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事就不带孩子出去呢?不会,因为家长有责任带孩子出去,家长爱孩子,他知道孩子需要这样的活动。关键还是爱,有爱就不怕担责任。
但爱与不爱,还是不能完全解释责任的问题。社会上经常出事,比如煤矿出事,经常死人,中央出台了好多措施,还是不管用。为什么?开矿有利可图。大型的群众活动也经常出事,前年密云元宵节公园发生踩踏事故,死了几十个人,当地领导帽子都丢了,但第二年还是要办灯会。为什么?这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政府的面子,同时也是政绩,每年要写到工作总结里的。
春游之于学校就不同了,既无利可图,又不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学校无须多管闲事。
现在的学生可怜得很,只有学习成绩是和学校的政绩直接挂钩的,只有在这件事上,学校毫不含糊。其余的,包括体育锻炼、思想品德等,都是软指标。至于玩之类的事,虽然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很重要,但学校能考虑多少,实在只能是凭良心了。
但学校这样做是说得过去的,他们没有违背法律,也没有违背政策。太刚性的关系,尽管没有什么错,但却冰冷僵硬,缺少温情。
教育不是一个机械的工作,而是有生命的。家长和学校间应该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太大的压力下,是不可能有温情的。近来,教育部要求中小学都必须购买校方责任险,如果学生在学校遇到事故,最多可获赔30万元,这笔索赔不由学校而由保险公司支付。这也是一种解决办法,给学校减一点压。
国庆的时候,阳阳班上老师组织孩子去贫困山区捐赠,也顺便玩了半天,很有意思。听说他们班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让家长也参与到学校教育中。这次就有不少家长也去了,大人自己也活动活动,同时可以帮助老师管管孩子,多几个大人管,孩子的安全性也增加了。办法不是没有的,就看你去不去想,说到底还是个责任心的问题。
老师多一点责任心,家长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孩子才能有更宽松的成长环境。不要一出事就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学校,更不要把所有问题都推给老师,那种把老师的有限责任变成无限责任的做法,对孩子也是有害的。
中国孩子为什么体能差
2006年8月,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次由中、韩、日三国共320名大、中学生参加的训练营,中国学生体能差的情况触目惊心地表现出来。韩、日学生轻松完成的项目,中国学生却很吃力。主办方对各国中学生的心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中学生在运动中的耐力水平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都远低于韩、日学生。
中国孩子为什么体能差?一说这个问题,大家马上会归罪于学习负担太重,却忽略了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根本影响。
中国的大人就不爱锻炼,不是他们没有时间,而是休闲娱乐的方式不健康,很多人可以通宵达旦地打麻将,没日没夜地上网,就是没时间健身。很多人即使出去郊游,也只不过是换个地方打牌,并不去爬山、漫游,这些费力气的事他们不喜欢。很多人把大量时间花在虚拟世界,网上聊天室和各种即时聊天工具上,永远有那么多人在满怀激情地打字。还有很多玩游戏的,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怎么会去锻炼?更多的人是在电视前消耗时间,吃完饭就往沙发上一躺,直到昏昏欲睡。
大人是这种状况,孩子们必然耳濡目染。孩子的天性本来是爱动的,但现在的孩子似乎也不爱动了,很少看见孩子们主动相约去运动的,凡聚在一起,大多是玩电脑游戏。孩子过生日,礼物里有食品、文具、光盘、玩具等,但很少收到体育用品。
为什么这样?很大原因是社会的商业化。游戏有很多人去开发,越来越精彩,越来越吸引人,孩子们难以抗拒。我国的网络产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就是游戏产业。有关部门研究表明,到2006年底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80多亿元,网络游戏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不仅如此,它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据统计,2005年网络游戏产业带动电信业务的直接收入达173亿多元,IT行业由此产生的直接收入达71亿多元,出版和媒体行业由此产生的直接收入达37亿多元。如此庞大的一个产业链,在目前急功近利的中国社会,怎么可能指望它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鲁鲁他们玩的还不是大型的网络游戏,也还没有发展到去网吧的程度,暂时也还处于可以控制的阶段,但每当我看见他们心神不定地盼着玩游戏,一坐在电脑前就手舞足蹈的样子,心里着实担心。
朋友的儿子,明年就要高考了,但在玩游戏的问题上,母子间几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最近一次她说,因为不准他在家玩游戏,他已经到网吧了,把给他的零用钱都用来买装备,买卡,从不说谎的他,已经学会了说谎,因为他没有办法。他其实已经有瘾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游戏已经成了当今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潜在威胁,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危害,不仅仅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更是心理疾病甚至犯罪的直接诱因。
与此同时,体育锻炼也在商业化,但商业化的结果不是与大众更近,而是更远。暑假带鲁鲁去游泳,一次每人就是50元,办卡12次300元,这还算便宜的。每年夏天都有不少报道,孩子们在江河湖泊里游野泳,淹死不少。为什么?孩子们喜欢游泳,但正规泳池,又有多少孩子游得起?只有去游野泳,结果出大事。
放暑假时,学校一般都会发通知,禁止学生到非正规场馆游泳。那就不游好了,但其他的运动又如何呢?一到放假前,学校门口会站满各种发传单的人,大多是招生的,除了各种文化辅导班,就是各种艺体班。看起来机会很多,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跆拳道……的确丰富多彩,但都要花钱,而且价格不菲,最低每小时也是20元。一个假期下来,如果你的孩子每天运动一小时,至少要花一千多元。
不到这些地方去又可不可以运动呢?当然也是可以的,热爱运动的人总是能找到地方,只不过体育场馆大多是收费的,或者已经租出去,不花钱你就不可能有像样的场地。
记得我们小时候,每天放学了会在学校的操场上玩一会儿,有时还约隔壁班的比赛一场。现在,中小学的操场都只在上课时间开放,一放学学生必须离校,除了上体育课,你没法进入学校操场。
一方面是娱乐方式的变化,室内的娱乐挤占了户外运动,一方面是体育的商业化,让运动背上了经济负担,还有整个社会(包括学校)对孩子体质的漠视,再加上学习负担重等原因,中国的孩子不运动就成了一种普遍现象,中国孩子的体质差也是一种必然了。
体育不仅是培育健康身体的必由之路,也是培育健康人格的重要手段。中国的孩子缺乏体育,可以说是民族的悲哀。
中国人曾经被讥为东亚病夫,后来我们的运动健儿们在国际体育比赛上拿了许多奖牌,我们似乎就以为我们的民族已经健壮了。其实还差得远!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不是体育竞赛的水平所能够完全代表的,中国是个13亿人口的中国,除了那几个国际知名的运动员,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更多的孩子们,他们是个怎样的健康状况?真是一言难尽了。
没有课间活动的孩子
一大早,鲁鲁还在床上,一睁眼就对我说:“今天好高兴哦!今天星期四!”
