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8.13米
北纬27度59分东经86度55分
1988年 李致新和王勇峰参加了史无前例的珠峰跨越行动
5月5日 李致新站在了世界之巅
这两个年轻人没有想到世界最高峰的攀登是实现他们攀登
世界七大洲最高峰梦想的第一站
1988年2月,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脚下。
两个年轻人面对着金字塔一样的山峰,常常一坐就是一天。没有话,风吹过沙砾的声音和呼吸的声音就是全部。
他们在这里,除去守住零下20度的寒冷,最主要的是守住两辆吉普车、两个帐篷还有一个水泥台子。偶尔会有一些藏族牧民上来看看他们,经常来拜访他们的只有一群野鸽子。
自从有了这群鸽子,两个年轻人有了一些事情,喂鸽子,听鸽子咕咕咕地聊天。鸽子走了,两个人继续沉默。
两个人,一个叫李致新,一个叫曹安。两个小伙子把该说的话都说了,快一个月了,这个地方只有他们两个人。
他们这种寂寞的守候是为了等待一个伟大的开始。
1988年,人类登山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登山活动——中日尼三国双跨珠峰就是从这个守候开始的。
珠峰墓地前,李致新用罐头盒为前辈们做了一盏盏小油灯照亮他们也照亮自己
珠穆朗玛峰北侧的大本营通常安置在海拔5150米的平坦的河谷里。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珠峰的墓地就紧靠着营地。面对着金字塔一样的珠穆朗玛峰。
所谓墓地,只是一些石头和石块堆积在那里。不同的是,每颗石头或石块上都有一些字迹不太清晰的名字,那些名字是用冰镐刻上去的,有的,甚至是用石头划写上去的。
每颗石头、每块石板代表着一个生命。
珠穆朗玛峰上,安息着近200个登山者,他们的亲人惟一可以和他们亲近的就是抚摩这些石块。
每一年的登山季节,墓地边会有沉默守候的人,他们望着珠峰,亲人安睡的雪山;珠峰也望着他们,安慰那些思念亲人的心。
1988年中日尼三国双跨珠峰的营地也是近贴珠峰墓地的。每天,向李致新和曹安他们问早安的就是这些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前辈。
前辈们面前是一些空罐头盒还有各种食品袋,那是每个过客留下的敬意的见证。
1988年3月2日,阴历正月十五,月亮最圆的一个夜晚。
按照白天清点过的人数,李致新和曹安用空罐头盒做了一盏盏小油灯,对照着墓碑上或清晰或模糊的名字,轻轻排列在墓地前,油灯橘黄色的光芒照亮了两个年轻人的脸庞,也照亮了墓碑上的名字。
现代登山运动诞生于浪漫的爱情故事,可一旦进了山,你不会有一丝浪漫的感觉。
阿尔卑斯山上,海拔3000米到4000米的雪线附近,生长着一种野花,人们叫它高山玫瑰。这种植物生长的地方已经接近“高山植物禁区”了,采摘它十分困难。
传说,很久很久以来,阿尔卑斯山区的居民一直流行这样的风俗:当小伙子向姑娘求爱时,为了表示他对爱情的忠贞,就要克服重重困难和危险,勇敢地登上高山,采摘“高山玫瑰”献给自己心爱的姑娘。
直到今天,当地居民仍然保留着这种习俗。
高山玫瑰,那灰白色的花朵实在没有任何惊人之处,但它却把人们引领向群山。
将登山的起源赋予浪漫的爱情,无论事实如何,人们都是愿意相信这种说法的。
其实,现代登山运动的起源是这样的:18世纪中期,阿尔卑斯山以其复杂的山体结构、气象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注意。
1760年,日内瓦一位名叫德·索修尔的年轻科学家,在考察阿尔卑斯山区时,对勃朗峰的巨大冰川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他没有能力攀登到顶峰上去,于是,在勃朗峰山脚下的沙莫尼村口贴了一张告示:“为了探明勃朗峰顶上的情况,谁要是能够登上它的顶峰,或找到登上顶峰的道路,将以重金奖赏。”布告贴出后,没有人响应。
