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类世界与人的活动不可分割。是被人的活动所改造过的自然,体现了人的需要、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人的社会关系则是人的活动的对象化,主体性及其对主体实践活动的依赖;是人类世界的突出特征,作为人的对象世界,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3)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人们在从事生产实践改造自然的同时,又形成、改造和创造着自己的主体特征、社会关系和社会联系。自然的人化过程同时就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及其统一,构成人类世界。    
    (4)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相互关系    
    人通过实践活动在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建造了属人的世界,从而使世界二重化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但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又不可完全割裂和对立起来,而是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一方面,自在世界构成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人类世界形成之后又反过来制约天然自然,不断地改变自在世界的界限;另一方面,天然自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又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整个大自然的运动过程之中,或者被大自然的强大力量削弱或消除影响,或者在改变自然过程中遇到不可预料的与人的目的、意志相反的消极后果,出现生态危机等后果,从而破坏自然系统的内在平衡,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受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为此,恩格斯早就提出了“人类同自然界和解”的科学命题,马克思也认为应当合理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的流通和变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中国传统哲学所主张的“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    
    三、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随着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即人类意识也就产生了。意识的产生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从本质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一)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1意识的产生    
    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个决定性的环节:其一,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其二,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其三,由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动物心理的发展,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产物。意识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并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要真正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必然追溯到劳动,因为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首先,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    
    其次,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第三,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并随着劳动和语言的发展而日趋完善,容量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和严密,从而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离开了劳动和社会,就不会有人的意识。    
    马克思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意识的起源表明,自然界在先,意识在后,没有自然界和社会,也就没有意识的产生,这就从意识发生的角度论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2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光有人脑还不能产生意识。从本质上看,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就其反映的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反映的对象和内容来说则是客观的。    
    (2)意识的主观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意识是由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    
    第二,个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反映,这表现了意识是因人而异的,具有主观性。    
    第三,意识的创造性。意识的主观性不仅表现为主观映象是对客观对象近似真实的摹写,而且可以创造性地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甚至可能表现为同现实似乎毫不相干的虚幻的、荒诞的观念状态。    
    (3)意识的主观性并不能否定意识源泉和内容的客观性,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第一,尽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反映的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    
    第二,尽管个体意识之间有着差别性,但这种差别性的原因,无非是先天素质和后天实践的差异所形成的。而无论是哪一种原因,或者是两种原因兼而有之,归根到底都可以从物质生活过程中得到说明,产生的根源都是客观的。    
    第三,意识的任何创造性的反映,即使是虚假的主观映象,归根到底也是对于客观对象的反映。    
    3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对物质世界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意识反映客观物质世界是主动的,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人在反映客观对象时总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带着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着一定的动机和目的。不仅如此,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意识不仅能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的客体,而且能预见、预测未知客体存在的结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和趋势,在观念中建立一种理想的或幻想的客体。它使科学获得了相对独立于实践发展的能力。    
    第二,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现实对象性。意识不仅创造性地反映世界,形成主观观念,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人依据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确定付诸实际行动的目标及其实施步骤、方法,并且凭借使意识物化的物质手段,去改造世界,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创造人的抽象世界。    
    第三,人的意识活动具有高度的自控性。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也证明:意识、心理因素对于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可以引起或者抵制人体生理和精神的疾病。    
    (2)意识的能动作用,一般说来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和结果。一种是促进事物发展,一种是阻碍事物发展。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能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进程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进程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3)正确认识意识对物质世界的能动把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要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积极创造,勇于进取,又要自始至终地尊重客观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统一起来,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它说明在实践中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以正确的思想、理论作指导。    
    (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和多样性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和多样性    
    世界统一性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纷繁复杂的现象的共同本质究竟是什么?因为人的活动参与,整个世界具有了十分独特的性质,即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的统一性。世界是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不是统一于精神,也不是统一于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结构或属性,而是统一于集中体现一切事物共同本质的物质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包含三重意义:    
    一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不是精神,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是世界只存在物质这一共同的本质,没有与物质平行而独立存在的精神本原,坚持世界本原问题上的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三是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物质的最本质属性即客观实在性,而不是统一于某一具体物质形态或具体物质形态的某一属性、某一结构世界是在物质客观实在性基础上的多样性统一,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物质统一性原理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石。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这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组成部分,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的原理则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1既然世界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着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使自己的认识同客观实际统一起来。    
    2既然物质世界总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运动着、发展着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僵化,而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主观符合客观并实现其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既然物质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自己本身所特有的规律运动发展着的,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使自己的行动符合客观规律。    
    (一)核心概念    
    1物质:是指不依赖人的意识,但又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运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及其存在方式,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及其过程。    
    3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相对平衡,暂时稳定的状态。    
    4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基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时间反映了物质运动的顺序性、持续性,具有一维不可逆性。    
    5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基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空间反映了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具有三维性。    
    6意识: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的机能,是人对物质的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7实践:人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    
    (二)基本原理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区别:    
    物质:指不依赖人的意识却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    
    相互联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只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而忽视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是机械唯物主义,只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而忽视物质的决定作用的是唯心主义。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世界统一于物质,从而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区分了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    
    (2)认为物质是可知的,从而坚持了可知论,区分了不可知论。    
    (3)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从而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区分了一切旧唯物主义。    
    (4)方法论的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2005年试题单选题第1题)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识的能动性原理。意识的能动性更重要地表现在它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上。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人的意识能够为实践活动创造未来世界的蓝图,指导实践,使实践活动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题干中的说法表明:正确的思想可以指导人们通过社会实践获得物质财富。因此选项B正确。    
    1994年至2005年本章命题分值分布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