“星期四有什么好高兴的?”
“星期四就轮上我们在过道玩了!”
心里一阵悲哀。
开家长会的时候,校长专门解释了课间不准学生下楼玩的事,因为有家长告到教委了。确实,从家长一方来看,学校的规定太残酷。小学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可是这些孩子们一天要坐在教室里上六七节课(放学还有一节课的管理班),课间好不容易有十分钟休息,却不能下楼。而学校对楼道也作了规定,教室门前的楼道只能过人,供孩子们上厕所、去饮水间,不许任何人在楼道里嬉戏打闹,连跑动也不许。楼道尽头倒是有个稍大一点的空间,有半个教室大吧,可以供孩子们活动,但一层楼只有两个空地,各班只能轮流用,鲁鲁他们班轮的是星期四。
所以他一睁眼就想起今天是星期四,终于可以在楼道上跑一跑了。
孩子真是可怜。
然而,学校也有学校的道理。
校长解释说,全校有1000多名学生,只有一个操场,只能轮流做操。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全体学生要到操场集合,光是已经在楼道排好队的各班,一队一队走到操场,就要走十分钟。现在全国出了好几起学校踩踏事件,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果下课一窝蜂地全都到操场活动,或者一窝蜂地都在走廊打闹,且不说有没有那么大的活动空间,就是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曾经就有高年级学生打闹,把一个小同学撞骨折了的。
确实,安全重于泰山,一出事谁也担待不起。
所以孩子们只能在教室窝着,仿佛圈养。
鲁鲁胃口一直很好,上学以后是越长越胖,减肥的问题一直很伤脑筋。小孩子让他控制食欲几乎是不可能,所有的专家都强调要多运动。可是,他有机会运动吗?
那天鲁鲁回来说老师布置了作文,写课间十分钟,他写不出来。我就启发他,就写课间的丰富活动啊,什么跳绳的,踢踺的,扔沙包的,还有我们小时候男生常玩的斗鸡(一只脚着地,一只脚盘起,用手扳住,相互对撞)、攻城(画地为城,有人攻,有人守,相互推挤拉扯)、跳拱(一人躬背做木马,其他人从其背上跃过)……他通通摇头,“哪有人玩这些啊,根本不准你跑。”
“哪玩什么呢?”我问他。
“我哪儿知道!”他答。
“那总要做一些事啊,总不可能全在座位上发呆吧?”在我的不断启发下,他终于写出了比较丰富的课间活动——有的在玩拍手游戏,不时发出有节奏的掌声;有的在聊天,聊得眉飞色舞;有的在擦黑板,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还有的在看教室后面的作文展览……
由于用了一大串排比句,作文被评为优秀,还被拿去给那些实在写不出来的同学做示范。鲁鲁很高兴,我却感到悲哀。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也是好事
以前,上大学就被认为是跻身于精英阶层了,现在,殚精竭虑考上大学,倾家荡产读完大学,最后却很难找到好工作。2006年05月22日教育部一位官员在答《中国青年报》记者问时说:“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如果众多的大学生都将成为普通劳动者,那么读大学的意义对很多人来说就要打折扣了,这对于个人来说是个悲剧,但对社会,对后来的孩子们,也许是个福音。只有大学失去神圣的光环,中小学才能恢复一点人性,孩子们才能不围着高考指挥捧转,考试成绩才不会成为衡量一个孩子唯一的指标,孩子们才有可能全面发展,按自己的愿望发展。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广西状元村的例子,很有意思。这个村早年考上大学的家庭确实改变了命运,但后继者却陷入困境。现在村里很多年轻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因为在他们看来,有好几个打工仔的境况似乎比考上大学的还好。这也未尝不是一种进步。社会本来就需要各种各样的人,而每个人的自身条件不同,本来就不需要所有人都去追求同一个目标。人人都有自己的梦,梦和梦各不相同。人人各尽其能,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畸形的结果后面,都有变态的原因。中国的高考制度本来就不正常,中国的人事制度、市场环境也不正常,所以中国的教育不可能正常。现在大学的神圣地位开始受到质疑了,脓疮终于快要烂透。未来的高等教育还说不清怎么发展,但人们会多想一下自己的出路,从更多的角度去考虑孩子们的前途,而不会吊死在一棵树上。
从这种意义来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对后来的孩子也是一件好事。
我国的畸形教育观,说到底是整个社会畸形的人才观的结果,中小学跟着高考指挥棒走,高考是为大学选拔人才,大学的办学方向则是为社会服务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重视什么样的人,社会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从大学到中小学的整个教育。
当然,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能力,有些能力并不能在大学教育中获得,有一些工作需要更多的社会经验、动手能力、性格因素等个人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