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顾城文选-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句都把清楚的颜色画进光里,有时托一个小盘子。    
    你看,就是这么一个电影——    
    海篮    
    正想银饰的价钱    
    上边的珠子    
    十个六两    
    或一个一两    
    灯就亮了    
    过去的同学还那么高    
    偶然碰见      衣服    
    高一点    
    胖胖圆圆像小乌鸦    
    你说就是她喜欢我    
    坐我前边    
    比我矮    到    
    下课时她送我玻璃手绢    
    一看边上  十六个珠子    
    叉子四个    
    你实在喜欢她们    
    抱起来就睁大眼睛    
    1990年3月


第六部分:诗·生命我不能想得太多

    一    
    我不能想得太多,一切来自冥冥还将归于冥冥。在这之中,有一段有花有树的生活。我坐在长椅上,关掉世界的声音,我说这次要久一点。我握你的手,我知道这时还没有变成幽灵。    
    我是一个灵,向外看,我知道时间不多。同样美丽的花,她们不知道我。她们像天一样,除非变成人才能看见。她们看见我的时候,我已经看了很久,从春天看起。她们都走过去了。    
    这就是我知道的一点事情。生命是盲目的,幽灵是飘动的;而世界则充满了“喧哗与骚动”。    
    二    
    这是一个没有的事情,获得幽灵的人,也会像花一样好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是个至美的世事,他在看花时,忽然变成了花朵。    
    花谢的时候,并不伤心,生命要在死亡里休息,变得干净。这是同一件事,一朵花就是“一朵墓园”。    
    三    
    又是春天,一队队春天,她们带来节日。    
    我知道活的秘密,就笑了。我把多出的水,洒在字里,字也就开始生根开花。我好像在做一件上天的事。其实不是。天太黑了,我像灯透出光来;我安慰自己说,我是一个通达的人,你们通过我到这里来吧。    
    我们都会死的,在获得形体的一瞬,这件事就注定了。我们可以在活时,变成幽灵,继续飘荡,也可以和每片叶子一起被冰雪覆盖;这是每个幽灵都有的恐惧,他们在成为一个幽灵的时候,就有点“像人”了。幽灵本来是不害怕的。    
    四    
    他看冥冥,说:你要我吗?冥冥不回答他,冥冥从不回答“像人”的问题。    
    他看花,说:你要我吗?花也不回答,她是冥冥的女儿。    
    他看见一堆石头,就跳到中间去跳舞,他让城市生长起来,又崩溃,他让大地的脚伸到海里,让火和旗帜飘过北方。    
    一张画画成了,他被画关在外边。    
    鬼是没法死的,但在死的时候,依旧变成花。    
    五    
    人在进入沸水的时候,灵就出现了。他们上下翻滚,过了很久,才会出现一颗透明的心。这是他们无法保存的希望。    
    看见了?看见了。那就走吧。    
    花和魔鬼都是生命,都是看不见的,在人忘记了死亡和爱情的时候。    
    1992年4月    
    德国


第六部分:诗·生命神明留下的痕迹(1)