一直到26年后的1786年,沙莫尼村的医生帕卡尔邀请当地的石匠巴尔玛,结伴在当年的8月8日登上了勃朗峰。
一年后,索修尔自己身带测量仪器,由巴尔玛做向导,率领一支20多人的队伍登上了勃朗峰,验证了帕卡尔和巴尔玛的首攀事实。现代登山运动由此诞生。
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登山”的条目采用的就是这种说法。由于现代登山运动兴起于阿尔卑斯山区,所以,在世界各国,登山运动又被人们称之为“阿尔卑斯运动”。
从现代登山运动的诞生到1988年人类要双跨世界最高峰,已经有200年的历史了。
在这200年中,人类的登山运动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了,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到北美的落基山脉,从中亚的高加索山脉一直到喜马拉雅山区。
在这200年中,登山的设备从麻绳、登山杖发展成岩石锥、冰镐、铁锁等复杂的装备,登山的形式也从初期简单方式,即选择容易和安全的路线攀登,开始朝着难度较大的路线挑战的高难度技术型登山发展。
当然,在这200年中,也有无数的登山者已经在这项运动中献出了生命,仅仅在珠穆朗玛峰上,就有近200具登山者的遗体常年陪伴着无言的冰雪……
此刻,橘黄色的烛光照射在那些无言的碑石上,提示着他们,眼前这座山峰的历史,也用这光芒指引着他们前行的道路。
他们并不知道前面的路上会有什么,李致新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一定要到达8000米的高度。
他那个时候没有琢磨8000米意味着什么,只是想,进了中国登山队,就得有8000米的纪录。
但他忽略了早在学校里就了解到的一段历史,人类在19世纪就得出了“8000米死亡线”这个概念。
1875年,意大利人斯宾内利、赛维尔和蒂桑迪埃乘坐热气球升空。当气球上升到8000米的高度时,斯宾内利、赛维尔当即死去,只有蒂桑迪埃由于气球破裂自动下降才从昏迷中苏醒过来而得救。
因此,蒂桑迪埃得出结论:人在8000米以上高空,如果不使用氧气,必然会死亡,8000米高空是“人类死亡地带”或称“生物禁区”。
从实验条件下的测量和理论推算,8000米高空的含氧量低得惊人,只相当于海平面的1/3。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内外的航空生理学著作都一直沿用把8000米以上高度称为“人类死亡地带”的观点。
李致新当时没有考虑,突破这个极限会遇到怎样的困难,甚至是生命的威胁。这个年轻人没有想过。
当然,他那个时候也不敢想,60多天后,他会站在世界最高峰上,而在11年之后,他走遍世界七大洲最高峰。那时候,什么也不会想,能来到珠峰,能参加这个超级行动,已经是幸福了。
其实,李致新他们真正能看着珠峰发呆的机会并不多。
到达大本营第二天一早,看见珠峰清清楚楚立在面前的时候,冬季队的留守人员也欢呼起来,他们整整一个冬季也没有见到珠峰的模样。这一年冬天珠峰地区的天气不好,每天都有厚厚的云层包裹着珠峰,珠峰在一个冬季几乎没有露出过容颜。
李致新他们2月进大本营的时候,大本营只剩下留守的教练刘大义等三个人了。一进帐篷,刘大义把李致新拉进了自己的被窝,自己坐在帐篷一角抽着烟,开始嘱咐李致新和曹安。曹安当时是从新疆登协借调到中国登山协会参加这次“双跨”活动的,中国方面的人员是中国登山协会的人员和从各地调集的人员共同组成的。
吉普车是冬季队留下的,因为雪太大,开不出去了;帐篷里存着食品;水泥台子是电视转播发射塔的基座。李致新他们的任务是看护这三样东西。怎么看护,没说,第二天一早大家撤下山的时候,有人说了一句:别让风刮跑了。不知说的是东西还是这两个人,李致新觉得是说他们呢。
珠峰的2月,风有使不完的劲儿,在河谷里一遍遍地翻滚吼叫。大本营建在一片积雪覆盖的平坦的谷地上,谷地东西两侧是中绒布冰川的侧矶,南北两侧是古冰矶小丘。他们的脚下,是150米厚的冰川,被沙砾和雪覆盖着。
