里飙升的地产。当然,这需要对墨尔本市房地产业的极度敏感和独特的判断力,才能够做到的。我的助手每周给我一份澳洲房产的市场报告,一份墨尔本房产和土地的销售报告。每过一段时间,他们都会给我一份可供选择的投资区域的报告,一份专业刊物,专业机构关于近期房地产的评论和远期房地产的预测。因此,决策是有相当依据的,还要再加上独特的判断力。
刚刚买下的这幢住宅楼就属于这种情况。它的位置离墨尔本市中心很近,大概只有五公里的样子。这幢住宅楼里面有许多住户,都是澳洲当地人,也有少量的住户是海外的学生,大家都不看好,因为那个区是传统的差区。当我买下这幢住宅楼之后,很多人说我这是马失前蹄,看走眼了。
我在前面曾说过,澳洲投资住宅楼的观点和中国完全相反。在中国,比如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越是市区的房子越是贵,越是郊区的房子越是便宜,距离和价钱刚好是成反比的;可是在澳洲却反过来了,人们选择住宅的时候,一般都选择离市区有一定距离,但又条件很好的花园洋房。中国人看重是否方便,所以离市区越近越好;澳洲人看重的是生活质量,要与市中心保持一定的距离,要靠近大海。
所以,当我拿下那幢离墨尔本市中心只有五公里的住宅楼时,传统上又不是太好的区域的时候,令很多行内人士惊讶。
照行内人说,我犯了两个错误:第一,离市中心太近了;第二,又是住宅楼。
这又是一个澳中两地在买房子这件事观念上的不同。中国人喜欢住楼房,澳洲人喜欢住平房;中国人喜欢住楼房是因为传统上楼房的条件比平房好,澳洲人喜欢住平房(“平房”这一词汇在中文中已经成为没有抽水马桶、很旧、很差的房子,所以我有时要使用“花园洋房”这个词)是因为平房比楼房条件更好,而且你可以真正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楼房你有土地吗?你住在10楼,你的土地在哪里?)——土地是房子升值的本质。
那么,我为什么要犯这样两个所有人都认定的错误呢?
因为我觉得澳洲人的生活方式在改变,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了,年轻人会更喜欢住在离市中心很近的地区;而且,墨尔本市区也在扩大。这一切都会使得我这幢住宅楼在近期内升值的。我不是在拍脑袋,我是经过了大量的资迅搜集和分析才得出这个结论的。
实事证明我对了,我没有看走眼,三年后,这幢住宅楼的价值翻了一番!
…
36世纪之交(2)
…
我这应该算是慧眼独具吧?
在我的澳洲集团有了实力之后,一种继续在澳中两国之间推动互动交流往来的愿望又在我心中形成了。我准备帮助中国的企业家和一些官员,把他们带进澳洲。
我觉得,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光是吸引海外投资,也要让中国的企业家走出国门,要有进有出。中国要想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强国,必须要有资本和资金的双向流动。
我鼓励中国企业家走出国门看看。现在已经是地球村了,从上海到墨尔本也就是10个小时的飞机,这比我当时从上海到江苏海斗农场的时间还要短,还等什么呢?我也鼓励中国企业家们大胆去澳洲投资,到世界各地投资。
让资金外流这个方向正确吗?我以为是正确的。这几年,我一直在观察日本,日本在最近的十多年里,表面上看是经济严重衰退,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假象。我以为,日本通过他们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跨国资本,赚了不少的钱,而这些钱从名义上又不属于日本的经济增长数字。就是说,日本人的实际生活水平并没有降低。
我在重庆、武汉、上海这些中心城市以及山东的几个中小城市举办了一些经济与贸易报告会,其中的核心内容就包括我极力主张的海外投资。我当时建议在一些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购买资源型的不动产,尤其是土地。中国缺乏资源和土地,为什么我们有远见的企业家不在海外投资资源和土地,而且澳洲房地产(包括土地),还在不断增值,这比把钱存放在银行要强上十倍、百倍。
我提请大家认真对待“西班牙烧鞋事件”。当新移民不注重和当地的文化与经济制度相融合的时候,当“中国制造”严重威胁到当地的制造业的时候,那无论是世界贸易协定还是国家间的贸易协议都不可能解决两个国家人民之间的贸易争端。这就是“西班牙烧鞋事件”的真正原因。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资本走出去,在国外建立合资企业,然后通过合资的形式,把“中国制造”变成“澳洲制造”、“西班牙制造”。这样没什么不好,我们不是照样能够获得可观的利益吗?
