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像史记-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滨附近的阿城里迁到了燕京,燕京就是今天的北京,后来改名叫中都,中都就变成了首都,迁到了中都实际上就意味着金朝全面开始实行汉化的政策,在政治制度上,文化制度上都追求了中原传统的制度,最具体的可以表现在科举制度,他接受了儒家的经典,他的一种治国的理念。    
    北宋灭亡后,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金朝加快了汉化的步伐。1138年,金朝全面推行汉族官僚体制,史称“天眷新制”,并在贵族中普及汉文化教育,推行科举制。在多名皇帝的倡导下,女真贵族学习汉文化成为风尚。在社会上积极提倡与汉族通婚,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从出土的这些陶瓷和器皿来看,已经与中原的的工艺极为相近。像辽朝一样,金朝的工艺也是在俘获大批汉族工匠以后发展起来的,而且其成就主要在金朝的后期,从中可以看出女真人汉化的轨迹。    
    在今天河南巩义市南郊的嵩山附近,依南高北低的地势,分布着七座陵墓,这里是北宋的皇陵,加上宋太祖的永安陵,后人合称“七帝八陵”,其中唯独没有徽宗和钦宗的陵墓。这两位怯懦的一国之主丢掉了大宋江山,早已客死他乡。    
    靖康之变后,首都汴梁太庙寝殿中的夹室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原来室中立着一块高七、八尺,宽4尺多的石碑,上面刻着三条戒律:第一:不准加刑于柴氏子孙;第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第三:“子孙有逾此誓者,天必殛之”。誓碑文字揭开了笼罩在北宋王朝的许多秘密。    
    这些秘密被历代皇帝带进了坟墓,他们没有料到会有大白天下的一天。第一条善待柴氏子孙的誓言,泄露了赵匡胤“陈桥兵变”篡夺后周柴氏江山的阴谋。第二条善待士大夫和上书者,为“宋朝是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做了注脚。正是由于陈桥兵变,赵匡胤深知武将权力过大的危险,所以大力推行文人政治,文人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相应的,重视文化才学的宋代,无论在文学、哲学和绘画等方面都成就卓著。而与此同时,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却使国家民风文弱,军力不振,难以抵御持续不断的外患。    
    从宋代帝陵还可以发现,这些皇帝一生提倡节俭,临终前强调丧事从简,宋陵规模之小,历代罕见。赵匡胤的子孙们没有违背他的誓言,但却丢掉了他创下的江山社稷,这是陵下的宋太祖永远无法知道的悲剧了。    
    公元1127年,注定成为宋人刻骨铭心的一年。这一年,失去首都的康王赵构仓促登基,接下来在金人的追击下,一路亡命,落脚杭州,建立了偏安江南的南宋政权。作为临时首都,取名临安,暗示着宋朝终有一天会收复中原,换我河山。这个梦想萦绕宋人150年最终也没有实现,直到南宋灭亡。    
    优柔秀丽的杭州接纳了疲惫不堪的宋朝君臣,中唐以后,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南移,江浙一带称为中国经济最富庶的地区。作为南宋王朝的首都临安,虽然宫殿异常简陋,但市面的繁华盛况丝毫不亚于东京汴梁。当年的临安有不少的特殊规定,都显示出宋人收复开封的渴望和怀念故土的心情,在他们心目中,临安不叫京城,而叫“行在”,但南宋的统治者大都是苟且偷安之辈,“还我河山”变成了空洞的口号。南宋诗人林升曾作诗讽刺宋朝君臣留恋临安的繁华和秀丽,忘记了靖康之耻和收复故土的理想。诗中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影像史记》 快意恩仇与忍辱负重12世纪的中国文明(6)

    这是一个广为传颂的动人故事,这位被母亲在背上刻下“精忠报国”四个字的少年,日后喊出了“还我河山”的著名口号。岳飞在北宋末年从军,南宋时成为威名遐迩的抗金名将。在对金作战中,屡立战功,先后收复南京、襄阳以及河南部分地区,率兵直捣汴梁,在这个扭转南宋败局的关键时刻,岳飞遭奸人陷害,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专家(王曾瑜):岳飞是当时一位抗击金军的英雄,他创立岳家军是一个民间的称呼,号称动散不拆屋,扼杀不打鲁,金军也感叹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所以他是保卫了当时先进的,文明,最先进的文明。岳飞现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的精忠报国的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是站在民族平等的角度上来研究岳飞的,但是这个并不是说对古代的民族斗争,是非的曲直不能够不做理性的判断。    
    二十年后,岳飞的忠骨埋在了杭州西子湖畔,人们特意在墓旁增建了岳王庙。当年陷害英雄的奸臣秦桧跪在了岳飞墓前,历史终于做出了公正的评价。    
    岳飞被害的同年十一月,软弱的南宋政府与金国议和,双方约定:东起淮水中流,西以大散关为界,宋人首次向金人屈辱称臣,史称“绍兴和议”。一位诗人满怀悲愤临终写下著名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因为奉行消极防守的军事战略,南宋以财赋换来了和平,首都临安西面临近西湖,东南面是钱塘江,水路运输发达,经过短暂的修整,这个临时的首都很快取代了开封的地位,成了天下繁华富庶的第一大都市。那时候,一支支庞大的船队趁着季风往来于东南沿海和南阳、印度、中东和非洲,中国独特的货币经济、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精致美妙的工艺娱乐,成为世界各国效法的对象。同样,江浙一带繁华生活侵蚀了南宋君臣北伐中原的志气,最终在歌舞升平的气氛中,断送了南宋的半壁江山。    
    13世纪的蒙古高原部落林立,征战不休。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历时十八年的统一战争,被推举为大汗,号成吉思汗,创立了蒙古汗国。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蒙古汗国灭西夏、占金国,开始了征服世界的战争历程。5年后,正是这个蒙元帝国敲响了南宋王朝的丧钟。    
    文明的火种孕育了残酷的恶果,在宋代得到重要改进的火药成为战争的催化剂。硝烟弥漫在蒙元与南宋的战场上,这是一场殊死的决斗。一直在外患压境,屈辱求和境遇中苟安生存的大宋王朝走到了历史的终点。一个以征服世界为己任的强悍民族即将建立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帝国,中华民族历经三个多世纪的分裂即将再一次走向统一。