在大本营苦守了一个月之后,李致新和曹安迎来了团圆的日子。大部队上来了,大本营热闹了起来。
北侧大部队是2月29日从拉萨出发的,拉萨距离珠峰大本营700公里。40辆卡车和10部四驱动的吉普车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日方准备的70吨物资和中方准备的40吨物资装满了卡车。
在1987年签署的中日尼三国攀登珠峰协议书中,三国已有明确分工,中国登山协会主要负责中国境内至大本营的准备工作,尼泊尔登山协会主要负责尼泊尔境内至大本营的准备工作,日本山岳会主要负责大本营以上登山活动的准备工作。对于这些分工,日本方面分别给予财政支援。当年的名誉总队长是后来的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
全部人员在1987年就已经基本确定了,南北侧分别由四部分人组成:攀登队、大本营工作人员、电视队、报道队。
3月3日,北侧中国登山队队长曾曙生带领中国队和物资先期到达了大本营。三天后,日本队和尼泊尔队也到达了大本营。这个时候,南侧队也开始行动了。1988年3月,由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356人组成的联合登山队,陆续开进珠峰两侧安营扎寨。
3月10日,北侧大本营开营了。大本营(BaseCamp简称BC,往山上建设的高山营地依次称为:C1、C2、C3……通常在雪线附近会设置前进营地,用以更换和储备技术装备,AdvanceBaseCamp简称ABC),每次登山活动中,大本营就是所有人的家,所有的物资储备在此,用来进行休整的地方,登山的指挥通常是要留守大本营的。
建营升旗仪式,中、日、尼不同颜色的国旗依次升了起来。三国登山队员的衣服也分成三种颜色:中国队员按照习惯选择了红色,日本队员图吉利挑选了黄色,而绿色则属登山能力极强的尼泊尔队员。
三国登山队长致辞之后,大家一起干杯。每个人啤酒罐一拉开,白色的泡沫纷纷向空中喷去,大本营的高度是5150米,气压的变化已经很明显了。纷纷扬起的啤酒沫让开营式很热闹。
这一天,最低温度是摄氏零下18度,天气晴朗,没有风,在依次排开绿、黄、红三队后的背景是珠穆朗玛峰清清楚楚的雄伟身姿。
此时的大本营已经很整齐了。队员们从3日就已经开始了整理工作——装备、食品、氧气要分别按照从1号营地直至最后的7号营地的各自储备量进行详细的整理和分装。110吨的物资像是要装进一个大储物间,大本营的工作人员要记住每一样东西的位置和消耗量,甚至,到撤营那天还剩几包咖啡,他们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这就是人们常常把登山和战争作比较的原因了,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每个登山者都是在这些准备工作中开始接受考验的。
1988年·珠峰·伟大的跨越1988年珠峰·伟大的跨越(2)
在海拔6500米的营地,李致新蹲在帐篷里无论如何也撒不出尿
虽然已是3月了,但珠峰大本营没有丝毫春天的讯息。夜里,帐篷里的温度是零下13度,帐篷外的温度是零下18度,白天是零下6度。13日的一场暴风雪吹得帐篷里外都是雪,早上起来的时候,睡袋都变成雪白的了。接着而来的大风更是吹得人站不住脚,厕所也被大风吹垮了。
尽管是这样的风,人们却看到了希望。他们用以往的经验鼓励着自己:最多刮到20号,一到月底风就停了,这是春天的先声。
3月11日,日本队的山田升、尼泊尔队的昂·拉巴克和中国队的帕孜力就带着72头牦牛往前进营地出发了,当天就到达了海拔5500米的1号营地。第二天到达2号营地。
北侧登山线路的设计是建立7个高山营地。
登山的方式有几种,阿尔卑斯式和极地式,中国人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极地式,建立高山营地,把物资逐个从营地运送上去,在运送物资的过程中,提高登山者的高山适应性。通常,第一个高山营地也叫前进营地,用途相当于大本营,用来缓冲,简称ABC,登达顶峰前的最后一个营地通