我认为,“中国制造”还将受到更多的贸易壁垒的打击。因此,要及早着手海外投资。
所幸的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之后,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大力提倡中国本土的企业要大胆地走向世界。
对于这个问题,我早就做出了结论:我们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勤劳和聪明智慧,不仅能够在中国本土上获得巨大的成功,也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获得成功。如今,大量的新移民在美洲、欧洲和澳洲一些国家的成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真的认为中国人很聪明,很有智慧,我为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动自豪。
还是那句话,中国要想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仅仅要吸引外资,还要走出去,占领世界市场,扩大海外投资,形成资金的正常循环。
这资金不是外逃,而是一种投资;而投资的利益,最终还会返回中国。
这一段时间,我利用自己在澳洲的影响,尤其是利用我在澳洲政府内的影响力,帮助很多中国的地方领导和企业家来澳洲交流访问。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讲,澳洲只能选择亚洲做经济伙伴。澳洲是亚太地区的一部分,很重要的一部分。
说到澳洲两国间的交流,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故事发生。
浙江省有一个资产超过20亿元的民营企业家,要来澳洲做商业访问。在审理签证的时候,签证官为了确认这个人的真实身份,给他打了电话,这个企业家刚好在外地,手机信号又不好,没说上话就断了。于是,签证官对这个企业家的真实身份产生了严重怀疑,拒绝发给他签证。我知道了这个事情后,立即在中间进行斡旋,很快就带他办好了签证。
我斡旋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要这个企业家准备一份全面的资料,让使馆了解你的工作背景和经济实力。另外,我还为他搞到一个澳洲国会议员的支持信。澳洲方面认为,如果你的身份很重要,是澳洲需要欢迎的人物,那么,你还应该有澳洲国会议员的支持信。
最后,还有一份完整严格的行程表。包括澳洲一些大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与他们会谈的确认函。另外,我还亲自给大使馆的签证负责人发函件说明情况。
类似这样的签证被拒事件还有中国某大城市的公路局长,某市旅游局长,甚至某市的副市长等,这些人都曾有过签证被拒的经历。后来,都是通过我的指点和帮助或者我直接与大使馆电话联系,才得以顺利来澳洲访问。
我帮助这些签证被拒的人的方式都是一样的。
第一,我找负责签证的最高官员;
…
36世纪之交(3)
…
第二,我找国会议员或者是移民部;
第三,我还会找邀请你的澳洲相对部门联系;
第四,充分运用澳中集团的优势。
澳中集团公司这几年内,一共邀请了数千人次来澳洲访问,从民营企业家到国营企业家,从乡镇长、中小城市的市长到省部级领导,没有出过一件滞留不归的事情,声誉很好。所以,一般我们出面,使领馆都会协助办理,解决一些意想不到的难题。
就象我鼓动中国企业家投资澳洲一样,我也试图去别国寻找机会。
除了中国,我还去了别的亚洲国家以及临近澳洲的太平洋岛国。我去了日本,去了已经回归中国的香港特区,去了和澳洲很相象的临国新西兰,还去了很小的岛国汤加。最后,我决定在香港建立一个分公司。我相信在香港靠炒楼发了财的那些人,在香港楼市狂跌的情况下,一定会急着向外发展。
此外,我又第三次率领“澳洲新华人企业家代表团”访问中国。
我们前往的地方照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