《影像史记》 快意恩仇与忍辱负重后记

    从1999年开始,因为创作纪录片《百年中国》,我开始沉迷于旧影像中,长时间里不能自拔。收集,整理,考证一个世纪以来的影像资料,成为我的爱好,并且乐此不疲。《百年中国》以后,我又编导了八集纪录片《在历史现场——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风云》和五集纪录片《重庆大轰炸》,历史冲动一直延续到21世纪。在编辑纪录片的同时,我常常被历史所具有的引发想象的力量所征服,那些回旋在编辑机上的黑白影像具有如此迷人的真实气息,令你无可回避。“影像史学”的概念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诞生和强化的。一直想写一本关于旧影像的书,这个念头和冲动持续了三年,在收集整理旧影像的过程中,实在是感慨良多,我想,能有机会接触如此多旧影像的人更是不多,将我的感受写下来,应该是有意义的一件事。    
    本书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是结合影像读历史的札记,有些是我编辑纪录片的解说词,但更多的是无法在电视上说的私人感受。电视有电视的局限,同样,写书也有许多不足。可能最好的办法则是当一个影像讲解员,我会编一个精彩的教学片,讲给喜欢历史的学生听。可惜,我目前的这本书很难传递只有看到影像才能领悟的奥妙。加之一些技术上的原因,我无法将提到的影像镜头全部转化成质量好的照片,只能选取一些喜欢的照片编进书中,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本书的可读性,这是我引以为憾的。因为自视是在做考察研究,其中部分照片的选取没有征得版权所有者的同意,在此一并说明,敬请谅解。    
    需要提醒读者的是,目前中国屏幕上的大多数所谓文献纪录片并不具备影像史学的意义,我倒不是指它们存在篡改历史的虚妄,而是指许多文献纪录片在弘扬部分历史的同时,也大面积地遮蔽了另一部分历史,这在我参与的纪录片创作中同样也不例外。所以,我更愿意谈论“裸露的影像”——即未经剪辑解说的影像、“影像的编辑技巧——即非意识形态的解读”,而很少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批判对影像的肢解、误读和篡改,虽然这种现象比比皆是,足可立专章探讨。毕竟,这是电视人不足以与外人道的难言之隐,彼此就心照不宣吧。    
    本书的许多历史感悟未必符合学术推论,又因为是基于影像而来,难免蜻蜓点水,挂一漏万,好在我非史家,只是留心札记,率性随笔,如有欠妥之处,以此搪塞也不算勉强吧。怕只怕,电视人觉得繁琐,学术界嫌其单薄,但愿本书不至于落到如此不尴不尬之地。    
    曾经发誓要把书写的有趣些,可大学10年养成的学术习惯、理论兴趣一时难以改变,一不留神就带了学院腔,对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学术成果也不忍割爱,多所抄录、引用。最后通读书稿时,我下了好大决心才删除了大部分引文出处,既然没有定位为学术著作,就削繁就简吧,按规矩只在书后列了部分参考书,旨在表明所有文字并非本人杜撰。在创作纪录片的过程中,我曾有幸和多位学者密切合作,传记作家李辉先生、毛泽东研究专家陈晋先生、陪都史专家王康先生、延安史专家朱鸿召先生,作为我的良师益友,本书的成型离不开他们的贡献,这是我要特别感谢的。    
    本书的最后杀青是在四川天台山的竹林边,感谢魏斌先生和陈晓卿先生慷慨允假,感谢我的两位朋友梁碧波和杨益为我安排了如此仙境般的写作场所,潺潺的溪水伴随我键盘的敲击声,不远处是各种各样的鸟叫,纯朴的小旅馆由几位农民和村姑打理,他们把我这个唯一的客人当成自家人。这是我近年来难得的悠闲时光,没有这样的鼓励,我恐怕真会丧失完成本书的信心。    
    因为编辑出版“CCTV影像丛书”,我得以结识广州出版界的景敏先生,没有他的一再敦促,本书的完成还不知何年何月,在此亦深表谢意。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欢迎您到txtsk下载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