    神明留下的痕迹    
    ——从《我不能想得太多》①谈起    
    1    
    现在我们一谈论诗,大家就开始说语言、结构、这个那个的主义;如果我说那个看不到的东西,那个产生诗的东西——生命以及精神,人们就说这是个古老的思考了。    
    昨天开完会,大家有余兴就谈到了这些,到底什么是诗,到底什么产生了诗,或者说我们用什么来判断诗之为诗。    
    2    
    我现在可以扼要地说,我觉得诗就是呼吸;就是说诗有呼吸方为诗,而且诗有呼吸即为诗。没有呼吸人就是死人,有了这个呼吸,人就是活的。《圣经》上说上帝把这个呼吸放在人身上,吹了一口气,人就活了,获得了生命;语言也是这样,你有一个呼吸,一个精神,你把灵感放在字里,字就活了,诗也由此获得了一个统一的生命;它不仅可以在世界上有它的生活,而且它可以不断地繁衍子孙。    
    3    
    我说的呼吸并不是一个神话。我们看不见呼吸,我们看见的是鼻子、眼睛;我们看见文字,看见韵律,看见那些词语的变幻,于是我们研究这些东西。但必须知道,这不是诗的全部,甚至不是诗的实质;实质我们看不见,但是使诗成长;实质就是呼吸。人活一口气,诗也一样。    
    4    
    诗所显示的事物,西方有个说法,说是在两行诗之间。    
    实际上一切都来自于于我们来说的“未知”,也就是于我们来说的“无”;它们到来了,成为“有”,可视可感,但是它来自“无”,它也继续显示着“无”。    
    我们说的“呼吸”、“气”,或是“冥冥”,它跟“无”是一体的,是我们看不见的,但是它创造了所有可见的形式,并赋予这些形式以生命,使它们可以突发前所未有的行动。而这种令人惊讶的变幻,也正显示了推动它的那巨大“无形”的能量。    
    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神明”,也可以叫做“气”,也可以叫做“冥冥”,也可以叫它作“天”。我选择了“冥冥”②,是因为它更强调了那个“无形”对于人类来说的未知性质。    
    一个诗人要是不承认这个“无形”的话,认为诗经过研讨,就会总结出个最佳创作法,那么就差不多是将写诗视同于流水线制造了。这样“创作”出来的诗估计会很像电脑产品,或者说这个作者已经“进化”得像是机器人了。    
    5    
    有名天地始,无名天地母。这个“未知”无形无名,是万物之母,也是文化之母。万物产生,有了分别,有了名称,有了概念;这个时候文化产生了,文化人也就产生了;人也就从和万物浑然一体的自然生命中分离了出来,有如杯子和水的分别,它们成了两个事物。水可以被注入也可以被倒出,不再像自然状态中那样——生命和它的形式浑然不分。    
    我们可以用水果来比喻自然的生命,一个果子中的水是不会因为倾翻而泼洒出来的;人在同花、鸟、树木、走兽一样不会思想时,那么他的生命之水即他的本身,不会因为震荡离你而去;当人开始了思想,这个时候,生命之水——精神,就会到来注入,也会离去。    
    人思想使人同万物分离,分离又加强人的思想,思想更强化分离⋯;⋯;;这个过程中,人关于“人”的概念就强调到了极致,而人的生命之水也析出到了极致,也就是说杯子和水分离到了极致。我这里说的“杯子”大体等于“人”的概念,即人之为人的概念,而“生命之水”大体等于人的精神。    
    从众生中分离出的精神——生命之水,会由于不断积聚,而在某一时刻突然到来,注满一个个的杯子,又漾溢出来,在整个范围里产生一种生命的运动,这时就会出现艺术的创造;革命、爱情都会成为一种显现形式。它到来的时候,没有了杯子和泥土(生命的沉淀物,所谓行尸走肉的部分)——它们都淹没了,沉到下面没了踪影;只有强烈的精神的光亮——强烈的生命的运动。    
    它到来也会离去,在精神——生命之水离去的时候,只剩下了杯子,或者还有泥土,一切都空空如也,“空心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这些现代人的哀怨都是这时的情形。包括中国目前的这种无名的躁动。    
    6    
    希腊人写作认为是神灵附体——灵感。《圣经》也是说上帝通过人的手写东西。我想这是一个说法,像我感受的——人是一个导体,在神灵通过时放出光芒。


第六部分:诗·生命神明留下的痕迹(2)

    7    
    我说“关掉世界的声音”③,这个声音不是指来自冥冥的精神之声,而是指这个世界的盲动的噪音,莎士比亚说的“充满喧哗与骚动”的这个噪音。    
        如果人是一个接收各种声音的收音机,那我们可以调整波段,避开噪音,也许就会听到另外一个声音,一个前所未有的声音,它是通过天线传来的,但是因为唯有你听到,所以也是你的;没有你就没有这个声音。因此我说的“关掉世界的”声音,当然是不包括这个声音的。    
    这个世界在离开了神明的时候呢,它自己也会发出盲目的一种强大的响动,这个响动可以说越来越大,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不以为还有以外的声音了。    
    8    
    这个声音到来,那个声音对于你就没有了,这就像光明到来,黑夜就没有了,这两个东西是不并存的。    
    我说“关掉世界的声音”其实是顺从我的自然;要说选择,就是选择这个顺从;而不是我硬抗着要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噪音里,抵制自然声音的到来。对我此刻没有“如何去关掉”④的问题,此刻⑤是“灵”到来的时刻,这时的选择是属灵的,只要我不坚持不关掉,它自己就关掉了。    
    9    
    精神到来的时候,是主动状态,这个世界成为它的形式,就像中国革命成为毛泽东的形式一样,于是文字成为诗人的形式。举一个例子:有一个人读了很久的经书对其中的道理还是似懂非懂,去问慧能。慧能说你得道的话,道理围着你转,不得道呢,你围着道理转。就是说,你如果有一个生命主导的话,一切既成规范都不再是你心灵和思想的障碍。    
    写诗也是这样,如果你有灵感的话,文字为你而生而舞而熠熠生辉,如果你没有灵感,你就成了——可以说诗这样写也可,那样写也行,到底怎么样才是,你也没数。——而在真正灵感到来的时候,你便会是别无选择的。    
    10    
    灵感是一种光,它进入我们,产生折射,赤橙黄绿青蓝紫,语言只是其中之一。    
    11    
    不能说是“转译”,它是产生。同我们这个世界从虚无中来又回归虚无一样,实际上是那个东西创造了这一切。从水蒸气到水,我们从无形到有形——而我们说从“无”形到“有”形时,“有”“无”不过是一个人造的界限——在这一层上说,说“转换”是可以的;但它还不是我说的冥冥;冥冥亦是这一“转换”的产生(创造)者。“转译”带着人为的痕迹,而转换是没有人的加入的。    
    诗的语言产生自冥冥,而不是由一个东西变成另个东西,“转译”而来的。    
    12    
    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说传统和诗人的创造有这么一个关系,也就是已有文化和你的创造之间有个关系;你听我这么一说好像那些都成了不重要的,那么一切都是从你那一霎那自无限创造出来的。这点呢,我觉得是这样的,开会⑥的时候我说了句笑话,我说我看见好的诗我就认为是我写的;这是个笑话,可也是我的真话——我看见美的东西,第一个感觉就是它就是我;无论是一张画儿,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瞬间,还是一首诗。    
    为什么会有这个感觉呢?想想并非没有道理,因为一切东西都是从“那边儿”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写过一首诗,说树枝想伸上天去,然后呢,把天戳了一些小洞,这些小洞呢,透出了天外的光亮,人们就把它叫成了月亮和星星⑦——对于我来说呢,以前所有的文化,那些我热爱的唐诗宋词,那些美丽的文学艺术,都是这些小洞透出的天外的光亮。    
    那么我也是一个更小的洞,我也透出了这个光;而这些光在这个世界上相遇、相识的时候,它们知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来源。他们的关系不是父子关系,而是同生的关系——它们是一棵大树上的叶子。    
    因为我们在人世中间,我们才想象出一个历史,想象出一个时间,想象出一个时代;我们把它分别开来了。而实际上,在这个意义上讲,他们完全是同时的。    
    13    
    灵感可以比喻为一种光,也可以比喻为一种能量;如同宇宙射线一样,它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可以产生声音如“滴的里滴”,也可以激活已有的语言;就像一个粒子打入原子核那样,使语言产生裂变和聚变,产生质地的变化。在这个时候,无有的会成为已有的,已有的也不再是固有的了。    
    这几乎是一个必需的过程,诗人所做的,只是不妨碍这个过程的进展而已。


第六部分:诗·生命神明留下的痕迹(3)

    14    
    这是精神的另一半历程,或者说是精神的另一个完成形式。从你论及的方面说⑧,这种完成是没有尽头的,就像是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一样。    
    但我以为就写诗来讲,写完,这个过程就结束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娃娃哇地一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